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安)是什么意思
武安君-古書典故辭典
武安君
武安是战国时邑名,在今河南省涉县东北。战国时赵将李牧、秦将白起和苏秦都曾封为“武安君”。《史记·李牧列传》:“赵乃以李牧为大将军,击秦军于宜安,大破秦军,走秦将桓楚,封李牧为武安君。”《史记·白起王翦列传》:“(白起)攻楚,拔郢,烧夷陵,遂东至竟陵。楚王亡去郢,东走徙陈。秦以郢为南郡,白起迁为武安君。”《史记·茅秦列传》:“苏秦既约六国从亲,归赵。赵肃侯封为武安君。”
大槐安国-古書典故辭典
大槐安国
唐代李公佐传奇《南柯太守传》说,有个叫淳于棼的人,一天醉卧槐树下,梦入大槐安国,娶公主,出任南柯太守,荣贵无比。后来公主死,他被遣归,梦醒后才知,所游其实是大槐树下的蚁穴。后代用来比喻富贵权势变幻无常,不值得迷恋。
久安长治-古書典故辭典
久安长治
国家政权巩固,局面长期安定。亦作“长治久安”。《汉书·贾谊传》:“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以承祖业,以奉六亲,至孝也;以幸天下,以育群生,至仁也。”
日近长安远-古書典故辭典
日近长安远
晋明帝司马绍幼年故事。《晋书·明帝纪》:“幼而聪哲,为元帝所宠异。年数岁,尝坐置膝前。属长安使来,因问帝曰:‘汝谓日与长安孰远?’对曰:‘长安近,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也。’元帝异之。明日,宴群僚,又问之。对曰:‘日近’。元帝失色,曰:‘何乃异间者之言乎?’对曰、‘举头则见日,不见长安。’由是益奇之。”后多用以比喻旧京沦陷或帝京遥远的意思。
长安居大不易-古書典故辭典
长安居大不易
宋代尤袤《全唐诗话》卷二:“乐天未冠,以文谒顾况,况睹姓名,熟视曰:‘长安米贵,居大不易。’乃披卷读其《芳草》诗,至‘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叹曰:‘吾谓斯文遂绝,今复得子矣!前言戏之耳。’”乐天:白居易字。顾况戏谓“居大不易”,即以他的名字,双关在长安不易站住脚的意思。旧时常用来比喻在大城市生活不容易。
六神不安-古書典故辭典
六神不安
亦作“六神无主”。形容惊煌失措,心神不定。清代李伯元《官场现形记》第二回:“他爷爷,他爸爸,忙了一天;到得晚上,这一夜更不曾睡觉,替他弄这样,弄那样,忙了个六神不安。”
竹报平安-古書典故辭典
竹报平安
平安家信的代称。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支植下》:“北都惟童子寺有竹一窠,才长数尺,相传其寺纲维,每日报竹平安。”纲维:主管寺内事务的和尚。故家信也可简称“竹报”。
问安视膳-古書典故辭典
问安视膳
古代礼法规定,凡诸侯、王室等家庭的子弟侍奉父母,每日必问安,每食必在侧。《资治通鉴》唐纪文宗开成二年:“给事中韦温为太子侍读,晨至东宫,日中乃得见。温谏曰:‘太子当鸡鸣而起,问安视膳,不宜专事宴安。’”
安土重迁-古書典故辭典
安土重迁
旧时指一般人安于故乡,不轻易迁居到别地。《汉书·元帝纪》:“诏曰:‘安土重迁,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愿也。’”诏:皇帝的命令。
安乐窝-古書典故辭典
安乐窝
宋代邵雍隐居在苏门山(在今河南省辉县)时给自己的住室所取的名字,后来迁居到洛阳天津桥南,仍用这个名字。《宋史·邵雍传》:“富弼、司马光、吕公著诸贤,退居洛中,雅敬雍,恒相从游,为市园宅。雍岁时耕稼,仅给衣食,名其居曰安乐窝,因自号安乐先生。”后来称安逸的生活环境为“安乐窝”。
袁安恃赖-古書典故辭典
袁安恃赖
后汉袁安为人严正威重,被朝廷倚重的故实。《后汉书·袁安传》:“安以天子幼弱,外戚擅权,每朝会进见,及与公卿言国家事,未尝不噫呜流涕,自天子及大臣皆恃赖之。”袁安是后汉明帝、和帝时大臣。和帝即位,外戚窦宪兄弟专权,他不避权贵,曾多次弹劾窦氏的专横。
