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地)是什么意思
一败涂地-古書典故辭典
一败涂地
一,本作“壹”。《史记·高祖本纪》:“父老乃率子弟共杀沛令,开城门迎刘季,欲以为沛令。刘季曰:‘天下方扰,诸侯并起,今置将不善,壹败涂地。吾非敢自爱,恐能薄,不能完父兄子弟。此大事,愿更相推择可者。’”司马贞索隐:“言一朝破败,使肝脑涂地。”刘季:汉高祖刘邦,字季。这意思是说战败身死,就会肝脑涂地。后用以形容失败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七十二地煞-古書典故辭典
七十二地煞
道教谓北斗丛星中有三十六个天罡星,七十二个地煞星,元末明初施耐庵《水浒》因以附会大小头领一百〇八人,分三十六天罡及七十二地煞。《水浒》第七十一回:“何道士乃言前面有天书三十六行,皆是天罡星;背后也有天书七十二行,皆是地煞星,下面注着众义士的姓名。”
人杰地灵-古書典故辭典
人杰地灵
谓英雄豪杰所生和所到之地,亦为胜地。后多以指杰出人物,出生于灵秀之地。唐代王勃《滕王阁序》:“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上天无路 入地无门-古書典故辭典
上天无路 入地无门
形容处境窘迫,走投无路。宋代悟明《联灯会要·体柔禅师》:“进则触途成滞,退后即噎气填胸,直得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天经地义-古書典故辭典
天经地义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孝经》云:“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意思是说,礼、孝都是天地问常行不变之道。后用以指颠扑不破的真理,或表示理所当然,无可怀疑的意思。
天造地设-古書典故辭典
天造地设
赞美事物自然形成,而又合乎理想。宋代赵佶《艮岳记》:“真天造地设,神谋化力,非人力所能为者。”艮岳:北宋政和年间在汴京东北隅造的土山。
开天辟地-古書典故辭典
开天辟地
《艺文类聚》卷一引徐整《三五历记》:“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后遂用“开天辟地”表示以前从未有过,有史以来第一次。
不毛之地-古書典故辭典
不毛之地
不生长五谷草木的地方,形容土地的贫瘠荒僻。《公羊传·宣公十二年》:“锡之不毛之地。”也简作“不毛”。《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五体投地-古書典故辭典
五体投地
以两肘、两膝及头部着地的致敬仪式,是印度古代最隆重的礼节。佛教也沿用。《楞严经》卷一:“阿难闻已,重复悲泪,五体投地,长跪合掌,而白佛言。”后来用以比喻对人极其钦佩,推崇备至。
五经扫地-古書典故辭典
五经扫地
喻指知识分子丧尽体面,即斯文扫地的意思。《新唐书·祝钦明传》:“帝与群臣宴,钦明自言能八风舞。帝许之。钦明体肥丑,据地摇头睆(huǎn缓)目,左右顾眄,帝大笑。吏部侍郎卢藏用叹曰:‘是举五经扫地矣!’”
