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肥饶国学,一个集成语、谚语、俗语、俚语、俏皮话分享学习网站,以求会盟而谋学业之进,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好学之士,齐心合力,相互扶持,共同进步。
当前位置:首页 > 成语 > 殊

殊(殊)是什么意思

  • 殊庭-古書典故辭典

    殊庭

    传说中蓬莱山仙人之庭。《史记·孝武本纪》:“上亲禅高里,祠后土,临渤海,将以望祠蓬莱之属,冀至殊庭焉。”司马贞《索隐》:“服虔曰:蓬莱中仙人,殊庭者异也,言入仙人异域也。”《汉书·郊祀志》:“临勃海,将以望祀蓬莱之属,几至殊庭焉。”颜师古注:“殊庭,蓬莱中仙人庭也。几,读曰冀。”

  • 殊涂同归-古書典故辭典

    殊涂同归

    走的道路不同,但走向的目的一致。《易·系辞下》:“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涂:通“途”。

  • 方圆殊趣-汉语成语大词典

    方圆殊趣fāng yuán shū qù

    殊趣:不同的意趣。 方和圆形状不同,其意趣也就大不相同。比喻不同的人或事物各有其不同的特点。《宋书·礼志一》:“今者见(现)生,或年在劼(hàn)格,方圆殊趣,宜听其去就,各从所安。”(见生:国子学的现有学生。劼格:互相抵触,格格不入。)

  • 好恶殊方-汉语成语大词典

    好恶殊方hào wù shū fāng

    好:喜爱。恶:厌恶。殊方:不同的趋向。 表示旨趣不同,爱憎有异。《汉书·艺文志》:“时君世主,好恶殊方。” 也作【好恶乖方】。(乖:不合,违背。)明·归有光《与曹按察》:“鄙人向年为吏吴兴,虽跼蹐百里,而志在生民,与俗人好恶乖方。”

  • 绝域殊方-汉语成语大词典

    绝域殊方jué yù shū fāng

    绝域:指极遥远地方。殊方:他乡,异域。 泛指偏远的异乡。《中国的西北角·祁连山南的旅行·十二》:“马行又数十里,始终未见人烟,藏人毡房亦不可见,举目荒凉,常起绝域殊方之思。” 也作①【遐方绝域】。(遐方:远方。)宋·李清照《〈金石录〉后序》:“出仕宦,便有饭蔬衣(shū),穷遐方绝域,賮天下古文奇字之志。”(:粗布。)②【殊方异域】。宋·柳永《永遇乐》:“殊方异域,争贡琛賮(jìn),架巘航波奔凑。”(琛:珍宝。賮:财货。)③【异域殊方】。明·王守仁《瘗旅文》:“连峰际天兮飞鸟不通,游子怀乡兮莫知西东;莫知西东兮维天则同。异域殊方兮环海之中。”

  • 同归殊途-汉语成语大词典

    同归殊途tóng guī shū tú

    见【殊途同归】(967页)。

  • 殊方异域-汉语成语大词典

    殊方异域shū fāng yì yù

    见【绝域殊方】(559页)。

  • 殊途同归-汉语成语大词典

    殊途同归shū tú tóng guī

    殊:不同。途:道路。归:归宿,结局。 通过不同的道路走到同一个目的地。也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得到相同的结果。《晋书·刘毅传》:“是以三仁殊涂(途)而同归。”清·魏源《默觚上·学篇十一》:“是以君子之学,先立其大,而小者从令,致专于一,则殊涂同归。”鲁迅《白莽作〈孩儿塔〉序》:“我前一回的文章上是猜错的,这哥哥才是徐培根,航空署长,终于和他成了殊途同归的兄弟。” 原作【同归殊途】。《周易·系辞下》:“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三国·魏·嵇康《琴赋》:“其余触类而长,所致非一,同归殊途,或文或质。” 也作①【殊路同归】。《史记·礼书》:“上闻之,制诏御史曰:‘盖受命而王,各有所由兴,殊路而同归,谓因民而作,追俗为制也。’”汉·桓宽《盐铁论·利议》:“诸生对册,殊路同归,指在于崇礼义。”②【殊途同致】。(致:达到。)唐·魏徵《群书治要·序》:“流宕忘反,殊途同致。”

