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十)是什么意思
一目十行-古書典故辭典
一目十行
形容读书的速度很快。《北齐书·河南王孝瑜传》:“孝瑜容貌魁伟,精采雄毅,谦慎宽厚,兼爱文学,读书敏速,十行俱下”。宋代刘克庄《杂记六言五首》诗:“五更三点待漏,一目十行读书。”
一写当十读-古書典故辭典
一写当十读
文章抄写一遍,胜过阅读十遍。《太平御览·学部·晚学》引桓子《新论》曰:“高君孟颇知律令,尝自伏写书,署郎哀其老,欲代之,不肯,云:‘我躬自写:乃当十遍读。’”宋代罗大经《鹤林玉露·手写九经》:“唐代张参为国子司业,手写九经,每言读书不如写书。高宗以万乘之尊,万几之繁,乃亦亲洒宸翰,遍写九经,云章烂然,终始如一,自古帝王所未有也。又尝御书汉光武纪,赐执政徐俯曰:‘卿劝朕读光武纪,朕思读十遍不如写一遍,今以赐卿。’圣学之勤如此。”宸翰:指皇帝亲笔书写。
一传十 十传百-古書典故辭典
一传十 十传百
宋代陶谷《清异录·丧葬义疾》:“一传十,十传百,展转无穷,故号义疾。”本指疾病的传染。后泛指言语或消息的展转相传。亦作“一人传两,两人传十。”明代杨柔胜《玉环记·韦皋嫖院》:“那是一人传两,两人传十,不上你的门来呵。”
一暴十寒-古書典故辭典
一暴十寒
《孟子·告子上》:“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pù曝)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意思是晒一天,冷十天,即使是容易生长的植物也长不起来。后用来比喻工作或学习的忽冷忽热,没有恒心,努力少而荒废多。
十二金牌-古書典故辭典
十二金牌
宋代以金牌传递紧急命令。一日十二道,形容十万火急,刻不容缓。《宋史·岳飞传》:“(秦)桧知飞志锐不可回,乃先请张俊、杨沂中等归,而后言飞孤军不可久留,乞令班师。一日奉十二金字牌,飞愤惋泣下,东向再拜曰:‘十年之力,废于一旦!’”后因以“十二金牌”为紧急命令的代称。
十十五五-古書典故辭典
十十五五
形容多少不等,分别聚合。《乐府诗集·艳歌何尝行》:“飞来双白鹄,乃从西北来。十十五五,罗列成行。”一作:“十十将五五,罗列行不齐。”
十日一水 五日一石-古書典故辭典
十日一水 五日一石
唐代杜甫《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迹。”后多用以形容画家精心构思,不轻易下笔。
十风五雨-古書典故辭典
十风五雨
一作“五雨十风”。十日一风,五日一雨,形容风调雨顺。宋代陆游《子聿至湖上待其归》诗:“十风五雨岁则熟,左餐右粥身其康。”
十目十手-古書典故辭典
十目十手
即“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形容一个人一举一动,所作所为,都不能离开人们耳目的监察,应该谨慎。《礼记·大学》:“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
十生九死-古書典故辭典
十生九死
形容处境极其危险。唐代韩愈《八月十五日夜赠张功曹》诗:“洞庭连天九疑高,蛟龙出没猩鼯号。十生九死到官所,幽居默默如藏逃。下床畏蛇食畏药,海气湿蛰熏腥臊。”或作“十死一生”。《汉书·孝宣许皇后传》:“妇人免乳大故,十死一生。”免乳:妇女产子。大故:大事。
十死一生-古書典故辭典
十死一生
见“十生九死”条。
十行俱下-古書典故辭典
十行俱下
形容读书十分敏捷。《梁书·简文帝纪》大宝二年:“读书十行俱下。九流百氏,经目必记;篇章辞赋,操笔立成。”又《北齐书·河南康舒王孝瑜传》:“读书敏捷,十行俱下。”
十羊九牧-古書典故辭典
十羊九牧
比喻民少官多,赋敛苛重。《隋书·杨尚希传》:“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也用以比喻号令不一,无所适从。唐代刘知几《史通·忤时》:“杨令公则云必须直词,宗尚书则云宜多隐恶,十羊九牧,其令难行。”这里都是以羊喻民,以牧喻官。杨令公:指杨再思。宗尚书:指宗楚客。
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古書典故辭典
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比喻培养人才是长远之计。也指培养人才非常不易。详见“一树百获”条。
十年读书-古書典故辭典
十年读书
长期埋头苦读钻研学问。《宋书·沈攸之传》:“攸之晚好读书,手不释卷。《史》、《汉》事多所谙忆,尝(常)叹曰:‘早知穷达有命,恨不十年读书!’”