槐安国-古書典故辭典
槐安国
唐代李公佐所作传奇《南柯太守传》,谓东平淳于棼一日醉卧宅南大古槐下,梦入大槐安国,娶国王女,并出任南柯郡太守。梦醒后发现所谓大槐安国原是槐树下的一个大蚁穴,南柯郡不过是槐树的南枝而已。“有大穴,根洞然明朗,可容一榻。上有积土壤,以为城郭台殿之状。有蚁数斛,隐聚其中。中有小台,其色若丹。二大蚁处之,素翼朱首,长可三寸,左右大蚁数十辅之,诸蚁不敢近。此其王矣,即槐安国都也。”
寝不安席-古書典故辭典
寝不安席
因为心绪不宁,睡不安稳。《汉书·郊祀志》:“食不甘味,寝不安席。”一作“寝不安枕”。
安邦定国-汉语成语大词典
安邦定国ān bāng dìng guó
邦:古代诸侯的封国,后泛指国家。 使国家安定、巩固,免于动乱。《元曲选外编·无名氏〈衣袄车〉第一折》:“老将军无比阵云收,若题着安邦定国,受赏封侯。”《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方今天下大乱,四方云扰,欲见孔明,求安邦定国之策耳。” 也作①【安邦治国】。冰心《斯人独憔悴》:“安邦治国平天下,自有周公孔圣人。”②【济国安邦】。(济:拯救,救助。)《元曲选外编·高文秀〈渑池会〉第四折》:“丞相(蔺相如)原来有济国安邦之策,扶危救困之忧,忠孝双全,人中之杰,俺廉将军万不及一也。”
安不忘危-汉语成语大词典
安不忘危ān bù wàng wēi
在安定的环境中,不忘记可能出现的危难。语本《周易·系辞下》“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汉·扬雄《长杨赋》:“故平不肆险,安不忘危。”(平不肆险:走在平地上也不要大意,有可能出现险地。)《魏书·高闾传》:“但豫备不虞,古之善政,安不忘危,有国常典。”陈毅《杨家岭集团祝寿诗·序》:“一九四五年一月,延安集体祝寿,五十者登台。诗以祝之,为说安不忘危之意。” 又有①【居安思危】。(居:处在。思:想,考虑。)《左传·襄公十一年》:“《书》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②【居安虑危】。明·余继登《典故纪闻》卷二:“居安虑危,处治思乱。”
安步当车-汉语成语大词典
安步当车ān bù dàng chē
不慌不忙地步行,就当乘车一般。语本《战国策·齐策四》“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八十一梦·第五十五梦》:“来的时候跟了老申瞎跑,未曾玩赏风景,这时是个自由身子,安步当车,就缓缓地走着。” 也作【缓步当车】。《北齐书·文苑传·祖鸿勋》:“缓步当车,无事为贵。”
安常处顺-汉语成语大词典
安常处顺ān cháng chǔ shùn
处顺:处于顺从的状态。 安于平常的状态,顺从事物的发展。语本《庄子·养生主》“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电”。《醒世姻缘传》第七回:“照得安常处顺,君子之所深忧。”
安常习故-汉语成语大词典
安常习故ān cháng xí gù
见【蹈常袭故】(214页)。
安车蒲轮-汉语成语大词典
安车蒲轮ān chē pú lún
安车:古代的“坐车”,即可以坐的小车,它优于“立车”(立乘的大车)。蒲:香蒲,多年生水草,叶可供编织或包扎用。 让被征请者坐在安车上,并用蒲叶包着车轮,以便行驶时车身更为安稳。表示皇帝对贤能者的优待。《汉书·武帝纪》:“遣使者安车蒲轮,束帛加璧,征鲁申公。”明·张岱《寿周霞城八十》:“申公待聘,安车蒲轮。” 也作【安车软轮】。《三国志·吴志·鲁肃传》:“愿至尊威德加乎四海,总括九州,克成帝业,更以安车软轮征肃。”
安堵如故-汉语成语大词典
安堵如故ān dǔ rú gù
也作【安堵如常】。见【案堵如故】(15页)。
