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仇)是什么意思
同仇敌忾-古書典故辭典
同仇敌忾
《诗·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左传·文公四年》“诸侯敌王所忾,而献其功。”敌:当,承担。忾(Kài咳):恨怒。后因以指齐心合力对付或打击共同的仇敌为“同仇敌忾”。
交游之仇不同国-古書典故辭典
交游之仇不同国
指不与朋友的仇人同生活在一个国家里。《礼·曲礼上》:“父之仇,弗与共戴天;兄弟之仇,不反兵;交游之仇,不同国。”
祁奚荐仇-古書典故辭典
祁奚荐仇
春秋时晋国的大夫祁奚公平无私,先推荐他的仇人解狐,后推荐他的儿子午的故事,当时人称为“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左传·襄公三年》:“祁奚请老,晋侯问嗣焉,称解狐,其仇也,将立之而卒。又问焉,对曰:‘午也可。’”
亲痛仇快-古書典故辭典
亲痛仇快
意为做出来的事情,使自己人痛心,使敌对者高兴。汉朱浮《与彭宠书》:“凡举事无为亲厚者所痛,而为见仇者所快。”
借交报仇-古書典故辭典
借交报仇
一作“借客报仇”,代人报仇,助人报仇。《史记·游侠列传》:“(郭解)少时阴贼,慨不快意,身所杀甚众。以躯借交报仇,藏命作奸,剽攻(不)休,(乃)铸钱掘冢,固不可胜数。”参见“郭解借交”条。
疾恶如仇-古書典故辭典
疾恶如仇
疾亦作“嫉”。憎恨坏人坏事,如同誓不两立的仇敌。形容人的正义感极强。《晋书·傅咸传》:“咸字长虞,刚简有大节,风格峻整,识性明悟,疾恶如仇,推贤乐善。”
解狐荐仇-古書典故辭典
解狐荐仇
春秋时赵国解狐推荐他的仇人给赵简子,不因个人的恩怨而埋没人才。《韩非子·外储说左下》:“解狐荐其仇于简主以为相。其仇以为幸且释己也,乃因往拜谢。狐乃引弓迎而射之,曰:‘夫荐汝,公也,以汝能当之也。夫仇汝,吾私怨也,不以私怨汝之故拥汝于吾君。故私怨不入公门。’简主,即赵简子,名鞅,春秋后期晋国的大夫,实际上是晋国的执政者。
解剑拜仇-古書典故辭典
解剑拜仇
意思是息事宁人。《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能使解剑拜仇,归田息讼。”李善注:“谢承《后汉书》曰:许荆,字子张,吴郡人。兄子世尝报仇杀人,其仇操兵欲杀世,荆与相遇,乃解剑长跪曰:‘今愿身代世死。’仇者曰:‘许掾,郡中称君为贤,何敢相侵。’遂解剑而去。”
爵仇-古書典故辭典
爵仇
把爵位封给有怨仇的人。汉高祖听从张良计,先封有宿怨的雍齿为侯以安定诸将之心的故事。《史记·留侯世家》:“六年,上(汉高祖)已封大功臣二十余人,其余日夜争功不决,未得行封。上在雒阳南宫,从复道望见诸将,往往相与坐沙中语。上曰:‘此何语?’留侯曰:‘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上曰:‘天下属安定,何故反乎?’留侯曰:‘陛下起布衣,以此属取天下,今陛下为天子,而所封皆肖、曹故人所亲爱,而所诛者皆生平所仇怨。今军吏计功,以天下不足遍封,此属畏陛下不能尽封,恐又见疑平生过失及诛,故即相聚谋反耳。’上乃忧曰:‘为之奈何?’留侯曰:‘上平生所憎,群臣所共知,谁最甚者?’上曰:‘雍齿与我故,数尝窘辱我。我欲还之,为其功多,故不忍。’留侯曰:‘今急先封雍齿,以示群臣,群臣见雍齿封,则人人自坚矣。’于是上乃置酒,封雍齿为什方侯,而急趣丞相、御史定功行封。群臣罢酒,皆喜曰:‘雍齿尚为侯,我属无患矣。’”参见“雍齿封侯”条。
