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秋)是什么意思
一日三秋-古書典故辭典
一日三秋
相别一日,如隔三个秋天。形容思慕的殷切。《诗·王风·采葛》:“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孔颖达疏:“年有四时,时皆三月,三秋谓九月也。”释三秋为三个季度,即九个月。后来多作三年解,意思是经历三个秋季。唐代李白《江夏行》诗:“只言期一载,谁谓历三秋!”
一叶知秋-古書典故辭典
一叶知秋
见一片叶落而知秋天的到来。比喻由小见大,或从事物的某些迹象中可以窥知它的发展趋向。《淮南子·说山训》:“以小明大,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宋代唐庚《文录》:“唐人有诗云:‘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
叶落知秋-古書典故辭典
叶落知秋
比喻从现象可推知本质;从局部的、细小的迹象,可推知全体和事物的发展变化。《淮南子·说山训》:“以小明大,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宋代唐庚《文录》:“唐人有诗云:‘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亦作“一叶知秋”。
皮里阳秋-古書典故辭典
皮里阳秋
亦作“皮里春秋”。口里不讲好坏,不作评论,心里却有所褒贬。《晋书·褚裒传》:褚裒(póu),字季野。年青时不公开评论人的好坏,“桓彝见而目之曰:‘季野有皮里阳秋。’言其外无臧否(pǐ),而内有所褒贬也。”本作“皮里春秋”,因晋简文帝后名春,晋人避讳,故以“阳”代“春”。又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桓茂伦云:‘褚季野皮里阳秋。’”
有秋-古書典故辭典
有秋
丰收。《书·盘庚上》:“若农服田力穑,乃亦有秋。”孔安国传:“农勤穑则有秋。”《汉书·成帝纪》:“《书》不云乎?‘服田力啬,乃亦有秋。’”颜师古注引应劭曰:“农夫服田,厉其膂力,乃有秋收也。”服田:从事耕作。
过耳秋风-古書典故辭典
过耳秋风
刮过耳边的秋风,比喻与己无关的外物。《吴越春秋·吴王寿梦传》:“十七年,余祭卒。余昧立,四年,卒。欲援位季札,季札让,逃去,曰:‘吾不受位明矣?昔前君有命,已附子臧之父,洁身清行,仰高履尚,惟仁是处,富贵之于我,如秋风之过耳。’遂逃归延陵。”按:吴王寿梦有四子,长子诸樊,次子余祭,三子余昧,幼子季札。季札最贤。
华星秋月之章-古書典故辭典
华星秋月之章
优美的诗文。唐代杜甫《同元使君春陵行》诗:“两章对秋月,一字偕华星。”言其诗文可与秋月华星争辉。后人因以“华星秋月之章”称赞别人的诗文。
冰壶秋月-古書典故辭典
冰壶秋月
比喻人的品格高洁正派。《宋史·李侗传》:“邓迪尝谓(朱)松曰:‘愿中如冰壶秋月,莹彻无瑕,非吾曹所及。’”愿中:李侗字。
社燕秋鸿-古書典故辭典
社燕秋鸿
燕子春社时来,秋社时去;鸿雁秋时来,春时去。以此比喻刚刚相见,立即又相分别。宋代苏轼《送陈睦知潭州》诗:“有如社燕与秋鸿,相逢未稳还相送。”
茂陵刘郎秋风客-古書典故辭典
茂陵刘郎秋风客
指汉武帝。武帝葬茂陵,又曾作《秋风辞》,故以称之。唐代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清代王琦汇解以为并非因作《秋风辞》而称之为“秋风客”,“谓其在世无几,虽享年久远,不过同为秋风中之过客。”
明察秋毫之末-古書典故辭典
明察秋毫之末
