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肥饶国学,一个集成语、谚语、俗语、俚语、俏皮话分享学习网站,以求会盟而谋学业之进,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好学之士,齐心合力,相互扶持,共同进步。
当前位置:首页 > 成语 > 拔

拔(拔)是什么意思

  • 一毛不拔-古書典故辭典

    一毛不拔

    《孟子·尽心上》:“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列子·杨朱篇》:“禽子问杨朱曰:‘去子体之一毛,以济一世,汝为之乎?’杨子曰‘世固非一毛之所济。’禽子曰:‘假济,为之乎?,杨子弗应。”本指杨朱的极端为我,后用以讥讽人的极端吝啬自私。清代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一回:“都象你这一毛不拔,我们喝西北风!”

  • 出类拔萃-古書典故辭典

    出类拔萃

    品德、才能都超出一般人。《孟子·公孙丑》:“有若曰:‘岂惟民哉?麒麟之于走兽,凤凰之于飞鸟,太山之于丘垤,河海之于行潦,类也。圣人之于民,亦类也。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本是借以赞扬孔丘的话,后多用以形容德才出众,超越寻常。《三国志·魏志·蒋瑰传》:“时新丧元帅,远近危悚。琬出类拔萃,处群僚之右。”亦作“出群拔萃。”唐代韩愈《与崔群书》:“诚知足下出群拔萃,无谓仆何从而得之也。”

  • 拔一毛而利天下 不为也-古書典故辭典

    拔一毛而利天下 不为也

    《孟子·尽心上》:“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这里指杨朱的利已主义哲学。后亦喻不顾公益,专营私利的行为。

  • 拔山盖世-古書典故辭典

    拔山盖世

    谓勇力天下无敌。《史记·项羽本纪》:“项王乃悲歌忼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骓(zhuī锥):青白杂色的马。逝:奔驰。虞:项羽最宠爱的姬妾。

  • 拔去一丁-古書典故辭典

    拔去一丁

    除掉眼中钉,喻除去有害之物。《新五代史·赵在礼传》:“在礼在宋州,人尤苦之;已而罢去,宋人喜而相谓曰:‘眼中拔钉,岂不乐哉!,”

  • 拔来报往-古書典故辭典

    拔来报往

    《礼记·少仪》:“毋拔来,毋报往。”报:通“赴”、读为赴疾之赴。拔、报:都是疾的意思。意为速来速往。后也指往来频繁。《聊斋志异·阿纤》:“拔来报往。蹀躞甚劳。”

  • 拔围出夫-古書典故辭典

    拔围出夫

    晋代刘遐妻单将数骑救出其夫于重围中的故事。《晋书·刘遐传》:刘遐妻邵续女,“骁果有父风,遐尝为石季龙所困,妻单将数骑,拔遐出于万众之中。”

  • 拔茅连茹-古書典故辭典

    拔茅连茹

    《易·泰》:“拔茅茹,以其汇。”晋代王弼注:“茅之为物,拔其根而相牵引者也;茹,相牵引之貌。”旧时因以比喻互相引荐,擢用一人就连带引进许多人。参看“茅茹”条。

  • 拔帜易帜-古書典故辭典

    拔帜易帜

    拔去对方旗帜,换上自己的旗帜,取而代之的意思。《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选轻骑二千人,人持一赤帜,从间道革山而望赵军,诫曰:‘赵见我走,必空壁遂我,若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萆:同“蔽”。革山:依山势作掩护。

  • 拔剑割雁-古書典故辭典

    拔剑割雁

    孙炎提剑割取雁肉,从容就义的事。《明史·孙炎传》:孙炎克处州,授总制。苗军作乱,炎被执。“胁降,不屈。贼帅贺仁德燖雁斗酒啖炎,炎且饮且骂。贼怒、拔刀叱解衣,炎曰:‘此紫绮裘,主上所赐。吾当服以死。’遂与道同、文刚皆见害,时年四十。”燖(xin旬,又读qián潜):同“燂”烤熟。

  • 拔犀攉象-古書典故辭典

    拔犀攉象

    犀、象都是巨形兽,这里喻指特异人物。整句比喻提拔特出人材。宋代王洋《与丞相论郑武子状》:“敕局数人,其间固有拔犀擢象见称一时者,然而析理精微,旁通注意。鲜如克。”郑武子,名克。

