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是什么意思
日薄西山-古書典故辭典
日薄西山
薄:迫近。太阳迫近西山,就将下落。比喻人到晚年,接近死亡。《汉书·扬雄传》:“临汨罗而自陨兮,恐日薄于西山。”晋代李密《陈情表》:“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刘:李密的祖母。
东西二府-古書典故辭典
东西二府
宋代中央行政机构的中书省和最高军事机构枢密院,合称“东西二府”。《宋史·职官志》:“枢密本兵,与中书对掌机务,号东西二府。”
东西南北人-古書典故辭典
东西南北人
奔走四方,居无定所的人。《礼记·檀弓上》:“吾闻之,古也墓也不坟,今丘也,东西南北之人也,不可以弗识也。”郑玄注:“东西南北,言居无常处也。”丘:孔子自谓。
东扶西倒-古書典故辭典
东扶西倒
形容难以扶持培育,也比喻没有主见,不能自立。《朱子语类》:“教学者如扶醉人,扶得东来西又倒。”宋杨万里《过南荡》诗:“笑杀槿篱能耐事,东扶西倒野酴。”
东征西夷怨-古書典故辭典
东征西夷怨
传说商汤征伐东边的国家,西边国家的人民就怨恨,因为仁义之师,四方仰望,切盼早日去解救他们。《书·仲虺之诰》:“初征自葛,东征西夷怨。”《孟子·梁惠王下》:“书曰:‘汤一征,自葛始,天下信之,东征则西夷怨,南征则北狄怨。’”参见“西征则东国怨”条。
东食西宿-古書典故辭典
东食西宿
古代故事,有女子因东家子富而丑,西家子贫而美,她表示同时嫁与两家,以便吃在东家,睡在西家。后以“东食西宿”比喻贪心不足,惟利是图。唐代欧阳询等辑《艺文类聚》卷四十引《风俗通》:“俗说齐人有女,二人求之。东家子丑而富,西家子好而贫。父母疑不能决,问其女,定所欲适。‘难指斥言者,偏袒,令我知之。。’女便两袒。怪问其故,云:‘欲东家食,西家宿。’”适:嫁。
东涂西抹-古書典故辭典
东涂西抹
到处涂写,胡乱下笔,是对自己诗文或书画的谦虚的说法。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三:“薛监晚年厄于宦途,尝策羸赴朝,值新进士榜下,缀行而出。时进士团所由辈数十人,见逢行李萧条,前导曰:‘迴避新郎君!’逢冁然,即遣一介语之曰:‘冁道莫乞相,阿婆三五少年时,也曾东涂西抹来。’”薛监:薛逢。羸:瘦马。冁(chǎn产)然:微笑。
东渐西被-古書典故辭典
东渐西被
向东、西方向流传。《书·禹贡》:“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迄于四海。”孔安国传:“渐,入也。被,乃也。”后来说西方的科学技术、生活方式传到东方来,叫做“西风东渐”。
西门豹投巫-古書典故辭典
西门豹投巫
战国魏文侯时西门豹为邺令,邺俗信巫,每年收敛钱财,选择民女,投于河中,为河伯娶妇。西门豹就任后,到为河伯娶妇时,故意说女子不好看,令大巫通报河伯,改期娶妇。接连将大巫及弟子三人、三老一人投入河中,使廷掾及地方豪长十分惊恐,再不敢言河伯娶妇事。从而革除了陋俗。事见《史记·滑稽列传》附录(褚少孙作)。
西门豹佩韦-古書典故辭典
西门豹佩韦
韦:熟牛皮。战国魏西门豹性急,因而佩韦,以韦之柔韧来警诫自己。《韩非子·观行》:“西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以缓己,董安于之心缓,故带弦以自急。”
西王母-古書典故辭典
西王母
传说中的古代仙人,原以为是掌管灾疫和刑罚的怪神。后来在流传过程中逐渐女性化和温和化,成为一个年老慈祥的女神——西方王母。《山海经·西次三经》:“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属及五残。”郭璞注:“主知灾厉五刑残杀之气也。”胜:玉胜,头饰。
西征则东国怨-古書典故辭典
西征则东国怨
指周公的军队讨伐西方的国家,东方国家的人民就抱怨周公军队不来,这是盼望周公军队早日到来,解民于倒悬的意思。《公羊传·僖公四年》:“古者周公,东征则西国怨,西征则东国怨。”参见“东征西夷怨”条。
西狩获鳞-古書典故辭典
西狩获鳞
鲁哀公十四年,在西方打猎获麟的故事。《春秋·哀公十四年》:“十有四年春,西狩获麟。”孔子作春秋至获而止。参见“获麟”条。
西施捧心-古書典故辭典
