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入)是什么意思
入木三分-古書典故辭典
入木三分
相传晋代王羲之书写祝版(祭祀时写祝词的木版),匠人事后削去,发现笔痕入木三分。事见唐代张怀瓘《书断·王羲之》。本形容王的书法笔力雄健。后借以比喻见解、议论的深刻。清代赵翼《杨雪珊自长垣归来示近作叹赏不足诗以志爱》:“入木三分诗思锐,散霞五色物华新。”
入泮-古書典故辭典
入泮
见“采芹”条。
入室操戈-古書典故辭典
入室操戈
《后汉书·郑玄传》:“时任城何休好《公羊》学,遂著《公羊墨守》、《左氏膏肓》、《彀梁废疾》。玄乃发《墨守》,针《膏肓》,起《废疾》。休见而叹曰:‘康成入吾室,操吾矛,以伐我乎!’”康成:郑玄字。矛:与戈同类的兵器。后以“入室操戈”比喻利用对方的论点反驳对方。
入彀-古書典故辭典
入彀
见“英雄入彀”条。
入境问禁-古書典故辭典
入境问禁
进入别国的国境,须先了解那一国的法禁,以免触犯。《礼记·曲礼上》:“入竟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竟:境,指国境。国:都城。
三过其门而不入-古書典故辭典
三过其门而不入
三次经过家门都不进去。比喻勤于职守,公而忘私。《孟子·离娄下》:“禹、稷当平世,三过其门而不入。”本以形容禹、稷的尽瘁国事。又据《史记·夏本纪》:“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后遂专用作夏禹治水的故事。
下乔入幽-古書典故辭典
下乔入幽
比喻舍高就低、弃明投暗,违反常情。《孟子·滕文公上》:“吾闻出于幽谷,迁于乔木者,未闻下乔木而入于幽谷者。”
上天无路 入地无门-古書典故辭典
上天无路 入地无门
形容处境窘迫,走投无路。宋代悟明《联灯会要·体柔禅师》:“进则触途成滞,退后即噎气填胸,直得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飞熊入梦-古書典故辭典
飞熊入梦
《史记·齐太公世家》:“西伯(周文王)将出猎,卜之,曰:‘所获非龙非螭,非虎非罴;所获霸王之辅。’于是周西伯猎,果遇太公于渭之阳。”按“非虎”,《宋书·符瑞志》作“非熊”。后由“非熊”讹为“飞熊”。因有周文王梦飞熊而遇太公望的传说。唐代胡曾《渭滨》诗:“岸草青青渭水流,子牙曾此独垂钩。当时未入飞熊梦,几向斜阳叹白头。”
不入虎穴 焉得虎子-古書典故辭典
不入虎穴 焉得虎子
比喻不深入险境,就不能取得胜利的成果。《后汉书·班超传》:“不入虎穴,不得虎子。”明代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回:“黄忠催军马随后而进,刘封曰:‘军士力困,可以暂歇。’忠曰:‘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日出而作 日入而息-古書典故辭典
日出而作 日入而息
太阳出来就起身,太阳下山就休息,谓上古时代人们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庄子·让王》:“善卷曰:‘余立于宇宙之中,冬日衣皮毛,夏日衣葛絺;春耕种,形足以劳动;秋收敛,身足以休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吾何以天下为哉!’”晋代皇甫谧《高士传》卷上:“帝尧之世,天下大和,百姓无事,壤父年八十余而击壤于道中。观者曰:‘大哉帝之德也。’壤父曰:‘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何德于我哉!’”