  • 拔葵去织-古書典故辭典

    拔葵去织

    《汉书·董仲舒传》:“故公仪子(休)相鲁,之其家见织帛,怒而出其妻,食于舍而茹葵,愠而拔其葵,曰:‘吾已食禄,又夺园夫红女利虖!’”后以“拔葵去织”表示不与民争利的意思。亦作“拔葵”。宋代杨万里《诚斋集》四十六《谢赐御书表》:“啮雪饮冰,勉企拔葵之洁。”

  • 拔新领异-古書典故辭典

    拔新领异

    创立新意,提出独特见解。《世说新语·文学》:“王逸少(羲之)作会稽,初至,支道林(遁)在焉。孙兴公(绰)谓王曰:‘支道林拔新领异,胸怀所及乃自佳,卿欲见不?’”

  • 剑拔驽张-古書典故辭典

    剑拔驽张

    原形容书法奇崛雄健。南朝梁袁昂《评书》:“梁鹄书如龙威虎振,剑拔弩张。”后用以比喻对立的双方,形成一触即发的极为紧张的势态。

  • 拔萃出类-汉语成语大词典

    拔萃出类bá cuì chū lèi

    又有【拔萃出群】。见【出乎其类,拔乎其萃】(1655页)。

  • 拔刀相助-汉语成语大词典

    拔刀相助bá dāo xiāng zhù

    见【路见不平,拔刀相助】(638页)。

  • 拔来报往-汉语成语大词典

    拔来报往bá lái fù wǎng

    拔,疾速。报:通“赴”,疾速。 速来速往。形容来往迅速频繁。语本《礼记·少仪》“毋拔来,毋报往”。《聊斋志异·阿纤》:“拔来报往,蹀(dié)躞(xiè)甚劳。”(蹀躞:小步徘徊。)清·淮阴百一居士《壶天录》卷下:“拔来报往,不厌频频。”

  • 拔茅连茹-汉语成语大词典

    拔茅连茹bá máo lián rú

    茅:白茅,草名。茹:草木根部相互牵连的样子。 拔茅草时也就连带拔起了同草根相牵连的东西。比喻互相荐举、引进。语本《周易·泰》“拔茅茹,以其汇”。王弼注:“茅之为物,拔其根而相牵引者也。茹,相牵引之貌也。”清·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卷三《致赵秋舲书》附诗:“庶几协泰占,拔茅连其茹。”《民国通俗演义》第七十九回:“洪宪以前,他(徐树铮)已厕入段(祺瑞)门……袁(世凯)既病死,黎(元洪)、段登台,拔茅连茹,弹冠相庆,徐遂入任为院秘书长。”

  • 拔苗助长-汉语成语大词典

    拔苗助长bá miáo zhù zhǎng

    见【揠苗助长】(1215页)。

  • 拔刃张弩-汉语成语大词典

    拔刃张弩bá rèn zhāng nǔ

    见【剑拔弩张】(503页)。

  • 拔山举鼎-汉语成语大词典

    拔山举鼎bá shān jǔ dǐng

    鼎: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一般是三足两耳,多用青铜制成。 能拔起山,举起鼎。形容力气极大。语本《史记·项羽本纪》“力能扛(gāng)鼎”;“力拔山兮气盖世”。(扛:用两手举。)《元曲选外编·无名氏〈黄鹤楼〉第三折》:“拔山举鼎千斤力,自古英雄说霸王。”(霸王:项羽自号西楚霸王。)《黑籍冤魂》第一回:“任你是拔山举鼎的英雄……只要烟瘾一发,顿时骨软筋酥,连一些气力都没有。”也作【扛鼎拔山】。《醒世姻缘传》第九十一回:“你就有扛鼎拔山的气力,断抬举不起那稀烂的东西。” 又有【拔山盖世】。形容力大无比,无人匹敌。明·张岱《募造无主祠堂疏》:“千古英豪,后裔沦没,非越郡孤魂一祭,则拔山盖世之雄,几几乎其为若敖之鬼矣。”郭沫若《楚霸王自杀》:“他自己生了一个幻觉,他自己以为是他一个人的拔山盖世的力气,把秦人歼灭了的。”