  • 言人人殊-汉语成语大词典

    言人人殊yán rén rén shū

    殊:不同。 对同一件事情,各人说法不同。指各有各的见解。《史记·曹相国世家》:“(曹)参尽召长老诸生,问所以安集百姓,如齐故诸儒以百数,言人人殊,参未知所定。”明·李梦阳《驳何氏论文书》:“故不泥法而法尝由,不求异而其言人人殊。”梁启超《墨学微·叙论及子墨子略传》:“述墨子年代者,言人人殊。”

  • 异域殊方-汉语成语大词典

    异域殊方yì yù shū fāng

    见【绝域殊方】(559页)。

  • 言人人殊-中华成语大词典

    言人人殊yán rén rén shū

    殊:不同。各人的说法不相同。形容一事情各有各的说法。(汉)司马迁《史记·曹相国世家》:“参尽召长老诸生,问所以安集百姓,如齐故俗,诸儒以百数,言人人殊,参未知所定。”

  • 殊途同归-中华成语大词典

    殊途同归shū tú tóng guī

    殊途:不同的路。同归:走到一起。通过不同途径达到同一目的。比喻用不同的方法实现同一目标。(宋)范仲淹《尧舜率天下以仁赋》:“殊途同归,皆得其垂衣而治;上行下效,终闻乎比屋可封。”(现代)鲁迅《白莽作〈孩儿塔〉序》:“这哥哥才是徐培根,航空署长,终于和他成了殊途同归的兄弟。”也作“殊路同归”、“殊涂同归”、“同归殊途”、“异途同归”、“异路同归”。(汉)桓宽《盐铁论·利议》:“诸生对册,殊路同归。”(晋)葛洪《抱朴子·任命》:“或运思于立言,或铭勋乎国器,殊涂(通“途”)同归,其致一焉。”《周易·系辞下》:“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三国·魏)嵇康《嵇中散集·卷二·琴赋》:“其余触类而长,所致非一,同归殊途,或文或质。”(汉)桓宽《盐铁论·论儒》:“圣人异途同归,或行或止,其趣一也。”(汉)刘安等《淮南子·本经训》:“五帝三王,殊事而同指,异路而同归。”

  • 云泥殊路-中华成语大词典

    云泥殊路yún ní shū lù

    云:天上的云彩。泥:地下的泥土。殊:悬殊、不同、差别。像天上地下那样高低悬殊的道路。比喻地位悬殊,差别很大。(南朝·梁)荀济《赠阴梁州》:“云泥已殊路,暄凉讵(岂)同节。”也作“云泥异路”。(宋)陈亮《与辛纪安殿撰》:“亮空闲没可做时,每念临安相聚之适,而一别遽如许,云泥异路又如许。”

  • 众寡悬殊-中华成语大词典

    众寡悬殊zhòng guǎ xuán shū

    众:多。寡:少。悬殊:区别很大,相差很远,多少相差很大。比喻力量对比相差太大。

  • 世殊时异-中华成语大词典

    世殊时异shì shū shí yì

    世、时:时代。殊、异:不同、差异。时代不同。形容时代不同了,世事也和以前有了差异。(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孙权传》:“外引隗嚣遣子不终,内喻窦融守忠而已,世殊时异,人各有心。”

  • 时异事殊-中华成语大词典

    时异事殊shí yì shì shū

    时:时代。异:差异、不一样。事:事情。殊:特殊、不同。时代不一样,事情也不同。比喻随时代的不同许多事物也发生了变化。(唐)陆贽《奉天论延访朝臣表》:“善恶同类,端如贯珠,成败象行,明若观火,此历代之元龟也。尚恐议者曰:‘时异事殊’,臣请复为陛下粗举近效之尤章者以辩焉。”《金史·张汝霖传》:“然时异事殊,难同古昔。”也作“时异势殊”。(清)黄宗羲《霍丘名宦录序》:“即使起公于九原,复理当日之坠绪,时异事殊,吾知其有所不能也。”(明)李贽《焚书杂述·先行录序》:“不独此也,举一人而言,在仲由则为当行,而在冉求则不为当行矣,盖时异事殊,则言者变矣。”

  • 言人人殊-实用分类典故辞典

    言人人殊

    【源出】:

    《史记·曹相国世家》

    【解释】:

    殊,不同。对同一件事,各人的说法不同。原文:“诸儒以百数,言人人殊,(曹)参未知所定。”

    【用法】:

    指各有各的意见。

    【例句】:

    这件事,书上记的很多,但是,言人人殊,都未免有传闻失实的地方。

  • 风景不殊-实用分类典故辞典

    风景不殊

    【源出】: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

    【解释】:

    殊,不同,指景物没有变化。这是西晋亡后,士大夫们逃到江南来,每值佳节,在新亭会集饮酒。周望着江景叹息道:“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大家都相顾流泪。

    【用法】:

    指触景伤情。

    【例句】:

    这里的山是那样秀,这里的水是那样绿,风景不殊于祖国,但看着总觉得有点惘然,因为这里到底是异国他乡啊!

