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肥饶国学,一个集成语、谚语、俗语、俚语、俏皮话分享学习网站,以求会盟而谋学业之进,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好学之士,齐心合力,相互扶持,共同进步。
当前位置:首页 > 成语 > 分

分(分)是什么意思

  • 四分五裂-古書典故辭典

    四分五裂

    支离破碎,极不统一的意思。《战国策·魏策一》:“张仪为秦连横,说魏王曰:‘……魏南与楚而不与齐,则齐攻其东;东与齐而不与赵,则赵攻其北;不合于韩,则韩攻其西;不亲于楚,则楚攻其南:此所谓四分五裂之道也!’”

  • 二分明月-古書典故辭典

    二分明月

    喻指当日扬州的繁华。唐代徐凝《忆扬州》诗:“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意思是三分天下的明月,扬州即占其三分之二。比喻扬州繁华。

  • 入木三分-古書典故辭典

    入木三分

    相传晋代王羲之书写祝版(祭祀时写祝词的木版),匠人事后削去,发现笔痕入木三分。事见唐代张怀瓘《书断·王羲之》。本形容王的书法笔力雄健。后借以比喻见解、议论的深刻。清代赵翼《杨雪珊自长垣归来示近作叹赏不足诗以志爱》:“入木三分诗思锐,散霞五色物华新。”

  • 不分皂白-古書典故辭典

    不分皂白

    不分黑白。比喻不辨是非,不分好歹。《诗·大雅·柔桑》:“匪言不能,胡斯畏忌。”郑玄笺:“贤者见此事之是是非非,不能分别皂白言之于王也。”金代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二:“劫财物,夺妻女,不能挣揣。岂辨个是和非,不分个皂白。”

  • 五谷不分-古書典故辭典

    五谷不分

    原意是嘲讽孔丘不参加劳动,分不清五谷。《论语。微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后来常用以形容一个人脱离劳动、脱离实际、无知可笑。

  • 止足之分-古書典故辭典

    止足之分

    止足:安分守己的意思。知道止足之分,就能量力守志,或自甘退隐,摆脱荣辱。晋代潘岳《闲居赋》:“于是览知止足之分。”《世说新语·言语》:“孙绰赋《遂初》,筑室畎川,自言见止足之分。”

  • 分甘共苦-古書典故辭典

    分甘共苦

    即“同甘共苦”,指同其苦乐的意思。《晋书·应詹传》:“(韦泓)客游洛阳,素闻詹名,遂依托之;詹与分甘共苦,情若弟兄。”

  • 分我杯羹-古書典故辭典

    分我杯羹

    《史记·项羽本纪》载:楚、汉相争时,刘邦的父亲被项羽俘虏。后来两军相持不下。“彭越数反梁地,绝楚粮食,项王患之。为高俎,置太公其上,告汉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汉王曰‘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项王怒,欲杀之。”后借以指从别人处分享一分利益。

  • 分香卖履-古書典故辭典

    分香卖履

    三国魏曹操《遗令》:“余香可分与诸夫人,不命祭。诸舍中无所为,可学作组履卖也。”诸舍中:指众妾。后用以指人临死时舍不得丢下所爱的妻子儿女。宋代李清照《金石录后序》:“余悲泣,仓皇不忍问后事。八月十八日,遂不起。取笔作诗,绝笔而终,殊无分香卖履之意。”

  • 分庭伉礼-古書典故辭典

    分庭伉礼

    亦作“分庭抗礼。”以平等、相当的礼节相见。古代礼节,宾客与主人相见时,分别站在庭院的两边,相对行礼,以平等的地位相待,故称。《庄子·渔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见夫子未尝不分庭伉礼。”《史记·货殖列传》:“(子贡)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后也用以比喻平起坐或相互对立。

  • 分路扬镳-古書典故辭典

    分路扬镳

    指分道而行,或比喻双方才力匹敌,各有千秋,不为一方所独步。《北史·魏诸宗室·河间公齐传》:“(子志)为洛阳令,不避强御,与御史中尉李彪争路,俱入见,面陈得失。……孝文曰:‘洛阳,我之丰、沛,自应分路扬镳。自今以后,可分路而行。’及出,与彪折尺量道,各取其半。”《南史·裴松之传》:“兰陵萧琛言其评论,可与《过秦》、《王命》分路扬镳。”镳:马勒口。扬镳:驱马前进。《过秦》:指《过秦论》,西汉贾谊作。《王命》:指《王命论》,东汉班彪作。后多作“分道扬镳”,指各走各的路,或比喻志趣不同,各向各的目标前进。

  • 瓜剖豆分-古書典故辭典

    瓜剖豆分

    南朝宋鲍照《芜城赋》:“出入三代,五百余载,竟瓜剖而豆分。”象瓜被剖开,豆从荚里分裂出来,比喻国土被分割。

  • 用志不分-古書典故辭典

    用志不分

    聚精会神,用心专一。《庄子·达生》:“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伛偻丈人之谓乎!’”