十年窗下-古書典故辭典
十年窗下
形容科举时代闭门苦读时间之长。金代刘祁《归潜志》卷七:“南渡后疆土狭隘,止河南、陕西,故仕进调官,皆不得遽。入仕或守十余载,号重复累,往往归耕或教小学养生。故当时有云:‘古人谓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今日一举成名天下知,十年窗下无人问也。’”
十步香草-古書典故辭典
十步香草
比喻到处都有人才。汉代刘向《说苑·谈丛》:“十步之泽,必有香草;十室之邑,必有忠士。”汉代王符《潜夫论·实贡》:“夫十步之间,必有茂草;十室之邑,必有俊士。”
十荡十决-古書典故辭典
十荡十决
形容多次冲击,每次都能突破敌阵。《乐府诗集·陇上歌》:“驄父马铁锻鞍,七尺大刀奋如湍,丈八蛇矛左右盘,十荡十决无当前。”
十室九空-古書典故辭典
十室九空
形容灾荒、战乱或苛征暴敛造成百姓贫困、流离失所的惨象。《宋史·余靖传》:“今自西陲用兵,国帑虚竭,民亡储蓄,十室九空。”亡:同“无”。
十鼠同穴-古書典故辭典
十鼠同穴
比喻坏东西集中在一处,可以一网打尽。《三国志·魏志·鲍勋传》:“帝大怒曰:‘勋无活分,而汝等敢纵之!收三官以下付刺奸,当令十鼠同穴。’”
丁娘十索-古書典故辭典
丁娘十索
隋代丁六娘有《十索》诗十首,每首末句为“从郎索……”。如“从郎索衣带”、“从郎索花烛”、“从郎索红粉”、“从郎索指环”等语。今存四首,见《乐府诗集·近代曲辞一》。旧因以为妓女争索缠头(财物)之辞。
七十二地煞-古書典故辭典
七十二地煞
道教谓北斗丛星中有三十六个天罡星,七十二个地煞星,元末明初施耐庵《水浒》因以附会大小头领一百〇八人,分三十六天罡及七十二地煞。《水浒》第七十一回:“何道士乃言前面有天书三十六行,皆是天罡星;背后也有天书七十二行,皆是地煞星,下面注着众义士的姓名。”
七十二疑冢-古書典故辭典
七十二疑冢
相传三国魏曹操死后怕人掘己墓,筑有七十二个疑冢。元代陶宗仪《辍耕录·疑冢》:“曹操疑冢七十二,在漳河上。宋俞应符有诗题之曰:‘生前欺天绝汉统,死后欺人设疑冢。人生用智死即休,何有余机到丘垄。人言疑冢我不疑,我有一法君未知;直须尽发疑冢七十二,必有一冢藏君尸。’此亦诗之斧钺也。”
七十子-古書典故辭典
七十子
指孔子弟子中才德出众者。七十,是举成数而言。《孟子·公孙丑上》:“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或作七十二人。《史记·孔子世家》:“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又作七十七人。《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孔子曰‘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皆异能之士也。”
人生七十古来稀-古書典故辭典
人生七十古来稀
旧指七十高龄的人不多见。唐代杜甫《曲江二首》之二:“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九流十家-古書典故辭典
九流十家
先秦至汉初学术思想派别的总称。汉代刘歆《七略》中的《诸子略》,曾把先秦和汉初诸子思想分为十家,并分别指出其思想渊源。所谓十家,即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此十家中,除小说家而外,称为九流。汉代班固《汉书·艺文志》即据此著录各家人物和其著作。