  • 殊-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殊shū

    不同,有差别——同(殊途~归)

  • 殊途同归-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殊途同归shūtútóngguī

    通过不同的道路走到了同一个目的地,比喻做事情方法不同而目的却一样——南辕北辙

  • 特殊-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特殊tèshū

    不同于平常的情况或同类的事情——一般(几个重病号要特殊照顾,其他的人~照顾一下就可以了。)、平常、普通(志愿军战士都是来自~的中国人民中间,他们并不是特殊的人。)

  • 殊途同归-新编成语词典

    殊途同归shū tú tóng guī

    殊:不同。归:归宿,结局。从不同的道路走到同一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可以得到相同的结果。《周易·系辞下》:“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例〕原先他俩学的是不同的专业,最后却殊途同归,都成为生物研究所的研究员。

    〔近义〕异曲同工 〔反义〕背道而驰 南辕北辙

  • 众寡悬殊-新编成语词典

    众寡悬殊zhòng guǎ xuán shū

    众:多。寡:少。悬殊:差别很大。双方人数、实力相差很大。《隋书·杨善会传》:“每恨众寡悬殊,未能灭贼。”〔例〕敌我力量众寡悬殊,不可轻易出兵。

    〔近义〕寡不敌众 〔反义〕旗鼓相当 势均力敌 不相上下

  • 殊途同归-中华词典宝库

    殊途同归shū tú tóng guī

    【释义】:

    殊:不同。途:道路。归:趋向或集中于一个地方。通过不同的道路,走到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达到同样结果。

    【成语出处】:

    《周易·系辞下》:“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三国·魏·陈群《奏定历》:“按三公议,皆综尽典理,殊涂(途)同归。”

    【例句】:

    鲁迅《白莽作〈孩子塔〉序》:“这哥哥才是徐培根,航空署长,终于和他成了殊途同归的兄弟。”

  • 霄壤之殊-中华词典宝库

    霄壤之殊xiāo rǎng zhī shū

    【释义】:

    霄壤:天和地。像天上和地下那样不同。形容差别极大。

    【成语出处】: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醉吟先生》:“善恶智愚,相背绝远,何啻霄壤之殊。”

    【例句】:

    亦作“天壤之殊”。鲁迅《两地书》北平久不下雨,此之南方的梅雨天,真有天壤之殊。

  • 时殊风异-中华成语大辞典

    时殊风异shí shū fēng yì

    时:时代。风:风俗。殊、异:不同。时代不同,风俗也不同。汉·班固《汉书·东方朔传》:“使(苏)秦、(张)仪与仆并生于今之世,曾不得掌故,安敢望常侍郎乎?故曰:‘时异事异。’”南朝·梁·沈约《宋书·徐羡之传》:“一国之事,本自一人,虽世代不同,时殊风异。至于主运臣赞,古今一揆。”〔例〕我的祖父不了解时殊风异,时代变了,一切也都在变的道理,因此总是对新事物摇头,慨叹着人心不古。

  • 世殊事异-中华成语大辞典

    世殊事异shì shū shì yì

    世:时代。殊、异:不同。时代不同了,事情也不同。《韩非子·五蠹》:“故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晋·王羲之《兰亭集序》:“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例〕如今世殊事异,还用老眼光看问题是不行的了。

  • 殊功异德-中华成语大辞典

    殊功异德shū gōng yì dé

    殊、异:特殊的。功:功劳。德:恩德。特殊的功德。唐·韩愈《进撰平淮泗碑文表》:“窃维自古神圣之君,既立殊功异德卓绝之述。”〔例〕他总是伸手向村里人要这要那,仿佛他建立了什么殊功异德,村里人欠下了他永远还不清的情似的。

  • 殊礼异务-中华成语大辞典

    殊礼异务shū lǐ yì wù

    殊、异:不同。礼:指礼俗。务:事务,事情。指不同的礼俗和情况。汉·司马迁《史记·秦楚之际月表》:“帝王者,各殊礼而异务,要以成功为统记,岂可绲乎?”