西施捧心
指西施心痛病发作时捧心而更增添了妍态。《庄子·天运》;“西施病心而其里,其里之丑人见之而美之,归亦捧心而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挚妻子而去走,彼知美,而不知之所以美。(pín贫)同“颦”,皱眉头。参见“东施效颦”条。
西眉南脸-古書典故辭典
西眉南脸
西,西施;南,南威:都是春秋时美人。西眉南脸,意即美人的容颜。据说晋文公得南威,三日不听朝,后自省而疏远了她。唐代李咸用《巫山高》诗:“西眉南脸人中美,或者皆闻无所利。”
西楚霸王-古書典故辭典
西楚霸王
即项羽。《史记·项羽本纪》:“项王自立为西楚霸王,王九郡,都彭城。”张守节《正义》:“《货殖传》云:‘淮南北、沛郡、汝南郡为西楚也;彭城以东、东海、吴、广陵为东楚也;衡山、九江、江南、豫章、长沙为南楚。’”彭城:今江苏省徐州。
江西诗派-古書典故辭典
江西诗派
宋代黄庭坚为江西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宋时称效法黄庭坚诗法的一派人为“江西诗派”。宋代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自黄庭坚以下,列陈师道等二十五人为江西宗派。《宋史·艺文志》有吕本中所辑《江西宗派诗集》一百十五卷。宋代杨万里《江西宗派诗序》:“江西宗派诗者,诗江西也,人非皆江西也。人非皆江西,而诗曰江西者何?系之也。系之者何?以味不以形也。”
扶东倒西-古書典故辭典
扶东倒西
宋朱熹《朱子语类》卷一三一《中兴至今日人物上》:“张魏公(浚)才极短,虽大义极分明而全不晓事,扶得东边,倒了西边;知得这里,忘了那里。”喻自己无主见,随人意转移。
抱痛西河-古書典故辭典
抱痛西河
抱:怀。谓子夏在西河时丧子。哭而失明的事,《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孔子没,子夏居西河教授,为魏文侯师。其子死,哭之失明。”后因称丧子之痛为“抱痛西河”。
捧心效西子-古書典故辭典
捧心效西子
丑人用手扪着胸口学西施模样,反而愈显其丑。比喻拙劣的摹仿。《庄子·天运》:“西施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丑人见之而美之,归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走。”矉:同“颦”,皱眉头。参见“东施效颦”条。
铜山西崩 洛钟东应-古書典故辭典
铜山西崩 洛钟东应
《世说新语·文学》:“殷荆州曾问远公:‘易以何为体?’答曰:‘易以感为体。’殷曰:‘铜山西崩,灵钟东应,便是易耶?’远公笑而不答。”刘孝标注引《东方朔传》曰:“孝武皇帝(汉武帝)时,未央宫前殿钟无故自鸣,三日三夜不止。诏问太史待诏王朔,朔言恐有兵气。更问东方朔,朔曰:‘臣闻铜者山之子,山者铜子母,以阴阳气类言之,子母相感,山恐有奔驰者,故钟先鸣。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精之至也。其应在后五日内。’居三日,南郡太守上书言,山崩延袤二十余里。”后遂以此表示重大事件彼此互相影响。洛钟:指洛阳宫中的钟。
情人眼里有西施-古書典故辭典
情人眼里有西施
喻被感情所主宰,觉对方无处不美。清代翟灏《通俗编·妇女·情人眼里有西施》:“《复斋漫录》:情人眼里有西施,鄙语也,山谷取以为诗,其《答益公春思》云:‘草茅多奇士,篷筚有秀色,西施逐人眼,称心斯为得。’”今多作“情人眼里出西施”。
东荡西除,南征北讨-汉语成语大词典
东荡西除,南征北讨dōng dàng xī chú,nán zhēng běi tǎo
见【南征北战,东荡西杀】(715页)。
东倒西歪-汉语成语大词典
东倒西歪dōng dǎo xī wāi
形容力不能支,站立不住。《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勉强吃了,各不胜酒力,东倒西歪。”清·孔尚任《桃花扇·投辕》:“两个没眼色的花子,怪不得饿的东倒西歪的。”也形容杂乱无序。铁凝《玫瑰门》:“家里大变了样,家具东倒西歪,书籍四散,两岁的小伟就坐在书堆上迎接眉眉的归来。” 又有①【东扶西倒】。形容扶持不住或扶不起来。宋·杨万里《过南荡》:“笑杀槿篱能耐事,东扶西倒野酴(tú)醾(mí)。”(酴醾:也作“荼蘼”,落叶灌木。)《朱子语类》卷一百二十五:“如某此身已衰耗,如破屋相似,东扶西倒,虽欲修养,亦何能有益耶?”②【扶得东来西又倒】。清·秋瑾《〈中国女报〉发刊辞》:“人心薄弱,不克自立,扶得东来西又倒,于我女界为尤甚。”