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末:指秋毫的末端,是细毛的最细处。《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谓目光敏锐,连最细微的东西也看得清楚。后常用以形容人能观察入微,别具眼力。
春秋大一统-古書典故辭典
春秋大一统
大:重视。汉代公羊学派解释《春秋·隐公元年》“春王正月”四字,强调《春秋》之义重视一统,即诸侯统属于天子。《汉书·董仲舒传》:“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唐代颜师古注:“一统者,万物之统皆归于一也。《春秋公羊传》:‘隐公元年,春王正月。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此言诸侯皆系统天子,不得自专也。”
春秋鼎盛-古書典故辭典
春秋鼎盛
谓方在壮年。春秋:指年岁。《汉书·贾谊传》:“天子春秋鼎盛。行仪未过,德泽有加焉。”唐代颜师古注引应劭曰:“鼎,方也。”
春蚓秋蛇-古書典故辭典
春蚓秋蛇
形容书法不好,象蚯蚓和蛇的行迹一样。《晋书·王羲之传》:“(萧)子云近世擅名江表,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行行若萦春蚓,字字如绾秋蛇。”
春露秋霜-古書典故辭典
春露秋霜
①旧时谓子孙因感于时令于春秋二季祭祀祖先。《礼记·祭义》:“是故君子合诸天道,春禘秋尝。霜露既降,君子履之,必有凄怆之心,非其寒之谓也。春,雨露既濡,君子履之,必有怵惕之心,如将见之。”禘:春祭名。尝:秋祭名。后因以“春露秋霜”表示对先人的追念。②春露比喻恩泽,秋霜比喻威严。《北史·袁翻传》:“威厉秋霜。惠霑春露。”《文心雕龙·诏策》:“眚灾肆赦,则文有春露之滋;明惩敕法,则辞有秋霜之烈。”眚(shěng省):疾苦。
秋士-古書典故辭典
秋士
因秋而悲感的男子。《淮南子·缪称训》:“春女思,秋士悲,而知物化矣。”
秋风扫落叶-古書典故辭典
秋风扫落叶
《三国志·魏志·辛毗传》:“以明公之威,应困穷之敌,击疲弊之寇,无异迅风之振秋叶矣。”今用作“秋风扫落叶”,比喻扫除腐朽,十分容易。也比喻扫除净尽。
秋风过耳-古書典故辭典
秋风过耳
谓漠然无动于衷。《吴越春秋·吴王寿梦传》:“富贵之于我,如秋风之过耳。”
秋风团扇-古書典故辭典
秋风团扇
以秋风起而团扇弃置不用,喻女子失宠,遭到冷落。即汉代班婕妤失宠,作纨扇诗自伤事。清代洪升《长生殿·献发》:“秋风团扇原吾分,多谢连枝特过存。”参见“秋扇”条。
秋风客-古書典故辭典
秋风客
指汉武帝刘彻,他曾作过《秋风辞》,有人生在世,不能永存,不过如秋风中过客的意思。唐代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清代王琦注:“秋风客,谓其在世无几,虽享年久远,不过同为秋风中之过客。”茂陵,汉武帝的陵墓。
秋风辞-古書典故辭典
秋风辞
汉武帝所作的乐府诗篇名。《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汉武故事》曰:‘帝行幸河东,祠后土,顾视帝京忻然,中流与群臣饮宴,帝欢甚,乃自作《秋风辞》。’”辞云:“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秋发-古書典故辭典
秋发
指白发。唐代李白《古风》:“春容舍我去,秋发已衰改。”
秋场-古書典故辭典
秋场
秋收的场圃。引申为晚年隐栖的地方。南朝齐谢朓《和王著作融八公山》诗:“春秀良已凋,秋场庶能筑。”秋场庶能筑,是喻自己将告老归田。
秋声-古書典故辭典
秋声
