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聲)是什么意思
一犬吠形 百犬吠声-古書典故辭典
一犬吠形 百犬吠声
比喻人云亦云、随声附和。汉代王符《潜夫论·贤难》引谚:“一犬吠形,百犬呔声。”《晋书·傅咸传》:“一犬吠形,群犬吠声。”
大声疾呼-古書典故辭典
大声疾呼
唐代韩愈《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既危且亟矣,大其声而疾呼矣!”亟:急。疾:猛。
无声无臭-古書典故辭典
无声无臭
《诗·大雅·文王》:“上天之载,无声无臭。”唐代孔顷达疏:“上天所为之事无声音,无臭味,人耳不闻其音声,鼻不闻其香臭。”今以为湮没不彰之喻。
风声鹤唳-古書典故辭典
风声鹤唳
《晋书·谢玄传》:东晋时,秦主符坚率众号称百万,列阵淝水,谢玄等率精兵八千渡水击之。秦兵大败,“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十七八。”后用以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扰。参见“草木皆兵”条。
有声画-古書典故辭典
有声画
指描写山水景物为主的诗歌有画意。元代黄溍《苕溪风雨中章德茂同泛》诗:“为君留此有声画,题作扁舟烟雨图。”
先声夺人-古書典故辭典
先声夺人
用兵时先大张自己的声威,以挫伤敌人的士气。《左传·宣公十二年》:“军志有之,先人有夺人之心”。又《左传·昭公二十一年》:“军志有之:‘先人有夺人之心,后人有待其衰’,盍及其劳,且未定也,伐诸?”后也用以指先以声威慑人。
先声后实-古書典故辭典
先声后实
作战中先以声势挫折敌人的士气,然后实力攻战。《史记·淮阴侯列传》:“兵固有先声而后实者。”《三国志·魏志·刘晔传》:“夫畏死趋赏,愚智所同,故广武君为韩信画策,谓其威名足以先声后实而服邻国也。”
异口同声-古書典故辭典
异口同声
亦作“异口同音”。大家的说法都相一致。《宋书·庾炳之传》:“今之事迹,异口同音,便是彰著,政未测得物之数耳。”
阳关第四声-古書典故辭典
阳关第四声
唐代臼居易《对酒》诗:“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阳关:指《阳关曲》。唐代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渭城朝雨浥清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后歌入乐,遂为送别之曲。演奏时,首句不重唱,其他三句需重唱,故“阳关第四声”即“劝君更尽一杯酒”。
声价十倍-古書典故辭典
声价十倍
指人的声名、地位比过去大大提高。唐代李白《与韩荆州书》:“一登龙门,则声价十倍。”后亦作“声价百倍”。
声驰-古書典故辭典
声驰
名声远布。《史记·魏世家》:“文侯受子夏经艺,客段干木,过其间,未尝不轼也。”唐张守节《正义》引皇甫谧《高士传》云:“木,晋人也。守道不仕。……文侯以客礼待之,出,过其闻而轼,……曰:‘段干木贤者也,不趋势利,怀君子之道,隐处穷巷,声驰千里,吾安得勿轼!’”轼:扶着车前横木致敬。
声泪俱下-古書典故辭典
声泪俱下
一边说,一边流泪,形容十分悲痛。《晋书·王彬传》:“(王彬)因勃然数敦曰:‘兄抗旌犯顺,杀戮忠良,谋图不轨,祸及门户。’言辞慷慨,声泪俱下。”敦,王敦,晋大将军。
声振林木-古書典故辭典
声振林木
比喻歌声高昂激越。《列子·汤问》:“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返,终身不敢言归。”
步虚声-古書典故辭典
步虚声
传说中神仙于空中的诵经声,后指道士诵经礼赞的一种腔调。虚:天空。南朝宋刘敬叔《异苑》:“陈思王游山,忽闻空里诵经声。清远遒亮,解音者则而写之,为神仙声。道士效之,作步虚声也。”陈思王:曹植封陈王,谥思,世称陈思王。
言为心声-古書典故辭典
言为心声
意谓言语是表达心意的声音;所以听其声,可知其人的心意。汉代扬雄《法语·问神》:“故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
鸡犬之声相闻 老死不相往来-古書典故辭典