报仇雪耻-汉语成语大词典
报仇雪耻bào chóu xuě chǐ
雪:洗掉。 打击仇敌,洗掉耻辱。语本《战国策·燕策二》“若先王之报怨雪耻”。《魏书·崔浩传》:“不思树党强邻,报仇雪耻,乃结忿于蠕蠕,背德于姚兴。”《水浒全传》第九十八回:“主女琼英,素有报仇雪耻之志。”明·张岱《王谑庵先生传》:“马士英称皇太后制,逃奔至浙,先生以书诋之曰:‘……夫越乃报仇雪耻之国,非藏垢纳污之地也!’” 也作【雪耻报仇】。《四世同堂·六四》:“假如他不敢去用自己的血去雪耻报仇,他自己的子孙将也沉沦在地狱中。” 又有①【报仇雪恨】。(雪恨:除冤解恨。)《元曲选·无名氏〈马陵道〉第四折》:“领将驱兵莫避难,报仇雪恨在今番。”《水浒全传》第四十一回:“正要驱除这等赃滥奸恶之人,与哥哥报仇雪恨。”《红日》第八章:“一颗报仇雪恨的心,驱使他逃了出来。”②【报恨雪冤】。《元曲选·关汉卿〈鲁斋郎〉第三折》:“他将了俺的媳妇,不敢向鲁斋郎报恨雪冤。”③【报仇泄恨】。《醒世恒言·张廷秀逃生救父》:“还候仁兄高发,替小弟做个报仇泄恨之人。”
仇人相见,分外眼明-汉语成语大词典
仇人相见,分外眼明chóu rén xiāng jiàn,fèn wài yǎn míng
仇人见了面,格外看得清。形容对仇人极其痛恨。《元曲选·无名氏〈神奴儿〉第四折》:“看见了这厮,便好道仇人相见,分外眼明。”《洪秀全演义》第十四回:“那洪仁发见了张国梁……仇人相见,分外眼明,恨不得生擒到马上。” 也作①【仇人相见,分外眼红】。(眼红:激怒得眼睛发红。)《武松演义》第二回:“今天是‘仇人相见,分外眼红。’打它几拳出出气吧。”《星火燎原(六)·复仇》:“仇人相见,分外眼红。尤其是复仇团的战士们,面对着残杀他们父母的强盗,个个火燃心头,专找敌人的军官刺杀、扭打。”②【仇人相见,分外眼睁】。(眼睁:睁大眼睛。)《东周列国志》第二回:“那太子仇人相见,分外眼睁,赶上一步,抓住乌云宝髻,大骂。”
敌忾同仇-汉语成语大词典
敌忾同仇dí kài tóng chóu
见【同仇敌忾】(1040页)。
恩将仇报-汉语成语大词典
恩将仇报ēn jiāng chóu bào
受了恩惠却用仇恨来报答。《西游记》第三十回:“我若一口说出,他就把公主杀了,此却不是恩将仇报?!”《古今小说·金玉奴棒打薄情郎》:“何期你忘恩负本,就不念结发之情,恩将仇报,将奴推堕江心。”《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一回:“那不给姑娘添罪过吗?恩将仇报是话吗?”
反目成仇-汉语成语大词典
反目成仇fǎn mù chéng chóu
反目:翻眼相看,不和睦。 指夫妇或朋友闹得关系不和以致成为仇人。《红楼梦》第五十七回:公子王孙虽多,那一个不是三房五妾……甚至于怜新弃旧,反目成仇的,多着的!”
