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肥饶国学,一个集成语、谚语、俗语、俚语、俏皮话分享学习网站,以求会盟而谋学业之进,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好学之士,齐心合力,相互扶持,共同进步。
当前位置:首页 > 成语 > 末

末(末)是什么意思

  • 凶终隙末-古書典故辭典

    凶终隙末

    原指朋友之间的情谊不能始终如一。《后汉书·王丹传》:“交道之难,未易言也。世称管、鲍,次则王、贡。张、陈凶其终,萧、朱隙其末,故知全之者鲜矣。”管:指管仲。鲍:指鲍叔牙。王:指王阳。贡:指贡禹。张:指张耳:陈:指陈余。萧:指萧育。朱:指朱博。后多用以指朋友变为仇敌。

  • 明察秋毫之末-古書典故辭典

    明察秋毫之末

    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末:指秋毫的末端,是细毛的最细处。《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谓目光敏锐,连最细微的东西也看得清楚。后常用以形容人能观察入微,别具眼力。

  • 封胡羯末-古書典故辭典

    封胡羯末

    《晋书·王凝之妻谢氏传》:“一门叔父,则有阿大、中郎,群从兄弟,复有封、胡、羯、末。”封谓谢歆,胡谓谢朗,羯谓谢玄,末谓谢川,都是他们的小字。后代因此称颂别人兄弟优秀叫“封胡羯末”。

  • 砌末-古書典故辭典

    砌末

    戏剧术语。演戏时戏中所需的道具。俗称“切末”或“切马子”。清代翟灏《通俗编·俳优》:“元杂剧中,凡出场所应有特设零杂,统称砌末。如《东堂老桃花女》以银子为砌末,《两世姻缘》以镜画为砌末。”

  • 秋毫之末-古書典故辭典

    秋毫之末

    秋季时,兽类新长的细毛的尖端,喻极为微细的东西,《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朱熹集注:“秋毫之末,毛至秋而末锐,小而难见也。”舆薪:一车柴草。

  • 本末倒置-汉语成语大词典

    本末倒置běn mò dào zhì

    本:树根。末:树梢。 比喻把根本和枝节、主要和次要搞颠倒了。宋·朱熹《答吕伯恭》:“昨所献疑,本末倒置之病,明者已先悟其失。”梁实秋《雅舍小品续集·树》:“怪不得人为万物之灵,原来他和树比较起来是本末倒置的。”

  • 本末源流-汉语成语大词典

    本末源流běn mò yuán liú

    源:水源。流:从水源向下游流去的水。 比喻事物的主次、始末、先后。《荀子·富国》:“十年之后,年谷复孰(熟),而陈积有余。是无他故焉,知本末源流之谓也。”宋·陈亮《与韩无咎尚书》:“本朝二百年之间,学问文章,政事术业,各有家法,其本末源流,班班可考。”

  • 本盛末荣-汉语成语大词典

    本盛末荣běn shèng mò róng

    树根发达,枝叶才能繁荣。比喻对待事物要着重于根本。汉·班固《泗水亭碑铭》:“源清流洁,本盛末荣。”

  • 封胡遏末-汉语成语大词典

    封胡遏末fēng hú è mò

    旧用作赞美兄弟子侄的话。《世说新语·贤媛》记载,东晋有名的才女谢道韫轻视她的丈夫王凝之,说:“一门叔父,则有阿大(谢尚)、中郎(谢据);群从兄弟,则有封胡、遏末;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封胡、遏末:分别为谢韶、谢渊的小名。一说“封、胡、遏、末”,分别为谢韶、谢朗、谢玄、谢渊四人的小名,“遏”,也作“羯”。)宋·苏轼《蜜酒歌又一首答二犹子与王郎见和》:“封胡羯末已可怜,不知更有王郎子。”宋·陆游《七侄岁暮同诸孙来过偶得长句》:“封胡羯末皆佳甚,剩喜团一笑新。”

  • 肤浅末学-汉语成语大词典

    肤浅末学fū qiǎn mò xué

    见【末学肤受】(697页)。

  • 毫末之差-汉语成语大词典

    毫末之差háo mò zhī chā

    毫末:毫毛的末梢。 指极小的差错。《晋书·律历志下》:“累日为月,累月为岁。以新故相涉,不得不有毫末之差。”

