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肥饶国学,一个集成语、谚语、俗语、俚语、俏皮话分享学习网站,以求会盟而谋学业之进,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好学之士,齐心合力,相互扶持,共同进步。
当前位置:首页 > 成语 > 得

得(得)是什么意思

  • 一举两得-古書典故辭典

    一举两得

    做一件事情而能同时得到两种好处。汉代班固等撰《东观汉记·耿弇传》:“吾得临淄,即西安孤,必复亡矣,可谓一举而两得者也。”《晋书·束皙传》:“赐其十年之复,以慰重迁之情,一举两得,外实内宽,增广穷人之业,以辟西郊之田,此又农事之大益也。”

  • 一得-古書典故辭典

    一得

    一点心得。《晏子·杂下》:“晏子曰:‘婴闻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广武君曰:‘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后因为“千虑一得”、“一得之虑”谦称自己所见甚小。

  • 千虑一得-古書典故辭典

    千虑一得

    详见“一得”。

  • 乞浆得酒-古書典故辭典

    乞浆得酒

    浆:茶水。要点水解渴,却得到酒喝。比喻所得超过所求。宋代李石《续博物志》:“太岁在丑,乞浆得酒。”

  • 亡戟得矛-古書典故辭典

    亡戟得矛

    比喻有得有失。《吕氏春秋·离俗》:“齐、晋相与战,平阿之余子,亡戟得矛,却而去,不自快,谓路之人曰:‘亡戟得矛,可以归乎?’路之人曰:‘戟亦兵也,矛亦兵也,亡兵得兵,何为不可以归?’去行,心犹不自快,遇高唐之孤叔无孙,当其马前曰:‘今者战,亡戟得矛,可以归乎,’叔无孙曰:‘矛非戟也,戟非矛也,亡戟得矛,岂亢责也哉?’”高诱注:“亢,当也。”这里前者指得失相当,后者指得失不相当。

  • 开卷有得-古書典故辭典

    开卷有得

    指读书有所得益。晋代陶渊明《与子俨等疏》:“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

  • 不入虎穴 焉得虎子-古書典故辭典

    不入虎穴 焉得虎子

    比喻不深入险境,就不能取得胜利的成果。《后汉书·班超传》:“不入虎穴,不得虎子。”明代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回:“黄忠催军马随后而进,刘封曰:‘军士力困,可以暂歇。’忠曰:‘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 不得要领-古書典故辭典

    不得要领

    未能掌握事物的重点和要旨。《汉书·张骞传》:“骞从月氏至大夏,竟不能得月氏要领。”颜师古注:“要,衣要也。领,衣领也。凡持衣者则执其要领。言骞不能得月氏意趣,无以持归于汉,故以要领为喻。”月氏(zhī支):古代西域国名。

  • 中原得鹿-古書典故辭典

    中原得鹿

    《晋书·石勒载记下》:“脱遇光武,当并驱于中原,未知鹿死谁手。”脱:倘若。古代以中原代指中国、天下,以鹿喻指政权和帝位,所以用“中原得鹿”比喻取得天下。唐代温庭筠《过五丈原》诗:“下国卧龙空寤主,中原得鹿不由人。”

  • 出手得卢-古書典故辭典

    出手得卢

    一动手就获得胜利。《南齐书·张瑰传》载:张瑰接受萧道成的密计,一举即杀掉刘遐。“献捷,太祖以告领军张冲,冲曰:‘瑰以百口一掷,出手得卢矣。’”萧道成:即齐高帝(479-482在位)。

  • 动辄得咎-古書典故辭典

    动辄得咎

    一有举动,往往就获罪或遭到责备。含有处境困难,常受指责的意思。唐代韩愈《进学解》:“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跋前踬后,动辄得咎,暂为御史,遂窜南夷,三年博士,冗不见治。”跋前:前进有困难。踬后:后退也有阻碍。窜:指放逐。

  • 各得其所-古書典故辭典

    各得其所

    本指各自得到其所需的东西。《易·系辞下》:“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后多指各自都得到适当的安置。《汉书·东方朔传》。“陛下行之,是以四海之内元元之民,各得其所,天下幸甚!”