夫妻无隔宿之仇-汉语成语大词典
夫妻无隔宿之仇fū qī wú gē xiǔ zhī chóu
宿:夜。 夫妻间没有隔夜仍然解不开的仇怨。指仇隙很容易消除。《儒林外史》第二十九回:“夫妻无隔宿之仇’,我怪你怎的?” 也作【夫妻无隔夜之仇】。《山乡巨变·十二》:“这不过你的气话,你会回心转意的。常言说,夫妻无隔夜之仇,说不定明朝一早你就回去了。” 也简作【隔宿之仇】。《醒世姻缘传》第九十八回:“谁家两口子没有言差语错呀?夫妻们有隔宿之仇么?” 又有【父子无隔宿之仇】。《西游记》第三十一回:“你这个泼怪,岂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父子无隔宿之仇’!你伤害我师父,我怎么不来救他?”
父子无隔宿之仇-汉语成语大词典
父子无隔宿之仇fù zǐ wú gé xiǔ zhī chóu
见【夫妻无隔宿之仇】(317页)。
隔宿之仇-汉语成语大词典
隔宿之仇gé xiǔ zhī chóu
见【夫妻无隔宿之仇】(317页)。
公报私仇-汉语成语大词典
公报私仇gōng bào sī chóu
借办公事的机会,报私仇,泄私愤。《警世通言·王安石三难苏学士》:“(苏东坡)心下明知荆公为改诗触犯,公报私仇。没奈何,也只得谢恩。”《民国通俗演义》第二十七回:“他因辛亥一役,被南军驱出南京,此次公报私仇,恨不得……把一座金陵城,立刻占住。”《中国传统戏曲剧本选集·〈龙虎斗(绍剧)〉第七场》:“不将俺功劳记上,反说我放走刘钧……你敢是要公报私仇?” 也作【官报私仇】。延安平剧研究院《逼上梁山》第一幕第九场:“闻一言来怒填胸,殴打灾民理难容,官报私仇太毒狠,这奸邪当道怎太平!”
官报私仇-汉语成语大词典
官报私仇guān bào sī chóu
见【公报私仇】(365页)。
国仇家恨-汉语成语大词典
国仇家恨guó chóu jiā hèn
国家被欺凌之仇,家庭被破坏之恨。《兴唐传·闹花灯》第九回:“唉,孩子,想当初你姑爹……也是为了报国仇家恨呀!”邓拓《传奇的艺术之花》:“在《别府》一折里,她忍着国仇家恨,被迫去和番,剧情转为悲恻。” 也作【国恨家仇】。《中国地方戏曲集成·湖北卷·〈二度梅〉第四场》:“我良玉幸而留下残生……诛灭卢贼,以雪国恨家仇。”
疾恶如仇-汉语成语大词典
疾恶如仇jí è rú chóu
疾:痛恨。 对坏人坏事如同对仇敌一样痛恨。形容人的正义感极强。《后汉书·陈蕃传》:“前山阳太守翟超、东海相黄浮,奉公不桡,疾恶如仇。”《晋书·傅咸传》:“刚简有大节,风格峻整,识性明悟,疾恶如仇。”《老残游记》第四回回目:“太尊治盗,疾恶如仇。” 也作①【疾恶若仇】。《文选·孔融〈荐祢衡表〉》:“见善若惊,疾恶若仇。”②【嫉恶如仇】。《宋史·吕文仲传》:“上曰:‘卿执宪,当嫉恶如仇,岂公行党庇邪?’文仲顿首曰:‘中司之职,非徒绳纠愆违,亦当顾国家大体。’” 又有【嫉之如仇】。宋·叶梦得《石林诗话》卷下:“史言礼法之士,嫉之如仇,赖司马景王全之,以此而言,(阮)籍非附司马氏未必能脱祸也。”
嫉恶如仇-汉语成语大词典
嫉恶如仇jí è rú chóu
又有【嫉之如仇】。见【疾恶如仇】(486页)。
九世之仇-汉语成语大词典
九世之仇jiǔ shì zhī chóu
九代的深仇。《公羊传·庄公四年》记载,纪侯在周天子面前说齐哀公的坏话,周天子就煮死了齐哀公。经过九代,齐国国君襄公灭了纪国,复了九世之仇。也表示世代结下的深仇大恨。章炳麟《菌说》:“九世之仇,百年之德,至于今而始报之子孙,即报者亦不知其所以。”
举仇举子-汉语成语大词典
举仇举子jǔ chóu jǔ zǐ
见【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1063页)。
贸首之仇-汉语成语大词典
贸首之仇mào shǒu zhī chóu
