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山)是什么意思
三神山-古書典故辭典
三神山
古代传说东海中蓬莱、方丈、瀛洲三山,为仙人所居。又称三岛、三壶、三山。《史记·秦始皇本纪》:“齐人徐市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史记·封禅书》:“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傅在渤海中,去人不远;患且至,则船引风而去。盖尝有至者,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其物禽兽尽白,而黄金白银为阙。未至,望之如云;及到,三神山反居水下。临之,风辄引去,终莫能至云。”
青山一发-古書典故辭典
青山一发
遥望青山于苍茫之中犹如一发般的细小。宋代苏轼《澄迈驿通潮阁》诗:“倦客愁闻归路遥,眼明飞阁俯长桥。贪观白鹭横秋浦,不觉青林没晚潮。余生欲老海南村,帝遣巫阳招我魂。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
表里山河-古書典故辭典
表里山河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子犯曰:“战也,战而捷,必得诸侯;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无害也。”子犯:晋国的大夫,晋文公的母舅狐偃。战:指晋楚城濮之战。表里山河:意为晋国外(表)有黄河,内(里)有太行山,以大山大河为防,形势很好。
人山人海-古書典故辭典
人山人海
形容聚集的人非常多。元末明初施耐庵《水浒》第五十一回:“近日有个东京新来打踅的行院,色艺双绝,叫做白秀英。……如今见在勾栏里说唱诸般品调,每日有那一般打散,或是戏舞、或是吹弹,或是歌唱,赚得那人山人海价看。”
万水千山-古書典故辭典
万水千山
见“千山万水”条。
山中无历日-古書典故辭典
山中无历日
唐代太上隐者《答人》诗:“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是说因隐居深山,隔绝人世,忘却了时日。
山中白云-古書典故辭典
山中白云
南朝梁陶弘景《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后世往往用“山中惟白云而已”作为辞谢客访之辞。
山中宰相-古書典故辭典
山中宰相
南朝梁陶弘景隐居句曲山,礼聘不出,武帝遇国家有大事,往往向他咨询。《南史·陶弘景传》:“国家每有大事,辄就咨询,时称‘山中宰相’。”但后人又有称空有宰相之才而不被当世所用为“山中宰相”的。《宋史·邓孝甫传》:“予自谓山中宰相,虚有其才也;自谓文昌先生,虚有其词也。不得大用于盛世,亦无憾焉,盖有天命尔。”
山长水远-古書典故辭典
山长水远
指道路阻远。唐代许浑《将为南行陪尚书崔公宴海榴堂》诗:“谩夸书剑无归处,水远山长步步愁。”又喻地势灵秀。《明一统志》谓常州府形胜,“山长水远,气秀地灵。”
山斗-古書典故辭典
山斗
见“泰山北斗”条。
山公启事-古書典故辭典
山公启事
《晋书·山涛传》:“涛再居选职,十有余年。每一官缺,辄启拟数人,诏旨有所问,然后显奏,随帝意所欲为先。故帝之所用,或非举首。众情不察,以涛轻重任意。或谮之于帝,故帝手诏戒涛曰:‘夫用人惟才,不遗疏远单贱,天下便化矣。’而涛行之自若,一年之后,众情乃寝。涛所奏甄拔人物,各为题目,时称‘山公启事’。”或谮之于帝:有人在皇帝面前进谗言。甄(zhēn真)拔:考察并选拔人材。
山阳闻笛-古書典故辭典
山阳闻笛