  • 末大必折,尾大不掉-汉语成语大词典

    末大必折,尾大不掉mò dà bì zhé,wěi dà bù diào

    末:末梢。掉:摇动。 树梢太大必定折断,尾巴太大不易摆动。比喻部属势力过大,难以驾驭。《左传·昭公十一年》:“末大必折,尾大不掉,君所知也。” 也作【末大必折,尾大难掉】。三国·魏·曹冏(jiǒng)《六代论》:“所谓末大必折,尾大难掉。” 也单作①【尾大不掉】。清·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二十二·五代姑息藩镇》:“至末季,天子益弱。诸侯益强,朝庭尤以姑息为事,卒至尾大不掉,区宇分裂,鼎祚遽移。”章炳麟《读日本国志》:“特其久持政枋(bìng),尾大不掉,卿辅士族,莫不痛心腐骨于幕府。”(枋:用同“柄”。政枋:政府大权。)②【末大不掉】。唐·柳宗元《封建论》:“余以为周之丧久矣,徒建空名于诸侯之上耳!得非诸侯之强盛,末大不掉之咎欤?”

  • 末路穷途-汉语成语大词典

    末路穷途mò lù qióng tú

    见【穷途末路】(832页)。

  • 末路之难-汉语成语大词典

    末路之难mò lù zhī nán

    末路:指最后一段路。 指事情越到临近成功时,困难越多。《战国策·秦策五》:“《诗》云:‘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此言末路之难。”姚宏注:“百里者,已行九十里,适为行百里之半耳……终之尤难,故曰‘末路之难’也。”也指保持晚节的困难。《宋史·赵蕃传》:“既耄,犹虞末路之难,命所居曰‘难斋’。”

  • 末学肤受-汉语成语大词典

    末学肤受mò xué fū shòu

    末学:学无根底。肤受:肤浅的理解。 指学问浅薄,见解不深。《文选·张衡〈东京赋〉》:“若客所谓末学肤受,贵耳而贱目者也。”薛综注:“末学,谓不经根本;肤受,谓皮肤之不经于心胸。”唐·颜师古《汉书叙例》:“古今异言,方俗殊语,末学肤受,或未能通。” 也作【肤浅末学】。晋·范宁《春秋谷梁传集解序》:“释《谷梁传》者,虽近十家,皆肤浅末学,不经师匠。”

  • 强弩之末-汉语成语大词典

    强弩之末qiáng nǔ zhī mò

    弩:古代用扳机射箭的弓。末:指箭射出后的最末一段途程。 比喻原来强劲有力,但眼前已临近衰竭,起不了什么作用。语本《史记·韩长孺列传》“强弩之极,矢不能穿鲁缟(gǎo)”。(极:终极。缟:战国时鲁国出产的白绢。)《汉书·韩安国传》作“强弩之末”。明·臧懋循《〈元曲选〉序》:“故一时名士,虽马致远、乔孟符辈,至第四折往往强弩之末矣。”《歧路灯》第一百〇二回:“这士子们详答互问,有后劲加于前茅者,也就有强弩之末聊以完局者。三场已完……仍回中州会馆。”清·李沂《秋星阁诗话·审趋向》:“初唐乍兴,正始之音,然尚带六朝余习;盛唐始尽善,中晚如强弩之末,气骨日卑矣。”

  • 穷途末路-汉语成语大词典

    穷途末路qióng tú mò lù

    形容面临绝境,无路可走。《儿女英雄传》第五回:“你如今是穷途末路,举目无依。”蒲韧《二千年间·二》:“到了这时候,也就表示这一朝的皇帝已经走到了穷途末路了。” 也作【末路穷途】。孙中山《心理建设(孙文学说)》第四章:“至八十九年则一败涂地,而地拉涉氏竟至破产被刑,末路穷途,情殊可悯。”