贸:变易。首:头。 指互相想得到对方头颅的深仇大恨。《战国策·楚策二》:“甘茂与樗里疾,贸首之仇也。”高诱注:“贸,易也,欲易取其首,言相仇之深也。”《文选·潘岳〈马汧督诔〉》:“嗟呼,妒之欺善,抑亦贸首之仇也。”
亲痛仇快-汉语成语大词典
亲痛仇快qīn tòng chóu kuài
快:快意。 自己人感到痛心,敌对者感到高兴。语本《后汉书·朱浮传》“凡举事无为亲厚者所痛,而为见仇者所快”。冯玉祥《我的生活》第三十九章:“局面时弛时张,意见迄不消释,而亲痛仇快的战幕不免终于揭开。”毛泽东《和中央社、扫荡报、新民报三记者的谈话》:“现在许多人的文章上常常有一句话,说是‘无使亲痛仇快’。这句话……我们千万不可忘记。”
同仇敌忾-汉语成语大词典
同仇敌忾tóng chóu dí kài
同仇:共同对敌。敌:对抗。忾:愤怒,恨。 怀着共同的仇恨抵抗敌人。语本《诗经·秦风·无衣》“与子同仇”;《左传·文公四年》“诸侯敌王所忾”。清·魏源《寰海十首》:“同仇敌忾士心齐,呼市俄闻十万师。”梁启超《意大利建国三杰传》第十七节:“我辈苟坚持此主义,虽复中道以死,而此同仇敌忾之念,犹将传诸我子孙。” 也作【敌忾同仇】。清·林则徐《密陈以重赏鼓励定海民众诛灭敌军片》:“其人既已尽诛,则其船炮皆为我有,是破格给赏,所费不为虚糜,似亦敌忾同仇之一道。”郭沫若《南京印象·十四》:“十年抗战,共赋无衣,敌忾同仇,卒致胜利,而今却成为追忆了。”
杀父之仇-汉语成语大词典
杀父之仇shā fù zhī chóu
杀害自己父亲的仇恨。也泛指巨大的仇恨。语本《礼记·曲礼上》“父之仇,弗与共戴天”。《史记·伍子胥列传》:“谓员:‘可去矣!汝能报杀父之雠(仇),我将归死。’”《说岳全传》第六十六回:“柴排福道:‘岳飞与孤家有杀父之仇,今日狭路相逢,要报昔日武场之恨。’”
深仇大恨-汉语成语大词典
深仇大恨shēn chóu dà hèn
形容仇恨又大又深。《红旗谱》卷一:“冯老兰在父亲艰难困苦里,在磨扇压住手的时期,夺去了他们的‘宝地’,这是一辈子的深仇大恨。”《三家巷·十七》:“兄弟们,走吧!我们和帝国主义结下了深仇大恨,我们忘记不了那些奇耻大辱,他们欠下我们的血债,必须用血来偿还!” 也作①【深仇积恨】。《元曲选·杨显之〈酷寒亭〉第四折》:“从今后深仇积恨都消解。”②【深仇重怨】。(怨:仇恨。)鲁迅《阿金》:“在邻近闹嚷一下当然不会成什么深仇重怨。”
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汉语成语大词典
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wài jù bù qì chóu,nèi jǔ bù shī qīn
举:推荐。亲:亲属。 推举外面的人,即令是仇人也不遗弃;推举身边的人,即令是亲属也不漏失。形容办事公正。《左传·襄公三年》:“祁奚请老,晋侯问嗣焉,称解狐,其仇也。将立而卒。又问焉,对曰:‘午可也。’于是使祁午为中军尉。”(午:祁奚的儿子。)同书《僖公二十一年》:“叔向曰:‘祁大夫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其独遗我乎?’” 也作①【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尸子》卷上:“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仁者之于善也,无择也,无恶也,唯善之所在。”②【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吕氏春秋·去私》:“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③【内称不避亲,外举不避怨】。《礼记·儒行》:“儒有内称不辟亲,外举不辟怨,程功积事,推贤而进达之,不望其报。”(《孔子家语·儒行解》引“辟”作“避”。)④【外举不隐仇,内举不隐子】。《史记·晋世家》:“君子曰:‘祁傒可谓不党矣!外举不隐仇,内举不隐子。’”⑤【内举不失其子,外举不失其仇】。《世说新语·言语》:“荀慈明曰:‘昔者祁奚内举不失其子,外举不失其仇,以为至公。’” 也简作【举仇举子】。唐·韩愈《送齐皞下第序》:“及道之衰,上下交疑,于是乎举仇举子之事,载之传中而称美之,而谓之忠。”