  • 衣不经新 何由得故-古書典故辭典

    衣不经新 何由得故

    衣服不经新的,从哪里得到旧衣。《世说新语·贤媛》:“桓车骑不好著新衣,浴后,妇故送新衣与车骑。大怒,催使持去,妇更持还,传语云:‘衣不经新,何而得故。’桓公大笑著之。”桓车骑:即桓冲,东晋大将,因任车骑将军,故称。

  • 芳兰生门 不得不锄-古書典故辭典

    芳兰生门 不得不锄

    芳兰是香草,但生长在门户当中,妨碍进出,也只得锄去。比喻一个人即使有才能,若是行为越规,于人有碍,也不会被饶赦。《三国志·蜀志·周群传》:“张裕亦晓占候,而天才过群,……先主常衔其不逊,……将诛之。诸葛亮表请其罪,先主答曰:‘芳兰生门,不得不锄。’”

  • 求仁得仁-古書典故辭典

    求仁得仁

    求仁德便得到仁德。《论语·述而》:“(子贡)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后称如愿以偿为“求仁得仁”。

  • 鸡虫得失-古書典故辭典

    鸡虫得失

    唐代杜甫《缚鸡行》:“小奴缚鸡向市卖,鸡被缚急相喧争。家中厌鸡食虫蚁,不知鸡卖还遇烹。鸡虫于人何厚薄,吾叱奴人解其缚。鸡虫得失无了时,注自寒江倚山阁。”后因以“鸡虫得失”比喻事属细微,其得失应置之度外。

  • 贪多务得-古書典故辭典

    贪多务得

    形容欲望很大。唐代韩愈《进学解》:“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

  • 盲者得镜-古書典故辭典

    盲者得镜

    比喻无用。《淮南子·人间训》:“夫戟者所以攻城也,镜者所以照形也,宫人得戟,则以刈葵。盲者得镜,则以盖卮。”葵:冬葵,蔬菜名。卮:古代一种盛酒器。

  • 春风得意-古書典故辭典

    春风得意

    唐代孟郊《登科后》诗:“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得意:投合心意。旧时因称登进士们为“春风得意”。今多用以形容人作事顺遂,志得意满的情志。

  • 相得益彰-古書典故辭典

    相得益彰

    汉代王褒《圣主得贤臣颂》:“若尧、舜、禹、汤、文、武之君,获稷、契、皋陶、伊尹、吕望之臣,明明在朝,穆穆列布,聚精会神,相得益章。”章:通“彰”。本谓主明臣贤,相互配合。相互协助,成绩就更加显著。后亦谓因相互衬托配合而更能有所表现。

  • 种瓜得瓜 种豆得豆-古書典故辭典

    种瓜得瓜 种豆得豆

    比喻造什么因,就得什么果。明代冯梦龙《古今小说·月明和尚度柳翠》:“假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是因,得是果。不因种下,怎得收成?”清代尹会一《吕语集粹·存养》:“种豆,其苗必豆;种瓜,其苗必瓜。”

  • 疾足先得-古書典故辭典

    疾足先得

    亦作“捷足先登”。行动迅速的人先得到。《史记·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鹿:比喻帝位。疾:快速。

  • 探骊得珠-古書典故辭典

    探骊得珠

    《庄子·列御寇》:“河上有家贫恃纬萧而食者,其子没于渊,得千金之珠。其父谓其子曰:‘取石来锻之。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而骊龙颔下,子能得珠者,必遭其睡也。使骊龙而寤,子尚奚微之有哉?’”恃:依凭。纬萧:织芦席。锻:椎破。“尚奚微之有”意思是“为骊龙吞食无余”。后常以“探骊得珠”比喻行文能得题中精蕴所在。

  • 得匣还珠-古書典故辭典

    得匣还珠

    喻只重形式而不讲求实际。详见“买椟还珠”条。

  • 得兔而忘蹄-古書典故辭典

    得兔而忘蹄

    《庄子·外物》:“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比喻得意忘言。后多用来比喻功成而忘其所凭借,或用为彼此默喻之意。荃:香草,可为鱼饵。或说通“筌”,捕鱼用的鱼笱一类的竹器。蹄:兔,捕兔用的网。

  • 得陇望蜀-古書典故辭典

    得陇望蜀

    形容贪得无厌。《后汉书·岑彭传》:“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陇:今甘肃省一带;蜀:今四川省一带。唐代李白《古风之二三》:“物苦不知足,得陇又望蜀。”

  • 得鱼而忘荃-古書典故辭典

    得鱼而忘荃

    详见“得兔而忘蹄”条。

  • 得婿如龙-古書典故辭典

    得婿如龙

    得到满意的女婿。宋代叶廷珪《海录碎事·人事·女婿》:“后汉李膺、孙秀俱娶太尉桓焉女。时人谓桓叔元两女俱乘龙,言得婿如龙。”