牛眠地-古書典故辭典
牛眠地
《晋书·周光传》:“初,陶侃微时,丁艰,将葬,家中忽失牛,而不知所在。遇一老父,谓曰:‘前岗见一牛,眠山污中,其地若葬,位极人臣矣。’又指一山云:‘此亦其次,当世出二千石。’言讫不见。侃寻牛得之,因葬其处,以所指别山与访,访父死,葬焉。果为刺史。”旧时因称做坟的吉地为“牛眠地”。
月地云阶-古書典故辭典
月地云阶
形容月下云间的天际夜空。唐代韦瓘《周秦行纪》:“香风引到大罗天,月地云阶拜洞仙。共道人间惆怅事,不知今夕是何年。”唐代杜牧《七夕》诗:“云阶月地一相过,未抵经年别恨多。”
平地风波-古書典故辭典
平地风波
见“平地波澜”条。
平地波澜-古書典故辭典
平地波澜
发生了意外的纠纷或事故的意思。唐代刘禹锡《竹枝词》:“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俗语又作“平地风波”,意思相同。
立锥之地-古書典故辭典
立锥之地
形容极小的地方。《汉书·食货志上》:“富者田连仟佰,贫者亡立锥之地。”仟佰:通“阡陌”。亡:通“无”。“无立锥之地”形容贫弱到了极点。
出一头地-古書典故辭典
出一头地
高人一等。《宋史·苏轼传》:“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修:指欧阳修。意思是,应让此人(苏轼)高出自己一头。梅圣俞:即梅尧臣,北宋诗人。
出人头地-古書典故辭典
出人头地
在一般人之上。明代陆采《怀香记·飞报捷音》:“书生俊杰真天纵,出人头地建奇功。钟彝镂忠勇,流芳企崇。”
别有天地-古書典故辭典
别有天地
省作“别有天”。另有一番境界。也形容艺术作品或自然风景引人入胜。唐代李白《山中问答》诗:“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窅(yǎo咬):所见深远的样子。一作“杳”。
含笑入地-古書典故辭典
含笑入地
指死而无憾,犹言“含笑九泉”。《旧唐书·温大雅传》:“大雅将改葬其祖父,筮者曰:‘葬于此地,害兄而福弟。’大雅曰:‘若得家弟永康,我将含笑入地。’葬讫,岁余而卒,谥曰孝。”
坐地-古書典故辭典
坐地
原指席地而坐。汉刘向《说苑·杂言》:“齐景公问晏子曰:‘寡人自以坐地,二三子皆坐地,吾子独搴草而坐之,何也?’”搴(qiān牵):拔取。后人以居家不出作盗贼而分到赃物的,叫“坐地分赃”。
肝脑涂地-古書典故辭典
肝脑涂地
形容死得很惨。《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使天下之民肝脑涂地,父子暴骨中野。”也用以表示竭尽忠诚,不惜作出任何牺牲。《汉书·苏武传》:“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
跼天蹐地-古書典故辭典
跼天蹐地
跼:曲,蹐:小步。戒俱的样子。又用来表示自责,有“无地自容”意。《诗·小雅·正月》:“谓天盖高,不敢不局。谓地盖厚,不敢不蹐。”晋代陆机《谢平原内史表》:“跼天蹐地,若无所容。”
画地为牢-古書典故辭典
画地为牢
传说上古时民情淳厚,刑律宽缓。民有犯罪的,官吏在地上画一圆圈,当作牢狱,令立其中,以示惩罚。汉代司马迁《报任安书》:“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可入,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定计于情也。”后来以“画地为牢”比喻只允许在指定的范围内行动。
英雄无用武之地-古書典故辭典
英雄无用武之地
虽有本领,却没有施展的地方。《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今操芟荑大难,略已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英雄无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豫州:刘备。后常用以指人受到环境、条件的限制,不能发挥其所长。