  • 秋毫之末-汉语成语大词典

    秋毫之末qiū háo zhī mò

    末:末梢,尖端。 比喻十分微细的东西。《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朱熹注:“毛至秋而末锐,小而难见也。”《商君书·弱民》:“今离娄见秋豪(毫)之末,不能以明目易人;乌获举千金之重,不能以多力易人。”(离娄:相传为黄帝时眼力极好的人。乌获:战国时秦国的大力士。易人:换给别人。)梁启超《慧观》:“夫一市之人之多,非若秋毫之末之难察也,而攫(jué)金者不知之,此其故何哉?”(攫:夺取。)

  • 舍本逐末-汉语成语大词典

    舍本逐末shě běn zhú mò

    舍:放弃。逐:追求。 放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只追求细枝末节。原指忽视农桑,从事工商。比喻轻重主次颠倒。语本《吕氏春秋·上农》“民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序》:“舍本逐末,贤哲所非。”清·钱泳《履园丛话·艺能·硾纸》:“花样虽妙,纸质粗松,舍本逐末,可发一笑。”钱玄同《随感录·四五》:“有些成语和譬喻,为胡适之先生所举的‘舍本逐末’,‘无病呻吟’之类,原可以用得。”

  • 叨陪末座-汉语成语大词典

    叨陪末座tāo péi mò zuò

    见【忝陪末座】(1033页)。

  • 忝陪末座-汉语成语大词典

    忝陪末座tiǎn péi mò zuò

    忝:辱,愧。 惭愧地坐上最末的座位作陪。用作谦语。韬奋《患难余生记》第一章:“每次参加者有蔡先生(元培)、孙夫人(宋庆龄)……胡愈之诸先生,我也忝陪末座。” 又有【叨(tāo)陪末座】。(叨:辱承。)郭沫若《革命春秋·创造十年续篇》:“学艺社曾经大大地欢宴过他们,请了章士钊做陪客,我自己也叨陪末座。”

  • 凶终隙末-汉语成语大词典

    凶终隙末xiōng zhōng xì mò

    凶:杀伤人。终:终结。隙:嫌隙。末:末尾。 指起初要好的朋友,最后变成死对头。《后汉书·王丹传》:“张、陈凶其终,萧、朱隙其末,故知全之者鲜矣。”李贤注:“张耳、陈余初为刎(wěn)颈交,后构隙,耳后为汉将兵,杀陈余于汦(zhì)水之上。萧育字次君,朱博字子元,二人为友,著闻当代,后有隙不终。”清·梁章钜《浪迹丛谈·续谈八·致刘玉坡督部韵珂书》:“某获交海内贤豪,不下百十辈,周旋且数十年,从无匿怨而友其人及凶终隙末之事,尚愿执事熟察此信,顿释前疑。”

  • 予末小子-汉语成语大词典

    予末小子yú mò xiǎo zǐ

    古代帝王对“先王”指称自己。《尚书·顾命》:“王再拜,兴,答曰:‘眇眇予末小子,其能而乱四方,以敬忌天威。”《后汉书·明帝纪》:“诏曰:‘予末小子,奉承圣业,夙夜震畏,不敢荒宁。’”也用作常人自谦之词。明·章兖《书〈临川文集〉后》:“公之纯疵得失,犹方员(园)之囿于规矩也。予末小子安敢复有所赘。”

  • 锥刀之末-汉语成语大词典

    锥刀之末zhuī dāo zhī mò

    末:尖端,比喻微小。 比喻微小的利益。《左传·昭公六年》:“锥刀之末,将尽争之。”《晋书·阮种传》:“若廉耻不存,而惟刑是御,则风俗雕弊,人失其性,锥刀之末,皆有争心。”(雕:同“凋”,衰落。)清·汪琬《新修至德庙碑》:“后世礼教既废,锥刀之末,尺缕斗粟之微,靡所不争。” 也作【锥刀之利】。《后汉书·舆服志》:“争锥刀之利,杀人若刈草。”

  • 锥刀之末-中华成语大词典

    锥刀之末zhuī dǎo zhī mò

    末:末梢、顶尖的地方。锥子和刀子顶尖的地方。比喻微小的利益所在。《左传·昭公六年》:“锥刀之末,将尽争之。”(晋)杜预注:“锥刀末,喻小事。”(唐)房玄龄等《晋书·阮种传》:“则风俗凋弊,人失其性,锥刀之末,皆有争心。”也作“锥刀之利”。(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舆服志上》:“争锥刀之利,杀人若刈草然,其宗祀亦旋夷灭。”(清)张廷玉等《明史·齐之鸾传》:“陛下贵为天子,富有四海,乃至竟锥刀之利,如倡优馆舍乎?”