  • 得意忘言-古書典故辭典

    得意忘言

    谓妙理既明而名言可绝。意:指妙理。参见“得兔而忘蹄”条。

  • 渔人得利-古書典故辭典

    渔人得利

    一作“渔翁得利”。比喻双方争持不下,却让第三者占了便宜。《战国策·燕策》:“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钳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曝:晒太阳。参见“鹬蚌相争”条。

  • 羝乳得归-古書典故辭典

    羝乳得归

    羝乳:公羊产乳,等于说“不可能”。《汉书·苏武传》:“(匈奴王)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颜师古注:“羝,牡羊也;羝不当产乳,故设此言,示绝其事。”

  • 蛟龙得云雨-古書典故辭典

    蛟龙得云雨

    比喻英雄得所凭借。《三国志·吴志·周瑜传》:“(周)瑜上疏曰:‘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今猥割土地以资业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场,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

  • 蛟龙得水-古書典故辭典

    蛟龙得水

    ①比喻人主得到人民的拥护。《管子·形势》:“人主待得民,而后成其威,故曰:蛟龙得水,而神可立也。”②比喻英雄逢时得志。《北史·杨大眼传》:“大眼顾谓同僚曰:‘吾之今日,所谓蛟龙得水之秋,自此一举,不复与诸君齐列矣!’”

  • 楚弓楚得-古書典故辭典

    楚弓楚得

    楚人丢失了弓,会被另一个楚人拾得。比喻虽有所失,但并不落在外人手里。汉代刘向《说苑·至公》:“楚共王出猎,而遗其弓。左右请求之。共王曰:‘止!楚人遗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仲尼闻之曰:‘惜乎其不大,亦曰人遗弓人得之而已,何必楚也。’仲尼所谓大公也。”

  • 蜀得其龙-古書典故辭典

    蜀得其龙

    诸葛亮号伏龙,为蜀丞相,整官制,修法度,志在攻魏以复中原。时人因有“蜀得其龙”之誉。《世说新语·品藻》:“诸葛瑾,弟亮及从弟诞,并有盛名,各在一国,于时以为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诞在魏,与夏侯玄齐名;瑾在吴,吴朝服其弘量。”

  • 蝼蚁得志-古書典故辭典

    蝼蚁得志

    《淮南子·人间训》:“海大鱼,网弗能止也,钓弗能牵也,荡而失水,则蝼蚁皆得志焉。”海大鱼失水,为蝼蚁所乘,比喻小人得势。

  • 拔十得五-汉语成语大词典

    拔十得五bá shí dé wǔ

    拔:提拔,选拔。 想选拔十个,结果只选得五个。指选拔人才不容易。《新唐书·张九龄传》:“夫吏部尚书、侍郎,以贤而授者也,岂不能知人?如知之难,拔十得五,斯可矣。”《宋史·选举志一》:“(太宗)谓侍臣曰:‘朕欲博求俊彦于科场中,非敢望拔十得五,止得一二,亦可为致治之具矣。’”清·魏源《都中吟·何不大开直言之科筹国计》:“市骨招骏人才出,纵不拔十得五终得一。” 原作【拔十失五】。《文选·任昉〈为范尚书让吏部封侯第一表〉》:“拔十失五,尚曰比肩。”李善注引习凿齿《襄阳耆旧传》曰:“庞统为郡功曹,性好人伦,每所称述,多过其中。时人怪问之,统曰:‘……今拔十失五,犹得其半,而可以崇迈世教,使有志自厉,不亦可乎?’”

  • 不得不尔-汉语成语大词典

    不得不尔bù dé bù ěr

    尔:如此。 不得不这样。《儒林外史》第四十六回:“这是事势相逼,不得不尔。”《聊斋志异·江城》:“仆此来,不得不尔。”《民国通俗演义》第五十一回:“那时(蔡)锷僻处南方……投鼠忌器,不得不尔。”

  • 不得而知-汉语成语大词典

    不得而知bù dé ér zhī

    无法知道。唐·韩愈《争臣论》:“故虽谏且议,使人不得而知焉。”明·袁宏道《叙姜陆二公同适稿》:“大抵(隆)庆(万)历以前,吴中作诗者,人各为诗;庆、历以后,吴中作诗者,共为一诗。共为一诗,此诗家奴仆也,其可传与否,吾不得而知也。”韬奋《抗战以来·自动奋起的千万青年》:“‘此去是否再有机会回来访问先生,不得而知。’她说到这里,眼圈红了。” 又有【不得而闻】。没有听到过。《后汉书·桓谭传》:“盖天道性命,圣人所难言也。自子贡以下,不得而闻。”(圣人:这里指孔子。子贡:孔子弟子,姓端木,名赐。)