东方不亮西方亮-汉语成语大词典
东方不亮西方亮dōng fāng bù liàng xī fāng liàng
比喻这个地方行不通还可以到别的地方。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国一是个大国——‘东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不愁没有回旋的余地。”
东风压倒西风-汉语成语大词典
东风压倒西风dōng fēng yā dǎo xī fēng
比喻这一方压倒那一方。语本《红楼梦》第八十二回“但凡家庭之事,不是东风压了西风,就是西风压了东风”。现用以比喻进步势力压倒反动势力。毛泽东《在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莫斯科会议上的讲话》:“我认为目前形势的特点是东风压倒西风。”
东鳞西爪-汉语成语大词典
东鳞西爪dōng lín xī zhǎo
传说中的龙在云层中偶然露出身体的某一部分,画龙的人只能在东边画一片龙鳞,西边画一只龙爪。比喻事物零星片断。李大钊《国民之薪胆》:“内外报章,虽各间有传载,亦东鳞西爪,莫辨虚实。”朱自清《那里走》:“我又是没有定见的人,只是东鳞西爪地渔猎一点儿。”老舍《吐了一口气》:“即使没有丢失,也不够支持写一本长篇小说的,因为东鳞西爪,既缺乏系统,又不无偏见。”
东食西宿-汉语成语大词典
东食西宿dōng shí xī sù
在东家吃饭,在西家住宿。比喻贪利的人企图兼有两利。语本唐·欧阳询等《艺文类聚》卷四十引汉·应劭《风俗通·两袒》“俗说齐人有女,二人求之。东家子丑而富,西家子好而贫。父母疑不能决,问其女,定所欲适。‘难指斥言者,偏袒,令我知之。’女便两袒,怪问其故。云:‘欲东家食,西家宿’”。(斥:点明。袒:露出臂膀。)《聊斋志异·黄英》:“黄英曰:‘东食西宿,廉者当不如是。’” 也作【西食东眠】。《孽海花》第三十一回:“别人知道是性命交关的事,又谁敢多嘴;倒放骥东兼收并蓄,西食东眠,安享一年多……。”
东涂西抹-汉语成语大词典
东涂西抹dōng tú xī mǒ
本指妇女涂脂抹粉。后常用作提笔作文或写字的谦语。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记》:“阿婆三五少年时,也曾东涂西抹来。”宋·陆游《阿姥》:“犹有尘埃嫁时镜,东涂西抹不成妆。”金·元好问《自题写真》:“东涂西抹窃时名,一线微官误半生。”又喻指作事无规划、无定准。梁启超《新民说》第二节:“然则苟有新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非尔者,则虽今日变一法,明日易一人,东涂西抹,学步效颦,吾未见其能济也。”还用来形容书法不好的人到处写字。《说岳全传》第七十回:“本寺近日来了一个疯僧,最喜东涂西抹,想必是他写的。” 也作【涂东抹西】。明·艾南英《答夏彝仲论文书》:“因而及于浮华补缀,涂东抹西,左剽右窃,取《史》、《汉》字句割裂而饾(dòu)饤(dìng)之,如今之王(世贞)李(攀龙)者,皆附于圣人修辞之旨,是又视今人太重也。”(饾饤:食物堆迭貌,因以指罗列拼凑。)
东西南北-汉语成语大词典
东西南北dōng xī nán běi
表示飘泊各地,行踪无定。《礼记·檀弓上》:“今丘(孔子)也,东西南北之人也。”郑玄注:“东西南北,言居无常处也。”唐·高适《人日寄杜二拾遗》:“龙钟还忝二千石,愧尔东西南北人。”也指方向。汉·司马相如《上林赋》:“东西南北,驰骛往来。”《西游记》第十三回:“三藏昏昏沉沉,也辨不得东西南北。”又指许多地方。茅盾《漫谈文艺创作》:“而阿Q这个人物……并非以一、二人为模特儿,是东西南北许多嘴脸的综合体。”
东游西荡-汉语成语大词典
东游西荡dōng yóu xī dàng