雪耻报仇-汉语成语大词典
雪耻报仇xuě chǐ bào chóu
见【报仇雪耻】(41页)。
血海深仇-汉语成语大词典
血海深仇xuè hǎi shēn chóu
血海:形容杀人流血很多。指有亲人被杀的深仇大恨。《刘胡兰传·附录》:“我死了以后……告诉他们,我们是为什么死的!让他们永远不要忘记这血海深仇!” 也作【血海冤仇】。《保卫延安》第二章:“这些血海冤仇的根源,他还不十分清楚。”
有冤报冤,有仇报仇-汉语成语大词典
有冤报冤,有仇报仇yǒu yuān bào yuān,yǒu chóu bào chóu
报:报复,抵偿。 指对制造冤仇的人进行报复,使其作出抵偿。《水浒全传》第二十六回:“武松虽是粗卤汉子,便死也不怕,还省(xǐng)得有冤报冤,有仇报仇,并不伤犯众位,只烦高邻做个证见。”(省:明白。)
公报私仇-中华成语大词典
公报私仇gōng bào sī chóu
借公事报个人的仇怨。(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卢太学诗酒傲王侯》:“汪知县公报私仇,借家人卢才的假人命,装在我名下,要加小人死罪。”也作“官报私仇”。(现代)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三十:“你说那些王八崽子们还有个不趁火打劫、公报私仇的么?”
恩将仇报-中华成语大词典
恩将仇报ēn jiāng chóu bào
恩:恩惠,恩情。将:拿,用。仇:仇恨,仇怨。报:报答。用仇恨来回报恩惠。谓忘恩负义。(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回:“我若一口说出,他就把公主杀了,此却不是恩将仇报?”(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二十七:“奴家亦望夫荣妻贵,何期你忘恩负本,就不念结发之情,恩将仇报,将奴推堕江心。”(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二回:“牛为世人养命之源,不思所以酬报,反去把他饱餐,岂非恩将仇报。”
报仇雪耻-中华成语大词典
报仇雪耻bào chóu xuě chǐ
雪:洗刷掉。报冤仇,洗刷耻辱。(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孙策传》(南朝·宋)裴松之注引《吴历》:“收拾流散,车据吴会,报仇雪耻,情愿相从。只要发个誓愿,方才相信。”(现代)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女吊》:“大概是明末的王思任说的罢:‘会稽乃报仇雪耻之乡,非藏垢纳污之地……’”也作“复仇雪耻”、“报仇雪恨”。(唐)令狐德棻等《周书·席困传》:“今梁氏失政,杨都覆没,湘东不能复仇雪耻,而骨肉相残。”《明史·李时勉传》:“谁选将练兵,亲君子,远小人,褒忠节,迎还车驾,复仇雪耻。”(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五十八回:“滥官害民贼徒!把我全家诛戮,今日正好报仇雪恨!”(清)钱彩《说岳全传》第四十七回:“若果有中兴之主,用贤去奸,奋志恢复,何难报仇雪恨,奠安百姓?”