鸡犬之声相闻 老死不相往来
鸡狗的叫声互相能听到,但是到老死彼此却不往来。《老子》第十八章:“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现在形容人们或各单位间地理位置靠近,但长期互不联系,互不交流情况。
金石声-古書典故辭典
金石声
《晋书·孙绰传》:孙绰“尝作《天台山赋》,辞致甚工。初成,以示友人范荣期,云:‘卿试掷地,当作金石声也。’”后因用以称誉文辞优美,声调铿锵。
金声玉振-古書典故辭典
金声玉振
《孟子·万章下》:“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时者也。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始条理者,智之事也;终条理者,圣之事也。”金:指钟。玉:指磬。孟子赞美才德兼备,正如奏乐,以钟发声,以磐收韵,集众音之大成。后用以比喻才德兼备,学识渊博。
郑声乱雅-古書典故辭典
郑声乱雅
意思是淫恶的郑声搅乱了雅乐,语出《论论·阳货》:“恶郑声之乱雅乐也。”实际是当时正统的贵族音乐也受到了民间音乐的影响。
秋声-古書典故辭典
秋声
秋季时,西风撼动万物的肃杀声音。北周庾信《周谯国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树树秋声,山山寒色。”宋代欧阳修有《秋声赋》。
铎以声自毁-古書典故辭典
铎以声自毁
《淮南子·缪称训》:“铎以声自毁,膏烛以明自铄。”铎(duó夺):古代乐器,是大铃的一种。铎摇动能发声而又正毁于这声响中。
烛影斧声-古書典故辭典
烛影斧声
宋太祖临崩前夕与太宗密谈的故事。据明代柯维骐《宋史新编》载:宋开宝九年,太祖病重,派王继恩召皇子德芳,继恩自召晋王(太祖弟太宗)。王至宫中,遣散左右,上与王所言皆不能闻,但遥见烛影下,王时或离席,如躲避之状,继而上引柱斧戮地,大声说:“好为之。”遂崩。太宗即位以后,太祖之子德芳、德昭先后未得好死。后以“烛影斧声”比喻千古不决之疑案。
浮声切响-古書典故辭典
浮声切响
浮声,平声。切响,仄声。《宋书·谢灵运传论》:“夫五色相宣,八音协畅,由乎玄黄律吕,各适物宜。欲使宫羽相变,低昂互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妙达此旨,始可言文。”
掷地作金石声-古書典故辭典
掷地作金石声
《世说新语·文学》:“孙兴公作《天台赋》成,以示范荣期云:‘卿试掷地,要作金石声。’”此形容文章之美,后也用来称人才华之高。
寄声-古書典故辭典
寄声
托人转达话语·《汉书·赵广汉传》:“界上亭长寄声谢我。”
紫色声-古書典故辭典
紫色声
紫色:杂色的一种。声:淫邪的乐声,:同“哇”。《汉书·王莽传赞》:“紫色声,馀分闰位。”
楚声-古書典故辭典
楚声
秦汉时楚地的曲调。《汉书·礼乐志》:“高祖乐楚声,故房中乐楚声也。”其曲有“白头吟”“秦山吟”、“梁甫吟”等曲;其器有笙、笛、节、琴、筝、琵琶、瑟七种。见《古今乐录》
歌声绕梁-古書典故辭典
歌声绕梁
歌声回旋栋梁间,经久不息,形容歌声美妙,余音不绝。宋代李昉等辑《太平御览》卷五七二《乐部一〇歌三》引《洞冥记》:“汉武帝使董谒乘浪霞之辇,以升坛候王母,王母至,与宴歌奏《春归》之乐。谒乃闻王歌声,而不见其形,歌声绕梁三匝,乃上旁梁,草树枝叶皆动,歌之撼也。”匝:周遍;环绕一周。
雌声-古書典故辭典
雌声
指女人的声音。《晋书·桓温传》:“温自以雄姿风气是宣帝、刘琨之俦,有以其比王敦者,甚意不平,及是征(指征关中苻健)还,于北方得一巧作老婢,访之,乃琨妓女,一见温,便潸然而泣。温问其故,答曰:‘公甚似刘司空。’温大悦。出外整理衣冠,又呼婢问。婢云:‘面甚似,恨薄;眼甚似,恨小;须甚似,恨赤;形甚似,恨短;声甚似,恨雌。’温于是褫冠解带,昏然而睡,不怡者数日。”褫(chǐ齿):除去。
唉声叹气-汉语成语大词典
唉声叹气āi shēng tàn qì
因伤感、烦闷或痛苦而发出叹息。《九命奇冤》第十七回:“三个人唉声叹气,连环一般的不断。”冯玉祥《我的生活》第二十三章:“他总是唉声叹气,说局面太困难了。”《苦斗·四八》:“何胡氏自从把胡杏买进门之后,只见她唉声叹气,愁眉苦脸,三年多来,都没有见过她这副动人的样相。” 也作【嗳声叹气】。《红楼梦》第八十回:“薛蟠急得说又不好,劝又不好,打又不好,央告又不好,只是出入嗳声叹气。”