安分守己-汉语成语大词典
安分守己ān fèn shǒu jǐ
安于本分,遵守合于自己身分的规矩。《古今小说·宋四公大闹禁魂张》:“如今再说一个富家,安分守己,并不惹事生非。”《红楼梦》第七十二回:“从此养好了,可要安分守己的,再别胡行乱闹了。” 也作①【守分安常】。(安常:安于常态。)《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那些百姓,如果要守分安常的,凿井耕田,纳有限太平租税,又何等的不快活!”②【安分守命】。(守命:谨守命运的安排。)《醒世姻缘传》第六十一回:“你安分守命,别要再生妄想了。”③【守分安己】。 又有【甘分随缘】。(随缘:随遇而安。)《元曲选·无名氏〈盆儿鬼〉第三折》:“俺如今……少柴也那缺米,常则是甘分随缘,粗衣粝(lì)食。”(粝:粗糙的米。)
安分知足-汉语成语大词典
安分知足ān fèn zhī zú
安于本分,对于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容斋随笔·三笔·人当知足》:“其安分知足之意,终身不渝。”《醒世姻缘传》第九十一回:“这吴推官若是安分知足的人,这也尽叫是快活的了。”
安富恤穷-汉语成语大词典
安富恤穷ān fù xù qióng
恤:救济,周济。 安抚富裕的人,周济穷困的人。语本《周礼·地官·大司徒》“以保息六养万民:一曰慈幼,二曰养老,三曰振穷,四曰恤贫,五曰宽疾,六曰安富”。唐·陆贽《均节赋税恤百姓六条》:“损不失富,优可赈穷,此乃安富恤穷之善经,不可舍也。”
安富尊荣-汉语成语大词典
安富尊荣ān fù zūn róng
旧指达官显宦身安、家富、位尊、名荣的高踞人上的地位。《孟子·尽心上》:“君子居是国也,其君用之,则安富尊荣。”也指安于富贵,过养尊处优的生活。《红楼梦》第七十一回:“我常劝你总别听那些俗语,想那些俗事,只管安富尊荣才是。”康有为《大同书》乙部:“各君主经立宪既久,大权尽削,不过安富尊荣之人而已。”
安国富民-汉语成语大词典
安国富民ān guó fù mín
见【富国安民】(323页)。
安家落户-汉语成语大词典
安家落户ān jiā luò hù
在他乡安置家业,定居下去。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还有些人可以长期住下去,比如两年、三年,或者更长一些时间,就在那里生活,叫做‘安家落户’。”丁玲《杜晚香》:“我们决心在这里安家落户。”《怀念刘少奇同志·淮海区扎根记》:“华中局指示,要我们在淮海区安家落户,实行主力部队地方化。” 又有【安家立业】。(立业:确立家业,也指创立事业。)《红旗谱》卷一:“你父子们帮助我安家立业,我一辈子也忘不了。”
安居乐业-汉语成语大词典
安居乐业ān jū lè yè
过着安定的生活,愉快地从事自己的职业。形容生活、生产、思想状况安定正常。语本《老子》八十章“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后汉书·仲长统传》:“安居乐业,长养子孙,天下晏然,皆归心于我矣。”毛泽东《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希望我全体人民,一律安居乐业,切勿轻信谣言,自相惊扰。” 也作①【乐业安居】。《元曲选外编·无名氏〈延安府〉第一折》:“见如今四海无虞,八方黎庶皆丰富,乐业安居。”②【安家乐业】。《汉书·谷永传》:“毋殚(dān)民财,使天下黎元咸安家乐业。”(殚:竭尽。黎元:人民。)《醒世姻缘传》第二十二回:“您都拿原价来赎了这地去,各人还安家乐业的。”③【安土乐业】。《三国志·魏志·贾诩传》:“诩谏曰:‘……若乘旧楚之饶,以飨吏士,抚安百姓,使安土乐业,则可不劳众而江东稽服矣。’”明·归有光《送张子忠之任南昌序》:“地介江湖,盗贼多有,歼其魁杰矣,又独不可使闻教令而解散,安土乐业,如渤海之政乎?”