秋季时,西风撼动万物的肃杀声音。北周庾信《周谯国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树树秋声,山山寒色。”宋代欧阳修有《秋声赋》。
秋河-古書典故辭典
秋河
即银河。南朝梁简文帝《七励》:“秋河晓碧,落蕙山黄。”南朝齐谢朓《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诗:“秋河曙耿耿,寒渚夜苍苍。”
秋波-古書典故辭典
秋波
秋水的波纹,形容美人的眼睛。宋代苏轼《百步洪》诗:“佳人未肯回秋波,幼舆欲语防飞梭。”幼舆:晋代谢鲲的字;谢鲲曾挑逗邻家女子,邻女掷梭打落他两颗牙齿。
秋胡-古書典故辭典
秋胡
春秋鲁国人,在陈做官。五年后回家,见路旁有美女子采桑,秋胡调戏她,并赠以金,女子不受。回到家后,母亲叫他妻子出来相见,就是刚才采桑的女子。妻子因丈夫路上的行为而感到羞愤,投河而死。事见汉代刘向《列女传》,亦见晋葛洪所作《西京杂记》。乐府中有《秋胡行》,戏曲中有元代石君宝《鲁大夫秋胡戏妻》杂剧。
秋思莼鲈-古書典故辭典
秋思莼鲈
见“莼羹鲈脍”条。
秋宪-古書典故辭典
秋宪
御史的别称。《称谓录·秋宪》:“《小知录》:汉授御史多在立秋,取肃杀之意,故称秋宪。”
秋眉-古書典故辭典
秋眉
指老人的眉毛。唐代李贺《浩歌》:“看见秋眉换新绿,二十男儿那刺促!”刺促:受人役使而局促不安的样子。
秋茶-古書典故辭典
秋茶
茶到秋天,开花繁密,比喻刑法苛细。汉桓宽《盐铁论·刑德》:“昔秦法繁于秋茶,而网密于凝脂。”荼:苦菜,也指茅草、芦苇的白花。后用以形容刑法的酷暴。唐代温庭筠《病中书怀》诗:“威容尊大树,刑法避秋茶。”亦作“秋茶密网”。
秋茶密网-古書典故辭典
秋茶密网
茶:苦菜,也指茅草、芦苇的白花。秋天繁茂的苦菜,网眼细密的鱼网。旧时比喻刑法繁苛。汉代桓宽《盐铁论·刑德》:“昔秦法繁于秋荼,而网密于凝脂。”南齐王融《永明九年策秀才文》:“伤秋荼之密网,恻夏日之严威。”一作“秋荼”。
秋高马肥-古書典故辭典
秋高马肥
秋季天气晴朗,马因草多食足而长得肥壮。《汉书·匈奴传》:“匈奴至秋,马肥弓劲,即入塞。”唐代杜审言《赠苏味道》诗:“云净妖星落,秋高塞马肥。
秋烧-古書典故辭典
秋烧
秋天的晚霞。宋代石延年《曹太尉西师》诗:“旗光秋烧合,甲色夜江横。”
秋扇-古書典故辭典
秋扇
秋天凉爽,扇无所用,多喻女子色衰而遭弃。汉代班婕妤《怨歌行》:“新裂齐纨素,皓洁如霜雪。裁成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风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南朝梁刘孝绰《班婕好怨》诗:“妾身似秋扇,君恩绝履綦。”
秋娘-古書典故辭典
秋娘
唐代乐妓,多以“秋娘”为名。如《乐府杂录》载李德裕的家姬谢秋娘,杜牧《杜秋娘诗序》记李锜之妾杜秋娘等。诗文中每以“秋娘”为乐妓的通称。白居易《琵琶行》:“妆成每被秋娘妒。”元稹《赠吕三校书》诗:“竞添钱贯定秋娘。”宋代周邦彦《瑞龙吟》词:“惟有旧家秋娘,声价如故。”后亦有称年老色衰的妓女为“秋娘”。
秋毫之末-古書典故辭典
秋毫之末
秋季时,兽类新长的细毛的尖端,喻极为微细的东西,《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朱熹集注:“秋毫之末,毛至秋而末锐,小而难见也。”舆薪:一车柴草。
秋期-古書典故辭典
秋期
男女约秋日相会之期;也指天上牛郎、织女相会的七夕。《诗·卫风·氓》:“将子无怨,秋以为期。”唐代沈佺期《牛女》诗:“粉席秋期缓,针楼别怨多。”
秋霜-古書典故辭典
秋霜