嗳声叹气-汉语成语大词典
嗳声叹气ǎi shēng tàn qì
见【唉声叹气】(本页)。
屏声息气-汉语成语大词典
屏声息气bǐng shēng xī qì
息:停止。 忍住呼吸,不发出一点声音。形容紧张肃静的样子。《红楼梦》第六十七回:“只见两三个小丫头子都在那里,屏声息气,齐齐的伺候着。” 也作【屏声静气】。《六十年的变迁》第八章:“这才屏声静气地听他讲下去。”
不动声色-汉语成语大词典
不动声色bù dòng shēng sè
内心活动丝毫没有从语言和神情上流露出来。形容态度沉着镇静。宋·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至于临大事,决大议,垂绅正笏(hù),不动声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社稷之臣矣。”(笏:古代大臣朝见帝王时手执的记事板。措:安置。社稷:国家的代称。)清·汪琬《布政使司参政秦公墓志铭》:“或当讼诉纷挐,辄不动声色,一言折之而定。”《红旗谱》卷一:“严志和直了直腰,看着朱老忠愣了一刻,想:‘别看不动声色,脾气许是越发地鲠直了。’” 也作①【声色不动】。《隋唐演义》第九回:“他见我们在此,声色不动。”《红旗谱》卷一:“红火球在大腿上一搁,烧得大腿肉嗤溜溜地响。他声色不动。”②【不动形色】。《烈火金钢》第九回:“他不动形色地说了句:‘笑我!别瞧样儿,能拿住耗子就是猫。’”③【不露声色】。峻青《女英雄孙玉敏》:“(孙玉敏)却在暗暗地不露声色地苦练着枪法。”
铲迹销声-汉语成语大词典
铲迹销声chǎn jì xiāo shēng
见【销声匿迹】(1158页)。
雏凤清声-汉语成语大词典
雏凤清声chú fèng qīng shēng
雏凤:比喻优秀子弟。清声:指鸣声清越。 比喻下一代更有才华。语本唐·李商隐《寄韩冬郎兼呈长之员外》“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长之:韩瞻之字。雏凤、老凤:指韩偓及其父韩瞻。偓小名冬郎,十岁能写诗。)孟超《为话剧青年一代祝福》:“我们的戏曲舞台上……接二连三地出现了不少的青年演员。雏凤清声,新苗茁出,使红氍毹(qúyú,‘毹’又读shū)上增添了蓬蓬勃勃新的气象。”(红氍毹:红色毛织地毯,古时在其上歌舞,因而代指剧坛。)
大喝一声-汉语成语大词典
大喝一声dà hè yī shēng
喝:大声喊叫。 表示警告,使对方震惊或猛省。《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回:“那旗人大喝一声道:‘滚你的吧!这里又没有谁给我借钱,要你来装这些穷话做甚么!’”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工作,就是要向他们大喝一声,说:‘同志’们,你们那一套是不行的,无产阶级是不能迁就你们的。”
大声疾呼-汉语成语大词典
大声疾呼dà shēng jí hū
疾:急,快。 急切地大声呼喊,提醒人们注意。语本唐·韩愈《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行且不息,以蹈于穷饿之水火,其既危且亟矣,大其声而疾呼矣”。清·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二十一·欧史传赞不苟作》:“盖宋仁宗时,朝右党论大兴,正人皆不安其位,故借以发端,警切时事,不觉大声疾呼也。”孙中山《兴中会宣言》:“有心人不禁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
低声细语-汉语成语大词典
低声细语dī shēng xì yǔ
见【轻言细语】(822页)。
低声下气-汉语成语大词典
低声下气dī shēng xià qì
