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伐)是什么意思
口诛笔伐-古書典故辭典
口诛笔伐
用言语或文字指斥敌对者,或谴责坏人坏事。明代汪廷讷《三祝记·同谪》:“他捐廉弃耻,向权门富贵求贪,全不知口诛笔伐是诗人句,陇上墦间识者羞。”
以夷伐夷-古書典故辭典
以夷伐夷
指在军事上利用别人的矛盾,使之相互冲突,削弱力量。《后汉书·邓训传》:“议者咸以羌胡相攻,县官之利,以夷伐夷,不宜禁护。”
百马伐骥-古書典故辭典
百马伐骥
百匹凡马向一匹千里马进攻。比喻众愚攻一贤。《管子·霸言》:“诸侯合则强,孤则弱。骥之材而百马伐之,骥必罢矣。”罢:通“疲”。
吊民伐罪-古書典故辭典
吊民伐罪
亦作“伐罪吊民”。慰问苦难的百姓,讨伐犯罪的暴君。《孟子·梁惠王下》:“归市者不止,耕者不变,诛其君而吊其民,若时雨降,民大悦。”归市者:做买卖的人。《宋书·索虏传》:“吊民伐罪,积后己之情。”魏明帝曹睿《榴歌行》:“伐罪以吊民,清我东南疆。”
伐罪吊民-古書典故辭典
伐罪吊民
见“吊民伐罪”条。
标同伐异-古書典故辭典
标同伐异
标榜同党,攻击异己,犹“党同伐异”。《世说新语·轻诋》:“谢镇西与书殷扬州,为真长求会稽。殷答曰:‘真长标同伐异,侠之大者。常谓使君降阶为甚,乃复为之驱驰邪?’”
大张挞伐-汉语成语大词典
大张挞伐dà zhāng tà fá
张:施展。挞伐:征讨。 大规模地进行武力讨伐。也指进行猛烈的攻击。《民国通俗演义》第九十二回:“孰意谭浩明等反复恣肆,攻破岳州……不得不大张挞伐,一翦凶残。”冯玉祥《我的生活》第二十三章:“张勋叛国,罪大恶极,同人大张挞伐,志在铲除帝制祸根。”
党同伐异-汉语成语大词典
党同伐异dǎng tóng fá yì
党:偏袒。伐:讨伐,攻击。 跟自己同派别的就袒护,不同的就攻击。原指学术上的派别之争,后泛指一切社会集团之间的斗争。《后汉书·党锢传序》:“自武帝以后,崇尚儒学,怀经协术,所在雾会。至有石渠分争之论,党同伐异之说。”(雾会:聚会。石渠:楼阁名,汉代儒者讲学处。)清·吴淇《六朝选诗定论缘起》:“于是党同伐异,相倾相轧,遂成一牢不可破之局。”鲁迅《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费厄’必视对手之如何而施,无论其怎样落水,为人也则帮之,为狗也则不管之,为坏狗也则打之。一言以蔽之,党同伐异而已矣。”
吊民伐罪-汉语成语大词典
吊民伐罪diào mín fá zuì
吊:慰问。 抚慰受苦的百姓,讨伐有罪的统治者。语本《孟子·滕文公下》“诛其君,吊其民”。《宋书·索虏传》:“吊民伐罪,流泽五部。”南朝·梁·周兴嗣《千字文》:“吊民伐罪,周发、殷汤。”(周发:周武王姬发,曾讨伐殷纣王,灭商。殷汤:商汤王子天乙,曾讨伐夏桀王,灭夏。)《塞上行·行纪·忆西蒙·十二》:“他们未上台时,总是些‘吊民伐罪’、‘解除民众痛苦’的口号,上台以后,大权在握,问题倒有些麻烦。” 也作①【伐罪吊民】。《文选·任昉〈百辟劝进今上笺〉》:“伐罪吊民,一匡靖乱。”《宋书·檀道济传》:“伐罪吊民,正在今日。”②【伐罪吊人】。(人:唐人避讳,改“民”为“人”。)唐·陈子昂《谏用刑书》:“比者刑狱纷纷复起,以督察为理,威刑为务,愚臣昧焉,窃恐非三皇五帝伐罪吊人之意也。”
伐功矜能-汉语成语大词典
伐功矜能fá gōng jīn néng
伐、矜:自夸。 指吹嘘自己的功劳和才能。《史记·太史公自序》:“奉法循理之吏,不伐功矜能,百姓无称,亦无过行。”
伐毛洗髓-汉语成语大词典
伐毛洗髓fá máo xǐ suǐ
削去旧毛发,清洗旧骨髓。指传说中仙人脱胎换骨,返老还童。语本《太平广记》卷六引汉·郭宪《洞冥记·东方朔》“三千岁一返骨洗髓,二千岁一剥皮伐毛,吾生来已三洗髓、五伐毛矣”。清·黄仲则《浴汤泉》:“伐毛洗髓欠福命,尘土肠胃聊湔(jiān)除。”(福命:迷信说法指有福的命运。湔:洗。)
伐性之斧-汉语成语大词典
伐性之斧fá xìng zhī fǔ
伐:砍伐。性:性命,生机。 毁坏生机的斧头。比喻危害身心的事物。《韩诗外传》卷九:“侥幸者,伐性之斧也。”汉·枚乘《七发》:“皓齿娥眉,命曰伐性之斧。”(皓齿、娥眉:都指美女。)