三十六天罡-古書典故辭典
三十六天罡
道教谓北斗丛星中有三十六个天罡(gāng冈)星,小说家因以附会为梁山泊三十六员猛将。《大宋宣和遗事·亨集》载:宋江得天书,上写三十六人姓名,末有一行写道:“天书付天罡院三十六员猛将,使呼保义宋江为帅。广行忠义,殄灭奸邪。”明代施耐庵《水浒》第七十一回写宋江等于忠义堂建罗天大醮,得一石碣,前面书梁山泊天罡星三十六员,背面书地煞星七十二员。参见“七十二地煞”条。
三十六行-古書典故辭典
三十六行
泛指各种行业。徐珂《清稗类钞·农商类》:“三十六行(háng杭)者,种种职业也。就其分工而约计之,曰三十六行;倍之,则为七十二行;十之,则为三百六十行:皆就成数而言。俗为之一一指定分配者,罔也。至三百六十行之称,则见于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谓杭州三百六十行,各有市语也。”参见“三百六十行”条。
三十六体-古書典故辭典
三十六体
唐代李商隐、温庭筠、段成式三人文辞华丽,风格相近,三人排行都是第十六,因称“三十六体”。《旧唐书·李商隐传》:“商隐初为文瑰迈奇古,及在令狐楚府,楚本工章奏,因授其学,商隐俪偶长短,而繁缛过之,时温庭筠、段成式,俱用是相夸,号三十六体。”宋代王应麟《小学绀珠·艺文·三十六体》:“李商隐、温庭筠、段成式:三人皆行第十六。”
三十六宫-古書典故辭典
三十六宫
指汉代宫殿之多。汉代班固《西都赋》:“离宫别馆,三十六所。”唐代骆宾王《帝京篇》诗:“秦塞重关一百二,汉家离宫三十六。”后也泛指帝王宫室之多。
三十六郡-古書典故辭典
三十六郡
秦消灭六国,完成统一,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分全境为三十六郡。《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始皇二十六年,“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裴骃《集解》并列举了这“三十六郡”之名。
三十六策 走是上计-古書典故辭典
三十六策 走是上计
意思是情况不妙,别无良策,唯有一走了事。《南齐书·王敬则传》:“敬则仓卒东起,朝廷震惧。东昏侯在东宫议欲叛,使人上屋望,见征虏亭失火,谓敬则至,急装欲走。有告敬则者,敬则曰:‘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计,汝父子唯应急走耳。’”亦作“三十六着,走为上着。”明代施耐庵《水浒》第二回:“娘道:‘我儿,三十六着,走为上着。——只恐没处走。’”
三百六十行-古書典故辭典
三百六十行
旧时对各种行业的通称。元时多作一百二十行(háng杭),到明代则惯称三百六十行。元代关汉卿《金线池》第一折:“我想一百二十行,门门都好著衣吃饭。”明代侠名氏《白兔记·投军》:“左右的,与我扯起招军旗,叫街坊上民庶,三百六十行买卖的,愿投军者,旗下报名。”
五十步笑百步-古書典故辭典
五十步笑百步
《孟子·梁惠王上》:“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填然:象声词。兵刃:武器。走:逃跑。人们常用这个故事比喻有同样缺点或错误的人,程度较轻的讥笑较重的,其实质却没有两样。