东走走,西逛逛。形容没有正事可干,到处闲逛游玩。《西游记》第六回:“他因没事干……东游西荡。朕又恐别生事端,着他代管蟠桃园。” 也作①【东游西逛】。草明《姑娘的心事》:“你也应把心事放在工作上啊,不要东游西逛的。”②【东荡西游】。丁玲《法网》:“决定了计划,心倒松了些,家也不回去,在外边东荡西游了一天。”
东张西望-汉语成语大词典
东张西望dōng zhāng xī wàng
东瞧瞧,西看看。形容等待和盼望某人来到。《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从此时常走向前楼,在帘内东张西望。”也形容漫无目的地看。毛泽东《〈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东张西望,道听途说,决然得不到什么完全的知识。”《子夜·九》:“他们一面走,一面东张西望,又时时交换一两句简单的话语。”
东征西怨-汉语成语大词典
东征西怨dōng zhēng xī yuàn
向东方出征,西方的人就抱怨(为什么不先来解救自己)。旧时形容圣君大得人心。语本《孟子·梁惠王下》“《书》曰:‘汤一征,自葛始。’天下信之,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奚为后我’”。《魏书·出帝平阳王传》:“自北而南,东征西怨,后来其苏,无思不偃。”唐·陆贽《重优复兴元府及洋凤州百姓等诏》:“古先哲王,东征西怨。”柳亚子《颐和园益寿堂夜宴》:“伫看荼火军容盛,正是东征西怨时。”
扶得东来西又倒-汉语成语大词典
扶得东来西又倒fú dé dōng lái xī yòu dǎo
见【东倒西歪】(235页)。
关东出相,关西出将-汉语成语大词典
关东出相,关西出将guān dōng chū xiàng,guān xī chū jiàng
关:指函谷关。 旧指函谷关以东,民风尚文,多出宰相;函谷关以西,民风尚武,多出将帅。《晋书·姚兴载记》:“古人有言,关东出相,关西出将,三秦饶异,汝颍多奇士。”《太平广记》卷四一八引《续玄怪录·李卫公靖》:“世言关东出相,关西出将,岂东西喻耶?” 也作①【关西出将,关东出相】。《后汉书·虞诩(xǔ)传》:“谚曰:‘关西出将,关东出相。’观其习兵壮勇,实过余州……今羌胡所以不敢入据三辅,以凉州在后故也。”②【山东出相,山西出将】。(山东:战国秦汉时代,通称崤山或华山以东为山东,与当时所谓关东含义相同。)《汉书·赵充国辛庆忌传赞》:“秦汉已来,山东出相,山西出将。”
剪烛西窗-汉语成语大词典
剪烛西窗jiǎn zhú xī chuāng
原指怀念远方妻子,盼望相聚夜语。后泛指亲友灯下聚谈。语本唐·李商隐《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宋·周邦彦《锁窗寒》:“桐花半亩,静锁一庭愁雨。洒空阶、夜阑未休,故人剪烛西窗语。”《聊斋志异·连锁》:“今视之殆如梦寐,与谈诗文,慧黠可爱。剪烛西窗,如得良友。”
金乌西坠,玉兔东升-汉语成语大词典
金乌西坠,玉兔东升jīn wū xī zhuì,yù tù dōng shēng
金乌、玉兔:指太阳、月亮;古代神话说太阳中有金色三足乌,月亮中有玉兔捣药。 太阳落山,月亮升起。指傍晚、黄昏。《平鬼传》第九回:“话说当日金乌西坠,玉兔东升,钟馗(kuí)就在五里店村内,宿了一夜。”《说岳全传》第十三回:“一路说,一路行,不多时,早已金乌西坠,玉兔东升。”
刻画无盐,唐突西施-汉语成语大词典
刻画无盐,唐突西施kè huà wú yán,táng tū xī shī
刻画:描绘。无盐:战国时齐国的丑女。唐突:冒犯。西施:春秋时越国美女。 比喻拿丑的和美的相比,因而冒犯、贬低了美的。《晋书·周(yǐ)传》:“庾信尝谓曰:‘诸人咸以君方乐广。’曰:‘何乃刻画无盐,唐突西施也!’”(方:比方。乐广:晋代人,有远识,善谈论,当时有“水镜人”之称。) 也单作①【刻画无盐】。宋·陈亮《桂枝香·岩桂花》:“任点取、龙涎笃耨,儿女子看承,万屈千屈,做数珠儿,刻画无盐唐突。”清·李慈铭《越缦堂诗话》卷中:“惟刻画无盐,殊可歕鼻耳。”②【唐突西子】。明·袁宏道《解脱集之三·西施山》:“尔昔为馆娃主人,鞭箠叱喝,唐突西子,何颜复行浣溪道上?”③【唐突西施】。《何典》第七回:“令爱天姿国色,只宜配王孙公子。若与我这……乡下人相配,岂不是唐突西施?”
