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肥饶国学,一个集成语、谚语、俗语、俚语、俏皮话分享学习网站,以求会盟而谋学业之进,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好学之士,齐心合力,相互扶持,共同进步。
当前位置:首页 > 成语 > 魂飞魄散

魂飞魄散(魂飛魄散)是什么意思

  • 魂飞魄散-实用分类典故辞典

    魂飞魄散

    【源出】: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宋·刘宰《鸦去鹊来篇》

    【解释】:

    魂,能离开肉体而存在的精神;魄,须依附肉体而显现的精神。魂也飞了,魄也散了。原诗:“遂令着处听鸦鸣,魂飞魄散心如捣。”

    【用法】:

    形容极度惊恐。

    【例句】:

    只见窗外火光映天,一片喊声:“鞑子兵杀来了!”他吓得魂飞魄散,冲出屋来,想要跳墙而走,但他手脚都已吓软了,虽有家人扶持着,也爬不上墙头。(徐君慧《辽东恨》)

  • 魂飞魄散-新编成语词典

    魂飞魄散hún fēi pò sàn

    魂:灵魂。魄:精神。吓得魂和魄都飞散了。形容惊恐万状。元·高文秀《啄木儿》套曲:“魂飞魄散,使我战兢兢。”〔例〕见到官兵冲上来,残匪魂飞魄散,抱头鼠窜。

    〔反义〕神情自若

  • 魂飞魄散-中华词典宝库

    魂飞魄散hún fēi pò sàn

    【释义】:

    魂魄:迷信的人指附在人体内可以脱离人体而存在的精神。吓得魂魄都飞散了。形容惊恐万状。

    【成语出处】: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心之精爽,是谓魂魄;魂魄去之,何以能久?”宋·刘宰《鸦去鹊来篇》:“遂令着处听鸦鸣,魂飞魄散心如捣。”

    【例句】:

    ①鲁迅《阿Q正传》九章:“阿Q这时很吃惊,几乎‘魂飞魄散’了。”②清·曹雪芹《红楼梦》八二回:“黛玉吓得魂飞魄散,忙用手握着宝玉的心窝,哭道:‘你怎么做出这个事来?你先来杀了我罢!’”

  • 魂飞魄散-中华成语大辞典

    魂飞魄散hún fēi pò sàn

    魂、魄:古人迷信认为人的精神可以脱离形体而存在,这种精神叫作“魂魄”。形容惊恐得迷迷糊糊,不知如何是好。《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心之精爽,是谓魂魄,魂魄去之,何以能久?”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三十三回:“刘高听得,惊得魂飞魄散。”也作“魄散魂飞”。元·无名氏《百花亭》第三折:“可正是船到江心补漏迟,只着我魄散魂飞。”〔例〕一听到解放大军渡河的消息,这伙如惊弓之鸟的国民党军队,早已吓得魂飞魄散,丢下辎重就逃跑了。

  • 魂飞魄散-学生必备工具书

    魂飞魄散hún fēi pò sàn

    【解词】 魂、魄:古人把离开形体而存在的精神叫“魂”,将依附于形体而显现出的精神叫“魄”,魂魄飞散开去,则人离死亡不远。

    【解义】 形容惊吓得很厉害,极端害怕。

    【例句】 我军突然出现在敌人面前,仿佛从天而降的神兵,吓得敌人~。

    【近义】 魂不附体

    【反义】 镇定自若

  • 魂飞魄散-简明成语词典

    魂飞魄散hún fēi pò sàn

    魂、魄:灵魂。魂魄都飞散了。比喻极度惊恐,不知所措。[也作]魄散魂飞魂消魄散[近]魂飞天外胆战心惊[反]神闲气定泰然自若[注意]散,不读sǎn。

  • 魂飞魄散-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魂飞魄散húnfēi-pòsàn

    【释义】:

    并列 旧说,“魂”是离开人体而存在的精神。“魄”,依附形体而显现的精神。原指人离死不远了。后亦指人惊恐不已的状态或精神因外界刺激而集中的样子。语本《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心之精爽,是谓魂魄;魂魄去之,何以能久?”元·高文秀《啄木儿》套曲:“平白地将人勾引,魂飞魄散,使我战兢兢,觅尽天涯不见形。”《封神演义》45回:“方弼、方相身高三丈有余,力大无穷,怎敢惹他!把宜生吓的魂飞魄散。”△用于形容人的精神。→魂不附体 聚精会神。也作“魂飞胆颤”、“魂飞胆裂”、“魂飞胆落”、“魂飞胆破”、“魂飞胆丧”、“魂飞胆战”、“魂飞魄荡”、“魂飞魄散”、“魂飞魄丧”、“魂飞魄飏”、“魂飞魄越”、“魂飞神丧”、“魂耗魄丧”、“魂飘魄散”、“魂飘神荡”、“魂丧神奇”、“魂亡胆落”、“魂消胆丧”、“魂消魄夺”、“魂消魄丧”、“魄荡魂飞”、“魄荡魂摇”、“魄散魂飞”、“魄散魂飘”、“魄散魂消”、“魄消魂散”。

  • 魂飞魄散-汉英成语词典

    魂飞魄散hún fēi pò sànbe half dead with fright

    形容惊恐之极,例夜晚一声霹雳把门窗都震裂,吓得他魂飞魄散。

    A roar of thunder last night.shattered the windows and frightened him out of his wits