仇人相见,分外眼红-中华成语大词典
仇人相见,分外眼红chóu rén xiāng jiàn,fèn wài yǎn hóng
仇人:敌对双方。分外:格外。眼红:眼睛都气红了。敌对双方碰到一起,特别显出怒不可遏的样子。(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三回:“史进见了大怒。‘仇人相见,分外眼红’,两个都头见势头不好,转身便走。”(元)李致远《还牢末》第一折:“仇人相见,分外眼红,我领着大人的言语,拿李孔目去来。”
同仇敌忾-中华成语大词典
同仇敌忾tóng chóu dí kài
同仇:同心协力对付敌人。敌忾:抗敌的愤激心情。敌:抗御。忾:愤怒。《诗经·秦风·无衣》:“王于兴诗,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左传·文公四年》:“诸侯敌王所忾,而献其功。”后以同仇敌忾比喻怀着共同的愤恨,一致对付敌人。(清)魏源《寰海十一首》之十:“同仇敌忾士心齐,呼市俄闻十万师。”(近代)梁启超《论教育当定宗旨》:“则宜法德意志,使欲造成君国一体,同仇敌忾之国民也。”也作“敌忾同仇”。《清史稿·李宗羲传》:“如蒙皇上乾纲立断,速谕停工,天下臣民,知皇上有卧薪尝胆之思,必共振敌忾同仇之气。”
反目成仇-中华成语大词典
反目成仇fǎn mù chéng chóu
反:改变。目:看。反目:改变原来的看法或态度。仇:仇人。一反原来的态度而成了仇人。形容原来是和睦相处的朋友,变成不讲情义的仇人。(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七回:“甚至于怜新弃旧,反目成仇的,多着呢!”
九世之仇-中华成语大词典
九世之仇jiǔ shì zhī chóu
九世:九代。九代人的怨仇。形容仇恨之深。《公羊传·庄公四年》:“远祖者九世乎?九世矣:九世犹可以复仇乎?虽百世可也。”这是指纪侯在周天子面前说了齐哀公的坏话,周天子就烹死了齐哀公,到齐襄公灭了纪国,才报了九世远祖的仇恨。(汉)班固《汉书·匈奴传》:“高皇帝遗朕平城之忧,高后时单于书绝悖逆。昔襄公复九世之仇,《春秋》之大。”
旧恨新仇-中华成语大词典
旧恨新仇jiù hèn xīn chóu
旧恨:旧有的怨恨。新仇:新结冤仇。形容积累下较深的仇恨。也作“新仇旧恨”。
千仇万恨-中华成语大词典
千仇万恨qiān chóu wàn hèn
千、万:泛指多、数不清。数不清的仇和恨。形容仇恨很深。
深仇大恨-中华成语大词典
深仇大恨shēn chóu dà hèn
形容仇恨即深又大。(现代)毛泽东《丢掉幻想准备斗争》:“中国是处在大革命中,全中国热气腾腾,有良好的条件去争取和团结一切对人民革命事业尚无深仇大恨,但有错误思想的人。”
视如寇仇-中华成语大词典
视如寇仇shì rú kòu chóu
视:看。寇仇:仇敌。看做是仇敌一样。《孟子·离娄下》:“孟子告齐宣王曰:‘君子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子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子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仇)。’”
挟冤记仇-中华成语大词典
挟冤记仇xié yuān jì chóu
挟:心里怀着(怨恨)。冤:冤仇。心里怀着怨恨记着仇。形容因冤仇而怀恨在心。(明)臧懋循《元曲选·无名氏〈(xià,诳骗)范叔〉一》:“兀那须贾,你到于本国,便能辞官谢罪,让位范睢,万事罢论。倘若挟冤记仇,须贾,你觑(qù,瞧)者。”
血海深仇-中华成语大词典
血海深仇xuè hǎi shēn chóu
血海:杀人流的血很多。杀人太多而引起极深的仇恨。
疾恶如仇-中华成语大词典
疾恶如仇jí è rú chóu
疾:厌恶、憎恨。恶:坏人坏事。仇:仇敌。对坏人坏事如同对敌人。比喻非常痛恨坏人坏事。(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陈蕃传》:“又前山阳太守翟超,东海相黄浮,奉公不挠,疾恶如仇。”也作“疾恶若仇”。(汉)孔融《荐祢衡表》:“忠果正直,志怀霜雪,见善若惊,疾恶若仇。”
解狐荐仇-实用分类典故辞典
解狐荐仇