①喻人志操峻洁,风格清严。《后汉书·孔融传》:“懔懔焉,皜皜焉,其与琨玉秋霜比质可也。”《晋书·范弘之传》:“志厉秋霜,诚贯一时。”②喻白发。唐代李白《秋浦歌》十五:“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望穿秋水-古書典故辭典
望穿秋水
秋水,指眼睛。眼望欲穿,形容热切盼望、久候不至的神态。《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损他淡淡春山。”春山:指眉。
琨玉秋霜-古書典故辭典
琨玉秋霜
比喻人格高洁,言行严肃。《后汉书·孔融传论》:“懔懔焉,皓皓焉,其与琨玉秋霜比质可也。”懔懔:严正的样子。皓皓:洁白的样子。琨玉:美玉。
蟪蛄不知春秋-古書典故辭典
蟪蛄不知春秋
《庄子·逍遥游》:“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晦:夜。朔:旦。蛄:夏蝉,夏生秋死,故不知春秋。比喻生命短促。
暗送秋波-汉语成语大词典
暗送秋波àn sòng qiū bō
秋波:秋天的水波,形容美女的眼睛。 原指暗中用眉目传情。后引申为暗中示意,献媚巴结。《民国通俗演义》第一百二十四回:“曹(锟)、张(作霖)二人,均在天津。(王占元)因不惮修阻,亲自到津,加入议团。对张则暗送秋波,对曹尤密切勾结。”《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六十六章:“段(祺瑞)想收为己用,而奉系也有联吴(佩孚)制冯(玉祥)的一种企图,这或者就是他们对吴‘暗送秋波’的原因。”
冰壶秋月-汉语成语大词典
冰壶秋月bīng hú qiū yuè
冰壶:盛冰的玉壶,比喻洁白。秋月:比喻明净。 比喻心地纯洁,品格高尚。宋·苏轼《赠潘谷》:“布衫漆黑手如龟,未害冰壶贮秋月。”《宋史·李侗传》:“愿中(李侗)如冰壶秋月,莹澈无瑕。” 又有【冰壶秋水】。梁启超《节本明儒学案·师说·孟云浦化鲤、孟我疆秋》:“二孟先生,如冰壶秋水,两相辉映,以扶家传于不坠,可称北地联璧。”
春花秋月-汉语成语大词典
春花秋月chūn huā qiū yuè
见【秋月春风】(835页)。
春韭秋菘-汉语成语大词典
春韭秋菘chūn jiǔ qiū sōng
韭:韭菜。菘:一种阔叶蔬菜名。 泛指时新菜蔬。语本《南齐书·周颙(yóng)传》“文惠太子(萧长懋)问颙:‘菜食何味最胜?’颙曰:‘春初早韭,秋末晚菘’”。宋·陆游《自笑》:“平章春韭秋菘味,拆补天吴紫凤图。” 也作【早韭晚菘】。《宣和画谱·蔬果》:“而早韭晚菘,来禽青李,皆入翰林子墨之美谈。”(来禽:即林檎,沙果。)
春兰秋菊-汉语成语大词典
春兰秋菊chūn lán qiū jú
春天的兰花和秋天的菊花。比喻各有其秀美的特色。《楚辞·九歌·礼魂》“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洪兴祖补注:“古语云,春兰秋菊,各一时之秀也。”唐·李商隐《代魏宫私赠》:“来时西馆阻佳期,去后漳河隔梦思,知有宓(fú)妃无限意,春兰秋菊可同时。”(宓妃:传说是伏羲氏的女儿,死后为洛水之神。)鲁迅《偶成》:“所恨芳林寥落甚,春兰秋菊不同时。” 也作【秋菊春兰】。《梁书·刘峻传》:“秋菊春兰,英华靡绝。”宋·赵蕃《学诗诗》:“秋菊春兰宁易地,清风明月本同天。”
春秋笔法-汉语成语大词典
春秋笔法chūn qiū bǐ fǎ
《春秋》:编年体史书,相传是孔子根据鲁国史书《春秋》整理而成,记载鲁隐公元年(前七二二年)至鲁哀公十四年(前四八八年)共二百四十二年间的历史。笔法:指写作方法。 古人以为孔子修订《春秋》,意含褒贬,其中增一字、减一字都有“微言大义”。后指文笔曲折,意含褒贬的文字。鲁迅《反对“含泪”的批评家》:“(我)初意却不过贪图少写一个字,并非有什么《春秋》笔法。”鲁迅《答有恒先生》:“‘又’者,所以形容我常发名士脾气也,《春秋》笔法,先生,你大概明白的罢。”