形容恭顺小心、不敢大声说话的样子。《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若有短处,曲意替他遮护,更兼低声下气,送暖偷寒,逢其所喜,避其所嫌。”鲁迅《孤独者》:“他先前怕孩子们比孩子们见老子还怕,总是低声下气的。” 原作【下气怡声】。《礼记·内则》:“下气怡声,问衣燠(yù)寒。”(燠:暖,热。) 又有①【赔身下气】。形容俯首听命的样子。《红楼梦》第九回:“宝玉又是天生成惯能作小服低,赔身下气,性情体贴,话语缠绵。”②【低心下气】。冯玉祥《我的生活》第十三章:“电报递到北京,以变生肘腋,清廷震惊之下,不料竟低心下气,复电将十九条政见一一接受,并立即入太庙宣誓立宪。”
遁迹销声-汉语成语大词典
遁迹销声dùn jì xiāo shēng
见【销声匿迹】(1158页)。
吠形吠声-汉语成语大词典
吠形吠声fèi xíng fèi shēng
一只狗看见了生人叫起来,许多狗听到声音也跟着叫。比喻不察真情,盲目随声附和。用于贬义。语本汉·王符《潜夫论·贤难》“谚云:‘一犬吠形,百犬吠声’,世之疾此,固久矣哉”。 也作【吠影吠声】。梁启超《管子传》第一章:“孟子当时或亦有为而发,为此过激之言。而后之陋儒,并孟子之所以自信者而亦无之,乃反吠影吠声。摭至迂极腐之末论,以诋謷(áo)管子。”(謷:诋毁。)鲁迅《书信·340515·致杨霁云》:“叭儿们何尝知道什么是民族主义,又何尝想到民族,只要一吠有骨头吃,便吠影吠声了。”
风声鹤唳-汉语成语大词典
风声鹤唳fēng shéng hè lì
鹤唳:鹤叫。。 风吹声,鹤叫声。指听到风吹鹤叫,就以为敌人来袭,惊恐不安。《晋书·谢玄传》:秦王苻坚“众号百万”,“列阵临肥水”,“玄与(谢)琰、(桓)伊等以精锐八千涉渡……(苻)坚众奔溃,自相蹈藉投水死者不可胜计,肥水为之不流。余众弃甲宵遁,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后用以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扰。《红楼梦》第一百〇二回:“如此接连数月,闹的两府俱怕。从此风声鹤唳,草木皆妖。”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第三回:“忽然接到义和团的警报,风声鹤唳,全欧骚然。”《上饶集中营·炼狱杂记》:“这种风声鹤唳,疑神见神的事也不止一桩。”
蜂目豺声-汉语成语大词典
蜂目豺声fēng mù chái shēng
豺:一种残暴的野兽,也叫豺狗,比狼小。 像胡蜂那样鼓出的眼睛,像豺狼那样凶恶的嗥声。形容恶人的声音、相貌。语本《左传·文公元年》“且是人也,蜂目而豺声,忍人也,不可立也”。《南齐书·高帝纪》:“沈攸之苞祸,岁月滋彰,蜂目豺声,阻兵安忍。”《读通鉴论·梁武帝·二九》:“唯萧综凶忍而疑(nǐ)于东昏之子,其他皆非蜂目豺声如商臣。”(疑:通“拟”,比拟。)清·洪昇《长生殿·疑谶》:“见了这野心杂种牧羊的奴,料蜂目豺声定是狡徒。”
歌声绕梁-汉语成语大词典
歌声绕梁gē shēng rào liáng
见【余音绕梁,三日不绝】(1321页)。
狗马声色-汉语成语大词典
狗马声色gǒu mǎ shēng sè
见【声色狗马】(937页)。
酣声如雷-汉语成语大词典
酣声如雷hān shēng rú léi
见【鼾声如雷】(本页)。
鼾声如雷-汉语成语大词典
鼾声如雷hān shēng rú léi
鼾声:熟睡时的鼻息声。 形容熟睡时鼾声很大。《镜花缘》第三十七回:“众宫娥……各去睡了,不多时,酣(鼾)声如雷。” 也作【鼻息如雷】。《梦溪笔谈·卷九·人事》:“上使人微觇(chān)准所为,而准方酣寝于中书,鼻息如雷。”《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吃得快活,嘴也不抹一抹,望着拜神的铺毡上倒头而睡,鼻息如雷,自酉牌直睡到下半夜。”《隋唐演义》第三十八回:“推开门走进去,只见一个大汉,鼻息如雷,横挺在床上。”
欢声雷动-汉语成语大词典
欢声雷动huān shēng léi dòng
欢呼声像雷鸣一样。明·刘基《过闽关》:“天上丝纶启玉封,欢声雷动八州同。”《儒林外史》第三十七回:“见两边百姓,扶老携幼,挨挤着来看,欢声雷动。”毛泽东《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我军所到之处,敌人望风披靡。人民欢声雷动。” 也作【欢声如雷】。《东周列国志》第八十三回:“军中感越王爱才之德,欢声如雷。”