安老怀少-汉语成语大词典
安老怀少ān lǎo huái shdo
安顿年老的人,关怀年少的人。语本《论语·公冶长》“老者安之,少者怀之”。南朝梁·陆倕(chuí)《石阙铭》:“安老怀少,伐罪吊民,农不迁业,市无易贾。”《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五回:“诚为枉法营私,原王章所不宥;要知安老怀少,亦圣道之大同。”
安乐窝-汉语成语大词典
安乐窝ān lè wō
舒适快乐的住处。原为五代时后周陈王安审琦的居室名,地在洛阳天津桥南,到宋代,由邵雍居住。宋·邵雍《安乐窝中吟》:“安乐窝中春欲归,春归忍赋送春诗。”后用以指安逸的生活环境。《民国通俗演义》第十七回:“旁人还猜他在总统府中……谁知他已托病出都,竟另寻一安乐窝,闭户自居。”
安良除暴-汉语成语大词典
安良除暴ān liáng chú bào
安抚善良的人,铲除强暴的人。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十七篇:“《三侠五义》……意在叙勇侠之士,游行村市,安良除暴,为国立功。”刘复《代某君寿某将军夫妇》:“安良除暴功何楙(mào),酬勋予位频除授。”(楙:义同“茂”。) 也作【除暴安良】。《镜花缘》第六十回:“俺闻剑客行为莫不至公无私,倘心存偏袒,未有不遭恶报;至除暴安良,尤为切要。”《民国通俗演义》第九十二回:“师行所至,务各严申纪律,无犯秋毫,用副除暴安良,拯民水火之至意。”
安民告示-汉语成语大词典
安民告示ān mín gào shì
原指官府发布的安定民心的布告。清·林则徐《英夷鸱张安民告示》:“本部堂今与汝等约,如英夷兵船一进内河,许以人人持刀痛杀。”《洪秀全演义》第二十五回:“李秀成全不费力,已拔了南康城……先出安民告示,次第收复汝宁、饶州各郡县。”《八十一梦·第四十八梦》:“他倒并不要我制标语口号这些宣传品,不过在对外是些安民告示,对内是些行军规则。”现多指在开会或做某事之前,把内容通知有关人员,以便早作准备。毛泽东《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开会要事先通知,象出安民告示一样。”
安民济物-汉语成语大词典
安民济物ān mín jì wù
济:救助。物:指人,公众。 意思是安抚百姓。旧时常用以形容朝廷大臣的抱负。五代·吴越·罗隐《谗书》卷四:“以匡国致君为己任,以安民济物为心期。”(心期:内心所向往的。)
安内攘外-汉语成语大词典
安内攘外ān nèi rǎng wài
攘:抗御。 安定内政,抗御外侮。孙中山《上李鸿章书》:“安内攘外之大经,富国强兵之远略。”(经:原则。略:谋略。)《民国通俗演义》第一百零四回:“所望全国父老昆季,速筹对待国贼之法,安内攘外,咸系乎此。”郭沫若《贾长沙痛哭》:“你应当把他们领导起来作安内攘外的工作。” 也作【外攘内安】。清·李慈铭《越缦堂诗话》卷下之上:“而(李)德裕前不小用于节使,后不摧折于贬窜,并一生之精神才智,尽效于政府之区画,将藩镇尽革,外攘内安,不难复贞观、开元之盛。”
安贫乐道-汉语成语大词典
安贫乐道ān pín lè dào
道:主张,思想,学说。 安于贫穷的境遇,乐于信奉自己所遵循的思想道德准则。《后汉书·韦彪传》:“安贫乐道,恬于进趣,三辅诸儒莫不慕仰之。”(三辅:汉代指长安京畿地区。)鲁迅《安贫乐道法》:“劝人安贫乐道是古今治国平天下的大经络,开过的方子也很多,但都没有十全大补的功效。” 也作①【乐道安贫】。《晋书·儒林传论》:“宣子之乐道安贫通儒之高尚者也。”元·施君美《幽闺记·兄妹筹咨》:“乐道安贫巨儒,嗟怨是何如?”②【安贫守道】。梁启超《节本明儒学案·诸儒学案上·布政陈克庵先生选》:“由张东白之事观之,非平日安贫守道之意彻乎表里,安能使朋友信之如是。”