升堂入室-古書典故辭典
升堂入室
比喻学问造诣有程度深浅的差别。《论语·先进》:“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由:仲由,即子路,孔子弟子。升堂:表示已经入门,达到熟悉、理解的程度。入室,表示达到了运用自如的程度。后用以称人在学业或技能上有精深的造诣为“升堂入室”。《三国志·魏志·管宁传》:“娱心黄老,游志六艺,升堂入室,究其阃奥。”
长歌入阵-古書典故辭典
长歌入阵
慷慨悲歌,冲入敌军。形容英勇悲壮。清代俞正燮《癸巳存稿·长歌入阵》:“《吴志·孙峻传》注引《吴书》云:‘留赞,字正明,会稽长山人,为吴左将军左护军。赞临阵,必先被发叫天,因抗音而歌,左右应之,毕,乃进战,战无不克。’《洛阳伽蓝记》云:‘北魏田僧超能吹笳为壮士歌《项羽吟》。征西将军崔延伯讨万俟丑奴,每临阵,令僧超为壮士声,遂单马入阵。’”
引人入胜-古書典故辭典
引人入胜
《世说新语·任诞》:“王卫军云:‘酒正自引人箸(著)胜地。’”王卫军:即王荟。意为把人带到优美的境地。后因以形容风景名胜或美妙文章等能引人入佳境。
生入玉门关-古書典故辭典
生入玉门关
《后汉书·班超传》:“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玉门关:关名,在甘肃省敦煌县之西,阳关之西北,是古时通西域的必经要道。又称“玉关”。意谓班超久在西域,年老思恋故土,上疏请求放归,希望在未死前,能活着回到祖国家乡。
白鱼入舟-古書典故辭典
白鱼入舟
《史记·周本纪》:“武王渡河,中流,白鱼跃入王舟中,武王俯取以祭。”裴骃《集解》引马融曰:“鱼者,鳞介之物,兵象也;白者,殷家之正色:言殷之兵众与周之象也。”这是一种迷信说法,把白鱼跳上船这一偶然事件说成是周武王奉天命伐纣灭殷的预兆。后因以“白鱼入舟”比喻用兵必胜的吉兆。
出口入耳-古書典故辭典
出口入耳
两人私下传语,不让别人知道。《后汉书·张霸传》:“(张)温前执其手曰:‘子忠于我,我不能用,是吾罪也,子何为当然!且出口入耳之言,谁今知之!’(张)玄遂去,隐居鲁阳山中。”
出生入死-古書典故辭典
出生入死
原指出生地,入死地。后多指冒着生命的危险,活动在极为恶劣的环境之中。《老子》第五十章:“出生入地。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韩非子·解老》:“人始于生而卒于死,始之谓出,卒之谓入,故曰出生入死”。
出将入相-古書典故辭典
出将入相
旧指文武兼备的人才。出则可为将,入则可为相。唐代崔颢《江畔老人愁》诗:“两朝出将复入相,五世迭鼓乘朱轮。”《旧唐书·李德裕传》:“东都于伊阙南置平泉别墅,清流翠篠,树石幽奇。初未仕时,讲学其中。及从官藩服,出将入相,三十年不复重游,而题寄歌诗,皆铭之于石。”
先入为主-古書典故辭典
先入为主
以先听到的意见为根据,形成成见,再不实事求是地听取后来的不同的意见。《汉书·息夫躬传》:“唯陛下观览古戒,反覆参考,无以先入之语为主。”
把臂入林-古書典故辭典
把臂入林
《世说新语·赏誉》:“谢公(安)道:‘豫章(谢鲲)若遇七贤,必自把臂入林。’”七贤:竹林七贤。把臂:亲密的意思。后世因而称与朋友偕隐为“把臂入林”。
含笑入地-古書典故辭典
含笑入地
指死而无憾,犹言“含笑九泉”。《旧唐书·温大雅传》:“大雅将改葬其祖父,筮者曰:‘葬于此地,害兄而福弟。’大雅曰:‘若得家弟永康,我将含笑入地。’葬讫,岁余而卒,谥曰孝。”
穷鸟入怀-古書典故辭典
穷鸟入怀
穷途末路无处容身的鸟钻入人的怀里。比喻处境窘困的人,投靠并求助于别人。《三国志·魏志·邴原传》:“政窘急,往投原。”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政投原曰:‘穷鸟入怀。’原曰:‘安知斯怀之可入邪?’”政:刘政,因避公孙度的捕拿而投奔邴原。
英雄入彀中-古書典故辭典
英雄入彀中
天下英雄皆入掌握之中。彀(gòu够)中:弓箭射程之内,比喻控制之下。五代王定保《唐摭言·述进士》:“文皇帝修文偃武,天赞神授。尝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文皇帝:唐太宗李世民。故后世以“入彀”比喻就范,入圈套。
泥牛入海-古書典故辭典
泥牛入海
比喻一去不返,杳无音信。宋代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八《龙山和尚》:“洞山又问和尚:‘见个什么道理,便住此山?’师云:‘我见两个泥牛斗入海,直至如今无消息。’”
单刀直入-古書典故辭典
单刀直入
直截爽快的意思。《景德传灯录》卷十二:“灵祐曰:单刀直入,则凡圣尽露真常。’旻德曰:‘若是作家战将,便须单刀直入。’”灵祐、旻德:都是唐代的高僧。二人所说的单刀直入,原意本是指佛法的学习,认定目标勇猛前进,后比喻直截了当。
胡孙入袋-古書典故辭典
胡孙入袋
比喻不自由。胡孙,即“猢狲”。宋代欧阳修《归田录》:“梅圣俞以诗知名三十年,终不得一馆职,……初授敕修《唐书》,语妻刁氏曰:‘吾之修书,可谓猢狲入布袋矣。’刁氏对曰:‘君于仕宦,亦何异鲇鱼上竹竿耶?’”