南征北战,东荡西杀-汉语成语大词典
南征北战,东荡西杀nán zhēng běi zhàn,dōng dàng xī shā
征:征伐。荡:扫荡。 形容转战各地,英勇杀敌。《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戏曲剧本选集·〈打金枝(晋剧)〉第二场》:“父王的江山,是他郭家父子南征北战,东荡西杀,十大汗马功劳争来的。” 也作①【东荡西除,南征北讨】。(讨:讨伐。)《元曲选·无名氏〈衣袄车〉第一折》:“幼年间,东荡西除,南征北讨,多与大宋出力。”②【南征北讨,东荡西除】。《呼家将》第十二回:“他三人南征北讨,东荡西除。” 也单作①【南征北伐】。(伐:征讨。)唐·陈子昂《为金吾将军陈令英请免官表》:“始年十八,投笔从戎,西逾流沙,东绝沧海,南征北伐,无所不至。”唐·柳宗元《封建论》:“挟中兴复古之德,雄南征北伐之威。”(雄:振奋。)②【南征北讨】。《宋书·傅亮传》:“南征北讨,功成业著。”郑振铎《桂公塘》:“不象我们南征北讨的粗鲁人。”③【南征北剿】。鲁迅《王化》:“南征北剿,决不偷懒。”④【南征北战】。《说唐》第十五回:“我家世代忠良,我们赤心为国,南征北战,平定中原。”巴金《“最后的时刻”》:“他跟着伟大领袖毛主席南征北战,出生入死。”
你东我西-汉语成语大词典
你东我西nǐ dōng wǒ xī
指分手离去。《二刻拍案惊奇·莽儿郎惊散新莺燕》:“谁想当面一番错过,便如此你东我西,料想那还有再会的日子!”《何典》第十回:“你东我西,各自去了。”
情人眼里出西施-汉语成语大词典
情人眼里出西施qíng rén yǎn lǐ chū xī shī
西施:春秋时越国的美女。后借作美人的代称。 在情人心目中,即使女方长相平常,也是最美的女子。《红楼梦》第七十九回:“香菱笑道:‘一则是天缘,二来是情人眼里出西施。当年时又通家来往,从小儿都在一处玩过。叙亲是姑舅兄妹,又没嫌疑。’” 又有【情人眼里有西施】。清·翟灏《通俗编·妇女》:“情人眼里有西施,鄙语也,山谷(黄庭坚)取以为诗,其《答益公春思》云:‘……西施逐人眼,称心斯为得。’”
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汉语成语大词典
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rì bó xī shān,qí xī yǎn yǎn,rén mìng wēi qiǎn,zhāo bù lǜ xī
薄:迫近。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浅:时间短。 太阳靠近西山,将要落下,老人只有一丝气息,将要断绝,寿命不长了,死亡就在旦夕。比喻衰老的人临近死亡或腐朽的东西将要灭亡。《文选·李密〈陈情表〉》:“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刘:刘氏,李密的祖母。)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资本主义的思想体系和社会制度,已有一部分进了博物馆(在苏联);其余部分,也已‘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也单作①【人命危浅,朝不虑夕】。梁启超《少年中国说》:“楚囚相对,岌岌顾影,人命危浅,朝不虑夕。”②【日薄西山】。《汉书·扬雄传上》:“临汨(mì)罗而自陨(yǔn)兮,恐日薄于西山。”(汨罗:江名,在今湖南省北部。陨:坠落。)明·瞿佑等《剪灯新话·爱卿传》:“君须听取:怕日薄西山,易生愁阻。” 又有【日落西山】。指黄昏时分。《古今小说·陈御史巧勘金钗钿》:“看看日落西山,黑影里只见一个后生,身上穿得整整齐齐,脚儿走得慌慌张张,望着园门欲进不进。”《官场现形记》第七回:“直至日落西山,约莫有五点多钟时分,大家已等的心焦,才见他……醉醺醺而来。”