晋代向秀曾与嵇康、吕安结邻,嵇康擅长音乐。后来嵇、吕都因事被杀。向秀有天傍晚途径嵇康在山阳的旧居,听到邻人的笛声,追念旧友,作《思旧赋》。见向秀《思旧赋序》:“……余逝将西迈,经其旧庐。于时日薄虞渊,寒冰凄然。邻人有吹笛者,发声寥亮。追思曩昔游宴之好,感音而叹,,故作赋云。”逝将西迈:将往西远行。薄:迫近。虞渊:传说中太阳沉落的地方。曩昔:从前。
山阴道上-古書典故辭典
山阴道上
本指山水秀丽,看不胜看,后也用以形容头绪很多,应付不过来。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王子敬云:‘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王子敬:即书法家王献之。山阴:今浙江绍兴。参见“应接不暇”条。
山林屠贩-古書典故辭典
山林屠贩
指豪杰之士因不遇于时,或隐居山林,或托身于屠贩。《汉书·王吉传》:“山林之士往而不能反,朝廷之士入而不能出,二者各有所短。”欧阳修《释秘演讨集序》:“山林屠贩,必有老死而莫见者。”
山河襟带-古書典故辭典
山河襟带
指山河形势险固,犹如人所穿衣服的襟带。唐代白居易《叙德书情四十韵上宣歙崔中丞》诗:“山河地襟带,军镇国藩维。”
山鸡舞镜-古書典故辭典
山鸡舞镜
山鸡在镜子前起舞,至死而止,比喻自我陶醉。南朝宋《异苑》三:“山鸡爱其毛羽,映水则舞。魏武时,南充献之,帝欲其鸣舞而无由,公子苍舒令置大镜其前,鸡鉴形而舞,不知止,遂死。”北朝周庾信《镜赋》:“山鸡看而独舞,海鸟见而孤鸣。”
山雨欲来风满楼-古書典故辭典
山雨欲来风满楼
比喻事情在没有发生前,已有征兆先见。唐代许浑《咸阳城东楼》诗:“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山陵崩-古書典故辭典
山陵崩
封建时代称帝王之死。《战国策·秦策》:“王之春秋高,一旦山陵崩,太子用事,君危于累卵。”
山高水长-古書典故辭典
山高水长
比喻人品高洁。宋代范仲淹《桐庐郡严先生祠堂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山溜穿石-古書典故辭典
山溜穿石
山中的滴水,时闻长久可以穿石,比喻有志者只要坚持不懈,便能成功。汉代刘向《说苑·正谏》:“泰山之溜穿石,引绳久之,乃以栔木,水非石之钻,绳非木之锯也,而渐靡使之然。”栔:同“契”,刻。
千山万水-古書典故辭典
千山万水
形容山川很多,道路艰险而遥远。唐代宋之问《至端州驿见杜五审言、沈三佺期、阎五朝隐、王二无竞题壁,慨然成咏》:“岂意南中歧路多,千山万水分乡县。云摇雨散各翻飞,海阔天长音信稀。”亦作“万水千山”。
不周山-古書典故辭典
不周山
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山名。战国楚屈原《离骚》:“路不周以左转兮,指西海以为期。”王逸注:“不周,山名,在昆仑山西北。”《淮南子·天文训》:“昔者共工与颛项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山海经·大荒西经》:“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
中山狼-古書典故辭典
中山狼
明代马中锡写的寓言故事《中山狼传》(一说为宋谢良作)中的角色。故事说战国时赵简子猎于中山,有狼被追甚急,遇东郭先生乞援得免,事后反要吃掉东郭先生,借以揭露忘恩负义之徒阴险凶残的本质。明代康海撰有《中山狼》杂剧,传说是讽刺同时代人李梦阳的。明代王九思、汪廷讷、陈与郊也都写过同题材的剧作。后用来比喻那些忘恩负义、阴毒残忍的人。清代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中山酒-古書典故辭典
中山酒
仙酒名。产于中山,相传饮后能醉千日,因又名“千日酒”。晋代张华《博物志》卷五:“昔刘玄石于中山酒家酤酒,酒家与千日酒,忘言其节度,归至家当醉,而家人不知,以为死也,权葬之。酒家计千日满,乃忆玄石前来酤酒,醉向醒耳。往视之,云玄石亡来三年,已葬。于是开棺,醉始醒。俗云:‘玄石饮酒,一醉千日。’”晋代干宝《搜神记》卷十九:“狄希,中山人也。能造千日酒,饮之千日醉。”