  • 豆剖瓜分-古書典故辭典

    豆剖瓜分

    亦作“瓜分豆剖”。比喻疆土分裂。剖:分开。《晋书·地理志》:“平王东迁,星离豆剖,当涂驭寓(宇),瓜分鼎立。”

  • 劳燕分飞-古書典故辭典

    劳燕分飞

    劳:伯劳鸟。旧时比喻亲人或朋友离别。《乐府诗集》六八《东飞伯劳歌古辞》:“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

  • 灼艾分痛-古書典故辭典

    灼艾分痛

    宋太祖赵匡胤与其弟太宗赵炅(jiǒng炯)友爱的故事,后以比喻兄弟之友爱。《宋史·太祖纪》:“太宗尝病亟,帝往视之,亲为灼(zhuó酌)艾。太宗觉痛,帝亦取艾自灸。”

  • 陆贾分橐-古書典故辭典

    陆贾分橐

    汉代陆贾把出使南越所获的宝物转卖成千金平分五个儿子的故事。《汉书·陆贾传》:“孝惠时,吕太后用事,欲王诸昌,畏大臣及有口者。贾自度不能争之,乃病免。以好畴田她善,往家焉。有五男,乃出所使越橐(tuó驮)中装,卖千金,分其子,子二百金,令为生产。”颜师古注:“有底曰褒,无底曰橐。言其宝橐质轻而伤重,可入襄橐以赍行,故曰橐中装。”

  • 狼分-古書典故辭典

    狼分

    如狼之分食,比喻分争。《三国志·蜀志·谯周传》:豪强并争,虎裂狼分。”

  • 蔡顺分椹-古書典故辭典

    蔡顺分椹

    汉代蔡顺孝亲的故事。王莽末年天下大乱,顺拾桑椹,赤椹与黑椹分器盛装,赤眉军问他原因,顺曰:“黑者奉母,赤者自食。”赤眉军知道他很孝顺,于是送他二斗米,一只牛蹄。事见《蒙求下·蔡顺分椹》。

  • 爱憎分明-汉语成语大词典

    爱憎分明ài zēng fēn míng

    爱与恨的界限清清楚楚。《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六十五章:“在对待孙中山的态度中,新旧势力爱憎分明,恰恰形成了一个色彩鲜明的对照。”罗瑞卿等《西安事变与周恩来同志》:“他高瞻远瞩,爱憎分明,坚韧不拔,力挽狂澜。” 也作【憎爱分明】。周恩来《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

  • 安分守己-汉语成语大词典

    安分守己ān fèn shǒu jǐ

    安于本分,遵守合于自己身分的规矩。《古今小说·宋四公大闹禁魂张》:“如今再说一个富家,安分守己,并不惹事生非。”《红楼梦》第七十二回:“从此养好了,可要安分守己的,再别胡行乱闹了。” 也作①【守分安常】。(安常:安于常态。)《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那些百姓,如果要守分安常的,凿井耕田,纳有限太平租税,又何等的不快活!”②【安分守命】。(守命:谨守命运的安排。)《醒世姻缘传》第六十一回:“你安分守命,别要再生妄想了。”③【守分安己】。 又有【甘分随缘】。(随缘:随遇而安。)《元曲选·无名氏〈盆儿鬼〉第三折》:“俺如今……少柴也那缺米,常则是甘分随缘,粗衣粝(lì)食。”(粝:粗糙的米。)

  • 安分知足-汉语成语大词典

    安分知足ān fèn zhī zú

    安于本分,对于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容斋随笔·三笔·人当知足》:“其安分知足之意,终身不渝。”《醒世姻缘传》第九十一回:“这吴推官若是安分知足的人,这也尽叫是快活的了。”