安全第一-汉语成语大词典
安全第一ān quán dì yī
把安全放在第一位,避免发生事故。鲁迅《关于中国的两三件事》:“从别一条路想,监狱确也并非没有不象‘安全第一’为标语的人们的理想乡的地方。”《锻炼·二一》:“以后要昼伏夜行,理由是‘安全第一’。”
安然无事-汉语成语大词典
安然无事ān rán wú shì
安然:平安的样子。 平平安安,没有发生事故。《元曲选·郑廷玉〈楚昭公〉第四折》:“哥哥当日在汉江之上,情愿舍了嫂嫂、侄儿,留您兄弟。岂知嫂嫂、侄儿安然无事。”《说岳全传》第六十回:“岳爷在监安然无事。” 也作【安然无恙(yàng)】。(恙:疾病,灾祸。)《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只求处士每岁元旦,作一朱幡……立于苑东,吾辈则安然无恙矣。”(处士:旧称有才德而隐居不仕的人。)郭沫若《鲁迅与王国维》:“……当时时局即使危迫,而逊帝溥仪安然无恙。”
安忍无亲-汉语成语大词典
安忍无亲ān rěn wú qīn
安心于做残忍的事情,因而无所谓亲人。《左传·隐公四年》:“夫州吁(xū)阻兵而安忍。阻兵无众,安忍无亲。众叛亲离,难以济矣。”(阻兵:仗恃手中掌握的兵力。无众:不得人心。)《读通鉴论·唐高宗》:“李世勣(jī)之安忍无亲也,置父于窦建德之刃下而不恤。”(恤:忧虑。) 又有①【阻兵安忍】。依仗手握的兵权,安于做残害人的事情。章炳麟《与黄季刚书》:“夫阻兵安忍,虑非老成谋国者之所为,然而不戢自焚,亦岂州吁之福!”②【安忍阻兵】。《民国通俗演义》第五十五回:“群丑窃柄,怙恶不悛,安忍阻兵,自逃覆载。”(覆载:天覆地载,引申为天地的仁德。)③【安忍残贼】。(残贼:伤害、毁坏人的身心。)《唐律·名例·十恶释文》:“谓酷毒事,人皆不忍为;今有人能行此酷毒之心,是名为安忍残贼。”
安如磐石-汉语成语大词典
安如磐石ān rú pán shí
磐石:厚而重的大石头。 形容极为安稳,不可动摇。《资治通鉴·秦纪·始皇帝二十五年》:“夫如是,则国家安如磐石,炽如炎火……虽有强暴之国,尚何足畏哉!”《醒世姻缘传》第七回:“况岁星正在通州分野,通州是‘安如磐石’的一般。告那致仕则甚?”(分野:古人迷信,把星宿分为十二次,与各地区相应,用以占卜吉凶。致仕:旧指官员退休。) 原作【安于磐石】。比磐石更为稳定牢固。《荀子·富国》:“……则国安于磐石,寿于旗(jí)翼。”(旗:通“箕”,二十八宿之一。)
安如泰山-汉语成语大词典
安如泰山ān rú tài shān
形容情势安定稳固,不可动摇或没有危险。汉·焦延寿《易林·坤之中孚》:“安如泰山,福喜屡臻。”《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孔明曰:‘亮虽居虎口,安如泰山。’”《洪秀全演义》第三回:“第一人虽居虎口,安如泰山。” 也作①【安若泰山】。《南史·梁本纪论》:“自谓安若泰山,算无遗策。”②【泰山之安】。唐·辛替否《谏造金仙玉真二观疏》:“依太宗之理国,则百官以理,百姓无忧,故泰山之安,可立致矣。”宋·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社稷之臣矣。”③【稳如泰山】。柳洲《风雨桃花洲》:“在一个闪电光中,看到那座小茅屋竟稳如泰山似的。”④【稳若泰山】。蒲韧《二千年间·九》:“封建统治者也以为自己已建立了最美好的社会制度,以为自己的统治地位稳若泰山。” 又有【安于泰山】。比泰山还稳固。《汉书·枚乘传》:“变所欲为,易于反掌,安于太(泰)山。”《三国志·魏志·袁绍传》:“(荀)谌曰:‘……当今为将军计,莫若举冀州以让袁氏。袁氏得冀州,则瓒不能与之争,必厚德将军。冀州入于亲交,是将军有让贤之名,而身安于泰山也。’”唐·陈子昂《谏政理书》:“炀帝不悟,自以为安于泰山,方率百万之师而有事于辽,辽东之役未归,而中国之难已起。”