绘声绘色-汉语成语大词典
绘声绘色huì shēng huì sè
绘:描绘。 摹写声音,描绘色彩。指叙述、描写非常生动、逼真。范文澜《中国近代史》上册附录:“他把惨杀当作痛快,后来每次战胜,总是用痛快的表情,绘声绘色的写出屠场惨景,宛然一幅一幅的地狱图,向……皇帝报功请赏。”《迎春花》第九章:“年迈的女人……尤其是谈她自己的儿女,那真是绘声绘色,细致入微,没完没了。” 也作①【绘影绘声】。《〈官场现形记〉序》:“为若辈绘影绘声,定一不磨之铁案,不但今日读之,奉为千秋公论,即若辈当日读之,亦色然神惊,而私心沮丧也。”《六十年的变迁》第六章:“从头到尾,指手画脚,绘影绘声地说一阵。”②【绘声写影】。柳亚子《二十世纪大舞台发刊词》:“凡扬州十日之屠……皆绘声写影,倾筐倒箧而出之。” 又有【绘声状物】。(状:描述,描绘。)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十七篇:“《三侠五义》及其续书,绘声状物,甚有平话习气。”
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汉语成语大词典
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jī quǎn zhī sēng xiāng wén,lǎo sǐ bù xiāng wǎng lái
鸡狗的叫声能互相听见,而人们直到老、死也不来往。《老子》十八章:“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现也形容个人、单位或地区之间互不联系,互不通气。毛泽东《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党委各委员之间要把彼此知道的情况互相通知,互相交流……有些人不是这样做,而是象老子说的‘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结果彼此之间就缺乏共同的语言。” 又单作【鸡犬相闻】。表示居住邻近。晋·陶潜《桃花源记》:“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唐·王勃《乾元殿颂》:“鸡犬相闻,城尉辍鸣桴之响。”郭沫若《蔡文姬》第三幕:“从前我们的边疆,年年岁岁受到外患的侵扰,而今天呢是鸡犬相闻,锋镝不惊。”
金声玉振-汉语成语大词典
金声玉振jīn shēng yù zhèn
金:指钟。奏乐时常用以发声。玉:指磬。奏乐时常用以收韵。振:收敛。 用钟发声,用磬收韵。表示集众音之大成。《孟子·万章下》:“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者,金声而玉振之也。”朱熹集注:“并奏八音,则于其未作,而先击镈(bó)钟以宣其声;俟其既阕,而后击特磬以收其韵。”后用以比喻德行优美,才学精到。《后汉书·张衡传》:“鸣于乔木,乃金声而玉振之。”李贤注:“喻求仕迁于高位,振扬德音,如金玉之声。”《晋书·卫玠传》:“谢鲲雅重玠。王敦谓鲲曰:‘昔王辅嗣吐金声于中朝,此子复玉振于江表。’”也比喻文辞优美。清·钱泳《履园谭诗·摘句·二》:“本朝七律,金声玉振,不特胜于有明一代,直可超出宋元。” 也作【玉振金声】。唐·王勃《九成宫赋》:“玉振金声,藻宸章于翠掖。”
君子交绝不出恶声-汉语成语大词典
君子交绝不出恶声jūn zǐ jiāo jué bù chū è shēng
君子:指有修养有名望的人。恶声:难听的话语。 君子即令同朋友断绝交往,也不说对方的坏话。这是儒家所宣扬的一种为人处世的道德风貌。《史记·乐毅列传》:“臣闻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张守节正义:“言君子之人,交绝不说己长而谈彼短。”《资治通鉴·汉纪·献帝建安八年》:“刘表以书谏(袁)谭曰:‘君子违难不适雠国,交绝不出恶声。’”
口口声声-汉语成语大词典
口口声声kǒu kǒu shēng shēng
形容不止一次地陈说、表白或把某种说法经常挂在口头。《元曲选·石君宝〈秋胡戏妻〉第三折》:“你也曾听杜宇,他那里口口声声撺(cuān)掇(duō),先生不如归去。”(杜字:杜鹃鸟。撺掇:怂恿,劝诱。)《说岳全传》第四十七回:“又有军士来报道:‘韩世忠带领人马已到城下,口口声声要拿二位王爷。’”