  • 末学肤受-中华成语大词典

    末学肤受mò xué fū shòu

    末:非根本的、不重要的。肤:肤浅。学习不深入,感受就肤浅。比喻学习不探求根本,只及皮毛。(汉)张衡《东都赋》:“乃莞尔而笑曰:‘若客所谓末学肤受,贵耳而贱目者也。’”(三国·吴)薛宗注:“末学,谓不经根本;肤受,谓皮肤之不经于心胸。”

  • 凶终隙末-中华成语大词典

    凶终隙末xiōng zhǒng xì mò

    凶:杀人。终:结束。隙:嫌隙、裂缝。末:最后。以仇杀结束,最后情感破裂。指朋友的交情不能善始善终,友人变仇人。(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王丹传》:“张、陈凶其终,萧、朱隙其末,故知全之者解矣。”(唐)李贤注:“张耳、陈余初为刎颈交,后构隙,耳后为汉将兵,杀陈余于汦水之上;萧育字次君,采博字之元,二人为友,著闻当代,后有隙不终。”(南朝·梁)刘孝标《广绝交论》:“张、陈所以凶终,萧、朱所以隙末。”

  • 穷途末路-中华成语大词典

    穷途末路qióng tú mò lù

    穷:尽。穷途:绝境、无处走了。末路:路的最后尽头,前面没路了。到了无路可走的地步。比喻陷入绝境。(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五回:“你如今是穷途末路,举目无依。”也作“末路穷途”。又第二十六回:“那时我见你两个末路穷途,彼此无靠。我是一片好心,一团热念,难道我有什么贪图不成?”

  • 崇本抑末-中华成语大词典

    崇本抑末chóng běn yì mò

    崇:崇尚。本:根本、树根,中国古代以农业为本。抑:抑制、压抑。末:末节,树梢,我国古代以工(手工)商业为末。崇尚农业发展,限制发展工商业。比喻社会生产发展的片面性。(晋)陈寿《三国志·魏志·司马芝传》:“王者之治,崇本抑末,务农重谷。”《元史·食货志一·农桑》:“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于是颁《农桑辑要》之书于民,俾民崇本抑末。”

  • 毫末之差-中华成语大词典

    毫末之差háo mò zhī chā

    毫末:毫毛的尖。之:的。差:差别。毫毛尖那么丁点儿的差别。比喻差别很细微。(唐)房玄龄等《晋书·律历志下》:“累日为月,累月为岁,以新故相涉,不得不有毫末之差。”

  • 背本趋末-中华成语大词典

    背本趋末bèi běn qū mò

    背:背离。本:根本,古代常以农业为本,今泛指主要的。趋:追求。末:末节,古代以工商为末,今泛指次要的。背离根本,追求末节。原指弃农经商。后用以比喻轻重倒置,颠倒主次。(汉)贾谊《积贮疏》:“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汉)班固《汉书·食货志上》:“时民近战国,皆背本趋末。”

  • 本末倒置-中华成语大词典

    本末倒置běn mò dào zhì

    本:树根、根本,引申为主要的。末:树梢、末节,引申为次要的。倒:颠倒。置:放置。把树根树梢位置放倒了。比喻颠倒了事物的主次关系。(金)无名氏《绥德州新学记》:“而牧之者当奉教化宣之于民……然非知治之审,则亦未尝不本末倒置。”(近代)梁启超《中国国会制度私议》第三章:“今本末倒置若此,其危及国家统一之基础,又何怪焉。”

  • 舍本事末-中华成语大词典

    舍本事末shě běn shì mò

    舍:丢弃。本、末:古代以农为本,以工(手工)商为末。事:从事。原指弃农经商。今用以形容颠倒主次,不从根本上着手,而只抓住枝节。《吕氏春秋·上农》:“民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其产约则轻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也作“舍本问末”、“逐末舍本”。《战国策·齐策四》:“岂舍本而问末者耶?”《隋书·礼仪志四》:“四日,长吏华浮,奉客以求小誉,逐末舍本,政以所疾,宜谨察之。”