日薄西山-古書典故辭典
日薄西山
薄:迫近。太阳迫近西山,就将下落。比喻人到晚年,接近死亡。《汉书·扬雄传》:“临汨罗而自陨兮,恐日薄于西山。”晋代李密《陈情表》:“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刘:李密的祖母。
牛山木-古書典故辭典
牛山木
《孟子·告子上》:“孟子曰:‘牛山之木尝美矣,以其郊于大国也,斧斤伐之,可以为美乎?’”牛山在齐国的东南,因为是大国的郊区,树木经常遭到砍伐,成了秃山。引喻为山木不断被砍伐的颓山。
牛山叹-古書典故辭典
牛山叹
齐景公登牛山而感叹年华不能永驻的故事。《晏子春秋·谏上》:“景公游于牛山,北临其国城而流涕曰:‘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艾孔、梁丘据皆从而泣。晏子独笑于旁。公刷涕而顾晏子曰:‘寡人今日之游悲,孔与据皆从寡人而涕泣,子之独笑何也?’晏子对曰‘使贤者常守之,则太公、桓公将常守之矣,使勇者常守之,则庄公、灵公将常守之矣。数君者将守之,则吾君安得此位而立焉?目其迭处之,迭去之,至于君也,而独为之流涕,是不仁也。不仁之君见一,谄媚之臣见二,此臣之所以独窃笑也。’”
玉山-古書典故辭典
玉山
旧时形容人的仪表温润秀美。《晋书·裴楷传》:“楷风神高迈,容仪俊爽,博涉群书,特精理义,时人谓之玉人。又称见裴叔则,如近玉山,照映人也。”叔则:裴楷字。参看“玉山崩”条。
玉山崩-古書典故辭典
玉山崩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玉山崩”比喻酒醉。后又叫“玉山自倒”。李白《襄阳歌》:“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
玉海金山-古書典故辭典
玉海金山
《南京·朱异传》:“寻有诏求异能之士,五经博士明山宾表荐异:‘年时尚少,德备老成,在独无散逸之想,处闇有对宾之色。器宇弘深,神表峰峻,金山万丈,缘陟未登,玉海千寻,窥映不测。’”旧时形容人气度的高超为“玉海金山”。
龙山落帽-古書典故辭典
龙山落帽
晋代孟嘉在龙山重阳之会时,因风吹落帽,从容应对的故事。《晋书·孟嘉传》:嘉为“征西桓温参军,温甚重之。九月九日,温宴龙山,僚佐毕集。时佐吏并着戎服,有风至,吹嘉帽堕落,嘉不之觉。温使左右勿言,欲观其举止,嘉良久如厕,温令取还之,命孙盛作文嘲嘉,置嘉座处。嘉还见,即答之,其文甚美,四坐嗟叹。”后遂以“龙山落帽”指称重九登高饮酒的风雅之事。
东山再起-古書典故辭典
东山再起
东晋孝武帝时宰相谢安,尝隐会稽东山,后入朝为执政的故事。见《晋书·谢安传》。世称隐居后又出来做官从政为“东山再起”。唐代李白《梁园吟》,“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东山:在今浙江上虞县西南。
东山高卧-古書典故辭典
东山高卧
东晋孝武帝时宰相谢安,入朝前隐居会稽东山。后即以“东山”喻隐居之地,并称重要的政治人物隐居为“东山高卧”。《晋书·谢安传》:“(谢)安始有仕进志,时年已四十余矣。征西大将军桓温请为司马,将发新亭,朝士咸送,中丞高崧戏之曰:‘卿累违朝旨,高卧东山,诸人每相与官:安石不肯出,将如苍生何!苍生今亦将如卿何!’安甚有愧色。”安石:谢安字安石。
仙山琼阁-古書典故辭典
仙山琼阁
神仙居处。琼阁:美玉建造的楼阁。南朝齐陶弘景《水仙赋》:“层城瑶馆,缙云琼阁,黄帝所以觞百神也。”唐代白居易《长恨歌》:“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现亦用指现实中所没有的事物。
肉山脯林-古書典故辭典
肉山脯林