  • 拔十得五-汉语成语大词典

    拔十得五bá shí dé wǔ

    拔:提拔,选拔。 想选拔十个,结果只选得五个。指选拔人才不容易。《新唐书·张九龄传》:“夫吏部尚书、侍郎,以贤而授者也,岂不能知人?如知之难,拔十得五,斯可矣。”《宋史·选举志一》:“(太宗)谓侍臣曰:‘朕欲博求俊彦于科场中,非敢望拔十得五,止得一二,亦可为致治之具矣。’”清·魏源《都中吟·何不大开直言之科筹国计》:“市骨招骏人才出,纵不拔十得五终得一。” 原作【拔十失五】。《文选·任昉〈为范尚书让吏部封侯第一表〉》:“拔十失五,尚曰比肩。”李善注引习凿齿《襄阳耆旧传》曰:“庞统为郡功曹,性好人伦,每所称述,多过其中。时人怪问之,统曰:‘……今拔十失五,犹得其半,而可以崇迈世教,使有志自厉,不亦可乎?’”

  • 拔宅上升-汉语成语大词典

    拔宅上升bá zhái shàng shēng

    古代迷信传说,修道者可连同全家升天成仙。南朝·宋·王韶之《太清记》:“许真君拔宅上升,惟车毂、锦帐堕故宅。”《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汝功行圆满,吾已申奏上帝,有旨封汝为护花使者,专司人间百花,令汝拔宅上升。” 也作【拔宅飞升】。明·周楫《西湖二集·马神仙骑龙升天》:“后来遂一家四十余口拔宅飞升。”又有【拔宅飞身】。明·袁宏道《与仙人论性书》:“天堂地狱,无情有情,无佛非佛,是谓拔宅飞身,但恐师未到此境界耳。”

  • 拔帜易帜-汉语成语大词典

    拔帜易帜bá zhì yì zhì

    帜:旗帜。易:改变,变换。 拔掉别人的旗子,换上自己的旗子。多比喻取而代之。语本《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选轻骑二千人,人持一赤帜,以间道萆(bì)山而望赵军,诫曰:‘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裴骃集解引如淳注:“萆音蔽,依山自覆蔽。” 也作①【拔赵帜,易汉帜】。《聊斋志异·人妖》:“妻与生用拔赵帜易汉帜计,笑而行之。”②【拔赵帜,树汉帜】。柳亚子《二十世纪大舞台发刊词》:“崛起异军,拔赵帜而树汉帜。”

  • 拔诸水火,登于衽席-汉语成语大词典

    拔诸水火,登于衽席bá zhū shuǐ huǒ,dēng yú rèn xí

    拔:拉出来。诸:等于“之于”。登:加,上。衽席:床席。 把人从水火里拉出来,放在床席之上。旧时比喻解救陷于绝境的人民。明·宋濂《阅江楼记》:“见两岸之间,四郊之上,耕人有炙肤皲足之烦,农女有捋桑行馌之勤,必曰:‘此朕拔诸水火而登于衽席者也。’” 也作【出于水火,登之衽席】。章炳麟《致南京参议会论建都书》:“国维四固,安于泰山,出于水火而登之衽席,则其幸耳。”

  • 不能自拔-汉语成语大词典

    不能自拔bù néng zì bá

    指陷于某种境地,自己无法解脱。《宋书·武三王传》:“世祖前锋至新亭,劭挟义恭出战,恒录在左右,故不能自拔。”方志敏《可爱的中国》:“有些人简直没有一点民族自信心,认为中国是沉沦于万丈之深渊,永不能自拔。”