刮地皮-古書典故辭典
刮地皮
《新唐书·程晔传》:“(李)固烈请还衡州,既治装,悉帑以行。军中怒曰:‘马瘠,士饥死,刺史不弃毫发恤吾急,今刮地以去,吾等何望?’”后把贪官污吏搜刮民财叫做“刮地皮”。
经天纬地-古書典故辭典
经天纬地
经:织物的直线。纬:织物的横线。谓以天为经,以地为纬,比喻治国之才。《国语·周语下》:“经之以天,纬之以地。”北周庾信《拟连珠》:“经天纬地之才,拔山超海之力。”
俯拾地芥-古書典故辭典
俯拾地芥
俯身拾取地上的芥子,比喻事物的易成或易得。《汉书·夏侯胜传》:“胜每讲授,常谓诸生曰:‘士病不明经术,经术苟明,其取青紫如俯拾地芥耳。’”青紫:卿大夫的服饰,这里借指高官显爵。
掷地作金石声-古書典故辭典
掷地作金石声
《世说新语·文学》:“孙兴公作《天台赋》成,以示范荣期云:‘卿试掷地,要作金石声。’”此形容文章之美,后也用来称人才华之高。
脚踏实地-古書典故辭典
脚踏实地
为人处事,务必求实。《宋史·刘甲传》·“生平常谓:‘吾无他长,惟足履实地。’”宋代邵伯温《邵氏闻见录》卷十八:“(司马光)问康节曰:‘某何如人?’曰:‘君实脚踏实地人也。’”司马光,字君实。
强龙不压地头蛇-古書典故辭典
强龙不压地头蛇
喻虽有强力者也难于对付盘据当地的恶势力。明代吴承恩《西游记》四十五回:“行者道:‘你也忒自重了,更不让我远乡之僧。——也罢,这正是强龙不压地头蛇。’”亦作“恶龙不斗地头蛇”。
幕天席地-古書典故辭典
幕天席地
以天地为帷幕和裀席,极言人物胸襟志气的高阔。晋代刘伶《酒德颂》:“有大人先生者,以天地为一朝,万期为须臾,日月为扃牖,八荒为庭衢。行无辙迹,居无室庐,幕天席地,纵意所如。”
旦暮入地-汉语成语大词典
旦暮入地dàn mù rú dì
早晚要进入地府。表示人的年事已高,不久于人世。《汉书·龚胜传》:“吾受汉家厚恩,无以报,今年老矣,旦暮入地,谊岂以一身事二姓,下见故主哉!”《后汉书·班超传》:“蛮夷之性,悖逆侮老,而超旦暮入地,久不见代,恐开奸宄之源,生逆乱之心。”清·顾炎武《与史馆诸君书》:“炎武年近七旬,旦暮入地。”
弹丸之地-汉语成语大词典
弹丸之地dàn wán zhī dì
弹丸:弹弓所用的泥丸、石丸或铁丸。 比喻很小的地方。《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此弹丸之地弗予,令秦来年复攻王,王得无割其内而媾(gòu)乎?”(媾:求和。)《战国策·赵策三》:“诚知秦力之不至,此弹丸之地,犹不予也。”《李自成》第一卷第十八章:“你只有谷城县弹丸之地。池塘小,难养大鱼。”
阿鼻地狱-汉语成语大词典
阿鼻地狱ā bí dì yù
阿鼻:梵语avīci,意译指无间,即痛苦无间断之意。地狱:迷信说法,指阴间的牢狱。 佛教所说的多层地狱中的最底层,鬼魂在其中无间断地承受最苦痛的刑罚。《法华经·法师功德品》:“下至阿鼻地狱。”《元曲选·无名氏〈来生债〉第四折》:“若不是点化真言,险堕了阿鼻地狱。”《醒世姻缘传·引起》:“这等报复岂不胜如那阎王的刀山剑树……十八重阿鼻地狱?”也比喻极坏的而又无法摆脱的处境。《上饶集中营·炼狱杂记》:“但也有少数意志薄弱的……逐步上当,终至堕入阿鼻地狱。”
哀天叫地-汉语成语大词典
哀天叫地āi tiān jiào dì
形容极其哀伤地嚎啕痛哭。《红楼梦》第二十五回:“平儿、丰儿等哭的哀天叫地,贾政心中也着忙。”
安身之地-汉语成语大词典
安身之地ān shēn zhī dì