夏桀宴会豪奢靡费的故事。晋代皇甫谧《帝王世纪》:“(夏桀为)肉山脯林,以酒为池,使可运舟,一鼓而牛饮者三千人。”脯:干肉。
华屋山丘-古書典故辭典
华屋山丘
豪华的房屋已变成山丘荒地。三国魏曹植《箜篌引》诗:“生存华屋处,零落归山丘。”喻兴亡盛衰更换。
名山事业-古書典故辭典
名山事业
《史记。太史公自序》:“凡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为《太史公书》。……藏之名山,副在京师,俟后世圣人君子。”后因称著作为“名山事业”。
名落孙山-古書典故辭典
名落孙山
宋代范公偁《过庭录》:“吴人孙山,滑稽才子也。赴举他郡,乡人托以子偕往;乡人子失意,山缀榜末。先归。乡人问其子得失,山曰:‘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后因称考试不中为“名落孙山。”
江山之助-古書典故辭典
江山之助
谓壮丽的自然环境可以激发人的文思诗兴,写出好的作品。《新唐书·张说传》:“为文属思精壮,长于碑志,世所不逮。既谪岳州,而诗益凄惋,人谓得江山助云。”
买山-古書典故辭典
买山
犹言归隐。《世说新语·排调》:“支道林因人就深公买印山。深公答曰:‘未闻巢、由买山而隐。’”巢:巢父。由:许由,都是上古的隐者。
寿比南山-古書典故辭典
寿比南山
寿命可与终南山相比较,比喻人长寿。旧时常用作祝寿之辞。《诗·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南史·齐豫章文献王嶷传》:“嶷谓上曰:‘古来言愿陛下寿比南山,或称万岁,此殆近貌言。如臣所怀,实愿陛下极寿百年亦足矣。’”貌言:意指貌似颂辞,实是虚伪的谄谀。
巫山之梦-古書典故辭典
巫山之梦
巫山在四川,为巴山山脉的高峰。传说楚怀王曾梦见巫山女神,与她欢会。后人因此以“巫山之梦”指男女欢合之词,或称为“巫山之云”、“巫山之雨”。详见“行雨朝云”条。
岘山碑-古書典故辭典
岘山碑
在湖北襄阳附近岘山上,又名“堕泪碑”。《晋书·羊祜传》:“祜乐山水,每风景,必造岘山,置酒言咏,终日不倦。尝慨然叹息,顾谓从事中郎邹湛等曰:‘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悲伤。如百岁后有知,魂魄犹应登此也。’襄阳百姓于岘山枯平生游憩之所,建碑立庙,岁时飨祭焉。望其碑者,莫不流涕。杜预因名为‘堕泪碑’。”岘山:小而高的山,又作地名。
坐吃山空-古書典故辭典
坐吃山空
比喻只图消费,不事生财,则即使有财产象山一样也会吃空致贫。宋《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坐吃山空,立吃地陷。”元曲《东堂老》:“便好道坐吃山空,立吃地陷。”
庐山真面-古書典故辭典
庐山真面
借喻不易很快认识的事物真相。宋代苏轼《题西林壁》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拔山盖世-古書典故辭典
拔山盖世
谓勇力天下无敌。《史记·项羽本纪》:“项王乃悲歌忼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骓(zhuī锥):青白杂色的马。逝:奔驰。虞:项羽最宠爱的姬妾。
拄笏看山-古書典故辭典
拄笏看山
《晋书·王徽之传》王徽之为桓冲参军,“冲尝谓徽之曰:‘卿在府日久,比当椒料理。’徽之初不酬答,直高视,以手版柱颊云:‘西山朝来,致有爽气耳。’”手版:这里指朝笏(hù户)。柱:通“拄’支撑。以笏拄颊,假装看山,答非所问,淡示对俗务不屑作答。苏轼《次韵胡完夫》诗:“老去上书还北阙,朝来拄笏望西山。”后因以比喻封建士大夫在官的清高。
昆山片玉-古書典故辭典
昆山片玉
昆山:昆仑山,旧说产美玉。《晋书·郤诜传》:“(武帝)问诜曰:‘卿自以为何如?’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帝笑。”本自谦为众美之一,后引申喻优秀杰出者。