  • 白黑不分-汉语成语大词典

    白黑不分bái hēi bù fēn

    见【黑白不分】(434页)。

  • 白黑分明-汉语成语大词典

    白黑分明bái hēi fēn míng

    见【黑白分明】(434页)。

  • 擘肌分理-汉语成语大词典

    擘肌分理bò jī fēn lǐ

    擘:剖,分开。理:指肌肤的纹理。 比喻分析事理十分细密。《文选·张衡〈西京赋〉》:“若其五县游丽辩论之士,街谈巷议,弹射臧否,剖析毫厘,擘肌分理。”也作【肌擘理分】。明·袁中道《李温陵传》:“所读书皆抄写为善本……雪藤丹笔,逐字雠校,肌襞(疑当作‘擘’)理分,时出新意。”

  • 不安本分-汉语成语大词典

    不安本分bù ān běn fèn

    本分:本身应尽的职责和应守的规矩。 不务正业,不守规矩。《歧路灯》第六十四回:“这个谭绍闻莫非是年伯后裔?但宗宗匪案,都有此人脚踪,定然是个不安本分……的后生。”《慈禧太后演义》第十二回:“如有不安本分,出外滋事者,除将本犯照例治罪外,定将该管太监一并惩办。” 也作【不守本分】。《金瓶梅》第一回:“结识的朋友,也都是帮闲抹嘴,不守本分的人。” 又有【不安其位】。指不安心所在的职位。《官场现形记》第四十六回:“那九省大小官员,听得他来,个个不安其位。”

  • 不分皂白-汉语成语大词典

    不分皂白bù fēn zào bái

    皂:黑色。 比喻不管是非或不问情由。《诗经·大雅·桑柔》“匪言不能,胡斯畏忌”郑玄笺:“胡之言何也。贤者见此事之是非,非不能分别皂白言之于王也”。《二刻拍案惊奇·神偷寄兴一枝梅》:“我们被他哄了,不拿得他,却被这里人不分皂白混打。”朱自清《论标语口号》:“大家最讨厌的其实就是这种已经失掉标语口号性的标语口号,却往往连累了别种标语口号,也不分皂白的讨厌起来,这是不公道的。” 也作①【皂白不分】。《六十年的变迁》第六章第二节:“在另外一部分无所谓的士兵,觉得皂白不分,势必城门失火,殃及池鱼。”②【不问青红皂白】。《老残游记续集》第四回:“不问青红皂白,举起鞭子就打。”③【不分青红皂白】。吕振羽《简明中国通史》第十一章:“在后赵,便展开以冉闵、李农为首的反‘胡羯’斗争,但他们没能把实行残暴落后统治的‘胡羯’统治集团和其被统治的人民区别开,不分青红皂白,到一日之中,人民自动斩‘胡首’数万。”

  • 不可分割-汉语成语大词典

    不可分割bù kě fēn gē

    不容许割裂、拆散。周恩来《对国民党召开“国大”的严正声明》:“政协各项决议,是各党派的临时大宪章,是一个整体而不可分割的。”吕振羽《简明中国通史》第十一章:“一面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鲜卑族人民与汉族人民间,已形成了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不可分割的联系,表现了一种有进步作用的自然融合的过程。”

  • 不由分说-汉语成语大词典

    不由分说bù yóu fēn shuō

    分说:辩白。 不容辩解。《元曲选·武汉臣〈生金阁〉第三折》:“怎么不由分说,便将我飞拳走踢只是打。”《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美娘躲身不迭,被公子看见,不由分说,教两个家人,左右牵手,从房内直拖出房外来。”

  • 仇人相见,分外眼明-汉语成语大词典

    仇人相见,分外眼明chóu rén xiāng jiàn,fèn wài yǎn míng

    仇人见了面,格外看得清。形容对仇人极其痛恨。《元曲选·无名氏〈神奴儿〉第四折》:“看见了这厮,便好道仇人相见,分外眼明。”《洪秀全演义》第十四回:“那洪仁发见了张国梁……仇人相见,分外眼明,恨不得生擒到马上。” 也作①【仇人相见,分外眼红】。(眼红:激怒得眼睛发红。)《武松演义》第二回:“今天是‘仇人相见,分外眼红。’打它几拳出出气吧。”《星火燎原(六)·复仇》:“仇人相见,分外眼红。尤其是复仇团的战士们,面对着残杀他们父母的强盗,个个火燃心头,专找敌人的军官刺杀、扭打。”②【仇人相见,分外眼睁】。(眼睁:睁大眼睛。)《东周列国志》第二回:“那太子仇人相见,分外眼睁,赶上一步,抓住乌云宝髻,大骂。”