春秋鼎盛-汉语成语大词典
春秋鼎盛chūn qiū dǐng shèng
春秋:指年龄。鼎盛:正当兴盛的时候。 称颂人年富力强。《汉书·贾谊传》:“天子春秋鼎盛,行义未过,德泽有加焉。”明·张居正《请敷陈谟烈以裨圣学疏》:“皇上春秋鼎盛,宜省览章奏,讲究治理。”清·程允升《幼学故事琼林·老幼寿诞》:“称少年,曰春秋鼎盛;羡高年,曰齿德俱增。”
春秋责备贤者-汉语成语大词典
春秋责备贤者chūn qiū zé bèi xián zhě
贤者:指才德兼备的人。 《春秋》一书常常责备有才德的人。指对贤者要求更为严格苛刻。语本《新唐书·太宗纪赞》“然《春秋》之法,常责备于贤者,是以后世君子之欲成人之美者,莫不叹息于斯焉”。后用以表示批评是出于对被批评者的爱重。《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春秋责备贤者,未可以士大夫之义律儿女子。”《镜花缘》第十二回:“据小子愚见:‘《春秋》责备贤者’,其罪似应全归卖肉之人。”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汉语成语大词典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chūn shēng xià zhǎng,qiū shōu dōng cáng
春天萌生,夏天滋长,秋天收获,冬天储藏。指农业生产的一般过程。有时也比喻其他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史记·太史公自序》:“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弗顺则无以为天下纲纪。”
春蚓秋蛇-汉语成语大词典
春蚓秋蛇chūn yǐn qiū shé
春天的蚯蚓,秋天的蛇。比喻字写得很差,弯弯曲曲,像蚯蚓和蛇爬行一样。语本《晋书·王羲之传论》“(萧)子云近世擅名江表,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行(háng)行若萦春蚓,字字如绾(wǎn)秋蛇”。(绾:盘结。)宋·苏轼《龙尾砚歌》:“粗言细语都不择,春蚓秋蛇随意画。”
当为秋霜,无为槛羊-汉语成语大词典
当为秋霜,无为槛羊dāng wéi qiū shuāng,wú wéi jiàn yáng
槛:关兽类的栅栏。 应当做秋霜,不要做槛里的羔羊。比喻做事要下得狠手,不要受制于人。《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荆书与东海王彊曰:‘当为秋霜,无为槛羊。’”李贤注:“秋霜肃杀于物;槛羊受制于人。”
多事之秋-汉语成语大词典
多事之秋duō shì zhī qiū
秋:年,时期。 指事故或事变很多的时期。一般用来形容政局不安定。《读通鉴论·唐德宗·十六》:“故当多事之秋,倍重名器之予,非吝也;禄以随爵,位以随官,则效节戮力以拔自寒微、登于显秩者,无近功而有大利,固无患人之不劝也。”《老残游记》第十二回:“现在国家正当多事之秋。”
琨玉秋霜-汉语成语大词典
琨玉秋霜kūn yù qiū shuāng
琨玉:昆仑山上的美玉。秋霜:秋天的寒霜。 比喻人的品格高尚,态度严肃。《后汉书·孔融传》:“懔懔焉,皜(hào)皜焉,其与琨玉秋霜比质可也。”(懔懔:谨慎戒惧的样子。皜:同“皓”。皜皜:洁白、光明的样子。)
老气横秋-汉语成语大词典
老气横秋lǎo qì héng qiū