挟太山以超北海-古書典故辭典
挟太山以超北海
或略称为挟山超海”。喻不可能。《孟子·梁惠王上》:“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太山:同“泰山”。
撼山易 撼岳家军难-古書典故辭典
撼山易 撼岳家军难
宋代岳飞统率的军队能攻善守,难以击破,因有此称。《宋史·岳飞传》:“善以少击众,欲有所举,尽召诸统制与谋,谋定而后战,战有胜无败,猝遇敌不动,故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河山带砺-古書典故辭典
河山带砺
《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宁,爱及苗裔。’”带:衣带。厉:“砺”本字,磨刀石。意思是即使黄河变得象衣带,泰山如磨刀石,国家永固,功臣传祚无穷。后以此比喻久远。
孤山处士-古書典故辭典
孤山处士
孤山:在今浙江省杭州市西湖中。处士:古代称有才德的隐士。“孤山处士”指宋代林逋,他隐居于孤山,不娶妻,没有儿子,而养鹤一只,山上多梅花,所以有“梅妻鹤子”之称。《宋史·隐逸传》:“林逋,字君复,钱塘人。放游江淮间,久之归杭州,结庐西湖之孤山。”元代王冕《梅诗》:“孤山处士诗梦里,罗浮仙人酒兴阑。”
南山可移-古書典故辭典
南山可移
《旧唐书·李元紘传》:唐代太平公主与僧寺争碾硙(磨坊),元紘判还僧寺。当时太平公主权势甚盛,百官无不趋奉。雍州长史窦怀贞促令元紘改断。“元紘大署判后曰:‘南山或可改移,此判终无摇动。’竟执正不挠,怀贞不能夺之。”后凡称案件已定、不可更改为“南山可移,判不可摇”。
荆山之玉-古書典故辭典
荆山之玉
即和氏璧。《韩非子·和氏》:“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泪尽而继之以血。……王乃使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楚本号荆,故称“荆山之玉”。后常用以比喻美好的品质,卓异的才能。曹植《与杨德祖书》:“人人自谓握灵蛇之珠,家家自谓抱荆山之玉。”
退如山移-古書典故辭典
退如山移
退却时有如山的移转,比喻沉着应变。《吴子·应变》:“退如山移,进如风雨。”
泰山北斗-古書典故辭典
泰山北斗
如泰山之高,如北斗之为众星所拱。比喻负有盛望的人被当世所瞻仰。亦作“泰斗”、“山斗”。《新唐书·韩愈传赞》:“唐兴,愈以六经之文,为诸儒倡。自愈没,其言大行,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
泰山压卵-古書典故辭典
泰山压卵
比喻以极强之物加在极弱的东西上,弱者必难幸免。《晋书·孙惠传》“况履顺讨逆,执正伐邪,是……猛兽吞狐,泰山压卵,因风燎原,未足方也。”
泰山梁木-古書典故辭典
泰山梁木
又作“泰山其颓”。《礼记·檀弓上》:“孔子蚤(早)作,负手曳杖,消摇于门。歌曰:‘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这是孔子将死时所作的歌。他自称“哲人”,把自己的死比作泰山的崩塌,栋梁的毁坏。后世即有以此作为对德高望重的人死去的哀挽之辞。
泰山鸿毛-古書典故辭典
泰山鸿毛
比喻重轻悬殊。汉代司马迁《报任安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桃都山-古書典故辭典
桃都山
传说中的仙山,为天鸡所栖。南朝梁任昉《述异记》:“东南有桃都山,上有大树,名曰桃都枝,相去三千里,上有天鸡。日初出,照此木,天鸡则鸣,天下鸡皆随之鸣。”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