风行草偃(風行草偃)是什么意思
风行草偃-古書典故辭典
风行草偃
偃:倒伏。风吹在草上,草就倒伏。《论语·颜渊》:“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风行草偃-汉语成语大词典
风行草偃fēēng xíng cǎo yǎn
偃:卧倒。 风一吹动,草就随着伏倒。古时比喻统治者若以仁德教化人民,人民是会服的。也指上级一有命令,下面一律遵从。语本《论语·颜渊》“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上:加于其上。)《周书·武帝纪》:“风行草偃,从化无违。”宋·陈亮《又癸卯秋书》:“使秘书得展其所为,于今日断可以风行草偃。”章士钊《评新文学运动》:“风行草偃,天下皆默认焉。” 也作①【风行草靡】。(靡:倒下。)《南齐书·高帝纪上》:“麾旆所临,风行草靡。”②【草偃风行】。《官场现形记》第二十回:“现在几个月下来,居然上行下效,草偃风行。”
风行草偃-实用分类典故辞典
风行草偃
【源出】:
《论语·颜渊》
【解释】:
偃(yǎn眼),倒伏。风吹草,草即随之倒伏。原文:“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用法】:
比喻用道德来感化人民,人民没有不服的。
【例句】:
只要自上而下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就能做到风行草偃。
风行草偃-中华词典宝库
风行草偃fēng xíng cǎo yǎn
【释义】:
行:过,吹过;偃:倒伏。风吹过来,草就倒伏。旧时比喻用仁德感化,人们自然心悦诚服。现也比喻人们顺从身边的形势而采取自己的行动。
【成语出处】:
《论语·颜渊》:“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例句】:
《周书·武帝纪上》:“斯则风行草偃,从化无违。”
风行草偃-中华成语大辞典
风行草偃fēng xíng cǎo yǎn
风行:风吹过。偃:倒伏。风吹过的时候,草就倒伏。旧时比喻用仁德感化,人们自然心悦诚服。《论语·颜渊》:“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唐·令狐德棻等《周书·武帝纪上》:“斯则风行草偃,从化无违。”宋·陈亮《又癸卯秋书》:“世俗日浅,小小举措已足以震动一世,使秘书得展其所为,于今日断可以风行草偃。”
风行草偃-简明成语词典
风行草偃fèng xíng cǎo yǎn
风行:风吹过。偃:倒伏。风吹过,草倒伏。比喻统治者以仁德教化人民,人民就顺从。也泛指强大的力量使人顺服。[也作]风行草靡[注意]行,不读háng。
风行草偃-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风行草偃fēngxíng-cǎoyǎn
【释义】:
并列 比喻在上位者以德化民,人们心悦诚服。《论语·颜渊》:“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周书·武帝纪》:“风行草偃,从化无违。”△多用于政治方面。→望风破胆 鼓噪而进。也作“风行草从”、“草靡风行”。
风行草偃-中华成语辞海
风行草偃fēng xíng cǎo yǎn
比喻庶民被德教感化而恭顺君上。后用其比喻有声望者的言行影响世态俗情。《论语·颜渊》:“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何晏集解引孔安国曰:“加草以风,无不仆者,犹民之化于上。”
风行草偃-成语辞海
风行草偃fēng xíng cǎo yǎn
风行:风流动。偃:倒伏。即风吹野草,野草随之倒伏。旧比喻以德化民,民无不顺服。也比喻德高望重的人对社会风习有很深的影响。还比喻势力强大能制服一切。也作“风向草偃”、“风行草从”、“风行草靡”、“草偃风行”、“草偃风从”、“草靡风行”。
风行草偃-古今成语大词典
风行草偃fēng xíng cǎo yǎn
谓上以德教化人民,犹风吹草,人民将如草必偃而从。《尚书·周书·君陈》:“尔惟风,下民惟草。”《论语·颜渊》:“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