  • 舍本逐末-中华成语大词典

    舍本逐末shě běn zhú mò

    舍:丢弃。本:根本。中国古代以农业为本,因指农业,引申为主要的。逐:追逐,引申为逮住、抓住。末:细微末梢,中国古代常以商、工(手工)为末,因指工商,引申为次要的。丢弃根本,追求末节。原指弃农从商,后引喻为颠倒主次,不抓主要问题,只顾细微末节。(晋)葛洪《抱朴子·外篇卷五十·自叙》:“舍本逐末,交游过差,故遂抚笔闲居,守静荜门而无趋所之从。”也作“弃木逐末”。(汉)班固《汉书·食货志下》:“富人藏钱满室,犹无厌足;民心动摇,弃本逐末,耕者不能半,奸邪不可禁,原起于钱。”

  • 强驽之末-中华成语大词典

    强驽之末qiáng nǔ zhī mò

    弩:古代一种利用机械力量射箭的弓。之:的。末:最后、终了。虽然是用强有力的机械弓射出的箭,但飞行速度已进入最后阶段。比喻强大的力量已经衰竭,不能再起作用。(汉)司马迁《史记·韩长儒列传》:“强弩之极,矢不能穿鲁缟;冲风之末,力不能漂鸿毛。非初不劲,末力衰也。”(宋)黄庭坚《江州东林寺藏经记》:“所谓强弩之末,不能穿鲁缟,行百里者半九十者乎?”(近代)梁启超《论中国成文法编制之沿革得失》十一:“而法律之大部分,免强维持社会秩序于万一,则亦已同强弩之末。”

  • 始末缘由-中华成语大词典

    始末缘由shǐ mò yuán yóu

    始末:从头至尾。缘由:缘故由来,原因。从头至尾的原因和结果。指事情的发生原因、发展结果。(明)臧懋循《元曲选·马致远〈青衫泪〉四》:“你将始末缘由,细细说来,不可欺隐。”也作“始末原因”。(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一回:“周得胜便把他那年寻邓九公遇着十三妹的始末原因,前前后后,据实说了一遍。”

  • 秋毫之末-中华成语大词典

    秋毫之末qiū háo zhī mò

    秋天动物新换的绒毛的尖端。比喻细微难见之物。《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宋)司马光《应诏论练要》:“夫以田舍一妇人有罪,在于四海之广,万机之众,其事之细,何啻秋毫之末。”

  • 崇本抑末-实用分类典故辞典

    崇本抑末

    【源出】:

    《三国志·魏书·司马芝传》

    【解释】:

    崇,推重,注重;本,指农业,旧时认为农业是根本;抑,抑制;末,指商业,旧时认为商业是末业,贱业。崇尚农业,抑制商业。原文:“王者之治,崇本抑末,务农重谷。”

    【用法】:

    指封建社会重农轻商的经济政策。

    【例句】:

    崇本抑末,重农轻商,是封建社会的一贯政策,今天应当改变。

  • 封胡羯末-实用分类典故辞典

    封胡羯末

    【源出】:

    《晋书·王凝之妻谢氏》

    【解释】:

    封胡羯末,东晋谢氏四兄弟的字。封,谢韶;胡,谢朗;羯(jié竭),谢玄;末,谢川。这谢氏兄弟都是人才。谢道蕴对嫁给王凝之不满意。叔父谢安问她为什么,她说:“一门叔父则有阿大、中郎,群从兄弟复有封、胡、羯、末,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又作“封胡遏末”。

    【用法】:

    用以美称兄弟。

    【例句】:

    他们兄弟四人在不同的岗位上都取得了可喜的成就,算得上是当代的封胡羯末。

  • 凶终隙末-实用分类典故辞典

    凶终隙末

    【源出】:

    《后汉书·王丹传》

    【解释】:

    凶,杀害;隙,嫌隙、仇恨;终、末,最后。原是好朋友,最后成了仇敌。张耳与陈余原是好朋友,后来张耳杀掉了陈余。肖育与朱博原来也是好朋友,后来成了仇敌。

    【用法】:

    表示好友可能成仇敌。

    【例句】:

    不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必见利忘义,凶终隙末。

  • 末大必折-实用分类典故辞典

    末大必折

    【源出】:

    《左传·昭公十一年》

    【解释】:

    末,末稍,树的顶端部分。树木的末稍太大了,必然折断。原文:“末大必折,尾大不掉,君所知也。”

    【用法】:

    指基础薄弱,尾部过大,必难维持。

    【例句】:

    该公司资金并不雄厚,而业务摊子铺得过宽,末大必折,不会久长。

  • 末-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末mò

    ①不是根本的,主要的——本(~末倒置)②最后、终了、末尾——始(事情的~末他都清楚)、首(~车早上4点,末车晚上11点/~座)、初(年~/唐朝~年)

  • 末伏-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末伏mòfú

    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是最后的一伏,也指立秋后第一个庚日起到第二个庚日的前一天(共十天)——头伏(~萝卜二伏菜,末伏种荞麦。)

  • 末了-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末了mòliǎo

    最后——起头(这出戏从~到末了一直吸引着观众)

  • 末尾-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末尾mòwěi

    最后的部分——起头(这篇文章~差些,末尾倒很精采。)

  • 末座-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末座mòzuò

    座位分尊卑时,最卑的座位——首席(客人坐了~,主人在末座相陪。)

  • 年末-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年末niánmó

    一年的末尾——年初(~要做出计划,年末要做好总结。)

  • 月末-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月末yuèmò

    月底——月初

  • 本末倒置-新编成语词典

    本末倒置běn mò dào zhì

    本:树根。末:树梢。置:放置。比喻把事物的主次轻重颠倒了。梁启超《中国国会制度私议》第三章第二节:“今本末倒置若此,其危及国家统一之基础,又何怪焉。”〔例〕只要不是本末倒置,业余爱好有时对本职工作反而能有所裨益。

    〔近义〕舍本逐末

  • 强弩之末-新编成语词典

    强弩之末qiáng nǔ zhī mò

    弩:古代一种用机械力量射箭的弓。即使用强弓发射出去的箭,到最后力量也会减弱。比喻强大的力量快消耗完了,不能起什么作用。《汉书·韩安国列传》:“强弩之末,力不能入鲁缟。”〔例〕足球比赛到加时赛时,有的队员气喘吁吁,成了强弩之末。

    〔近义〕日暮途穷 〔反义〕方兴未艾

  • 穷途末路-新编成语词典

    穷途末路qióng tú mò lù

    穷途:路的尽头。形容无路可走,面临绝境。《儿女英雄传》第五回:“你如今是穷途末路,举目无依。”〔例〕通缉犯现在已经是穷途末路,只有坦白从宽才是他们唯一的出路。

    〔近义〕走投无路 日暮途穷 〔反义〕前程似锦 鹏程万里

  • 细枝末节-新编成语词典

    细枝末节xì zhī mò jié

    细、末:微小。枝、节:树的次要部分,引申为事情的次要方面。比喻细小的、无关紧要的事情或问题。闻捷《海燕》:“他是长征时代的老侦察兵,懂的比我们多,有时,我们忽略的细枝末节,他都替我们想到了。”〔例〕这桩事情的细枝末节、来龙去脉,我已了解清楚了,我会妥善处理的。

    〔近义〕鸡毛蒜皮

  • 本末倒置-中华词典宝库

    本末倒置běn mò dào zhì

    【释义】:

    本:树根,比喻事物的根本,主要的。末:树梢,比喻事物的枝节,次要的。树根和树梢颠倒放置。比喻把主要的和次要的弄颠倒了。

    【成语出处】:

    《大学》:“物有本末,事有始终。”宋·朱熹《答吕伯恭》:“昨所献疑,本末倒置之病,明者已先悟其失 喧宾夺主。”

    【例句】:

    毛泽东《关于蒋介石声明的声明》:“贵党二中全会所说的‘集中统一’,实在未免本末倒置。”曲波《林海雪原》一二回:“该简者你却详而不简,该详者而你又简而不详。本末倒置,批评你还不愿意?乱弹琴!”