日东月西-汉语成语大词典
日东月西rì dōng yuè xī
比喻远隔两地,不能团聚。《乐府诗集·蔡琰〈胡笳十八拍〉》:“十六拍兮思茫茫,我与儿兮各一方,日东月西兮徒相望,不得相随兮空断肠。”
山东出相,山西出将-汉语成语大词典
山东出相,山西出将shān dōng chū xiàng,shān xī chū jiàng
见【关东出相,关西出将】(393页)。
声东击西-汉语成语大词典
声东击西shēng dōng jī xī
声:声张。 表面声张着去攻打东边,实际上却去攻打西边。军事上给对方制造错觉而出奇制胜的一种战术。语本《淮南子·兵略训》“故用兵之道,示之以柔而迎之以刚,示之以弱而乘之以强,为之以歙(xī)而应之以张,将欲西而示之以东”。(歙:收合。)唐·杜佑《通典·兵典六》:“声言击东,其实击西。”《清朝野史大观·卷四·英将舍粤袭浙》:“伯麦乃窥见邻省之有隙可乘,浙江大吏之畏葸不决,遂巧用声东击西之计,浙江之沿海各口,首遭其蹂躏。”毛泽东《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经常要采取巧妙的方法,去欺骗、引诱和迷惑敌人,例如声东击西、忽南忽北……等。” 也作【声西击东】。明·余继登《典故纪闻》卷十六:“若彼声西击东,而我军出大同,未免顾彼失此。”
唐突西施-汉语成语大词典
唐突西施táng tū xī shī
见【刻画无盐,唐突西施】(573页)。
涂东抹西-汉语成语大词典
涂东抹西tú dōng mǒ xī
见【东涂西抹】(238页)。
夕阳西下-汉语成语大词典
夕阳西下xī yáng xī xià
指傍晚日落的景象。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柳亚子《琵琶湖杂诗》:“夕阳西下路途纡(yū),越岭经峰十里余。”(纡:弯曲。)冰心《两个家庭》:“夕阳西下,一抹晚霞,映着那灿烂的花,青绿的草。”
西风落叶-汉语成语大词典
西风落叶xī fēng luò yè
形容秋天景象。多用以比喻事物已趋衰落。语本唐·贾岛《忆江上吴处士》“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毛泽东《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蚂蚁缘槐夸大国,蚍(pí)蜉(fú)撼树谈何易。正西风落叶下长安,飞鸣镝(dí)。”(蚂蚁缘槐夸大国:《南柯太守传》中有个卢生,梦入大槐安国,醒后发现该国不过是槐树下的一个蚂蚁窝。长安:泛指首都。鸣镝:响箭。)郭沫若《猢狲散带过破葫芦·猴儿戏巧乎?》:“象一篮鸡蛋打坏,象一缸粪便倒尘埃……真个是西风落叶下长安,树倒猢狲散裙带,看后台又怎安排。” 又有①【西风残照】。(残照:将落的太阳。)形容秋天傍晚景色,常烘托感伤气氛。唐·李白《忆秦娥》:“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清·纳兰性德《潇湘雨·送西溟归慈溪》:“只皂帽蹇(jiǎn)驴,西风残照,倦游踪迹。”(蹇:跛脚。)②【西风斜阳】。形容秋天傍晚。《元曲选外编·无名氏〈千里独行〉第三折》:“则你那途路迢遥,趁西风斜阳古道。”
西食东眠-汉语成语大词典
西食东眠xī shí dōng mián
见【东食西宿】(237页)。
西市朝衣-汉语成语大词典
西市朝衣xī shì cháo yī
见【东市朝衣】(238页)。
西装革履-汉语成语大词典
西装革履xī zhuāng gé lǚ
身穿西装,脚穿皮鞋。吴伯箫《一辆纺车》:“西装革履,华裙艳服,只有在演剧的时候演员的身上才出现。”《上饶集中营·炼狱杂忆》:“由政治部派来一个西医,西装革履,肥头白脸。”郑逸梅《南社丛谈·南社社友事略·朱谨侯》:“古直为作《朱骞小传》,南社十三集且载其遗照,西装革履,状颇英俊。”
中西合璧-汉语成语大词典
中西合璧zhōng xī hé bì