虺蛇入梦-古書典故辭典
虺蛇入梦
梦见虺(huǐ悔)蛇,古代认为是生女的前兆。《诗,小雅·斯干》:“维虺维蛇,女子之祥。”虺:也是蛇。虺、蛇都是阴物穴处,柔弱隐伏,故以为是女子之兆。
误入桃源-古書典故辭典
误入桃源
元代王子一所撰杂剧名,全名为《刘晨阮肇误入桃源》。晋刘晨、阮肇到天台山采药,路远迷返,肚饥时,偶望山上有熟桃,采之充饥,观山下溪流中流下一杯,知道已靠近人家,于是渡山出大溪,遇到两个仙女,邀至家中,共同生活十天,回到世上,已隔十世。二女是紫霄、玉女谪降,与刘、阮有宿缘,后来又得星官指引到仙境,行满功成,同赴蓬莱。
病入膏肓-古書典故辭典
病入膏肓
《左传·成公十年》,“医至,曰:‘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旧说在心之下有一小块脂肪叫膏,膈之上有一片薄膜叫肓(huāng荒)。膏和育之间是药力达不到的地方。故谓病重无法救治为“病入膏肓”。
病从口入 祸从口出-古書典故辭典
病从口入 祸从口出
疾病是由于饮食不慎引起的,灾祸是因为语言失妥召来的。旧时引以为处世的格言。《太平御览·人事·口》:“神以感通,心由口宣。福生有兆,祸来有端。情莫多妄,口莫多言。蚁孔溃河,溜沈倾山。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存亡之机,开阖之术。口与心谋,安危之源,枢机之发,荣辱存焉。”
悖入悖出-古書典故辭典
悖入悖出
《礼·大学》:“贷悖而入者,亦悖而出。”后因称财物获得不以正道,又被人巧夺或浪费以尽者为悖入悖出。
请兄入瓮-古書典故辭典
请兄入瓮
亦作“请君入瓮”。比喻即以其人之法还治其人之身。《资治通鉴·唐纪·则天皇后天授二年》:“或告文昌右丞周兴与丘神勣通谋,太后命来俊臣鞠之。俊臣与兴方推事对食,谓兴曰:‘囚多不承,当为何法?’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以炭四周炙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俊臣乃索大瓮,火围如兴法,因起谓兴曰:‘有内状推兄,请兄入此瓮。’兴惶恐,叩头伏罪。”
被发入山-古書典故辭典
被发入山
即“披(pī披)发入山”,意为隐居。《三国志·蜀志·刘备传》裴松之注:孙权欲取蜀。“遣周瑜率水军住夏口,备不听军过,谓瑜曰:‘汝欲取蜀,吾当被发入山,不失信于天下也。’。
随乡入乡-古書典故辭典
随乡入乡
亦作“入乡随乡”。原意为到什么地方就遵从那个地方的风俗。也比喻能适应环境,随遇而安。宋代范成大《秋雨快晴静胜堂席上》诗:“天涯节物遮愁眼,且复随乡便入乡。”
登堂入室-古書典故辭典
登堂入室
亦作“升堂入室”。本谓学问所达到的境地在程度上有深浅的差别。后亦用以赞扬人在学问技艺上有高深的造诣。《汉书·艺文志》:“如孔氏之门人用赋也,则贾谊登堂,相如入室矣。”亦见《论语·先进》。参见“升堂入室”条。
熊罴入梦-古書典故辭典
熊罴入梦
古人以为熊罴入梦,是生男子的预兆。因以为祝人生男之辞。《诗·小雅·斯干》:“吉梦维何?维熊维罴,维虺维蛇。大人占之,维熊维罴,男子之祥。维虺维蛇,女子之祥。”虺(huǐ毁):毒蛇。参见“梦熊”条。
旦暮入地-汉语成语大词典
旦暮入地dàn mù rú dì
早晚要进入地府。表示人的年事已高,不久于人世。《汉书·龚胜传》:“吾受汉家厚恩,无以报,今年老矣,旦暮入地,谊岂以一身事二姓,下见故主哉!”《后汉书·班超传》:“蛮夷之性,悖逆侮老,而超旦暮入地,久不见代,恐开奸宄之源,生逆乱之心。”清·顾炎武《与史馆诸君书》:“炎武年近七旬,旦暮入地。”
昂然直入-汉语成语大词典
昂然直入áng rán zhí rù
仰头挺胸地径直走进去。《三国演义》第三回:“何进昂然直入;至嘉德殿门,张让、段珪迎出,左右围住。”《九命奇冤》第二十二回:“张风昂然直入,内中已迎出一个人来,正是简勒先。” 也作【昂然而入】。《三国演义》第六十五回:“须臾(yú),李恢昂然而入,马超端坐帐中不动。”(须臾:片刻。)