五风十雨-古書典故辭典
五风十雨
形容风调雨顺,气候适宜。汉代王充《论衡·是应》:“风不鸣条,雨不破塊;五日一风,十日一雨。”
五城十二楼-古書典故辭典
五城十二楼
古代传说神仙所居住的地方。《史记·孝武本纪》:“方士有言:‘黄帝时为五城十二楼,以候神人于执期,命曰迎年。’上许作之如方,名曰明年。”
行百里者半九十-古書典故辭典
行百里者半九十
走一百里路的人,走了九十里只能算走了一半。比喻末路艰难。勉励人们善始善终不可半途而废。《战国策·秦策五》:“《诗》云:‘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此言末路之难。”
声价十倍-古書典故辭典
声价十倍
指人的声名、地位比过去大大提高。唐代李白《与韩荆州书》:“一登龙门,则声价十倍。”后亦作“声价百倍”。
金钗十二-古書典故辭典
金钗十二
①谓女子的首饰繁多。南朝梁武帝(萧衍)《河中之水歌》:“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2)《山堂肆考·角集》卷二十三:“白乐天尝言牛思黯自夸前后服钟乳三千两,而歌舞之妓甚多,故答思黯诗云:‘钟乳三千两,金钗十二行,’”旧因称人姬妾众多为“金钗十二”。
驽马十驾-古書典故辭典
驽马十驾
弩马:能力低下的马。驾:马行一日的路程。谓骏马一日的行程,弩马若能坚行不止,十日也可到达。比喻人的才智虽平庸,若能努力不懈,也能赶得上聪明的人。语出《荀子·劝学》:“骐骥一跃,不能十步;弩马十驾,功在不舍。”
闻一知十-古書典故辭典
闻一知十
听到一件事,可以推断而知道十件事。《论语·公治长》:“子谓子贡曰:‘汝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汝弗如也。’”子贡,姓端木,名赐,与颜回同是孔子的学生。孰愈:谁强。后用以形容人善于领悟,听到一点,就能懂得很多。
蒸饼十字-古書典故辭典
蒸饼十字
晋代何曾讲究饮食,蒸饼上不裂开作十字形则不食。《晋书·何曾传》:“厨膳滋味,过于王者。每燕见,不食太官所设,帝辄命取其食。蒸饼上不拆作十字不食。”
八九不离十-汉语成语大词典
八九不离十bā jiǔ bù lí shí
差不多,非常接近。老舍《柳屯的》:“我不敢说是明白他,不过讲猜测的话,我或者能猜个八九不离十。”《桥隆飙·九》:“不用照面我猜也猜个八九不离十!马师爷,我比你大,看的世事多着呢。”
拔十得五-汉语成语大词典
拔十得五bá shí dé wǔ
拔:提拔,选拔。 想选拔十个,结果只选得五个。指选拔人才不容易。《新唐书·张九龄传》:“夫吏部尚书、侍郎,以贤而授者也,岂不能知人?如知之难,拔十得五,斯可矣。”《宋史·选举志一》:“(太宗)谓侍臣曰:‘朕欲博求俊彦于科场中,非敢望拔十得五,止得一二,亦可为致治之具矣。’”清·魏源《都中吟·何不大开直言之科筹国计》:“市骨招骏人才出,纵不拔十得五终得一。” 原作【拔十失五】。《文选·任昉〈为范尚书让吏部封侯第一表〉》:“拔十失五,尚曰比肩。”李善注引习凿齿《襄阳耆旧传》曰:“庞统为郡功曹,性好人伦,每所称述,多过其中。时人怪问之,统曰:‘……今拔十失五,犹得其半,而可以崇迈世教,使有志自厉,不亦可乎?’”