  • 魂不附体 魂飞魄散 丧魂失魄-同义成语词典

    魂不附体 魂飞魄散 丧魂失魄

    魂不附体 hún bù fù tǐ

    魂飞魄散 hún fēi pò sàn

    丧魂失魄 sàng hún shī pò

    〔同〕“魂”是其中共同的语素,古人想象中认为人有三魂七魄,魂魄一离体,人就剩下没有知觉的空架子,因此它们都用来形容受到惊恐而失去常态的状况;都常作补语、状语。

    〔异〕【魂不附体】灵魂脱离了躯体。形容惊怕,不能自己。多用作补语,常以“惊”、“吓”等为中心词。后半截“附体”为动宾结构,“不”修饰“附体”,和前边的“魂”为主谓关系。例:①王二保见此情景,吓得魂不附体,拔腿就向客厅外面跑。(黎汝清《叶秋红》下卷第二十三章)②老练的何进心里着急,外表还能泰然处之;李如秀却如坐针毡,吓得魂不附体。(凌力《星星草》下卷第十七章)③牛奶奶起初看见丈夫从西安带回来二百两雪花纹银,心中十分欢喜,如今听他这么一说,吓得魂不附体,浑身打颤,脸色灰白,大张着口说不出话来。(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十八章)

    【魂飞魄散】魂魄都飞散消失。原指离死不远了,现多形容惊恐万状。语意较重。由两个主谓结构联合而成。例:①在黄洋界和八面山上,摆过三十里竹钉阵,使多少白匪魂飞魄散;如今,早就不用竹钉当武器,然而谁又能把它忘怀呢?(袁鹰《井冈翠竹》)②孙悟空面对天宫及其统治者那样的庞然大物,没有丝毫的胆怯,敢于抡起手里的武器迎上去,直打得玉皇大帝胆战心惊,天兵天将魂飞魄散。(何磊等《四部古典小说评论·〈论《西游记》〉》

    【丧魂失魄】形容恐惧、惊慌失措或心神不宁。由两个动宾结构联合而成。在句中除了作补语、状语外,还作谓语、定语。例:①这群心惊胆碎、丧魂失魄、失去指挥、蒙头转向的鬼子怎能抵挡得住?(刘流《烈火金刚》第二十九回)②光看这省港大罢工,就知道共产党做出了多么大的贡献。民众热情澎湃,敌人丧魂失魄,这贡献还不大呀!(欧阳山《三家巷》二四)

    此成语又作“失魂丧魄”、“亡魂失魄”、“失魂落魄”、“丢魂失魄”等。例:①孔子好像受了当头一棒,亡魂失魄的坐着,恰如一段呆木头。(鲁迅《出关》)②老太太望着大车上的尸首跟受伤的孩子,失魂落魄地发呆。(杜鹏程《保卫延安》第一章)

  • 魂飞魄散 泰然自若-反义词应用词典

    魂飞魄散 泰然自若

    魂飞魄散 húnfēipòsàn

    泰然自若 tàiránzìruò

    【魂飞魄散】魂魄离开身体飞到九天云外去了。形容惊恐万状,不知如何是好。

    〔例句〕

    1.黛玉吓得魂飞魄散。

    2.惊得我魂飞魄散。

    【泰然自若】毫不在意地像平常一样,形容在紧急情况下态度镇静,毫不慌乱。

    〔例句〕

    1.轻伤员要求重返前线杀敌,重伤员则充满了胜利信心,泰然自若。

    2.可是同桌的人又提到了罗二爷,一面瞟着谢老师,想看出他这种泰然自若的神色是不是做作的。

    〔应用例句〕

    面对艰险泰然自若,做到面不改色心不跳,这是一个人的立场、节操、修养的总体表现;而被艰险吓得魂飞魄散,在立场、节操、修养等方面,有一条不足,就足可能这样了。

  • 魂飞魄散-汉语成语分类词典

    魂飞魄散hún fēi pò sàn

    又作“魄散魂飞”。魂、魄:统指唯心主义者所谓的精神、灵气。形容惊恐万状,不知如何是好。《水浒传》第三十三回:“刘高听得,惊得魂飞魄散。”

  • 魂飞魄散-中华成语辞海

    魂飞魄散hún fēi pò sàn

    ①形容十分惊恐。《古今小说·临安里钱婆留发迹》:“满船人都吓得魂飞魄散,那个再敢挺敌。一个个跪倒船舱,连声饶命。”②形容受到外界刺激、诱惑而精神不能集中。陈建功《丹凤眼》:“要是在北京城里,准能把姑娘们迷得魂飞魄散呢!”③形容人临死时神志昏迷、不省人事。《西游记》四一回:“可怜气塞胸膛喉舌冷,魂飞魄散丧残生。”

  • 魂飞魄散-成语辞海

    魂飞魄散hún fēi pò sàn

    魂:旧指能离开肉体而存在的精神。魄:旧指人身中依附形体而显现的精神。魂魄:指人的精神灵气。形容受惊吓而心神极度恐惧。也作“魄散魂飞”、“魂飞魄丧”。

  • 魂飞魄散-成语典故辞典

    魂飞魄散hún fēi pò sàn

    语本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心之精爽,是谓魂魄;魂魄去之,何以能久?”又见元·关汉卿《蝴蝶梦》第二折:“惊的我魂飞魄散。”又见元·无名氏《百花亭》:“可正是船到江心补漏迟,只着我魄散魂飞。”

    魂:旧指能离开人体而存在的精神。魄:旧指依附形体而显现的精神。吓得魂魄都飞散了。原指离死不远了。后形容惊恐万状,不知如何是好。也作“魄散魂飞”。又作“魄散魂消。”

    失魂落魄 魂不附体 丧魂失魄

    泰然自若

    “魄”,左旁从白,右旁鬼作九笔;不要读作bó或tuò。“散”,此处作动词,不要读作sǎn。

    在黄洋界和八面山上,还用它摆过三十里竹钉阵,使多少白匪魂飞魄散,鬼哭狼嚎;如今,早就不再用竹钉当武器了,然而谁又能把它忘怀呢?(袁鹰:《井冈翠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