  • 出乎其类,拔乎其萃-汉语成语大词典

    出乎其类,拔乎其萃chū hū qí lèi,bá hū qí cuì

    出、拔:超出。萃:草丛生,比喻聚在一起的人或物。 形容才德超出众人之上。《孟子·公孙丑上》:“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有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三国演义》第六十回:“文有(司马)相如之赋,武有伏波(马援)之才,医有(张)仲景之能……出乎其类,拔乎其萃者,不可胜记。”《醒世姻缘传》第五十二回:“不为习俗所移,不为贫穷所诎(屈),出乎其类,拔乎其萃。” 也简作①【出类拔萃】。《三国志·蜀志·蒋琬传》:“琬出类拔萃,处群僚之右。”(右:古时尚右,指较高的地位。)明·高琦《文章一贯》:“但当以理为主,理得而辞顺,文章自然出类拔萃。”②【拔萃出类】。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序志》:“夫宇宙绵邈,黎献纷杂,拔萃出类,智术而已。”《隋书·儒林传序》:“于时旧儒多已凋亡,二刘(刘焯、刘炫)拔萃出类,学通南北,博极今古。” 又有①【拔萃出群】。《后汉书·蔡邕传》:“拔萃出群,扬芳飞文。”唐·李绛《请崇国学疏》:“拔萃出群者縻之以禄,废业怠教者寘(zhì)之以刑。”(真:置。)②【出群拔萃】。唐·韩愈《与崔群书》:“诚如足下出群拔萃,无谓仆何从而得之也!”宋·黄庭坚《与王观复书》:“但当以理为主,理得而辞顺,文章自然出群拔萃。”

  • 反首拔舍-汉语成语大词典

    反首拔舍fǎn shǒu bá shè

    反首:头发散乱下垂。拔舍:除去杂草,就地宿营。 形容军队战败后的狼狈状况。《左传·僖公十五年》:“秦获晋侯以归。晋大夫反首拔舍从之。”杜预注:“反首,乱头发下垂也。拔草舍止,坏形毁服。”

  • 扛鼎拔山-汉语成语大词典

    扛鼎拔山gāng dǐng bá shān

    见【拔山举鼎】(23页)。

  • 坚忍不拔-汉语成语大词典

    坚忍不拔jiān rěn bù bá

    拔:移动,改变。 坚强而有忍性,不可动摇。形容意志坚强,任何艰难挫折都动摇不了。语本《史记·绛侯世家赞》“(周)亚夫之用兵,持威重,执坚忍”。宋·苏轼《晁错论》:“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郁达夫《给一位文学青年的公开状》:“你还要口口声声的说什么‘大学教育’‘念书’,我真佩服你的坚忍不拔的雄心。” 也作【坚韧不拔】。丁玲《杜晚香·根深叶茂》:“什么人是最使人景仰的人?是开天辟地、艰苦卓绝、坚韧不拔、从斗争中取得胜利、从斗争中享受乐趣的北大荒人。”敢峰《严格、艰苦、事业心》:“一个人学习是不是艰苦,能不能艰苦,归根到底,在于有没有坚韧不拔的革命事业心。” 又有【坚忍不屈】。梁启超《新民说》第十七节:“体魄者,与精神有密切之关系者也。有健康强固之体魄,然后有坚忍不屈之精神。”

  • 剑拔弩张-汉语成语大词典

    剑拔弩张jiàn bá nǔ zhāng

    像剑从鞘里拔出来,弓张开了一样。原来比喻书法挺拔雄健。南朝·梁·袁昂《古今书评》:“韦诞书如龙威虎震,剑拔弩张。”后用来比喻气势逼人或形势紧张,一触即发。《幻灭·四》:“他不爱胡闹,也不爱做出剑拔弩张的志士的模样来。”《四世同堂·四》:“他很自然,不露出剑拔弩张的样子。他很俭省,不虚花一个铜板。” 又有【拔刃张弩】。形容战斗前的紧张气氛。《汉书·王莽传下》:“勒兵至郎署,皆拔刃张弩。”