力竭声嘶-汉语成语大词典
力竭声嘶lì jié shēng sī
见【声嘶力竭】(937页)。
雷声大,雨点小-汉语成语大词典
雷声大,雨点小léi shēng dà,yǔ diǎn xiǎo
比喻声势造得很大,实际做得很差。语本《景德传灯录·卷二十八·大法眼文益禅师》“雷声甚大,雨点全无”。《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五十二章:“当时中外报纸描绘湘、直两军的战争情况,认为‘中国历年的内战,都是雷声大,雨点小……从来没有象这次战争打得这样久而激烈的’。”
慢声细语-汉语成语大词典
慢声细语màn shēng xì yǔ
见【轻言细语】(822页)。
谬采虚声-汉语成语大词典
谬采虚声miù cǎi xū shēng
谬:错误。采:采纳,听信。 不适当地听信与实际不符的好名声。清·谭嗣同《报贝元征》:“变而乡举里选,谬采虚声,则……党同伐异,弊愈益兹。”《官场现形记》第五十六回:“且说傅二棒锤回到南京,制台又谬采虚声,拿他当作了一员能员,先委了他几个好差使。”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汉语成语大词典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tóng shēng xiāng yìng,tóng qì xiāng qiú
应:应和,共鸣。求:寻求。 原意是同类事物互相感应。《周易·乾》:“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则各从其类也。”孔颖达疏:“同声相应者,若弹宫而宫应,弹角而角动是也。同气相求者,若天欲雨而础柱润是也。此二者声气相感也。”(宫、角:古代五声音阶上的名称。)后用以比喻情趣、气质相同而互相投合。《东周列国志》第九十四回:“今日孟尝君至魏,独依无忌(信陵君),正合着古语‘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八个字,自然情投意合。”《醒世恒言·大树坡义虎送亲》:“常言‘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自有一班无赖子弟,三朋四友,和他檠鹰放鹞,驾犬驰马,射猎打生为乐。” 也单作【同声相应】。《三国志·魏志·王卫二刘傅传》:“昔文帝陈王以公子之尊,博好文采,同声相应,才士并出,惟粲等六人最见名目。”又指说话相应和。《三家巷·二一》:“张子豪同声相应地说:‘可不!现在军队将领里面……’” 也简作①【同声同气】。《二刻拍案惊奇·小道人一着饶天下》:“这是两个会写字的成了一对的话。看来,天下有一种绝技,必有一个同声同气的在那里凑得。”清·阮元《文言说》:“同声同气’,偶也。”②【声应气求】。《三侠五义》第一百〇七回:“北侠与丁二爷听毕,不由的俱各落泪叹息……原是声应气求的弟兄,焉有不伤心的道理。” 又有【同明相照,同类相求】。(明:亮。照:照射。)《史记·伯夷列传》:“贾子曰:‘贪夫徇财,烈士徇名,夸者死权,众庶冯生。’‘同明相照,同类相求。’”张守节正义:“天欲雨而柱础润,谓同德者相应。”
先声后实-汉语成语大词典
先声后实xiān shēng hòu shí
声:声势。实:实力。 先以声势威慑敌方,后以实力攻击。《南齐书·文学传·丘巨源》:“然则先声后实,军国旧章。”明·张居正《论边事疏》:“万一彼尝以虚声恐我,使我惊惶,疲于奔命,久之懈弛不备,然后卒然而至,措手不及,是在彼反得先声后实,多方以误之之策。”
一迭连声-汉语成语大词典
一迭连声yī dié lián shēng
迭:及。 形容忙不迭地连声喊或说。《三侠五义》第二十六回:“左右一迭连声道:‘带妇人,带妇人。’那妇人却动也不动。”《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十七回:“一见了恽来,登时欢喜的说不出来,一迭连声说:‘你真是好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