横:纵横杂乱,引申为充满。横秋:充溢于秋季的天空。 本指老年的气势苍劲豪壮。语本《文选·孔稚圭〈北山移文〉》“霜气横秋”;唐·杜甫《送韦评事赴同谷判官》“老气横九州”;宋·黄庭坚《次韵德孺五丈惠贶(kuàng)秋字之句》“老来忠义气横秋”。后用以形容老练而自负的神气。鲁迅《大观园的人才》:“早些年,大观园里的压轴戏是刘老老骂山门。那是要老旦出场的,老气横秋地大‘放’一通,直到裤子后穿而后止。”也形容人倚老卖老或缺乏朝气。《赵子曰》第三:“赵子曰老气横秋的用食指弹了弹烟灰,真带出一些老大哥的派头。”
明察秋毫-汉语成语大词典
明察秋毫míng chá qiū háo
秋毫:鸟兽在秋天新长出的细毛,比喻极微小的东西。 能敏锐地看见极微小的事物。形容目光极为锐利。语本《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舆薪:一车柴。)《三侠五义》第四十二回:“不想相爷神目如电,早已明察秋毫,小人再不敢隐瞒。”清·袁枚《小仓山房尺牍》第二百〇三首:“道公所料简,无不部居别白,明察秋毫,而又能天马行空,一丝不挂。”(料简:计量与稽考。)
皮里春秋-汉语成语大词典
皮里春秋pí lǐ chūn qiū
皮:指肚皮。春秋:春秋时鲁国史书,相传孔子曾删定这部书,评论是非,褒贬善恶;这里用“春秋”指评判好坏。 指藏在内心的对人对事的褒贬评论。《晋书·褚裒(póu)传》:“裒少有简贵之分……谯(qiáo)国桓彝见而目之曰:‘季野(褚裒)有皮里《春秋》。’言其外无臧否(pǐ)而内有所褒贬也。”(臧否:评论好坏。)《红楼梦》第三十八回:“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 也作【皮里阳秋】。(阳秋:即春秋。因晋简文帝母名春,晋人避讳,故以“阳”代“春”。)《世说新语·赏誉》:“桓茂伦(彝)云:‘褚季野皮里阳秋。”明·张岱《与周戬伯》:“皮里阳秋,不谋自合。”
平分秋色-汉语成语大词典
平分秋色píng fēn qiū sè
把秋天的景色平均分配,恰得一半。原指中秋。宋·李朴《中秋》:“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后指分享财物、声誉等。《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五十三章:“按照这个意见进行,盐务署就可以‘平分秋色’,得到佣金八十万元。”
千秋万岁-汉语成语大词典
千秋万岁qiān qiū wàn suì
表示经历的时间极为久长。旧时常用于祝颂人长寿,也用作帝王寿终的讳称。《韩非子·显学》:“今巫祝之祝人曰:‘使若千秋万岁。’千秋万岁之声聒耳,而一日之寿无征于人。”(征:应验。)《史记·梁孝王世家》:“上(景帝)与梁王燕饮,尝从容言曰:‘千秋万岁后,传于王。’”《文选·江淹〈恨赋〉》:“千秋万岁,为怨难胜。” 也作①【万岁千秋】。《战国策·楚策一》:“于是楚王游于云梦……仰天而笑曰:‘乐矣,今日之游也。寡人万岁千秋之后,谁与乐此矣?’”②【千秋万载(zǎi)】。欧阳山《金牛和笑女》:“我们大家勤勤俭俭,在积攒一份大家当——千秋万载的家当呢!”③【千秋万古】。金·元好问《摸鱼儿》:“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元曲选外编·无名氏〈小张屠〉第三折》:“孝顺名标入千秋万古忠良传。”④【千年万载】、【千秋万世】。(世:世代。)明·周楫《西湖二集·徐君宝节义双圆》:“千秋万世之下,便做鬼也还羞耻不过哩!”《李自成》第一卷第二章:“象升……来京勤王,能够战死沙场,于愿已足,决不会贪生怕死,不敢力争,致负京师士民之望,为千秋万世所不齿!”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