伐罪吊民-汉语成语大词典
伐罪吊民fá zuì diào mín
也作【伐罪吊人】。见【吊民伐罪】(232页)。
奉辞伐罪-汉语成语大词典
奉辞伐罪fèng cí fá zuì
奉:遵从。辞:言辞,旨意。 遵奉严正的旨意讨伐有罪的人。《国语·郑语》:“若君以成周之众,奉辞伐罪,无不克矣。”韦昭注:“奉正辞,伐有罪,故必胜也。”《三国志·吴志·孙权传》“多劝权迎之”裴松之注引《江表传》:“近者奉辞伐罪,旄麾南指,刘琮束手。”
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汉语成语大词典
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guó bì zì fá,ēr hòu rén fá zhī
一个国家必定先有自取讨伐的原因,然后别人才来讨伐它。比喻事变要从自身内部去找原因。《孟子·离娄上》:“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六十年的变迁》第二章:“一面看,一面想起四书上面‘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湔肠伐胃-汉语成语大词典
湔肠伐胃jiān cháng fá wèi
见【刮腹湔肠】(391页)。
口诛笔伐-汉语成语大词典
口诛笔伐kǒu zhū bǐ fá
诛:责罚。伐:声讨。 用口头的和书面的形式进行批判抨击。明·汪廷讷《三祝记·同谪》:“他捐廉弃耻,向权门富贵贪求,全不知口诛笔伐是诗人句,垅上墦(fán)间识者羞。”(垅上墦间:田埂和坟间;这里用了齐人向东郭墦间祭者乞食,回家向妻妾炫耀的故事,见《孟子·离娄下》。)章炳麟《东京留学生欢迎会演说辞》:“孔子最是胆小,他《春秋》上虽有‘非世卿’的话,只是口诛笔伐,并不敢实行的。”朱自清《论标语口号》:“古语说‘口诛笔伐’,口和笔本来可以用来做战斗的武器。”
以夷伐夷-汉语成语大词典
以夷伐夷yǐ yí fá yí
夷:我国古代对东部各民族的统称,也泛指少数民族,后也指外国。 利用外族自身或他们之间的矛盾达到征伐的目的。封建统治阶级所实行的一种民族分化政策。《后汉书·邓训传》:“以夷伐夷,不宜禁护。”《资治通鉴·汉纪·章帝章和二年》:“今幸遭天授,北虏分争,以夷伐夷,国家之利,宜可听许。”后也指利用这一敌国去攻打另一敌国。 也作【以夷制夷】。成仿吾《长征回忆录·八》:“他们的‘罪名’,有的是不肯执行国民党反动派‘以夷制夷’的反动政策……这是国民党统治少数民族的一种毒辣手段。”
执柯作伐-汉语成语大词典
执柯作伐zhí kē zuò fá
柯:斧柄,指斧头。伐:砍伐。 比喻给人作媒。语本《诗经·豳(bīn)风·伐柯》“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儒林外史》第六回:“周亲家家,就是静斋先生执柯作伐。”
直木必伐-汉语成语大词典
直木必伐zhí mù bì fá
长得直的树木,必然要被砍伐。比喻正直的人易受打击。《逸周书·周祝解》:“肥豕必烹,甘泉必竭,直木必伐。”
大张挞伐-中华成语大词典
大张挞伐dà zhāng tà fá
挞伐:征讨、镇压。挞:打、鞭挞。原指使用武力大规模地进行讨伐。后也指其他形式的攻击或声讨。
不伐其功-中华成语大词典
不伐其功bù fá qí gōng
伐:自夸。不夸耀自己的功劳或成绩。指为人谦谨。《管子·形势解》:“明主配天地者也,教民以时,劝之以耕织,以厚民养,而不伐其功,不私其利。”
不矜不伐-中华成语大词典
不矜不伐bù jīn bù fá
矜:自大、自夸。伐:自我夸耀。不自大自夸。形容为人谦逊谨慎。《二程遗书》卷十八:“如汤、武观舜,称其不矜不伐,与孔子言无间然之事,又却别有一个气象。”(明)《杨家将演义》第三十三回:“帝曰:‘今卿不矜不伐,真社稷臣也。’”
伐功矜能-中华成语大词典
伐功矜能fá gōng jīn néng