  • 裂冠毁冕,拔本塞源-汉语成语大词典

    裂冠毁冕,拔本塞源liè guān huǐ miǎn,bá běn sè yuán

    冠:帽子。冕:古代王侯卿大夫所戴的礼帽。本:树根。源:水源。 毁裂冠冕,拔树根,堵水源。原比喻诸侯背弃礼法,侵犯天子的直接领地。《左传·昭公九年》:“我在伯父,犹衣服之有冠冕,木水之有本原(源),民人之有谋主也。伯父若裂冠毁冕,拔本塞原(源),专弃谋主,虽戎狄其何有余一人?”(伯父:周王对同姓诸侯大国国君的称呼。)后用作臣下推翻国君夺取王位的代称。《魏书·孝庄帝纪》:“乃有裂冠毁冕之心,将为拔本塞源之事。”《南齐书·高帝纪》:“桂阳负众,轻问九鼎,裂冠毁冕,拔本塞源。” 也单作①【裂冠毁冕】。比喻蔑视礼法。《后汉书·逸民传论》:“是时裂冠毁冕,相携而去者,盖不可胜数。”也比喻毁灭华夏文化,背离民族传统。(因古代以冠冕作为华夏文化的象征。)宋·胡铨《上高宗封事》:“天下士大夫,皆当裂冠毁冕变胡服。”②【拔本塞源】。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清·林则徐《致沈鼎甫函》:“惟有竭其愚悃(kǔn),冀为中原除此巨患,拔本塞源。”(愚悃:真心诚意。中原:指中国。巨患:指鸦片流毒中国的祸患。)章炳麟《儒术真论》:“惟仲尼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知天为不明,知鬼神为无,遂以此为拔本塞原之义,而万物之情状大著。”

  •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汉语成语大词典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lù jiàn bù píng,bá dāo xiāng zhù

    路上遇见不平的事,拔出刀来帮助被欺压的人。形容勇于打抱不平的正义行动。《元曲选·杨显之〈酷寒亭〉楔子》:“这个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则是误伤人命。”《警世通言·赵太祖千里送京娘》:“专好结交天下豪杰,任侠任气,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也单作①【路见不平】。《古今小说·沈小霞相会出师表》:“闻氏向着众人深深拜福,哭道:‘多承列位路见不平,可怜我落难孤身,指引则个!’”《镜花缘》第九十六回:“小弟只因一时路见不平,此时四处缉捕,教俺有家难奔。”②【拔刀相助】。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若不是大恩人拔刀相助,怎能够好夫妻似水如鱼。”《元曲选·康进之〈李逵负荆〉第四折》:“李山儿拔刀相助,老王林父子团圆。”

  • 雁过拔毛-汉语成语大词典

    雁过拔毛yàn guò bá máo

    当大雁在高空飞过时,能拔下它的毛来。形容武艺高强,具有特殊本领。《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一回:“他既没那雁过拔毛的本事,就该悄悄儿走,怎么好好儿的,把人家折弄个稀烂?”后多比喻手段苛刻,不放过任何机会捞取好处。《这种歪风非刹不可》:“‘雁过拔毛’,这是旧社会关卡林立、层层克扣的一种恶习。”(1980年10月30日《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

  • 一毛不拔-汉语成语大词典

    一毛不拔yī máo bù bá

    连一根汗毛也不肯拔。本指战国时代哲学家杨朱的极端为我主义。后形容极端吝啬自私。语本《孟子·尽心上》“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取:主张。)《北齐书·文苑传·樊逊》:“一毛不拔,复何足取?”《水浒全传》第六十二回:“董超骂道:‘你这财主们,闲常一毛不拔,今日天开眼,报应得快!’”《三侠五义》第六十一回:“他爹爹名叫卞龙,自称是铁公鸡,乃刻薄成家,真是一毛儿不拔。”

  • 自拔来归-中华成语大词典

    自拔来归zì bá lái guī

    自拔:主动地脱离邪恶势力。来归:投向人民,归顺正义。自己主动地摆脱邪恶,归顺正义。比喻从敌方投靠人民。(宋)宋祁、欧阳修等《新唐书·李勣传》:“(武德)三年,自拔来归,从秦王伐东都,战有功。”(元)无名氏《连环记》四:“李肃曾是卓家奴,晚能自拔来归义。”(现代)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自拔来归的将日益增多。”

  • 超尘拔俗-中华成语大词典

    超尘拔俗chāo chén bá sú

    超、拔:高超,出众。尘、俗:都是佛教用语,指尘世、世俗人间。超脱尘世,越过世俗。现用以形容品德高尚,风度超群。(明)余邵鱼《东周列国志》第四十七回:“果见一人羽冠鹤氅、玉貌丹唇,飘飘然有超尘出俗之姿。”因也作“超尘出俗”。