安弱守雌-汉语成语大词典
安弱守雌ān ruò shǒu cí
安于弱小的地位,保持软弱低下的状态。鲁迅《文化偏至论》:“夫安弱守雌,笃于旧习,固无以争存于天下。”
安身立命-汉语成语大词典
安身立命ān shēn lì mìng
安身:安置存身之所。立命:指精神上有寄托或有信仰。 《景德传灯录·卷十·湖南长沙景岑禅师》:“僧问:‘学人不据地时如何?’师云:‘汝向什么处安身立命?’”《水浒》第二回:“那里是镇守边庭,用人之际,足可安身立命。”茅盾《创造》:“他老了,少壮时奔走衣食,不曾定下安身立命的大方针。” 也作【安心立命】。(安心:使心情安定,方向明确。)李大钊《青春》:“夫青年安心立命之所,乃在循今日主义以进。”毛泽东《给肖军的信(一九四一年八月二日)》:“要故意的强制的省察自己的弱点,方有出路,方能‘安心立命’。”
安身之地-汉语成语大词典
安身之地ān shēn zhī dì
指存身的地方。《三国演义》第四十回:“近闻刘景升病在危笃,可乘此机会,取彼荆州为安身之地。”延安平剧研究院《逼上梁山》第一幕第一场:“原想找一安身之地,佣工受苦。” 也作【安身之所】。《中国地方戏曲集成·湖北卷·汉剧〈二度梅〉第八场》:“虽然目前有了安身之所,只是不知杏元贤妹生死如何。”《上饶集中营·流浪散记》:“小王见我有了安身之所,也好象很宽心似的。”
安神定魄-汉语成语大词典
安神定魄ān shén dìng pò
魄:旧指依附人的形体而显现的精神。 安定心神,恢复神智健康。《西游记》第十一回:“自服了安神定魄之剂,连进了数次粥汤,被众臣扶入寝室,一夜稳睡。”《红楼梦》第九十五回:“王夫人去后,贾母叫鸳鸯找些安神定魄的药,按方吃了,不提。” 又有【安心定志】。指安定心神,确定志趣。《西游记》第四回:“又差五斗星君送悟空去到任,外赐御酒二瓶,金花十朵,着他安心定志,再勿胡为。”
安室利处-汉语成语大词典
安室利处ān shì lì chù
安适的住室,便利的处所。《庄子·徐无鬼》:“濡(rú)需者,豕虱是也。择疏鬣(liè),自以为广宫大囿(yòu);奎蹄曲隈(wēi),乳间股脚,自以为安室利处。不知屠者之一旦鼓臂布草,操烟火,而己与豕俱焦也。”(濡需:矜夸貌。鬣:兽颈上的长毛。囿:养动物的园子。奎蹄曲隈:张开两腿时,其最深曲的部位。)
安土重迁-汉语成语大词典
安土重迁ān tǔ zhòng qiān
土:乡土。重:不轻率。 留恋乡土,不愿轻易迁居他处。《汉书·元帝纪》:“安土重迁,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愿也。”《东周列国志》第七十八回:“自古道:‘安土重迁’。说了离乡背井,哪一个不怕的?”傅抱石《〈郑板桥集〉前言》:“幸而从九死中苟延了残喘,等到家乡年岁好一点,又千辛万苦地逃了回来,中国农民是安土重迁的。” 又有【恋土难移】。《水浒》第三十一回:“他那里常常有书来,取我入伙,我只为恋土难移,不曾去得。”
安危相易,祸福相生-汉语成语大词典
安危相易,祸福相生ān wēi xiāngyì,huò fú xiāng shēng
安定与危难可以互相转化,灾祸和幸福可以互为因果。《庄子·则阳》:“安危相易,祸福相生,缓急相摩,聚散以成。”章炳麟《菌说》:“安危相易,祸福相生,事之由妄想而成者,岂独胚胎然哉?。” 又有【哀乐相生】。指悲哀和喜乐可以互为因果。《礼记·孔子闲居》:“乐之所至,哀亦至焉,哀乐相生。”孔颖达疏:“凡物先生而后死,故先乐而后哀;哀极则生于乐,是亦乐生于哀。故云哀乐相生。”(则生于乐:“于”作“为”解,将演化为喜乐。)
安闲自在-汉语成语大词典