伐、矜:自夸。夸耀自己的功劳、才能。形容自高自大。(汉)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奉法循理之吏,不伐功矜能,百姓无称,亦无过行。”
伐性之斧-中华成语大词典
伐性之斧fá xìng zhī fǔ
伐:砍,引申为残害。性:人的本性。斧:斧头。指害人善良本性的斧头。比喻危害身心健康的事物,主要指沉迷于声色的行为。《吕氏春秋·卷一·本生》:“靡曼皓齿,郑卫之音,务以自乐,命之曰伐性之斧。”《韩诗外传》卷九:“侥幸者,伐性之斧也;嗜欲者,逐祸之马也。”
伐善攘羭-中华成语大词典
伐善攘羭fá shàn rǎng yú
伐善:夸耀自己的长处。攘:抢夺、侵犯、窃取。羭:肥美的羊。攘羭:喻指掠人之美。形容夸耀自己,掠人之美。(唐)李商隐《樊南文集·卷一·为荥阳公桂州谢上表》:“敢伐善以攘羭。”
矜功伐能-中华成语大词典
矜功伐能jīn gōng fá néng
矜:自大。伐:自夸。形容自我夸耀自己的功劳和才能。(三国·魏)刘劭《人物志·卷下·释争》:“彼小人则不然,矜功伐能,好以陵人。”也作“矜功自伐”。(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四回:“他们天天泛了,倒说你们连日辛苦;倒不是那矜功自伐的。”
矜功伐善-中华成语大词典
矜功伐善jīn gōng fá shàn
矜:自大。伐:自夸。善:擅长。指炫耀自己的功劳,夸讲自己的长处。(唐)房玄龄等《晋书·段灼传》:“艾性刚急,矜功伐善,而不能协同朋类,轻犯雅俗,失君子之心。”(唐)令狐德棻等《周书·王勇传》:“勇性雄猛,为当时骁将。然矜功伐善,好扬人之恶,时论亦以此鄙之。”
伐毛洗髓-中华成语大词典
伐毛洗髓fá máo xǐ suǐ
伐:讨伐,借指清除、除去。洗髓:洗洗骨髓,比喻脱胎换骨,彻底的意思。除去毛发污垢,清洗骨髓。比喻彻底除去污垢,脱胎换骨,洗心革面,从善新生。《太平广记·卷六·东方朔》引《洞冥记》载:仙人黄眉翁对东方朔说:“三千年一返骨洗髓,二千年一剥皮伐毛,吾生来已三洗髓五伐毛矣。”(清)黄景仁《两当轩集·卷五·浴汤泉》:“伐毛洗髓欠福帛,尘土肠胃聊湔(jiān,洗)除。”
执柯作伐-中华成语大词典
执柯作伐zhí kē zuò fá
执:掌握。柯:斧柄。伐:砍。掌握着斧头去砍伐。过去指给人做媒。《诗经·豳风·伐柯》:“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娶妻如何?匪媒不得。”(宋)胡继宗《书言故事大全·卷一·媒妁类》:“常谈作媒为执柯,又曰作伐。”(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六回:“周家亲家,就是静斋先生执柯作伐。”(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回:“此十三妹所以挺身出来,给安龙媒、张金凤二人执柯作伐的一番苦心孤诣也。”
直木必伐-中华成语大词典
直木必伐zhí mù bì fá
直木:笔直成材的树。必:必然。伐:砍伐。比喻正直而有才华的人要遭到打击。《逸周书·卷九·周祝》:“甘泉必竭,直木必伐。”也作“直木先伐”。《庄子·山木》:“直木先伐,甘井先竭。”
伐功矜能-实用分类典故辞典
伐功矜能
【源出】:
《史记·太史公自序》
【解释】:
伐,矜,自我夸耀。夸耀自己的功劳和才能。原文:“奉法循理之吏,不伐功矜能,百姓无称,亦无过行。”
【用法】:
指自己夸耀自己。
【例句】:
他在会上大肆伐功矜能,很不谦虚。
自伐无功-实用分类典故辞典
自伐无功
【源出】:
《老子·道经》第二十一章
【解释】:
自伐,自我夸耀;功,功勋。喜欢自我夸耀的人,是建立不起功勋的。原文:“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用法】:
用以警告喜欢自我夸耀的人。
【例句】:
“自伐无功”这句格言可以作为那些喜欢自我炫耀的人的座右铭。
矜功自伐-实用分类典故辞典
矜功自伐
【源出】:
《三国志·魏书·邓艾传》
【解释】:
矜(jīn今),自尊自大;伐,夸耀。自我夸耀功劳。魏国大将邓艾消灭蜀国后,“深自矜伐”。