  • 拔葵去织-中华成语大词典

    拔葵去织bá kuí qù zhī

    葵:冬葵,古代主要蔬菜之一。拔葵:拔掉种的菜。去织:撤去织布机。这是一则身居官位不参与种地织布与民争利的典故。比喻为政清廉。(汉)班固《汉书·董仲舒传》:“故公仪子相鲁,之其家见织帛,怒而出其妻,食于舍而茹葵,愠而拔其葵,曰:‘吾已食禄,又夺园夫红女利虖!’”(南朝·梁)沈约《宋书·谢庄传》:“臣愚谓大臣在禄位者,尤不宜与民争利,不审可得在此诏不?拔葵去织,实宜深弘。”

  • 拔刀相助-中华成语大词典

    拔刀相助bá dāo xiāng zhù

    拔刀:把刀抽出刀鞘。泛指尽力。相助:给予帮助。别人遇有危急或无辜受到伤害时,尽力帮助解救。形容见义勇为。(元)马致远《陈抟高卧》第一折:“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若不是大恩人拔刀相助,怎能够好夫妻似水如鱼。”也作“拔刀相济”。(明)汤显祖《紫钗记·剑合钗圆》:“想起黄衫豪客也,女伴们袖手旁观,英雄拔刀相济。”

  •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中华成语大词典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lù jiàn bù píng,bá dāó xiāng zhù

    拔刀:泛指尽力。路上遇见坏人欺负好人或其他不仗义的事,尽力帮助正义的一方。形容见义勇为。(明)臧懋循《元曲选·张国宾〈合汗衫〉四》:“道我是个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义士。”(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十二:“那人作色道:‘咱一生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哪个希图你的厚报?这礼物咱也不受。’”也作“路见不平,拔剑相助”、“路见不平,拔剑相为”。(明)洪梗《杨温拦路虎传》:“今见将军,乃是我恩人,却在此被劫,自当效力相助!路见不平,拔剑相助。”(宋)普济《五灯会元·天宁卓禅师法嗣》:“育王被人推倒了,也还有路见不平,拔剑相为底么。”

  • 雁过拔毛-中华成语大词典

    雁过拔毛yàn guò bá máo

    大雁飞过也要拔根羽毛下来。形容贪心太重。不放过任何谋取好处的机会。(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一回:“他既没那雁过拔毛的本事,就该悄悄儿走。”

  • 坚韧不拔-中华成语大词典

    坚韧不拔jiān rèn bù bá

    韧:柔韧,喻顽强。拔:动摇。坚毅不动摇。比喻意志坚强不动摇,作风顽强有毅力。(现代)《周恩来选集·上卷·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仍需要全国同胞,每一个热血的黄河子孙,坚韧不拔地努力奋斗。”也作“坚忍不拔”。(宋)苏轼《东坡文集·卷八·晁错论》:“古之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 一毛不拔-中华成语大词典

    一毛不拔yī máo bù bá

    连一根毛也舍不得拔下来。原是战国时哲学家杨朱的为我主义。后形容极端自私吝啬。《孟子·尽心上》:“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唐)虞世南《北堂书抄》卷三十三引《燕丹子》:“荆曰:‘有鄙志,尝谓心向意等,没身不顾;情有乖异,一毛不拔。”(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六十二回:“董超骂道:‘你这财主们,闲常一毛不拔,今日天开眼,报应得快。’”

  • 拔萃出类-中华成语大词典

    拔萃出类bá cuì chū lèi

    萃:草丛生的样子,引申为聚集。出类:超出同类之上。形容才德高于一般,超群出众。《孟子·公孙丑上》:“圣人之于民,亦类也。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序志》:“夫宇宙绵邈,黎献纷杂,拔萃出类,智术而已!”也作“出类拔萃”、“出类拔群”、“拔群出类”、“出群拔萃”、“拔类超群”、“出类超群。”(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蒋琬传》:“琬出类拔萃,处群僚左右。”(唐)姚思廉《梁书·刘显传》:“窃痛友人沛国刘显,韫椟艺文,研精覃奥,聪明特达,出类拔群。”(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必有天才得,拔群出类。为将,则暗与孙武、吴起同术;执政,则悬的管仲、子产之教。”(唐)韩愈《与崔群书》:“以此而度之,诚知足下出群拔萃,无谓仆何从而得之也。”(元)汤垕《一枝花·劝妓女从良》套曲:“任待要片时间拔类超群,则除是三般儿结果将因。”(明)无名氏《误失星环》第四折:“两个夫荣妻贵、一双出类超群。”