把臂入林-汉语成语大词典
把臂入林bǎ bì rù lín
把臂:挽住对方臂膀,表示亲密。 亲密地握着对方胳膊,进入竹木之林。意思是到幽雅的处所赏玩和畅谈。引申为同当隐士。《世说新语·赏誉下》:“谢公(安)道豫章,若遇七贤,必自把臂入林。”《北齐书·文苑传·祖鸿勋》:“一得把臂入林,挂巾垂枝……斯亦乐矣。”清·王晫《今世说·品藻》:“胡旅堂与龚总宪书云:‘研德、畴三,吴门之两玉树,门下见之,定把臂人林。’”
半截入土-汉语成语大词典
半截入土bàn jié rù tǔ
指人近晚年,在世的岁月不多了。宋·苏轼《东坡志林》卷十二:“汝已半截入土,犹争高下乎?”
悖入悖出-汉语成语大词典
悖入悖出bèi rù bèi chū
意思是用不正当的手段弄来的财物,又被别人用不正当的手段搞走;或胡乱弄来的钱财又胡乱地花掉。语本《礼记·大学》“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四》:“神以为悖入悖出,自作之愆;杀人人杀,相酬之道,置不为理也。”《塞上行·行纪·忆西蒙·四》:“他们的子子孙孙拿了这些财产在平津一带作恶,悖入悖出,必无下场。”
鞭辟入里-汉语成语大词典
鞭辟入里biān pì rù lǐ
鞭辟:策励,督促前进。里:里头,指最里层。 形容学习踏实深入。多用来形容分析问题说明道理深刻透彻。朱自清《历史在战斗中》:“书中论一个死了丈夫或死了儿子的乡下女人的啼哭,说这个道理,最为鞭辟入里。” 原作【鞭辟近里】。《论语·卫灵公》程颢注:“学只要鞭辟近里。”梁启超《近世第一大哲康德之学说》:“阳明曰,未能知说甚行,盖以为非知则不能行也;康德之言,则以为既知则必能行……其下手工夫,则阳明似更有把握;其鞭辟近里,则康德似更为直捷。”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汉语成语大词典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bìng cóng kǒu rù,huò cóng kǒu chū
疾病常因饮食不慎而发生,祸患常因说话不慎而造成。晋·傅玄《口铭》:“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清·赵翼《陔余丛考·成语》:“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见庄绰《鸡肋编》,谓当时谚语。” 也单作【祸从口出】。鲁迅《再来一次》:“在这样‘祸从口出’之秋,给自己也辩护得周到一点罢。”
病入膏肓-汉语成语大词典
病入膏肓bìng rù gāo huāng
膏肓:中医学人体部位名,膏指心尖脂肪,肓指心脏至隔膜之间。旧说膏与肓之间药力达不到。 指病情极重,已无法医治。有时也指问题严重,难以挽救。语本《左传·成公十年》“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药不至焉”。宋·王谠《唐语林·卷五·补遗》:“请足下多服续命之散,数加益智之丸,无令病入膏肓。”《明史·流贼传序》:“……加以天灾流行,饥馑洊臻,政繁赋重,外讧内叛。譬一人之身,元气羸然……病入膏肓,而不可救,不亡何待哉。” 也作【病在膏肓】。《元曲选外编·无名氏〈小张屠〉第一折》:“母亲病在膏肓,你孩儿仰天悲怆。” 又有①【膏肓之疾】。《晋书·乐广传》:“(卫玠)遂以成疾。广闻故,命驾为剖析之,玠病即愈。广叹曰:‘此贤胸中必无膏肓之疾!’”②【膏肓之病】。孙中山《上李鸿章书》:“中国有此膏肓之病而不能除,则虽尧、舜复生,禹、皋(陶)佐治,无能为也。”
不得其门而入-汉语成语大词典
不得其门而入bù dé qí mén ér rù
不知道门在哪儿,无法进去。常用以比喻学习或工作找不到入门的途径。《论语·子张》:“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仞:古代长度单位,周制八尺。)
不堪入耳-汉语成语大词典
不堪入耳bù kān rù ěr