【用法】:
表示夸耀自己的功绩、才能。
【例句】:
这两个女人倒和气,会说话。他们天天乏了,倒说你们连日辛苦,倒不是那矜功自伐的。(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四回)
党同伐异-实用分类典故辞典
党同伐异
【源出】:
《后汉书·党锢传序》
【解释】:
党,此处指由于私人利害关系而结成的集团;伐,攻击;异,与自己利害不同的人。偏袒同党,攻击与自己意见不同的人。原文:“至有石渠分争之论,党同伐异之说。”
【用法】:
指小组织活动。
【例句】:
凡有人要我代说他所要说的话,攻击他所敌视的人的时候,我常说,我不会批评,我只能说自己的话,我是党同伐异的。(鲁迅《集外集拾遗·新的世故》)
吊民伐罪-实用分类典故辞典
吊民伐罪
【源出】:
《孟子·滕文公下》
【解释】:
吊,慰问;伐,讨伐。慰问被压迫的百姓,讨伐有罪的统治者。原文:“诛其君吊其民,如时雨降。民大悦。”
【用法】:
指正义之师的作为。
【例句】:
丞相兴仁义之兵,吊民伐罪,官渡一战,破袁绍百万之众。(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一回)
南征北伐-实用分类典故辞典
南征北伐
【源出】:
唐·柳宗元《封建论》
【解释】:
形容转战各地。或与“东荡西杀”连用。原文:“历于宣王,扶中兴复古之德,雄南征北伐之威,卒不能定鲁侯之嗣。”也作“南征北战”,“南征北讨”,“南征北剿”。
【用法】:
指转战各地。
【例句】:
这支军队南征北伐,所向无敌。
执柯作伐-实用分类典故辞典
执柯作伐
【源出】:
《诗经·豳风·伐柯》
【解释】:
执,拿着;柯,斧柄;伐,砍。原诗“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
【用法】:
指给别人作媒。
【例句】:
周亲家,就是静斋先生执柯作伐。(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六回)
不矜不伐-实用分类典故辞典
不矜不伐
【源出】:
《尚书·大禹谟》
【解释】:
矜(jīn今),自尊自大;伐,自夸。不自以为了不起,也不自吹自擂。原文:“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
【用法】:
形容谦逊。
【例句】:
他虽然颇有成就,但不矜不伐,不只是学识上难得,为人方面更难得。
伐-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伐fá
砍(树)——栽、种、植(~树)
口诛笔伐-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口诛笔伐kǒuzhūbǐfá
用语言文字宣布罪状,进行声讨——歌功颂德
讨伐-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讨伐tǎofá
出兵攻打(多指敌人或叛逆)——安抚(对待叛军,有时要采取讨伐的办法,有时要采用~的策略,需根据实际情况分别对待。)
口诛笔伐-新编成语词典
口诛笔伐kǒu zhū bǐ fá
诛:责罚。伐:讨伐,声讨。用言论、文字对坏人坏事进行无情的揭露和声讨。明·汪廷讷《三祝记·同谪》:“他捐廉弃耻,向权门富贵贪求,全不知口诛笔伐是诗人句,陇上墦间识者羞。”〔例〕对于破坏祖国统一的谬论,必须口诛笔伐,迎头痛击。
〔反义〕歌功颂德
大张挞伐-中华词典宝库
大张挞伐dà zhāng tà fá
【释义】:
张:施展;挞伐:征讨。使用武力大规模地进行讨伐。
【成语出处】:
明·范景文《送鹿伯顺年兄》:“王师张挞伐,四处大征兵。”
【例句】:
①清·林则徐《会奏穿鼻尖沙嘴叠次轰击夷船情形所摺》:“是该夷自外生成,有心寻衅,既已大张挞伐,何难再示兵威?”②冯玉祥《我的生活》二十三章:“张勋叛国,罪大恶极,同人大张挞伐,志在铲除帝制祸根。”
党同伐异-中华词典宝库
党同伐异dǎng tóng fá yì