  • 拔十得五-中华成语大词典

    拔十得五bá shí dé wǔ

    拔:选拔。选拔十人,得到五个。指只要广为选拔,就能得到相当数量的人才。(晋)任防《为范尚书让吏部封侯第一表》:“拔十得五,尚曰比肩(相等,指去五得五)。”

  • 拔犀擢象-中华成语大词典

    拔犀擢象bá xī znuó xiàng

    拔:选拔。犀:犀牛。擢:提拔。象:大象。犀、象都是巨型兽,比喻特异人物。比喻提拔特殊人才。(宋)王洋《东牟集·卷九与丞相论郑武子(克)状》:“敕局数人,其间固有拔犀擢象见称一时者,然而哲理精微,旁通法意,鲜(少)如克。”

  • 拔新领异-中华成语大词典

    拔新领异bá xīn lǐng yì

    拔:提、创。新:新意。领:领先。异:独特。提出新的见解,创领独特新意。比喻敢于创新。(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王逸少作会稽,初至,支道林在焉。孙兴公谓王曰:‘支道林拔新领异,胸怀所及,乃自佳,卿欲见不?’”(宋)杨万里《后湖先生大资参政范公文集序》:“公风神英迈,意气倾倒,拔新领异之谈,登峰造极之理,萧然如晋、宋间人物。”

  • 拔本塞源-中华成语大词典

    拔本塞源bá běn sè yuán

    拔:拔掉。本:根本。塞:堵塞。源:水源。拔掉根本,堵塞源泉。比喻从根本上毁灭。《左传·昭公九年》:“我在伯父,犹衣服之有冠冕,木水之有本源,民人之有谋主也。伯父若裂冠毁冕,拔本塞源,专弃谋主,虽戎狄其何有余一人?”(唐)房玄龄等《晋书·郗鉴传》:“贼臣祖约、苏峻不恭天命,不畏王诛……拔本塞源,残害忠良,祸虐蒸黎。”

  • 拔山扛鼎-中华成语大词典

    拔山扛鼎bá shān káng dǐng

    鼎:古代用青铜铸成的炊器,多为圆形,三足两耳,体大笨重。能拔动耸立的高山,扛起笨重的大鼎。形容力大无比,勇武过人。(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又:“于是项王乃悲慷,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宋)张君房《云笈七籤》卷七十八:“力则拔山扛鼎,倒曳九牛;涌者一日万言,五行俱下。”也作“拔山举鼎”、“举鼎拔山”。(元)无名氏《暗度陈仓》头折:“拔山举鼎兴王业,赳赳威风谁敢敌。”(明)张世维《双烈记·虏骄》:“王基霸业今朝定,举鼎拔山盖世强。”(元)关汉卿《单刀会》第三折:“一勇者暗呜叱咤,举鼎拔山,大小七十余战,逼霸主(王)自刎乌江。”

  • 拔树寻根-中华成语大词典

    拔树寻根bá shù xún gēn

    寻:找。根:根底、原由。把树拔起来,寻究它的根本。比喻追根究底,弄明情况。(明)臧懋循《元曲选·无名氏〈碧桃花〉一》:“俺那里有的是秦人晋人,你可也休将咱盘问,则管里絮叨叨拔树寻根。”(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十八回:“倘有小人指搠,拔树寻根,你我身家不保。”

  • 拔来报往-中华成语大词典

    拔来报往bá lái bào wǎng

    拔、报:都是快的意思。匆忙地来回奔跑。形容来往繁忙。《礼记·少仪》:“毋拔来,毋报往。”(汉)郑玄注:“报’读为‘赴疾’之‘赴’。拔,赴皆疾也。”(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阿纤》:“少顷,以足床来,置地上,促客坐;又入,携短足几至,拔来报往,蹀躞(diéxiè,迈小步走路的样子)甚劳。”也作“跋来报往”。(清)吴趼人《情变》第一回:“一众乡人,跋来报往的来领吃。”