合璧:圆形有孔的玉叫璧,半圆形的玉叫半璧,两个半璧合成一个圆形的璧叫合璧。 比喻中国的和外国的人或物配合映衬,十分得宜。《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二回:“徐大人,咱们今天是中西合璧:你老大人独自一位,请坐在上面,旁是少大人、尹姑爷作陪;这边底下是主位;密司忒萨坐在右首,他同来这位刘先生坐在左手。靠着主人右首这一位,在他们外国人算是头一席,所以你老大人无须同他客气的。”《子夜·八》:“她转过脸去看墙壁上的字画:那也是‘中西合璧’的,张大千的老虎立轴旁边陪衬着两列五彩铜板印的西洋画。” 也作【中外合璧】。《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一回:“这长苗子是我们中国原有的,如今搀在这德国操内,中又不中,外又不外,倒成了一个中外合璧。”
声东击西-中华成语大词典
声东击西shēng dōng jī xī
声:声张、张扬。东、西:泛指不同方位、地点、区域。虚张声势地进攻东边,实际目标是打击西边。《韩非子·说林上》:“今荆人起兵将攻齐,臣恐其攻齐为声,而以袭秦为实也。不如备之,戍东边。”(唐)杜佑《通典·兵典上》:“声言击东,其实击西。”(宋)张纲《华阳集·乞修战船札子》:“况虏情难测,左实右伪,声东击西。”
东食西宿-中华成语大词典
东食西宿dōng shí xī sù
东家吃饭,西家睡觉。想同时获得多方利益。比喻贪得无厌。《艺文类聚·卷四十》引(汉)应劭《风俗通》载,齐国有个女子,两家求婚,东家子丑而富,西家子好而贫。父母疑不能决。问她愿嫁哪家,她说:“欲东家食,西家宿。”(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卷十一·黄英》:“黄英笑曰:‘东食西宿,廉者当不如是。’马亦自笑,无以对。”
东樽西节-中华成语大词典
东樽西节dōng zūn xī jié
樽、节:省下一部分。东边省一点儿,西边省一点儿。形容处处节约。(现代)郭沫若《万引》:“他的家计都一天一天地逼迫拢来了。亏他的夫人挖肉补疮,东樽西节地还能勉强维持着。”
东涂西抹-中华成语大词典
东涂西抹dōng tú xī mǒ
东边涂一下,西边抹一下。比喻任意涂沫,随便写写。多用以对自己写作的谦词。(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三·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记》中说,薛逢晚年厄于宦途,骑着瘦马进朝,正遇新中进士列队而出,开道人斥令回避。他派家人回说:“报道莫贫相!阿婆三五少年时,也曾东涂西抹来。”(金)元好问《元遗山诗集·卷十四·自题写真》:“东涂西抹窃时名,一线微官误半生。”
东扶西倒-中华成语大词典
东扶西倒dōng fú xī dǎo
从东边扶起来,又往西边倒下去。形容软弱得难于扶持。(宋)杨万里《诚斋集·卷二十四·过南荡》:“笑杀槿篱能耐事,东扶西倒野酴醾。”(酴醾tú mí,古书上指重酿的酒。)(宋)朱熹《朱子语类·卷一二五·老氏》:“如破屋相似,东扶西倒,虽欲修养,亦何能有益耶?”也用以形容没有独立见解,摇摆不定。
扶东倒西-中华成语大词典
扶东倒西fú dōng dǎo xī
从东边扶起又倒向西边。比喻性软无主,东说东倒,西说西倒。(宋)朱熹《朱子语类·卷一三一·中兴至今人物上》:“张魏公才极短……扶得东边,倒了西边;得知这里,忘了那里。”
东张西望-中华成语大词典
东张西望dōng zhǎng xī wàng
张:张望。东看看、西望望。形容处处寻觅或窥探的样子。(明)冯梦龙《古今小说〈喻世明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一心只想丈夫回来,从此时常走向前楼,在帘内东张西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