【释义】:
党:偏袒,袒护。伐:讨伐,攻击。异:不同,不同的。纠合同伙,攻击异己。原指学术上派别之间的斗争;后也用于政治上,社会上集团之间的斗争。
【成语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党锢传序》:“自武帝以后,崇尚儒学,怀经协术,所在雾会,至有石渠分争之论,党同伐异之说。”
【例句】:
①鲁迅《沦“费厄泼赖”应该缓行》六:“而且还要有等差,即‘费厄’必视对手之如何而施……一言以蔽之:‘党同伐异’而已矣。”②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绪言》:“幸勿此例揣测,谓此事为某人写照,此名为某人化身,致生种种党同伐异意见。”
吊民伐罪-中华词典宝库
吊民伐罪diào mín fá zuì
【释义】:
吊:慰问。伐:讨伐。慰问受苦的人民,讨伐有罪的统治者。
【成语出处】:
《孟子·滕文公下》:“诛其君,吊其民,如时雨降,民大悦。”
【例句】:
明·沈采《千金记·励兵》:“入境秋毫无犯,吊民伐罪,敌破纵横。”
伐毛洗髓-中华词典宝库
伐毛洗髓fá máo xǐ suǐ
【释义】:
伐:削除。削去旧的毛发,清洗旧的骨髓。比喻涤除尘垢污秽,使焕然一新。
【成语出处】:
宋·李昉等《太平广记》卷六引《洞冥记》:“自吾生以来,三洗髓,五伐毛矣。”
【例句】:
清·黄景仁《两当轩集·五·浴汤泉》:“我来正值春雨后,桃花浅涨方萦纡;伐毛洗髓欠福命,尘土肠胃聊湔除。”
奉辞伐罪-中华词典宝库
奉辞伐罪fèng cí fá zuì
【释义】:
奉:接受。辞:檄告之辞,即声讨敌人的文书。伐:讨伐,攻打。接受命令讨伐有罪的人。指攻打敌人有正当的理由。
【成语出处】:
《国语·郑语》:“君若以成周之众,奉辞伐罪,无不克矣。”
【例句】:
①宋·司马光《资治通鉴·赤壁之战》:“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②唐·李延寿《南史·齐高帝纪》:“公奉辞伐罪,戒旦晨征。”
矜功伐善-中华词典宝库
矜功伐善jīn gōng fá shàn
【释义】:
矜:自高自大,自夸;伐:夸耀。夸耀自己的功劳和长处,形容极不虚心。
【成语出处】:
唐·房玄龄等《晋书·段灼传》:“艾性刚急,矜功伐善,而不能协同朋类,轻犯雅俗,失君子之心。”
【例句】:
唐·令狐德棻等《周书·王勇传》:“勇性雄猛,为当时骁将。然矜功伐善,好扬人之恶,时论亦以此鄙之。”
口诛笔伐-中华词典宝库
口诛笔伐kǒu zhū bǐ fá
【释义】:
诛:谴责。伐:讨伐,声讨。用语言文字进行谴责和声讨。
【成语出处】:
宋·吕祖谦:“君子所以口诛笔伐于荜门圭窦之间,而老奸巨猾心丧胆落。”
【例句】:
①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六论“文人相轻”——二卖》:“假使他在叉麻将,念弥陀,一字不写,就决不会惹青年作家的口诛笔伐。”②朱自清《论标语口号》:“古语说‘口诛笔伐’,口和笔本来可以用来做战斗的武器。”
以夷伐夷-中华词典宝库
以夷伐夷yǐ yí fá yí
【释义】:
夷:我国古代对东部各民族的总称,也泛指其他少数民族或外国。利用外族(国)内部或外族(国)之间的矛盾,使其自相(互相)冲突,达到征伐的目的。
【成语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邓训传》:“议者咸以羌胡相攻,县官之利,以夷伐夷,不宜禁护。”
【例句】:
①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纪·章帝章和二年》:“今幸遭天授,北虏分争,以夷伐夷,国家之利,宜可听许。”②鲁迅《伪自由书·以夷制夷》:“我还记得,当去年中国有许多人,一味哭诉国联的时候,日本的报纸上往往加以讥笑,说这是中国祖传的‘以夷制夷’的老手段。”
笔诛墨伐-中华成语大辞典
笔诛墨伐bǐ zhū mò fá
笔、墨:指文字。诛:谴责。伐:声讨。通过文字加以谴责,进行声讨。参看“口诛笔伐”。