  • 殊深轸念-中华成语大辞典

    殊深轸念shū shēn zhěn niàn

    殊:非常。轸念:悲痛的怀念。非常深切、十分悲痛地怀念。〔例〕茅盾同志逝世的消息传来之后,想起几十年来他所给予自己的教诲和帮助,殊深轸念。

  • 殊途同归-中华成语大辞典

    殊途同归shū tú tóng guī

    殊:不同的。途:途径。归:趋向于一处。取不同的途径而奔向同一的地方。比喻采取不同的方式而达到同样的目的。汉·刘安《淮南子·本经训》:“异路而同归。”唐·房玄龄等《晋书·刘毅传》:“是以三人殊途而同归,四子异行而均义。”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二十七·惟素山主》:“法无异辙,殊途同归。”也作“同归殊途”。《周易·系辞下》:“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晋·嵇康《琴赋并序》:“其余触类而长,所致非一,同归殊途,或文或质。”参看“异途同归”。〔例〕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结果殊途同归,得出了完全相同的结论。

  • 同归殊途-中华成语大辞典

    同归殊途tóng guī shū tú

    见“殊途同归”。

  • 言人人殊-中华成语大辞典

    言人人殊yán rén rén shū

    殊:不同。每个人的说法都不一样。指对同一事物,各有各的说法。汉·司马迁《史记·曹相国世家》:“尽召长老诸生,问所以安集百姓,如齐故诸儒以百数,言人人殊,参(曹参)未知所定。”清·黄钧宰《金壶七墨·堪舆》:“然此辈执术疏,谋生急,信口欺诈,言人人殊,甚至徒毁其师,子讥其父,各持已见,彼此相非。”〔例〕这个方案,由于言人人殊,所以讨论了半天,仍然没有定下来。

  • 一本万殊-中华成语大辞典

    一本万殊yī běn wàn shū

    本:根源。万:言其多。殊:不同,差异。事物虽有万种差异,其实出于一个根源。比喻万变不离其宗。《朱子语类·论语》九:“到这里,只见得一本万殊,不见其他。”

  • 众寡悬殊-中华成语大辞典

    众寡悬殊zhòng guǎ xuán shū

    众:多。寡:少。悬殊:差得太多。双方力量差得太多。〔例〕虽然敌我双方众寡悬殊,但我们机智灵活,英勇善战,终于以少胜多,把敌人打了个落花流水!

  • 理一分殊-诸子百家大辞典

    理一分殊

    理学术语。最早见于《河南程氏文集》卷九。文中说:“《西铭》明理一而分殊。”这是二程对张载《西铭》一书思想的概括。可见理一分殊的思想在张载那里就有了。所谓理一分殊,就是说天下万物本于一理,万物只是一理之表现,犹一月之散而现为江湖河海之万月。二程朱熹都很赞赏理一分殊的思想,都讲万里归于一理,一理统摄万理。有人问朱熹如何看待理与气,朱熹说:“伊川说得好,理一分殊。合天地万物而言,只是一个理。及在人,则又各自有一个理。”(《语类》卷一)这就是说,宇宙中有一个根本的理,万物又有各自的理。万物各自的理只是那个根本的理的体现。程颐把理一分殊的理论称之为“一理摄万理”,“万理归于一理”。朱熹还用理一分殊的理论注解“四书”,说明大德与小德的关系。他说:“小德者全体之分,大德者万殊之本。”(《中庸章句》第十三章)理一分殊是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 分殊而理一-诸子百家大辞典

    分殊而理一

    王柏提出的认识方法,意谓先对具体事物中的理有所认识,然后认识万物之共同的理——天理。语出《金华王鲁斋先生正学编》上卷,《率祖堂丛书》。程朱理学强调“理一分殊”,意谓天下万物本于一天理,万物只是天理的表现。虽然万物各有自己的理,但万理归于一理,一理统摄万理。“理一分殊”又包含一般与个别的关系。“理一”是一般,“分殊”是个别、是具体事物。程朱强调的是“理一”,而王柏重“分殊”。他在文中说:“理一易言也,分殊未易识也。此致知格物所以为学者工夫之最先也”。“理一”是把握一般,是从观念上把握认识对象;“分殊”是认识具体事物,是求得具体事物之理。王柏认为,把握具体事物很重要。他说:“苟未究其分之殊,又安能识其理之一?”只要认识了世间各种事物,“于此事事物物上各见得一个太极,然后体无不具,用无不周也。异时出而从政,决不误人之天下国家,决不自误此身而负此生矣。此分殊所以最切于学者”。意思是说如果不认识具体事物,就不能认识“理一”。认识了具体事物后,就既能把握事物的根本,又能周全处理事宜。于国于身都有好处。所以“分殊”对学者最重要。故王柏变“理一而分殊”为“分殊而理一”。