  • 鼎足三分-汉语成语大词典

    鼎足三分dǐng zú sān fēn

    也作【鼎足而三】。又有【鼎足而立】、【鼎峙之业】。见【三分鼎足】(889页)。

  • 豆剖瓜分-汉语成语大词典

    豆剖瓜分dòu pōu guā fēn

    也作【豆分瓜剖】。见【瓜剖豆分】(390页)。

  • 恩人相见,分外眼青-汉语成语大词典

    恩人相见,分外眼青ēn rén xiāng jiàn,fèn wài yǎn qīng

    眼青:跟“白眼”相对,指人高兴时正视对方,黑色的眼珠在中间。 恩人见了面,分外亲切。《石点头·侯官县烈女歼仇》:“举眼看时,不是别人,乃是结拜姐姐姚二妈。尝言恩人相见,分外眼青。姚氏一见知心人,回瞋作喜。”也作【恩人相见,分外眼明】。《二刻拍案惊奇·行李子到底不简尸》:“……正是:恩人相见,分外眼明。仇人相见,分外眼睁。看得明白,飕的钻将过来。”

  • 恩怨分明-汉语成语大词典

    恩怨分明ēn yuàn fēn míng

    以恩报恩,以怨报怨,毫不含糊。《三国演义》第五十回:“傲上而不忍下,欺强而不凌弱,恩怨分明,信义素著。”《四世同堂·四五》:“好啦……大丈夫应当恩怨分明。” 也作【恩怨了了】。(了了:清清楚楚。)《聊斋志异·续黄粱》:“恩怨了了,颇快心意。”

  • 二分明月-汉语成语大词典

    二分明月èr fēn míng yuè

    旧说天下有明月三分,扬州独得二分。比喻唐代扬州的繁华,后借指扬州。语本唐·徐凝《忆扬州》“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奈)是扬州”。清·袁枚《小仓山房尺牍》第二十七首:“近闻侍讲领二分明月,作六一先生。”(领二分明月:指在扬州做官。六一先生:欧阳修号六一居士,他曾任扬州知州。)清·龚自珍《水龙吟·题家绣山停琴听箫图》:“六曲春星,二分明月,可怜齐转。”赵朴初《赠井上靖先生》:“两邦兄弟永相亲,二分明月招提寺。”(招提寺:指唐僧鉴真所住的扬州大明寺。)

  •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汉语成语大词典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fāng yǐ lèi jù, wù yǐ qún fēn

    方:方术,治道的方法。 各种方术因种类相同而聚合,各种事物因类别不同而区分。《周易·系辞上》:“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唐·杨炯《浑天赋并序》:“乾坤阖辟,天地成矣;动静有常,阴阳行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后用以指人或事物按其性质分门别类各自聚集在一起。宋·孔平仲《续世说·轻诋》:“(沈)昭略曰:‘不知许事,且食蛤蜊。’(王)融曰:‘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君生长东隅,居然应嗜此族。’”《三侠五义》第一百〇七回:“北侠与丁二爷听毕,不由的俱各落泪叹息。所谓‘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原是声应气求的弟兄,焉有不伤心的道理。” 也简作【类聚群分】。宋·陈亮《问答·上》:“方天地设位之初,类聚群分,以戴其尤能者为之长君。” 又有【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六十年的变迁》第九章第一节:“也许‘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缘故,在吃饭时,彼此谈得来。”又单用【物以类聚】。《醒世恒言·张孝基陈留认舅》:“自古道:物以类聚。过迁性喜游荡,就有一班浮浪子弟引诱打合。”

  • 非分之想-汉语成语大词典

    非分之想fēi fèn zhī xiǎng

    分:本分。 超出本分的想法。鲁迅《运命》:“不信运命,就不能‘安分’,穷人买奖券,便是一种‘非分之想’。” 也作【非分之念】。冯玉祥《我的生活》第五章:“那是武卫右军的兵在溃退的途中遇见一位坐轿车的华贵少妇,手上戴有两副赤金镯子,因此触动了一部分士兵的非分之念。”