【源出】: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解释】:
春秋时,晋国大夫解狐推荐与他有私仇的人做赵简子的辅佐。那人以为解狐已经消除了他们之间的仇恨,于是去解狐家拜访、道谢。不料解狐拿起弓箭要射他,对他说:“我推荐你是因公,只因为你能干;但和你有私仇,但我并不因此而不支持你为君王效力。”
【用法】:
指荐举人才一心为公,大公无私。
【例句】:
我们在推荐人才方面,要抛弃个人成见,个人恩怨,以解狐荐仇的精神,为国家、集体选拔能人。
九世之仇-实用分类典故辞典
九世之仇
【源出】:
《公羊传·庄公四年》
【解释】:
九世,九代,形容历时久远。历时久远的仇恨。原文:“九世犹可以复仇乎?虽百世可也。”
【用法】:
表示世代的深仇。
【例句】:
过去有的民族内部经常打冤家,彼此积仇很深。解放后都得到和解,即使是九世之仇,也成为和睦的一家。
同仇敌忾-实用分类典故辞典
同仇敌忾
【源出】:
《诗经·秦风·无衣》
【解释】:
同仇,共同对敌;敌,抵抗,忾(kài开去声):愤怒。怀着愤怒,共同对敌。原诗:“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又《左传·文公四年》:“诸侯敌王所忾而献其功。”
【用法】:
表示团结一致,共同对敌。
【例句】:
抗日战争时,全国人民同仇敌忾,奋起痛击日寇。
视如寇仇-实用分类典故辞典
视如寇仇
【源出】:
《孟子·离娄下》
【解释】:
视如,看作;寇仇,仇敌。看作仇敌一样。原文:“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用法】:
表示极痛恨,有如仇敌。
【例句】:
这两人感情用事。仅吵了一架,便彼此视如寇仇,是完全不应该的。
报仇雪耻-实用分类典故辞典
报仇雪耻
【源出】:
《战国策·燕策二》
【解释】:
雪,洗掉。报仇恨,洗掉耻辱。原文:“若先王之报怨雪耻,夷万乘之强国。”也作“报怨雪耻”,“报仇雪恨”。
【用法】:
表示报冤仇,除怨恨。
【例句】:
女主琼瑛,素有报仇雪耻之志。(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九十八回)
报仇-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报仇bàochóu
采取行为来打击仇敌——报恩(我们干革命决不是为了个人报仇,也不是为了个人~,而是为了劳苦大众的翻身解放。)
仇-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仇chóu
①仇敌——友(决不能视仇为~)②仇恨——恩(~将仇报/报~)
仇敌-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仇敌chóudí
仇人,敌人——朋友
仇恨-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仇恨chóuhèn
因利害矛盾而产生的强烈憎恨——友爱、友情(愚昧会使人糊涂,嫉妒会使~变成仇恨。)、恩情(人民的~难忘,对敌人的仇恨难消。)
仇家-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仇家chóujiā
仇人——恩人(莫把仇家当~)
恩将仇报-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恩将仇报ēnjiāngchóubào
用仇恨报答恩惠——感恩图报、知恩必报(俗话说得好:~是君子,恩将仇报为小人。)
复仇-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复仇fùchóu
报仇——报恩(我们干革命决不是为了个人复仇,也不是为了个人~,而是为了劳苦大众的翻身解放。)
报仇雪恨-新编成语词典
报仇雪恨bào chóu xuě hèn
雪:洗除。报冤仇,除冤恨。《水浒传》第二十六回:“哥哥魂灵不远,兄弟武二与你报仇雪恨。”〔例〕战士们决心把报仇雪恨的誓言变成行动,给敌军以致命的打击。
〔近义〕报仇雪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