  • 不得其门而入-汉语成语大词典

    不得其门而入bù dé qí mén ér rù

    不知道门在哪儿,无法进去。常用以比喻学习或工作找不到入门的途径。《论语·子张》:“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仞:古代长度单位,周制八尺。)

  • 不得其死-汉语成语大词典

    不得其死bù dé qí sǐ

    指人得不到好死。《论语·先进》:“若由也,不得其死然。”(由:孔子弟子子路,姓仲名由。)《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谓君甚,而又过之,不得其死。”《孔子家语·好生》:“孔子谓子路曰:‘君子而强气,则不得其死。’”清·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三十一·明史立传多存大体》:“徐达病疽,帝赐以蒸鹅,疽最忌鹅,达流涕食之,遂卒,是达几不得其死。”

  • 不得人心-汉语成语大词典

    不得人心bù dé rén xīn

    见【大得人心】(189页)。

  • 不得要领-汉语成语大词典

    不得要领bù dé yào lǐng

    要:旧读yāo。要、领:长衣的腰和领,比喻关键。 没有抓住要点或关键。语本《史记·大宛列传》“(张)骞不得其要领”。清·黄宗羲《答张尔公论茅鹿门批评八家书》:“鹿门(茅坤)八家之选,其指大略本之荆川(唐顺之)、道思(王慎中),然其圈点勾抹,多不得要领。”叶圣陶《遗腹子》:“医生的话殊不得要领。”

  • 不得已而求其次-汉语成语大词典

    不得已而求其次bù dé yǐ ér qiú qí cì

    没有别的办法,只好以差一等的将就。曹靖华《叹往昔,独木桥头徘徊无终期!》:“凡事往往不得已而求其次。‘鸿沟’上没有‘桥梁’,只好‘绕道东京’了。”

  • 不得已而为之-汉语成语大词典

    不得已而为之bù dé yǐ ér wéi zhī

    为:做。 指事情逼到关键处不得不做。《魏书·高祖纪下》:“凡所修造,不得已而为之,不为不急之事损民力也。”曹靖华《片言只语话当年》:“凡此种种,都是不得已而为之,其目的是……为了使革命斗争能够进行。”

  • 不得已而用之-汉语成语大词典

    不得已而用之bù dé yǐ ér yòng zhī

    没有其他办法,只好用它(他)。《六韬·文韬·兵道》:“圣王号兵为凶器,不得已而用之。”唐·陆贽《论关中事宜状》:“此诚英主拨乱拯物,不得已而用之。”宋·孔平仲《续世说·直谏》:“且兵者凶器,不得已而用之。”

  •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汉语成语大词典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bù rù hǔ xué,yān dé hǔ zǐ

    焉:怎么。 不进老虎洞,怎么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担风险,没有无畏精神,就不可能取得成果。唐·释皎然《诗式·取镜》:“又云:不要苦思,苦思则丧自然之质。此亦不然。夫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三国演义》第七十回:“黄忠催军马随后而进,刘封曰:‘军士力困,可以暂歇。’忠曰:‘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策马先进。士卒皆努力向前。” 原作【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后汉书·班超传》:“官属皆曰:‘今在危亡之地,死生从司马。’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也作①【不探虎穴,安得虎子】。《三国志·吴志·吕蒙传》:“蒙曰:‘贫贱难可居,脱误有功,富贵可致。且不探虎穴,安得虎子?’”②【不入兽穴,不得兽子】。《北史·李远传》:“……但不入兽穴,不得兽子,若以奇兵出其不意,事或可济。”(按,“兽”本作“虎”,《北史》避唐讳改。)

  •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汉语成语大词典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chī dé kǔ zhōng kǔ,fāng wéi rén shàng rén

    人上人:指统治人的人,也指才能出众的人。 指特别吃苦努力,才能取得功名富贵,或获得出众的本领,而为人们所畏惧或尊敬。《官场现形记》第一回:“这才合了俗语说的一句话,叫做‘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不是你老人家一番阅历,也不能说得如此亲切有味。”《三家巷·二九》:“阿杏,年纪轻轻的,怎么想到那上头去呢?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你耐心熬着,难道就没有个出头之日!”