  • 分崩离析-汉语成语大词典

    分崩离析fēn bēng lí xī

    离析:离散,解体。 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论语·季氏》:“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何晏集解:“孔(安国)曰:‘民有异心曰分,欲去曰崩,不可会聚曰离析。’”毛泽东《和英国记者贝特兰的谈话》:“全国分崩离析的局面变成了比较团结的局面。”

  • 分别部居-汉语成语大词典

    分别部居fēn bié bù jū

    部居:本指把汉字按部首分类,归到应归的部里去,也指其他事物按部归类。 分清类别,使之各有归属。汉·史游《急就篇》:“罗列诸物名、姓、字,分别部居不杂厕。”汉·许慎《说文解字·序》:“分别部居,不相杂厕。”

  • 分钗断带-汉语成语大词典

    分钗断带fēn chāi duàn dài

    钗:古代妇女首饰的一种,由两股合成。带:衣带。 把两股钗分开,把一条带割断。旧时用以指夫妇离婚。晋·袁宏《后汉纪·灵帝纪上》记载,黄元艾为了攀附权贵,娶司徒袁隗之女为妻,不惜与原有的妻子夏侯氏离婚,“夏侯氏父母曰:‘妇人见去,当分钗断带,请还之。’遂还”。《艺文类聚》卷三十二引梁·陆罩诗:“自怜断带日,偏恨分钗时。”

  • 分寸之功-汉语成语大词典

    分寸之功fēn cùn zhī gōng

    见【尺寸之功】(147页)。

  • 分道扬镳-汉语成语大词典

    分道扬镳fēn dào yáng biāo

    镳:马勒口。 把马勒口向上提,催马分路前进。指分路而行。后又比喻各奔前程,各干其事。《民国通俗演义》第五十九回:“云南护国三大军,次第组成。除唐督(继尧)留守外,第一军总司令蔡锷,先向四川进发,第二军总司令李烈钧,亦向广西进发,分道扬镳,为国效力去了。”闻一多《文艺与爱国》:“他们原来是一种精神的两种表现。在表现上两种运动一向是分道扬镳的。” 原作【分路扬镳】。《北史·魏宗室河间公齐传》:“(元志)为洛阳令,不避强御。与御史中尉李彪争路,俱入见,面陈得失……孝文(元宏)曰:‘洛阳,我之丰沛,自应分路扬镳,自今而后,可分路而行。”也比喻双方才力相当。《隋书·文学传序》:“徐陵、庾信,分路扬镳。”《南史·裴子野传》:“兰陵萧琛言其评论可与《过秦》、《王命》分路扬镳。” 也作【扬镳分路】。唐·颜师古《汉书·叙例》:“六艺残缺,莫睹全文,各自名家,扬镳分路。”

  • 分而治之-汉语成语大词典

    分而治之fēn ér zhì zhī

    分开管理或统治。《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七十五章:“乃是帝国主义对待落后国家一贯采取的‘分而治之’的政策,打算以长江为界,制造两个中国。”

  • 分甘共苦-汉语成语大词典

    分甘共苦fēn gān gòng kǔ

    见【同甘共苦】(1041页)。

  • 分工合作-汉语成语大词典

    分工合作fēn gōng hé zuò

    按职责分头从事工作,互相配合,共同完成任务。闻一多《可怕的冷静》:“所以如果……老年人、中年人肯负起责任,也只是参加青年的工作,或与青年分工合作,而不是代替青年的工作。”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对于近百年的中国史,应聚集人才,分工合作地去做,克服无组织的状态。”

  • 分金掰两-汉语成语大词典

    分金掰两fēn jīn bāi liǎng

    掰:用手分开。 形容专门计较细小的事情。《红楼梦》第四十五回:“真真泥腿光棍,专会打细算盘,分金掰两的。” 又有【分斤较两】。《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不是我说句分斤较两的话咧,舅爷有甚么高亲贵友,该请到他华府上去。”