  • 剑拔弩张-中华成语大词典

    剑拔弩张jiàn bá nǔ zhāng

    剑拔:剑已拔出鞘。弩:古时一种利用机械力量射箭的弓。张:拉开。剑已拔出鞘,弓已经拉开。原形容书法笔力遒劲,有气势。后多用以形容形势紧张,一触即发。(唐)张彦远《法书要录》卷二引(南朝·梁)袁昂《古今书评》:“韦诞书如龙威虎振,剑拔弩张。”(现代)鲁迅《鲁迅书信集·致黎烈文》:“晚间曾寄寸函,夜里又做一篇,原想嬉皮笑脸,而仍剑拔弩张。”

  •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实用分类典故辞典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源出】: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解释】:

    路上遇见不平的事,拔出刀来帮助被欺侮的人。

    【用法】:

    形容见义勇为的人。

    【例句】:

    只是一生性气不好,惯会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最喜欢打天下有本事的好汉。(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二回)

  • 拔旗易帜-实用分类典故辞典

    拔旗易帜

    【源出】:

    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

    【解释】:

    帜,旗子。汉将韩信与赵军作战时,选出两千轻骑兵,每人拿一面红旗,从偏僻的小路隐蔽在赵军营的附近。告诫他们说:“赵军看见我军退走便会全军出动来追而使军营成为空营,你们就飞速进入赵营,拔掉赵国的旗帜,竖起汉旗。”也作“拔帜易帜”。

    【用法】:

    比喻取而代之。

    【例句】:

    崛起异军,拔赵帜而树汉帜。(柳亚子《二十世纪大舞台发刊词》)

  • 剑拔弩张-实用分类典故辞典

    剑拔弩张

    【源出】:

    南朝梁·袁昂《评书》

    【解释】:

    弩(nǔ努),利用机械力量射箭的弓;张,弓上弦。剑已拔出,弓已上弦。原文:“梁鹄书如龙威虎震,剑拔弩张。”

    【用法】:

    形容战斗前的紧张状况。

    【例句】:

    双方剑拔弩张,战事一触即发。

  • 反首拔舍-实用分类典故辞典

    反首拔舍

    【源出】:

    《左传·僖公十五年》

    【解释】:

    反首,头发下垂;拔舍,除去杂草,就地宿营。原文:“秦大夫反首拔舍从之。”

    【用法】:

    形容军队打败仗后的狼狈象。

    【例句】:

    战败的敌军的确狼狈。帽子掉了,头发散了,帐篷更没有了,眼见天色已晚,只好在林中草上躺躺。这惨状,有如“反首拔舍”。

  • 超尘拔俗-实用分类典故辞典

    超尘拔俗

    【源出】:

    南朝齐·孔稚圭《北山移文》

    【解释】:

    尘,俗,指人世间;拔,超出。原指修养功夫深,超脱人间世俗。也作“超尘出俗”,“超尘绝俗”。原文:“夫以耿介拔俗之标,萧洒出尘之想。”

    【用法】:

    指不同凡俗的人。

    【例句】:

    孟明登太华山,至明星岩下,果见一人羽冠鹤氅,玉貌丹唇,飘飘然有趋尘出俗之姿。(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四十七回)

  • 一毛不拔-实用分类典故辞典

    一毛不拔

    【源出】:

    《孟子·尽心上》

    【解释】:

    一根汗毛也不肯拔。杨朱的哲学是极端个人主义,“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用法】:

    比喻极端吝啬自私。

    【例句】:

    你这财主们,闲常一毛不拔。(《水浒传》第六十三回)

  • 上树拔梯-实用分类典故辞典

    上树拔梯

    【源出】:

    宋·释晓莹《罗湖野录》卷一

    【解释】:

    哄人上树而把梯子去了。原文:“此事黄龙兴化亦当作助道之缘,共出一臂,莫送人上树拔却梯也。”

    【用法】:

    比喻引诱人上前而断绝他的后路。

    【例句】:

    他太狠毒了,上树拔梯,使人连一条退路也没有。

  • 拔山扛鼎-实用分类典故辞典

    拔山扛鼎

    【源出】:

    《史记·项羽本纪》

    【解释】:

    鼎,古代炊具,三足两耳,多用铜铁铸造,很沉重。能够把山拔起来,鼎扛起来,形容力气很大。原文:“力能扛鼎”;“力拔山兮气盖世”。

    【用法】:

    形容力气大。

    【例句】:

    楚霸王虽有拔山扛鼎之勇,可是他能伸不能屈,垓下一战打败了,就灰心丧气,不想再起而自杀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