堪:可以,能够。 指粗俗荒诞的话语或音乐,非常难听。梁启超《意大利建国三杰传》第二十节:“自余各国,则詈以海贼,詈以狂人,谩骂之声,不堪入耳。”《民国通俗演义》第十一回:“明明是满腹怒意,借此少泄,语意尤不堪入耳,气得总理(指唐绍仪)瞠目结舌。”
不堪入目-汉语成语大词典
不堪入目bù kān rù mù
指粗俗鄙陋得让人看不下去。清·钱泳《履园丛话·碑帖·汉淳于长夏承碑》:“明嘉靖间,是碑与《娄寿碑》俱吾乡华东沙氏故物,今重刻本甚多,不堪入目矣。” 又有【不堪视听】。严复《论中国之阻力与离心力》:“其菲薄揶揄,不堪视听。”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汉语成语大词典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bù rù hǔ xué,yān dé hǔ zǐ
焉:怎么。 不进老虎洞,怎么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担风险,没有无畏精神,就不可能取得成果。唐·释皎然《诗式·取镜》:“又云:不要苦思,苦思则丧自然之质。此亦不然。夫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三国演义》第七十回:“黄忠催军马随后而进,刘封曰:‘军士力困,可以暂歇。’忠曰:‘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策马先进。士卒皆努力向前。” 原作【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后汉书·班超传》:“官属皆曰:‘今在危亡之地,死生从司马。’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也作①【不探虎穴,安得虎子】。《三国志·吴志·吕蒙传》:“蒙曰:‘贫贱难可居,脱误有功,富贵可致。且不探虎穴,安得虎子?’”②【不入兽穴,不得兽子】。《北史·李远传》:“……但不入兽穴,不得兽子,若以奇兵出其不意,事或可济。”(按,“兽”本作“虎”,《北史》避唐讳改。)
操戈入室-汉语成语大词典
操戈入室cāo gē rù shì
见【入室操戈】(883页)。
长驱直入-汉语成语大词典
长驱直入cháng qū zhí rù
驱:策马快跑。 长途快速进军,直达对方纵深地区。《东周列国志》第八十五回:“乐羊长驱直入,所向皆破……勇智难敌。”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第三次‘围剿’……是‘长驱直入’,大不同于第二次‘围剿’之‘步步为营’。”《中国的西北角·成兰纪行·一》:“记者曾亲与热河战争和长城战争,如果当时也筑了这样严密的工事,则敌人当然不能长驱直入。” 也作【长驱径入】。汉·曹操《劳徐晃令》:“吾用兵三十余年,及所闻古之善用兵者,未有长驱径入敌围者也。”
超凡入圣-汉语成语大词典
超凡入圣chāo fán rù shèng
超过了凡人,达到了圣人的境界。形容道德、学问等的修养非常精深。《朱子语类辑略·总论为学之方》:“而今紧要且看圣人是如何,常人是如何……就此理会得透,自可超凡入圣。”《红楼梦》第一百一十五回:“今日弟幸会芝范,想欲领教一番超凡入圣的道理。”《老张的哲学》第二十三:“世上有人给你钱,可是没人能使你超凡入圣。”也形容诗文的高妙。清·马位《秋窗随笔·五四》:“太白《邯郸才人嫁为厮养卒妇》诗,妙在不说目前之苦,只追想宫中乐处,文章于虚里摹神,所以超凡入圣耳。”
超神入化-汉语成语大词典
超神入化chāo shén rù huà
见【出神入化】(157页)。
趁虚而入-汉语成语大词典
趁虚而入chèn xū ér rù
见【乘虚而入】(141页)。
乘虚而入-汉语成语大词典
乘虚而入chéng xū ér rù