不矜不伐-中华成语大辞典
不矜不伐bù jīn bù fá
矜:骄傲。伐:夸耀。不骄傲自大,不夸耀自己。《尚书·大禹谟》:“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论语·雍也》:“孟之反不伐。”唐·魏征《隋书·李谔传》:“虽勤比大禹,功如师望,亦不得厚自矜伐。宋《二程全书·遗书十八》:“如汤、武观舜,称其不矜不伐,与孔子言无间然之事,又却别有一个气象。”〔例〕他虽然立下了很大的功勋,却不矜不伐,一直是非常谦虚的。
大张挞伐-中华成语大辞典
大张挞伐dà zhāng tà fá
张:施展。挞伐:征讨。指用武力进行大规模的讨伐。也指对人或事进行攻击。《诗经·高颂·殷武》:“挞彼殷武,奋伐荆楚。”〔例〕汉武帝穷兵黩武,对边疆的少数民族,动辄大张挞伐。
党同伐异-中华成语大辞典
党同伐异dǎng tóng fá yì
党同:与自己意见相同者结为一伙。伐异:排斥、打击与自己意见不同者。指拉帮结伙,偏袒自己的一派而攻击与自己不同的派别。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党锢传序》:“自武帝以后,崇尚儒学,怀经协术,所在雾会。至有石渠分争之论,党同伐异之说。”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绪言》:“读者幸勿比例揣测,谓此事为某人写照,此名为某人化身,致生种种党同伐异意见。”〔例〕在马金龙的操纵下,这一伙人党同伐异,专跟农会作对,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吊民伐罪-中华成语大辞典
吊民伐罪diào mín fá zuì
吊:慰问。伐:讨伐。慰问受难的老百姓,讨伐有罪的统治者。《孟子·滕文公下》:“诛其君,吊其民,如时雨降,民大悦。”三国·魏明帝曹叡《棹歌行》:“伐罪以弔(吊)民,清我东南疆。”南朝·梁·沈约《宋书·索虏传》:“弔民伐罪,流泽五都。”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八十五回:“吾奉君命,吊民伐罪,可劝汝君速降,尚可相见。”〔例〕周武王以吊民伐罪的旗号,联合各诸侯,推翻了商纣王的残暴统治,建立了周朝。
伐功矜能-中华成语大辞典
伐功矜能fá gōng jīn néng
伐、矜:夸耀。夸耀自己的功劳、才能。形容自负。汉·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奉法循理之吏,不伐功矜能,百姓无称,亦无过行。”〔例〕功过是非自有公论,伐功矜能,自视不凡者,只能适得其反,被人所不齿。
伐柯人-中华成语大辞典
伐柯人fá kē rén
伐:砍伐。柯:斧柄。《诗经·豳风·伐柯》:“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娶妻如何?匪媒不得。”“伐柯”需斧,“娶妻”要媒人,借以作比,因此后用“伐柯”称媒人。宋·吴自牧《梦梁录·嫁娶》:“其伐柯人两家通报,择日过帖。”〔例〕你们俩情投意合,连我这个“伐柯人”心里也觉得乐呵呵的。
伐毛洗髓-中华成语大辞典
伐毛洗髓fá máo xǐ suǐ
伐:削除。毛:毛发。削除旧毛发,清洗旧骨髓。比喻涤除尘垢污秽,成仙成圣。汉·郭宪《东方朔传》:“吾却食吞气,已九千余年,目中童子,皆有青光,能见幽隐之物,三千年一返骨洗髓,二千年一剥皮伐毛,吾生来已三洗髓五伐毛矣。”类似记载亦见宋·李昉等《太平广记·六·〈东方朔〉》。〔例〕他在大会上公开检讨了自己的错误,並表示今后要伐毛洗髓,重新做人。
伐性之斧-中华成语大辞典
伐性之斧fá xìng zhī fǔ
伐:砍毁。性:本性。砍毁人性的斧头。比喻危害身心的事物。《吕氏春秋·本生》:“靡曼皓齿,郑卫之音,务以自乐,命之曰伐性之斧。”汉·枚乘《七发》:“皓齿蛾眉,命曰伐性之斧。”〔例〕旧社会,烟馆赌局到处皆是,在这些伐性之斧下丧生的大有人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