  • 丑妇免不得见公姑-汉语成语大词典

    丑妇免不得见公姑chǒu fù miǎn bù dé jiàn gōng gū

    公姑:即公婆。 比喻害怕见人而又不得不见人。明·张岱《与祁世培》:“丑妇免不得见公姑,靦(miǎn)焉呈面,公姑具眼,是妍是丑,其必有以区别之也。”(靦:害羞。) 也作①【丑媳妇少不得见公姑】、【丑媳妇少不得见公婆】。《说唐》第四十八回:“‘丑媳妇少不得要见公姑’,况我程咬金也是一个好汉,不管死活,出去战他一战吧。”《东周列国志》第九十七回:“常言道:‘丑媳妇少不得见公婆。’只得脱袍解带,免冠徒跣,跪于门外。”②【丑媳妇总要见公婆】、【丑媳妇总要见翁姑】。(翁姑:即公婆。)《官场现形记》第十六回:“‘丑媳妇总得要见公婆’的,索性我自己招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八回:“母亲道:‘你不要露面。’我道:‘不要紧,丑媳妇总要见翁姑的。’” 又有【丑媳妇怕见公婆】。比喻干了坏事,害怕见人。《金瓶梅》第七十二回:“你过来亲自告诉你爹,你怎顾躲着怎的?自古丑媳妇怕见公婆。”

  • 出手得卢-汉语成语大词典

    出手得卢chū shǒu dé lú

    卢:赌博中的一种胜子。 比喻一举而取得胜利。《南齐书·张瓌(gui)传》:“瓌以百口一掷,出手得卢矣。”(百口一掷:指张瓌受萧道成的密计,冒全家被杀的危险,率部曲十八人袭杀刘遐。)

  • 楚弓楚得-汉语成语大词典

    楚弓楚得chǔ gōng chǔ dé

    比喻自己的东西虽然遗失,而拾得者却是自家人,利未外流。也比喻自己失去的东西,又回到了自己手里。语本汉·刘向《说苑·至公》“楚共王出猎而遗其弓,左右请求之。共王曰:‘止!楚人遗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遗:遗失。)《儿女英雄传》第十七回:“一张弓,原是她刻不可离的东西……这个东西送上门来,楚弓楚得,岂有再容它已来复去的理?”清·袁枚《小仓山房尺牍》第七十七首:“……抑将视作走盘之珠,仍使楚弓楚得耶?” 也作【楚得楚弓】。明·苏复之《金印记传奇·十二》:“喜楚得楚弓,免被傍人笑。”明·天然痴叟《石点头·莽书生强占鸳侣》:“道路之遗,而来元拾之。此人弃我取,非楚得楚弓也。”

  • 垂手而得-汉语成语大词典

    垂手而得chuí shǒu ér dé

    垂手:下垂双手,表示不需动手。 形容非常容易得到。《歧路灯》第三十八回:“那个资性,读不上三二年,功名是可以垂手而得的。”毛泽东《和英国记者贝特兰的谈话》:“如果说过去日寇差不多不费一点气力垂手而得东四省,现在就非经过血战不能占领中国的土地了。” 也作【垂手可得】。《水浒全传》第五十八回:“只除教呼延灼将军赚开城门垂手可得!”

  • 春风得意-汉语成语大词典

    春风得意chūn fēng dé yì

    春风:春天的和风。得意:愿望得到满足时的喜悦心情。 原形容考中进士后洋洋得意的心情。唐·孟郊《登科后》:“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疾:快。)后用以指称进士及第。《元曲选·乔孟符〈金钱记〉第四折》:“他见我春风得意长安道,因此上迎头儿将女婿招。”也形容事情如愿以偿,心情欢畅。欧阳山《柳暗花明·一〇五》:“他刚升了县长,本来可以期望青云直上,春风得意。”

  • 大得人心-汉语成语大词典

    大得人心dà dé rén xīn

    人心:即民心。 指受到大众的热烈拥护。《魏书·昭成子孙传》:“太祖……命督屯田于河北,自五原至棝杨塞外,分农稼,大得人心。”《人民日报》1982年9月30日第1版标题:“叶委员长提出的九条方针政策大得人心。”另有【不得人心】。《孽海花》第十三回:“潘尚书拉长耳朵,只等第一名唱出来,必定是江苏章骞。谁知那唱名的偏偏不得人心,朗朗的喊了姓刘名毅起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五章:“张作霖包庇安福系、新交通系等亲日卖国集团,自己又投靠日本帝国主义,因此更加不得人心。”