版版六十四-汉语成语大词典
版版六十四bǎn bǎn liù shí sì
版:指古代铸钱的模子。 比喻对人对事固执呆板,不能灵活变通。宋·周遵道《豹隐纪谈》记载,宋代凡铸钱,每一版六十四文。清·范寅《越谚·数目之谚》:“版版六十四,铸钱定例也,喻不活。”
不管三七二十一-汉语成语大词典
不管三七二十一bù guǎn sān qī èr shí yī
不顾一切;不管是非情由。《二刻拍案惊奇·吕使君情媾宦家妻》:“老妈们心性,见了一百千,算来不亏了本。随他女儿短长,也不在他心上。不管三七二十一,欢欢喜喜自出去了。”毛泽东《增强党的团结,继承党的传统》:“有一些人,不管三七二十一,连苏联人放的屁都是香的,那也是主观主义。” 也作【不问三七二十一】。《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十五回:“他不问三七二十一,当街就打。”朱自清《回来杂记》:“一个警察走来,不问三七二十一,抓住三轮车夫一顿拳打脚踢。” 又有【不管三九二十七】。魏金枝《三老爷》:“他是不管三九二十七的,他会在刀口上留点情么?所以女人们,虽然在嘴头上骂他咒他,但一等男人们要去和这老光棍拼命,便把男人们拖住了。”
存十一于千百-汉语成语大词典
存十一于千百cún shí yī yú qiān bǎi
在千百中间只存下来十个或一个。指绝大多数已经失去,只有很少的幸存。语本《文选·陆机〈叹逝赋〉》:“顾旧要于遗存,得十一于千百”。唐·韩愈《与孟尚书书》:“所谓存十一于千百,安在其能廓如也。”(廓:广大。)
发昏章第十一-汉语成语大词典
发昏章第十一fā hūn zhāng dì shí yī
即“发昏”。仿效《孝经》篇目“某某章第几”的格式说的风趣口语。含有发昏的程度深的意思。《水浒》第二十六回:“那西门庆,一者冤魂缠定,二乃天理难容,三来怎当武松神力,只见头在下,脚在上,倒撞落在当街心里去了,跌得个发昏章第十一。”《二刻拍案惊奇·李将军错认舅》:“(金生)枕在翠翠膝上,奄然而逝。翠翠哭得个发昏章第十一。”《歧路灯》第六十七回:“这杜氏是不许街头卖夜壶的性情,一旦窥其所以,便气的一个发昏章第十一。”
金钗十二行-汉语成语大词典
金钗十二行jīn chāi shí èr háng
钗:旧时妇女别在发髻上的一种首饰。 形容女子的首饰繁多。旧亦指姬妾众多。南朝·梁武帝《河中之水歌》:“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元曲选·郑德辉〈王粲登楼〉第一折》:“你看为官的列金钗十二行。”
九十其仪-汉语成语大词典
九十其仪jiǔ shí qí yí
仪:仪表,仪容。 指女子出嫁时,父母反复叮咛她要注意仪容举止。一说,指礼仪非常之多。《诗经·豳(bīn)风·东山》:“亲结其缡(lí),九十其仪。”(缡:又作“褵”,古时女子出嫁所系的佩巾。)郑玄笺:“九十其仪,喻丁宁之多。”朱熹集注:“九其仪,十其仪,言其仪之多也。”
一传十,十传百-汉语成语大词典
一传十,十传百yī chuán shí,shí chuán bǎi
原指疾病传染很快。宋·陶谷《清异录·丧葬义疾》:“一传十,十传百,展转无穷,故号义疾”。(义疾:传染病。)后泛指言语、消息辗转相传,越传越广。《三侠五义》第二十七回:“因此一传十,十传百,所以聚集多人。”赵树理《李家庄的变迁·六》:“一传十,十传百,不几天,村里的好人都知道小喜春喜他们那一套训练是骗人的了。” 也作【一人传十,十人传百】。《东周列国志》第四回:“原来军伍中有人接了城中家信,说‘庄公如此厚德,太叔不仁不义’。一人传十,十人传百,都道:‘我等背正从逆,天理难容。’哄然而散。”
女大十八变-汉语成语大词典
女大十八变nǚ dà shí bā biàn
形容少女在发育成长过程中,容貌性情变化很大。一般指越变越好。《红楼梦》第七十八回:“老太太挑中的人原不错……‘女大十八变。’况且有本事的人,未免就有些调歪,老太太还有什么不曾经历过的?”《啼笑因缘续集》第四回:“真是女大十八变,我们表妹……到了现在,变成一个做贤妻良母的资格了。”