指存身的地方。《三国演义》第四十回:“近闻刘景升病在危笃,可乘此机会,取彼荆州为安身之地。”延安平剧研究院《逼上梁山》第一幕第一场:“原想找一安身之地,佣工受苦。” 也作【安身之所】。《中国地方戏曲集成·湖北卷·汉剧〈二度梅〉第八场》:“虽然目前有了安身之所,只是不知杏元贤妹生死如何。”《上饶集中营·流浪散记》:“小王见我有了安身之所,也好象很宽心似的。”
遍地开花-汉语成语大词典
遍地开花biàn dì kāi huā
比喻全面开展,到处兴起。董必武《祝贺建国十周年》:“遍地开花闹,冲天干劲传。粮棉大增产,煤铁倍加权。”(权:本指称锤,这里借指产量。)《星火燎原(选编之一)·活跃在湘鄂边境》:“同志们,乡亲们,拿出干劲来,不到十年,我们包能够遍地开花。”
别有天地-汉语成语大词典
别有天地bié yǒu tiān dì
常指景物幽美的新的境界。唐·李白《山中问答》:“桃花流水窅(yǎo)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窅然:深远的样子。)明·张岱《快园记》:“如入琅嬛福地,痴龙护门,人迹罕到,大父称之谓别有天地非人间也。”(痴龙:神话传说中的神犬。)清·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卷四:“蓝鹿洲先生作《饿乡记》云:‘忽气象顿宽,别有天地。’”清·淮阴百一居士《壶天录》卷下:“入门,觉别有天地,一草一木,点缀生新。”郭沫若《棠棣之花》第一幕:“此刻还早,一到晚来,满河都是画舫游船,清歌浅唱,真正是别有天地呢!” 又有【别有乾坤】。《金瓶梅》第一回:“洞府无穷岁月,壶中别有乾坤。”
冰天雪地-汉语成语大词典
冰天雪地bīng tiān xuě dì
形容冰雪漫天盖地。郭沫若《漆园吏游梁》:“他有一次从南海飞到北海,他是想着北海的冰天雪地何等清洁的。”方志敏《狱中纪实》:“他们(国民党反动派)……认定在东北四省冰天雪地中与日‘满’作拚死战斗的义勇军,也是‘马匪盗贼’。”(满:伪满洲国。) 也作①【冰天雪窖】。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四:“公(林则徐)慨然曰:‘二万里冰天雪窖,只身荷戈,未尝言苦。’”②【雪窖冰天】。清·黄遵宪《归过日本志感》:“今日荷戈边塞去,可堪雪窖复冰天。” 又有【雪海冰山】。郭沫若《屈原》第三幕:“你不要到北方去,北方是一片的雪海冰山,草也不能生,木也不能长,你去是要冻坏的。”
不留余地-汉语成语大词典
不留余地bù liú yú dì
指说话、做事走极端,不留回旋的空间。《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一》:“盖风气日薄,人情日巧,其倾轧相攻之术,两机激薄,变幻万端,吊诡出奇,不留余地。”《民国通俗演义》第二十六回:“转饬沪上法官,传黄兴来京对质,命令非常严厉,一点儿不留余地。”
不毛之地-汉语成语大词典
不毛之地bù máo zhī dì
不生长草木、庄稼的地方。形容土地贫瘠,荒凉。《公羊传·宣公十二年》:“锡之不毛之地。”(锡:赐与。)《南齐书·州郡志》:“宁州,镇建宁郡,本益州南中,诸葛亮所谓不毛之地也。”清·汪琬《广西巡抚右副都御史郝公墓志铭》:“又言滇南班师,例由黔楚,不当假道粤西土司中驰驱数千里不毛之地。” 又有【不食之地】。指不耕种或不长庄稼的土地。《礼记·檀弓上》:“我死则择不食之地而葬我焉。”郑玄注:“不食,谓不垦种。”汉·桓宽《盐铁论·地广》:“沙石碱卤,不食之地。”《三国志·魏志·文帝纪》:“故吾营此丘墟不食之地,欲使易代之后不知其处。”
惭愧无地-汉语成语大词典
惭愧无地cán kuì wú dì
羞惭愧悔,无地自容。形容惭愧到了极点。《古今小说·木绵庵郑虎臣报冤》:“叶李问郑虎臣讨纸笔来,作词一首相赠……(贾)似道得词,惭愧无地。”李大钊《列宁不死》:“……迄死之日,每月薪俸终不过二百元左右。就此一点,已足使我们惭愧无地。”郭沫若《残春》:“象你这样从幼小而来便能自食其力的,我们对于你,倒是惭愧无地呢!”