乘:趁,就着。虚:空虚,弱点。 本指军事上向对方没有设防或兵力薄弱的地方进攻。《三国演义》第二十四回:“今曹操东征玄德,许昌空虚,若以义兵乘虚而入……此不易得之机会也。”也泛指趁机钻空子。鲁迅《致徐懋庸》:“一做过编辑,交际是一定多起来的,而无聊的人,也就乘虚而入。” 也作①【乘隙而入】。冯玉祥《我的生活》第二章:“贾良等乘隙而入,里应外合,一战将花得雷拿住。”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九》:“他们幸灾乐祸,乘隙而入,并想一切方法利用和扩大我们的某些缺点、错误和不好的东西,来达到破坏我们党的目的。”②【趁虚而入】。《烈火金钢》第二十二回:“他以为这是八路军一贯的战术:趁虚而入,攻其不备,打了就跑。”③【乘机而入】。《民国通俗演义》第四十七回:“他遂乘机而入,愿将帝制经费一力承当。”毛泽东《国共合作成立后的迫切任务》:“然而由于一部分人对于革命主义未能坚持……招致了革命的失败,外患乃得乘机而入。”
痴入说梦-汉语成语大词典
痴入说梦chī rén shuō mèng
本指对痴呆的人说梦话,而痴呆的人信以为真。宋·释惠洪《冷斋夜话》卷九:“僧伽,龙朔中游江淮间,其迹甚异。有问之曰:‘汝何姓?’答曰:‘姓何。’又问:‘何国人?’答曰:‘何国人。’唐李邕作碑,不晓其言,乃书传曰:‘大师姓何,何国人。’此正所谓对痴人说梦耳。”(龙朔:唐高宗年号。)《初刻拍案惊奇·转运汉巧遇洞庭红》:“莫与痴人说梦!思量海外寻龟。”后用来讽刺人说荒唐话。《镜花缘》第十八回“今大贤说他注的为最,甚至此书一出,群书皆废,何至如此?可谓痴人说梦!” 又有【痴儿说梦】。清·钱泳《履园丛话·考索·墓碑》:“而后之人习焉不察,以为昌黎曾有此例,刻之文集中,而其子孙竟即以原稿上石者,实是痴儿说梦矣。”
出将入相-汉语成语大词典
出将入相chū jiàng rù xiàng
出征可为将帅,入朝可为宰相。旧称文武兼备的重臣。唐·吴兢《贞观政要·任贤》:“(王珪)对曰:‘才兼文武,出将入相,臣不如李靖。’”《古今小说·闹阴司司马貌断狱》:“(司马懿)一生出将入相;传位子孙,并吞三国,国号曰晋。” 也作【出入将相】。宋·王谠《唐语林·言语》:“郭尚父(郭子仪)立勋业,出入将相,穷奢极侈,寿邻九十。”
出警入跸-汉语成语大词典
出警入跸chū jǐng rù bì
警:警戒。跸:帝王出行时,开路清道,禁止通行。 指旧时帝王出行时,经过的地方严加戒备,断绝行人。语本《汉书·梁孝王传》“出称警,入言(跸)”。《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九回:“可戴十二旒(liú)冠冕,建天子旌旗,出警入跸,乘金根车。”(旒:古代帝王所戴冠冕前后悬垂的玉串。)《古今小说·临安里钱婆留发迹》:“钱鏐(liú)虽受王封,其实与皇帝行动不殊,一般出警入跸,山呼万岁。”(山呼:封建时代臣下祝颂皇帝的一种礼仪,由专人呼“万岁”,其余的人应声呼“万万岁”。)
出口入耳-汉语成语大词典
出口入耳chū kǒu rù ěr
从我口中说出,进入你耳朵里。指两人之间私下相传。语本《左传·昭公二十年》“王曰:‘言出于余口,入于尔耳,谁告建也’”。《后汉书·张霸传附张玄》:“(张)温前执其手曰:‘子忠于我,我不能用,是吾罪也,子何为当然。且出口入耳之言,谁今知之?”
出神入化-汉语成语大词典
出神入化chū shén rù huà
神:神奇。化:化境,指造诣达到极高超的境界。 形容文字、艺术品或技艺神奇绝妙。鲁迅《查旧账》:“作者或自以为写得出神入化,但从现在看起来,是连新奇气息也没有的。”《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十章:“高夫人很赏识慧梅的音乐天才,就叫一位善吹笛子的太监给她一些指点,从此她的笛子更吹得出神入化。” 也作【超神入化】。明·高棅(bìng)《〈唐诗品汇〉总序》:“观者苟非穷精阐微,超神入化,玲珑透彻之悟,则莫能得其门,而臻其壶(kǔn)奥矣。”(壶奥:室内深处,比喻深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