人生七十古来稀-汉语成语大词典
人生七十古来稀rén shēng qī shí gǔ lái xī
指七十高龄的人自古以来不多见。唐·杜甫《曲江二首》:“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古今小说·滕大尹鬼断家私》:“倪善继对老子说道:‘人生七十古来稀。’”《慈禧太后演义》第四十回:“西太后微笑道:‘人生七十古来稀,我年已七旬有三了。艰难险阻,我已备尝,但得安然坐逝,我亦瞑目了。’”
三十六策,走是上策-汉语成语大词典
三十六策,走是上策sān shí liù cè,zǒu shì shàng cè
指遇到强敌或陷于困境,无法应付,只有走开为上策。《南齐书·王敬则传》:“檀公(檀道济)三十六策,走是上策。” 也作①【三十六策,走为上策】。《晚清文学丛钞(传奇杂剧卷)·洪楝园〈后南柯·赚书第十一〉》:“连年密谋,一朝败露,三十六策,走为上策。”②【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宋·惠洪《冷斋夜话》卷九:“渊才曰:‘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老残游记》第四回:“看这光景,恐无谓的纠缠,要越逼越紧了。三十六计,走为上计。”③【三十六计,走为上策】。《红旗谱》卷三:“但是在目前,事实告诉了他:三十六计,走为上策。”④【三十六着,走为上着】。《水浒传》第二回:“我儿,三十六着,走为上着,只恐没处走。”《慈禧太后演义》第八回:“守台的将弁,吃粮不管事,一闻炮响,茫无头绪。三十六着,走为上着,霎时间,逃得精光。”
三十六行-汉语成语大词典
三十六行sān shí liù háng
指各种行业。清·李渔《玉搔头·篾哄》:“三十六行,行行相妒。”清·徐珂《清稗类钞·农商类》:“三十六行者,种种职业也。……倍之,则为七十二行。”
三十三天-汉语成语大词典
三十三天sān shí sān tiān
梵语“忉(dāo)利天”的另一译名,欲界的第六天,据说在须弥山顶上。中央为释天帝住处,四方有四峰,每峰各有八天,共为三十三天。用以形容极高的地方。《智度论》卷九:“须弥山高八万四千由旬,上有三十三天城。”朱自清《毁灭》:“引着我飘呀,飘呀,直到三十三天之上。”
三一三十一-汉语成语大词典
三一三十一sān yī sān shí yī
指按三份平均分配。《官场现形记》第四回:“倘若别人,我们须得三一三十一的分派;现在是你……你尽着使罢。”同书第五十一回:“有一个钱,大家就得三一三十一平分,如此方无话说。”
神气十足-汉语成语大词典
神气十足shén qì shí zú
形容十分得意或傲慢的样子。《八十一梦·第五梦》:“我看他面团团的带着红光,嘴唇上有胡无须的,透着一点黑影,神气十足。”《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十四章:“(国务)院秘书长在总统面前神气十足。”
声价十倍-汉语成语大词典
声价十倍shēng jià shí bèi
声价:声望和社会地位。 名誉地位陡然提高很多倍。唐·李白《与韩荆州书》:“一登龙门,则声价十倍。”章炳麟《论教育的根本要从自国自心发出来》:“古人说,‘一经品题,声价十倍’,原是看品题人是甚么?”
十八般武艺-汉语成语大词典
十八般武艺shí bā bān wǔ yì
般:样式,种类。 指中国古代十八种兵器,即刀、枪、剑、戟、棍、棒、槊、镜、斧、钺、铲、钯、鞭、锏、锤、叉、戈、矛;另一种说法是弓、弩、枪、刀、剑、矛、盾、斧、钺、戟、鞭、锏、挝、殳、叉、耙头、锦绳套索、白打。 统指传统的各种武器的使用技艺。《元曲选外编·杨梓〈敬德不伏老〉第二折》:“只他那十八般武艺都学就,六韬书看得来哀(滚)滑熟。”《水浒传》第二回:“前后得半年之上,史进把这十八般武艺,从新学得十分精熟。”《平鬼传》第八回:“俺如今虽穷,幼年也曾使枪弄棒,舞剑轮刀,十八般武艺,件件都会。”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