尺寸之地-汉语成语大词典
尺寸之地chǐ cùn zhī clì
指面积狭小的土地。《史记·范睢蔡泽列传》:“而齐尺寸之地无得焉,岂不欲得地哉?形势不能有也。”宋·苏洵《六国论》:“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也作【肤寸之地】。(肤寸:古代长度单位,一指为一寸,一肤等于四寸。)《战国策·秦策三》:“齐人伐楚,战胜……肤寸之地无得者,岂齐不欲地哉?形弗能有也。”
赤地千里-汉语成语大词典
赤地千里chì dì qiān lǐ
赤:空,一无所有。 形容严重的自然灾害之后,广大地区寸草不生的凄凉景象。语本《汉书·夏侯胜传》“蝗虫大起,赤地数千里”。明·徐光启《农政全书·卷十二·徐贞明〈西北水利议〉》:“乃西北之地,旱则赤地千里,潦则洪流万顷。”《官场现形记》第三十四回:“齐巧那两年,山东、河南接连决口,京、津一带,赤地千里。”毛泽东《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七大’的时候,我讲了要估计到十七条困难,其中包括赤地千里,大灾荒,没有饭吃。”
出人头地-汉语成语大词典
出人头地chū rén tóu dì
超出他人之上。明·陆采《怀香记·飞报捷音》:“书生俊杰真天纵,出人头地建奇功。”清·秋瑾《致秋誉章书·其四》:“必当出人头地,以为我宗父母兄弟光。”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八》:“他们……极爱巴结有权有势的人物,喜欢出人头地。” 原作【出一头地】。意思是高出一头。《宋史·苏轼传》:“(轼)以书见(欧阳)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清·汪琬《诗说·序》:“余固晚而有志经学,顾年及昏耄,见闻遗忘,辄抚卷叹息,以为当让斯人出一头地。”
大地回春-汉语成语大词典
大地回春dà dì huí chūn
指冬尽春来草木萌生,大地上出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有时也比喻形势好转。《民国通俗演义》第六十二回夹注:“阴历正月初三日立春,当时有大地回春,万象更新之义,故诹(zōu)吉于初四日。”(诹吉:商定的好日子。) 也作【大地春回】。《红岩》第十六章:“楼三室的对联,引用了古人的诗句:‘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头。’横额是:‘大地春回’。”
戴天履地-汉语成语大词典
戴天履地dài tiān lǚ dì
头顶上的天,脚踩着的地。形容恩德深广,有如天高地厚。《红楼梦》第七十八回:“你我皆向蒙王恩,戴天履地,不能报其万一。”也指顶天立地,引申为处世做人。《梁书·王僧辩传》:“世受先朝之德,身当将帅之任,而不能沥胆抽肠,共诛奸逆,雪天地之痛,报君父之仇,则不可以禀灵含识,戴天履地。”宋·孔平仲《续世说·贤媛》:“崔元暐母卢氏尝戒子曰:“汝等坐食俸禄,荣幸已多,若不忠清,何以戴天履地?’” 又有【戴圆履方】。(圆、方:古人曾认为天圆地方,因用以指天、地。)《淮南子·本经训》:“戴圆履方,抱表怀绳,内能治身,外能治人,发号施令,天下莫不从风。”高诱注:“圆,天也。方,地也。表,正也。绳,直也。”
地北天南-汉语成语大词典
地北天南dì běi titiān nán
见【天南地北】(1022页)。
地坼天崩-汉语成语大词典
地坼天崩dì chè tiān bēng
也作【地拆天崩】。又有【地崩山摧】、【地裂山崩】。见【天崩地裂】(1015页)。
地丑德齐-汉语成语大词典
地丑德齐dì chǒu dé qí
丑:相同,相类。 原指各诸侯国土地一般大小,德行不相上下。《孟子·公孙丑下》:“今天下地丑德齐,莫能相尚。”后引申为两方旗鼓相当,势均力敌。清·全祖望《爱日堂吟稿·序》:“余与谷林定交且二十年,分题刻烛,良亦多矣。妄不自揣,以为当在地丑德齐之间。”