  • 分茅列土-汉语成语大词典

    分茅列土fēn máo liè tǔ

    列:同“裂”。 指分封诸侯。本意是古代帝王分封诸侯的仪式:在帝王祭祀土地神的大社里,用五色土筑坛,东青色,南赤色,西白色,北黑色,中央黄色;分封某方诸侯时,就裂取某方的土块用白茅包住授给他。象征授予土地和权力。语本《尚书·禹贡》“厥贡唯土五色”孔颖达疏“王者封五色土以为社,若封建诸侯则各割其方色土与之,使归国立社……四方各依其方色皆以黄土覆之,其割土与之时,苴以白茅,用白茅裹土与之”。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八·聂碧窗诗》:“分茅列土将军志,问舍求田父老心。”《封神演义》第一百回:“一举戎衣定大周,分茅列土赐诸侯。” 也作①【分茅锡土】。(锡:赐。)宋·杨亿《旧将》:“分茅锡土传家牒,钟鼎还须为勒铭。”②【胙(zuò)土分茅】。(胙:赐。)清·邵长蘅《阎典史传》:“将军胙土分茅,为国重镇,不能保障江淮,乃为敌前驱,何面目见吾邑义士民乎?”③【分茅胙土】。《水浒后传》第二十三回:“要甚分茅胙土!要甚荫子封妻!不如餐霞吸露,养汞调铅,才是英雄退步也!”④【裂土分茅】。《杨家府演义·杨六郎怒斩野龙》:“倘若功成,我定裂土分茅。” 又有【列土封疆】。(封疆:疆界,划定疆界。)帝王把土地划为若干区域,封给大臣。《汉书·谷永传》:“方制海内非为天子,列土封疆非为诸侯,皆以为民也。”(方:占居。)

  • 分门别户-汉语成语大词典

    分门别户fēn mén bié hù

    比喻根据各自的格调或见解形成不同的组合。清·李渔《闲情偶寄·音律第三》:“九宫十三调,南曲之门户也,小出可以不拘,其成套大曲,则分门别户,各有依归,非但彼此不可通融,次第亦难紊乱。”鲁迅《略谈香港》:“在六月十日、十一日两天的《循环世界》里,看见徐丹甫先生的一篇《北京文艺界之分门别户》。”

  • 分门别类-汉语成语大词典

    分门别类fēn mén bié lèi

    按照人或事物的特点、性质,区分为各种类别。《孽海花》第五回:“以兄弟的愚见,分门别类比较起来,挥翰临池,自然让龚和甫独步;吉金乐石,到底算潘八瀛名家。”周恩来《学习毛泽东》:“还要分门别类地学习,比如新民主主义的建设,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知识,各种专门科学技术,都需要学习。”

  • 分陕之重-汉语成语大词典

    分陕之重fēn shǎn zhī zhòng

    陕:古地名,今河南三门峡市一带。 原指周成王时,周公、召公分陕而治。后指朝廷对守土重臣的委任。语本《史记·燕召公世家》“其在成王时,召公为三公:自陕以西,召公主之;自陕以东,周公主之”。晋·陶潜《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太尉颍川庾亮,以帝舅民望,受分陕之重,镇武昌,并领江州。”

  • 分庭抗礼-汉语成语大词典

    分庭抗礼fēn tíng kàng lǐ

    庭:庭院。抗:同“伉”(kàng),对等,相当。 宾客和主人分别站在庭院的两边,相对行礼,以平等的地位相待。宋·无名氏《李师师外传》:“镇安坊者,李姥所居之里也。帝麾止余人,独与(张)迪翔步而入。堂户卑庳。姥出迎,分庭抗礼,慰问周至。”又用以比喻互不相下,或相对抗、闹独立。南朝·陈·姚最《续画品·序》:“至如长康(顾恺之)之美,擅高往册……分庭抗礼,未见其人。”《洪波曲》第八章:“一位墨家巨子真真正正地和孔门圣人分庭抗礼起来了。” 原作【分庭伉礼】。《庄子·渔父》:“万乘(shèng)之王,千乘之君,见夫子未尝不分庭伉礼。”(万乘:战国时大国有兵车万辆,故用“万乘”指代大国。)

  • 分文不受-汉语成语大词典

    分文不受fēn wén bù shòu

    分:指银子计量的最小单位。文:指旧时制钱的最小单位。 一分银子、一文钱也不接受,即酬给或分给的钱财一点儿也不要。《西游记》第十三回:“伯钦……供了素斋,又具白银一两为谢。三藏分文不受。” 也作①【分文不取】。《二刻拍案惊奇·神偷寄兴一枝梅》:“懒龙分文不取,也不问多少,尽数与了贫儿。”《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一回:“果然有意耕种刨锄,有的是荒山地,山价地租,我分文不取。”②【分毫不取】。清·沈复《浮生六记》卷三:“祖父所遗房产,不下三四千金,既已分毫不取,岂自己行囊亦舍去也。”