安闲自在ān xián zì zài
见【自由自在】(1422页)。
安详恭敬-汉语成语大词典
安详恭敬ān xiáng gōng jìng
安静,细心,谦恭,敬重。古时教育儿童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宋·朱熹等《小学·嘉言》:“教小儿,先要安详恭敬。”陈选疏:“安谓安定而不轻躁,详谓详审而不疏率,恭则恭谦而见乎外,敬则敬畏而存乎中。此四者,教童幼之所当先也。”《歧路灯》第二回:“这谭孝移平日景仰娄潜斋为人端方,已是十分要请;见了娄潜斋家学生安详恭敬,又动了桥梓(zǐ)同往之意。”(桥梓:也作“乔梓”,指父子。)
安心乐意-汉语成语大词典
安心乐意ān xīn lè yì
指很愿意如此,心情十分愉快。《红楼梦》第一百一十四回:“我看二嫂子如今倒是安心乐意的孝敬我妈妈,比亲媳妇还强十倍呢。”《九命奇冤》第二十五回:“自己便安心乐意,在寺里住下。”
安营扎寨-汉语成语大词典
安营扎寨ān yíng zhā zhài
营:营帐,营房。寨:军营四周的栅栏。 (军队)架起帐篷、筑起栅栏住下。《元曲选·无名氏〈隔江斗智〉第二折》:“这周瑜匹夫……如今在柴桑渡口安营扎寨,其意非小。”《官场现形记》第十四回:“……什么地方可以安营扎寨,什么地方可以埋伏,指手画脚的讲了一遍。”《星火燎原(六)·南泥湾屯垦》:“全团指战员立刻围绕着这个指挥部安营扎寨,用树枝架起草棚。” 也作①【安营下寨】。《元曲选外编·无名氏〈千里独行〉楔》:“今曹丞相……在清风岭安营下寨。”《平鬼传》第十四回:“……吩咐将人马暂退一舍之地,安营下寨。”②【下寨安营】。《元曲选外编·无名氏〈黄鹤楼〉第二折》:“下寨安营依三略,赤心敢勇保皇朝。”
安于所习-汉语成语大词典
安于所习ān yú suǒ xí
安:习惯。习:熟悉。 习惯于自己熟悉的东西。常指习惯势力对人的影响和支配。明·袁宏道《叙梅子马王程稿》:“人情安于所习,故虽至美,亦以至恶掩也。” 原作【安其所习】。《汉书·艺文志》:“安其所习,毁所不见。”颜师古注:“己所常习则保安之,未尝所见则妄毁诽。”
安于现状-汉语成语大词典
安于现状ān yú xiàn zhuàng
满足于现有的状况,不求进取。刘少奇《论党·二》:“另有些同志在工作中疲蹋,老一套,安于现状。”王朝闻《论凤姐》第十一章:“这样的梦境,与我那不安于现状又不能改变现状的生活实际有关。”
安枕而卧-汉语成语大词典
安枕而卧ān zhěn ér wò
见【高枕而卧】(353页)。
安之若素-汉语成语大词典
安之若素ān zhī ruò sù
对于困危境地或异常情况,一如平素,安然处之。清·范寅《越谚·附论·论堕贫》:“贪逸欲而逃勤苦,丧廉耻而习谄谀,甘居人下,安之若素。”毛泽东《整顿党的作风》:“有些同志听凭别人宣传主观主义,也安之若素。” 也作【甘之若素】。(甘:乐意。)《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十九回:“到后来大少爷死了,更是冷一顿、热一顿,甚至有不能下箸的时候,少奶奶却从来没半句怨言,甘之若素。” 原作【安之若命】。对不幸的遭遇,看作是命中注定的,甘心承受。《庄子·人间世》:“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陈寅恪《论〈再生缘〉》:“然于服膺男尊女卑……之说者,固亦无可如何,而安之若命矣。” 又有【安贫若素】。指甘心忍受穷困。《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戏曲剧本选集·〈评雪辩踪(川剧)〉》:“我随你来在寒窑,粮无隔夜,衣无数层,我安贫若素,毫无怨言。”
不安本分-汉语成语大词典