  • 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得一家人-汉语成语大词典

    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得一家人dà shuǐ chōng le lóng wáng miào,yī jiā rén bù rèn de yī jiā rén

    民间传说,龙王是管水的神,可是大水居然冲毁了龙王的庙宇,自家人损害自家人。比喻自己人之间发生了误会。《三侠五义》第一百〇九回:“甘婆道:‘呀!真是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得一家人。就是欧阳爷、智公子,亡夫俱是好相识。’” 也作【大水淹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识一家人】。《李自成》第一卷第十四章:“说实在的,闯王派我来,也只是同你们见见面,交交朋友,免得日后大水淹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识一家人。”

  • 得不偿失-汉语成语大词典

    得不偿失dé bù cháng shī

    偿:抵偿,补偿。 所得到的不足以补偿所失去的。宋·苏轼《和子由除日见寄》:“感时嗟事变,所得不偿失。”清·魏源《军储篇·二》:“何必官为开采,致防得不偿失,财用不足乎?”毛泽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力求避免打那种得不偿失或得失相当的消耗战。”范文澜《中国近代史》上册第三章:“咸丰帝认为湘军‘规取安庆,顿兵坚城,即便安庆得手,亦属得不偿失’。” 也作①【得不补失】。《三国志·吴志·陆逊传》:“(孙)权遂征夷州,得不补失。”②【得不酬失】。《后汉书·西羌传论》:“故得不酬失,功不半劳。”

  • 得财买放-汉语成语大词典

    得财买放dé cái mǎi fàng

    旧指官府的衙役拘捕人时,收受被拘捕者的贿赂,私自把人放走。《古今小说·沈小霞相会出师表》:“你做公差所干何事?若非用计谋死,必然得财买放,有何理说。” 也作【得钱买放】。鲁迅《无常》:“大王道我是得钱买放,就将我捆打四十!”

  • 得寸进尺-汉语成语大词典

    得寸进尺dé cùn jìn chǐ

    得到了一寸,又想得到一尺。比喻贪心不足,要求越来越高。语本《战国策·秦策三》“范雎(jū)曰:‘……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梁启超《意大利建国三杰传》第十四节:“加富尔既有成算,定步步为营得寸进尺之计,于是遂徇法请。”周恩来《评马歇尔离华声明》:“中共在蒋介石大举进攻之下,犹与美国调人不断寻求妥协之道,乃蒋介石得寸进尺,贪得无厌,无理要求,层出不穷。” 也作【得步进步】。鲁迅《采薇》:“那老三……得步进步,喝鹿奶还不够了。他喝着鹿奶,心里想,‘这鹿有这么胖,杀它来吃,味道一定是不坏的。’”《慈禧太后演义》第十六回:“况俄人得步进步,正是蚕食鲸吞的时候。”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汉语成语大词典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dé dào duō zhù,shī dào guǎ zhù

    道:道义。寡:少。 坚持正义就能得到多方面的支持与帮助,违背正义必然陷于孤立。语本《孟子·公孙丑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民国通俗演义》第一百三十一回:“彼以武力为后盾,我以公理为前驱,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功罪自有定评。” 也单作【失道寡助】。毛泽东《论持久战》:“由于中国战争的进步性、正义性而产生出来的国际广大援助,同日本的失道寡助又恰恰相反。”

  • 得过且过-汉语成语大词典

    得过且过dé guò qiě guò

    且:暂且。 只要能过得去就马虎地过下去。《南村辍耕录·卷十五·寒号虫》:“五台山有鸟名寒号虫……比至深冬严寒之际,毛羽脱落,索然如彀(gòu)雏,遂自鸣曰:‘得过且过。’”(彀雏:禽类出生后须靠母禽哺食者叫“彀”,如燕、雀之类;不须母禽哺食而能自食者叫“雏”,如鸡、鸭之类。)闻一多《什么是儒家》:“苦口婆心的劝两面息事宁人,马马虎虎,得过且过。”也指对工作、学习等不负责任,敷衍应付。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九》:“某些同志不敢破除情面,不敢得罪别人,怕引起别人的抱怨和对于自己的反批评,而宁愿放任各种缺点、错误在党内存在,采取‘得过且过’、‘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敷衍了事的态度,然而却又在背地里去议论人家,这对于党是无益有害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