  • 分香卖履-汉语成语大词典

    分香卖履fēn xiāng mài lǚ

    香:香料,熏香。履:鞋。 把熏香分给她们,嘱咐她们做鞋子卖。旧指达官贵人临死时对妻妾的留恋。语本汉·曹操《遗令》“余香可分与诸夫人,不命祭。诸舍中无所为,可学作组、履卖也”。(诸舍中:众妾。组:用丝织成的宽带子。)宋·李清照《金石录后序》:“(赵明诚)取笔作诗,绝笔而终,殊无分香卖履之意。”清·李慈铭《越缦堂诗话》卷下之上:“可怜同望西陵哭,不在分香卖履中。” 也作【卖履分香】。《聊斋志异·祝翁》:“人当属纩(kuàng)之时,所最不忍决者,床头之昵人耳。苟广其术,则卖履分香,可以不事矣。”(属纩:指人疾病临危。)

  • 分心劳神-汉语成语大词典

    分心劳神fēn xīn láo shén

    分散心力,耗费精神。《三侠五义》第二十三回:“场前贤妻体谅于我,恐我分心劳神,迟到至今。”又同书第二十七回:“展爷在家一天,倒觉的分心劳神。定于次日起身上杭州。”

  • 分星劈两-汉语成语大词典

    分星劈两fēn xīng pǐ liǎng

    星:秤星,秤上表示重量单位的标记。劈:分开。 分辨秤星,分清斤两。比喻彻底而详尽地弄清情况。《元曲选·孟汉卿〈魔合罗〉第四折》:“则要你依头缕当,分星劈两,责状招实。”

  • 分一杯羹-汉语成语大词典

    分一杯羹fēn yī bēi gēng

    羹:肉制的有汁的食物。 分给我一杯肉汁。语本《史记·项羽本纪》“汉王(刘邦)曰:‘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而:同“尔”,你的。)后用以表示分享利益或分担苦痛。章炳麟《哀陆军学生》:“当尔受刑时,吾恨不得分一杯羹。”

  • 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汉语成语大词典

    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féng rén qiě shuō sān fēn huà,wèi kě quán pāo yī piàn xīn

    人与人之间存在着互相欺骗,不能把真心话或真实情况告诉他人。《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孙富叫家僮算还了酒钱,与公子携手下船。正是: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儿女英雄传》第三回:“你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切记!切记!”谢觉哉《交心》:“资产阶级的心,自私自利,‘尔虞我诈’,是不可以告人的,‘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他们是心隔心。” 也作【人前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清平山堂话本·戒指儿记》:“人前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也单作【逢人只说三分话】。《朱子语类》卷二十一:“推发此心,更无余蕴,便是忠处。如今俗语云,逢人只说三分话,只此便是不忠。循体事物而无所乖违,是之谓信。”

  • 甘分随缘-汉语成语大词典

    甘分随缘gān fèn suí yuán

    见【安分守己】(9页)。

  • 割席分座-汉语成语大词典

    割席分座gē xí fēn zuò

    席:用芦苇、竹篾等编成的铺垫物;古人席地而坐,几个人可坐一张坐席。 用刀把坐席割开,不再同坐一席。表示朋友绝交。《世说新语·德行》:“(管宁、华歆)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座,曰:‘子非吾友也。’”(废:放下。)

  • 瓜剖豆分-汉语成语大词典

    瓜剖豆分guā pōu dòu fēn

    瓜被剖开,豆从荚里裂出。比喻国土被分割。语本南朝·宋·鲍照《芜城赋》“出入三代,五百余载,竟瓜剖而豆分”。《南史·陈武帝纪》:“自八纮(hóng)九野,瓜剖豆分,窃帝偷王,连州比县。”(八纮:即八极,大地的极限。九野:指九州之地。)《民国通俗演义》第一百三十五回:“各为雄长,瓜剖豆分。” 也作①【豆分瓜剖】。《宋史·王禹偁(chēng)传》:“自五季乱离,各据城垒,豆分瓜剖,七十余年。”②【瓜分豆剖】。宋·李清照《词论》:“五代干戈,四海瓜分豆剖,斯文道熄。”孙中山《兴中会宣言》:“瓜分豆剖,实堪虑于目前。”③【豆剖瓜分】。梁启超《新罗马传奇》:“我国自罗马解纽以后,群雄割据,豆剖瓜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