  •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中华词典宝库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hé bào zhī mù,shēng yú háo mò

    【释义】:

    合抱:用臂围拢。木:树。毫末:毫毛的梢儿。比喻微小。两臂合抱的大树,是从细小的幼苗长成的。比喻大事是由小事发展而成的。

    【成语出处】:

    《老子》六四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 强弩之末-中华词典宝库

    强弩之末qiáng nǔ zhī mò

    【释义】:

    弩:古代用机械发射的弓。末:指箭射程的尽头。强弓射出的箭到了射程的尽头也就没有力量了。比喻强大的力量已经衰弱,起不了什么作用。

    【成语出处】:

    汉·司马迁《史记·韩长孺传》:“且强弩之极,矢不能穿鲁缟。”汉·班固《汉书·韩安国传》:“强弩之末,力不能穿鲁缟。”

    【例句】:

    ①梁启超《论中国成文法编制之沿革得失》一一:“而法律之大部分,遂不得不成秋扇,仅赖其小小部分,勉强维持社会秩序于万一,则亦已同强弩之末。”②“敌人已经到了强弩之末的程度了。”

  • 穷途末路-中华词典宝库

    穷途末路qióng tú mò lù

    【释义】:

    穷途:绝路。末路:路途的终点,比喻没落衰亡的境地。形容面临绝境,无路可走。

    【成语出处】:

    《战国策·秦策五》:“诗云:‘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此言末路之难。”清·文康《儿女英雄传》五回:“你如今是穷途末路,举目无依。”

    【例句】:

    ①《咏物诗》:“而贾宝玉这个贵族家庭的叛逆者发出了这样的心声:‘莺愁蝶倦晚芳时,纵是明春再见——隔年期!’分明流露了对于贾氏大家族走向穷途末路的不祥预感。”②毛姆《庵三》:“他甚至于手都不伸出来,只是瞧着你,然而眼睛里带着那样悲凄无告的神色,姿态正是那样穷途末路的样子,真是可怕。”

  • 秋毫之末-中华词典宝库

    秋毫之末qiū háo zhī mò

    【释义】:

    秋天动物新换的绒毛的尖端。比喻细微难见之物。

    【成语出处】:

    《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朱熹集注:“毛至秋而末锐,小而难见也。”

    【例句】:

    ①宋·司马光《应诏论练要》:“夫以田舍一妇人有罪,在于四海之广,万机之众,其事之细,何啻秋毫之末。”②清·东轩主人《述异记·祝玉成牙画》:“画事入微,渺如秋毫之末。”

  • 舍本逐末-中华词典宝库

    舍本逐末shě běn zhú mò

    【释义】:

    舍:舍弃。本:事物的根本。逐:追逐,追求。末:不是根本的、重要的事物。放弃主要的、根本的,而只追求次要的、枝节的。比喻轻重主次倒置。

    【成语出处】:

    《吕氏春秋·上农》:“民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序》:“舍本逐末,贤哲所非。”

    【例句】:

    ①施东向《义理·考据和辞章》:“如果作者本没有什么新颖独创之见,却勉强去堆砌一些警句、格言之类来等着读者喝采,那就是舍本逐末的作法。”②王夫之《读通鉴论·汉平帝》:“匡衡、贡禹不度德,不相时,舍本逐末。”

  • 始末根由-中华词典宝库

    始末根由shǐ mò gēn yóu

    【释义】:

    始末:从头到尾的经过。根由:来历;缘故。指事情的全过程和原由。

    【成语出处】: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卷二八:“两人对坐了,善聪将十二岁随父出门始末根由,细细述了一遍。”

    【例句】: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二:“公子遂将初遇杜十娘,如何相好,后来如何要嫁,如何借银讨她,始末根由,备细述了一遍。”

  • 细枝末节-中华词典宝库

    细枝末节xì zhī mò jié

    【释义】:

    细:细微,细小。末节:小节,小事。细小的枝,末端的节。比喻细小的或无关紧要的事情或问题。

    【成语出处】:

    《礼记·乐记》:“以升降为礼者,礼之末节也。”

    【例句】:

    “做大事不必注意细枝末节,行大礼不必讲小的谦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