地大物博-汉语成语大词典
地大物博dì dà wù bó
博:多,丰富。 指国家或地区疆土辽阔,资源丰富。孙中山《上李鸿章书》:“商不见保则货物不流,货物不流则财源不聚,是虽地大物博,无益也,以其天生之材为废材,人成之物为废物,则更何贵于多也。”章炳麟《论学会有大益于黄人亟宜保护》:“中国四百兆人,识字者五分而一,赖地大物博,户口殷赈,以分率计之,犹得八十兆。”
地动山摇-汉语成语大词典
地动山摇dì dòng shān yáo
一般用以比喻战争的激烈和声势的浩大。《西游记》第四回:“这场斗,真个是地动山摇,好杀也。”《洪波曲》第七章:“‘奉旨出朝,地动山摇……’鄙人面奉御旨,办理‘七七’周年纪念——有人早就这样替我宣传出去了。” 也作【山摇地动】。《说岳全传》第五十七回:“但见烟火腾空,山摇地动:好似雷公排恶阵,分明霹雳震乾坤。”《保卫延安》第三章:“一千几百人的声音变成一股声音吼起来,震得山摇地动。” 又有【地动天摇】。曹靖华《洱海一枝春》:“劲风阵阵,呼啸而来……如钱塘怒潮,万马奔腾,地动天摇。”
地覆天翻-汉语成语大词典
地覆天翻dì fù tiān fān
见【天翻地覆】(1018页)。
地广人稀-汉语成语大词典
地广人稀dì guǎng rén xī
土地广大,人口稀少。范文澜《中国近代史》上册第三章:“广西地广人稀,广东或邻省客家人多迁来垦田谋生。”《中国的西北角·陕甘形势片断·四》:“十数万大军转战于地广人稀之黄土高原上。” 原作【地广民稀】。《汉书·地理志下》:“自武威以西……习俗颇殊,地广民稀。” 也作【地旷人稀】。《警世通言·赵太祖千里送京娘》:“离此十五里之地,叫做介山,地旷人稀,都是绿林中好汉出没之处。” 另有①【地广民众】。土地广阔,人民众多。朱自清《新中国在望中》:“地广民众的中国要统一意志与集中力量,必得有为公众的喉舌,打通层层的壁垒。”②【地狭人稠】。地方狭小,人口稠密。常形容人口密集的地区,也形容人们拥挤的场所。郭沫若《苏联纪行·六月十三日》:“同进食堂进膳,今夜有舞会,地狭人稠,毫无虚席。”
地瘠民贫-汉语成语大词典
地瘠民贫dì jí mín pín
土地瘠薄,人民贫苦。清·汪琬《资政大夫驻防京口协领祖公墓志铭》:“阜平地瘠民贫,且当南北孔道。”《民国通俗演义》第六十五回尾批:“但粤西地瘠民贫,陆(荣廷)之迟回审慎,不敢轻身发难者,尚欲求一自全之策。”冯玉祥《我的生活》第二十二章:“他说:‘汉中这地方,地瘠民贫,只可养一旅人,养不住两旅人的。’我这才恍然大悟,知道他的意思是怕我来抢他的地盘。” 也作【土瘠民贫】。明·归有光《赠菩提寺坤上人序》:“又叹吾里土瘠民贫,岁荒赋急,流冗日多。”
地角天涯-汉语成语大词典
地角天涯dì jiǎo tiān yá
见【天涯海角】(1029页)。
地尽其利-汉语成语大词典
地尽其利dì jìn qí lì
使土地、山水等自然环境充分发挥作为利源的作用。指发展农、副业生产,兴修水利,开采矿藏等。孙中山《上李鸿章书》:“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 又有【地无遗利】。指地面上下的利源全部予以开发利用,没有遗漏。清·冯桂芬《校邠(bīn)庐抗议》:“人无弃材,地无遗利,君民不隔,名实必副。”
地久天长-汉语成语大词典
地久天长dì jiǔ tiān cháng
见【天长地久】(1017页)。
地阔天长-汉语成语大词典
地阔天长dì kuò tiān cháng
指天空宽广,大地辽阔。唐·李华《吊古战场文》:“地阔天长,不知归路。”
地老天荒-汉语成语大词典
地老天荒dì lǎo tiān huāng
见【天荒地老】(1020页)。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