不安本分bù ān běn fèn
本分:本身应尽的职责和应守的规矩。 不务正业,不守规矩。《歧路灯》第六十四回:“这个谭绍闻莫非是年伯后裔?但宗宗匪案,都有此人脚踪,定然是个不安本分……的后生。”《慈禧太后演义》第十二回:“如有不安本分,出外滋事者,除将本犯照例治罪外,定将该管太监一并惩办。” 也作【不守本分】。《金瓶梅》第一回:“结识的朋友,也都是帮闲抹嘴,不守本分的人。” 又有【不安其位】。指不安心所在的职位。《官场现形记》第四十六回:“那九省大小官员,听得他来,个个不安其位。”
长安居,大不易-汉语成语大词典
长安居,大不易cháng ān jū,dà bù yì
长安:唐代都城,后也泛指京城或其他大城市。居:居住,生活。 在京城或其他大城市生活很不容易。语本宋·尤袤(mào)《全唐诗话·卷二·白居易》“乐天(白居易)未冠,以文谒顾况,况睹姓名,熟视曰:‘长安米贵,居大不易。’及披卷读其‘芳草’诗,至‘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叹曰:‘我谓斯文遂绝,今复得子矣,前言戏之耳’”。(“芳草”诗:指《赋得古原草送别》。)《艺风堂友朋书札·王仁俊·一》:“因在京事简,尽可兼为跋尾,月得十篇,或作床头捉刀人乎。长安居,大不易。不得不作此冷生涯,但得月有津润足矣。”同书《端方·七》:“公在长安居,大不易。” 也作【居大不易】。鲁迅《书信·320315·致许寿裳》:“我虽不惮荒凉,但若购买食物,须奔波数里,则亦居大不易耳。”《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十六章:“不回去有何办法?一则弟不能使周拔贡为弟受累,二则长安米珠薪桂,居大不易。”
长安米贵-汉语成语大词典
长安米贵cháng ān mǐ guì
长安:此指唐代都城,后多用作都城的通称。 指在大都市里生活费用很高。事本唐·张固《幽闲鼓吹》:“白尚书(自居易)应举,初至京(长安),以诗谒著作顾况,顾睹姓名,熟视白公,曰:‘米价方贵,居亦弗易。’”宋·尤袤《全唐诗话》卷二:“乐天未冠,以文谒顾况,况睹姓名,熟视曰:‘长安米贵,居大不易。’”清·熊钰《迈陂塘·题三泖渔庄图》:“对画里溪山尽可盟鸥鹭,功名付与,笑一事差强,长安米贵,明日便归去。”
长安纸贵-汉语成语大词典
长安纸贵cháng ān zhǐ guì
见【洛阳纸贵】(644页)。
长治久安-汉语成语大词典
长治久安cháng zhì jiǔ ān
指国家长期太平,社会秩序和人民生活安定。语本《汉书·贾谊传》“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明·余继登《典故纪闻》卷三:“古人有以兵屯田者,无事则耕,有事则战,兵得所养,而民力不劳。此长治久安之道,然必委任得人,庶不废事。”《民国通俗演义》第三十六回:“以各国长治久安之成式,施诸水深火热之中华。” 也作【久安长治】。明·余继登《典故纪闻》卷九:“前世人主,有民之休咎藐不闻者,岂是久安长治之道?”清·汪琬《兵论》:“而其道遂出于万全,此汉、宋之所以久安长治与?”
出榜安民-汉语成语大词典
出榜安民chū bǎng ān mín
榜:旧指官府的告示。 贴出告示,安抚人民。《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八回:“(邓)艾拜后主(刘禅)为骠(piào)骑将军……请后主还宫,出榜安民,交割仓库。”《洪秀全演义》第三十二回:“时城中人因臣服洪氏已久,素知清官好杀,因此人人惊惧,逃往武昌者众。胡林翼大虑,只得出榜安民:居民一概免罪。”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