  • 政教相似而殊方-诸子百家大辞典

    政教相似而殊方

    政令与教化相似,但是方法不相同。管仲学派关于政令、行政管理与教化的不同特点的命题。语出《管子·侈靡》。管仲学派主张德法并举,教化与政令并举,其根据之一,是看到政令与教化二者特点不同,在功能上可以相互补充。《管子·牧民》中一方面提出“严刑罚”,一方面指出“刑罚不足以畏其意,杀戮不足以服其心”。要服其心,还要靠教化。《侈靡》中对教化的特点是这样写的:教化就好像秋天的云彩,天高云淡,能激起人的悲痛心情;又好像夏天低垂的云雾,能使人感到它的柔和;其深邃像寂静的皓月,以无限的怨恨打动人心;其诚恳坦荡若流水,使人思念,令人神往。教化的开始,施教人必须做出榜样,就好像秋天的云彩出现在天空,使贤者与不肖者同时受到感化。对于教化这件事既要严肃,又要有很高的热情,要热爱它,这是一件很神圣的事。而政令与教化不同,它是以强制的力量和刑罚为特征的。离开强制手段和刑罚,政令就无法驱使人。这一段话对教化的特点描写得淋漓尽致,非常深刻,至今不失其真理性。

  • 殊类-诸子百家大辞典

    殊类

    墨家逻辑用语。指类的差异。“言多方、殊类、异故,则不可偏观也”(《墨子·小取》)。同一言辞,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可指不同的类,因此在立辞时不能执其一以概其余。“推类之难,说在之大小、特尽”(《墨子·经下》)。特,一类事物中的部分、个体;尽,一类事物的全体。意即推类之难在于类的范围有大小差异,同类中的量又有部分和全体的区别。凡此类的差异是类推时容易产生错误的一个重要原因,亦即进行“比辞而俱行”的侔式推论时容易产生错误的一个重要原因。

  • 殊途同归-学生必备工具书

    殊途同归shū tú tóng guī

    【解词】 殊:不同的。途:道路,途径。归:趋向。

    【解义】 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同一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

    【出处】 《周易·系辞下》:“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

    【例句】 你是用这种方法算出来的,我是用那种方法算出来的,可以说是~。

  • 殊方异域-简明成语词典

    殊方异域shū fāng yì yù

    殊方:远方。异域:外国。泛指远方或国外。

  • 殊途同归-简明成语词典

    殊途同归shū tú tóng guī

    殊:不同的。途:道路。归:归宿,结局。经由不同的路径而达到同一的目的地。比喻用不同的方式可以取得相同的结果。[也作]殊路同归异途同归[近]异曲同工百川归海

  • 贫富悬殊-简明成语词典

    贫富悬殊pín fù xuán shū

    贫穷和富裕差别很大。[近]贫富不均

  • 言人人殊-简明成语词典

    言人人殊yán rén rén shū

    殊:不同。每个人的说法各不相同。指人们对同一件事的看法都有差异。[近]见仁见智众说纷纭[反]所见略同异口同声

  • 众寡悬殊-简明成语词典

    众寡悬殊zhòng guǎ xuán shū

    众:多。寡:少。悬殊:差得太多。双方力量相差很大。[近]众寡不敌寡不敌众[反]旗鼓相当势均力敌

  • 出处殊途-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出处殊途chūchǔ-shūtú

    【释义】:

    主谓 出仕与隐居的态度各不相同。金·元好问《论诗》诗之十四:“出处殊途听所安,山林何得贱衣冠。”△用于人生态度方面。

  • 风景不殊-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风景不殊fēngjǐng-bùshū

    【释义】:

    主谓 悲叹国土破碎或沦丧。语本《晋书·王导传》:西晋亡后,晋元帝在江南重立晋王朝。过江人士至暇日相邀饮宴。周大将军叹曰:“风景不殊,举目有江河之异。”梁启超《饮冰室诗话》卷4:“风景不殊,幽明顿隔,乌邑陈言,所感深焉。”△多用于描写亡国之情。

  • 方圆殊趣-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方圆殊趣fāngyuán-shūqù

    【释义】:

    主谓 方和圆不同,其意趣也不同。比喻人或事物各有其特点。《宋书·礼志一》:“今者见(现)生,或年在扞格,方圆殊趣,宜听其去就,各从所安。”△多用于情状方面。

  • 诡形殊状-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诡形殊状guǐxíng-shūzhuàng

    【释义】:

    见“诡状殊形”。《宣和画谱·人物三》:“(石恪)好画古僻人物,诡形殊状,格虽高古,意务新奇,故不能不近乎谲怪。”

  • 诡状殊形-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诡状殊形guǐzhuàng-shūxíng

    【释义】:

    并列 诡,怪异。奇怪的形状。《梁书·沈约传》:“岑屼,或幼或平;盘坚枕卧,诡状殊形。”△用于描写形状怪异。→奇形怪状 诡形怪状。也作“诡状异形”、“诡形殊状”。

  • 骇状殊形-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骇状殊形hàizhuàng-shūxíng

    【释义】:

    并列 形状奇怪。清·祝德麟《海啸》:“阳侯拜,天吴舞,骇状殊形不可数。”△贬义。多用于指事物的奇形怪状。→奇形怪状

  • 绝国殊俗-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绝国殊俗juéguó-shūsú

    【释义】:

    并列 身处异国不同风俗的土地上。《文子·精诚》:“天下莫不仰上之德,象主之旨,绝国殊俗,莫不重译而至,非家至而人见之地。”△多用于写异国他乡习俗不同。→异国他邦 异国他乡 本乡本土

  • 绝域殊方-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绝域殊方juéyù-shūfāng

    【释义】:

    并列 边远荒僻的异地。《晋书·裴秀传》:“故虽有峻山巨海之隔,绝域殊方之迥,登降诡曲之因,皆可得举而定者。”△多用于指荒凉偏僻的边远地方。→遐方绝域 本乡本土。也作“绝域异方”。

  • 贫富悬殊-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贫富悬殊pínfù-xuánshū

    【释义】:

    主谓 贫穷和富裕相差很大。朱自清《论且顾眼前》:“现在的贫富悬殊是史无前例的,现在的享用娱乐也是史无前例的。”毛纪仁《故乡行》:“贫富悬殊是我们要努力克服的,我们要主动去帮扶那些贫困的人们。”△多用于人事方面。→贫富不均 共同富裕

  • 人殊意异-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人殊意异rénshū-yìyì

    【释义】:

    并列 殊、异,不一致,不相同。人各不相同,心里想的也不一样。《三国志·魏书·董昭传》:“此下诸将,人殊意异,未必服从。”△多用于描写意见相左。→同床异梦 异口同声 殊途同归 同心同德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 日异月殊-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日异月殊rìyì-yuèshū

    【释义】:

    并列 每天每月都有差别。形容事物不断变化发展。明·袁宗道《论隐者异趣》:“农工商贾,厮养皂隶,所作之事,日化月迁,所说之语,亦日异月殊,以其新也。”△多用于发展变化。→日异月更 日新月异

  • 时异事殊-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时异事殊shíyì-shìshū

    【释义】:

    并列 时,时代。时代不同,世间的人事也起了变化。唐·陆贽《奉天论延访朝臣表》:“善恶同类,端如贯珠,成败象行,明若观火,此历代之元龟也。尚恐议者曰:‘时异事殊’臣请复为陛下粗举近效之尤章者以辩焉。”△多用于因时间推移而发生的人事变迁。也作“时异势殊”。

  • 时异势殊-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时异势殊shíyì-shìshū

    【释义】:

    见“时异事殊”。明·李贽《焚书·杂述·先行录序》:“举一人而言,在仲由则为当行,而在冉求则为不当行矣,盖时异势殊,则言者变矣。”

  • 世殊时异-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世殊时异shìshū-shíyì

    【释义】:

    并列 时代不同。《三国志·吴书·孙权传》:“外引隗嚣遣子不忠,内喻窦融守忠而已,世殊时异,人各有心。”→时移世异

  • 世殊事异-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世殊事异shìshū-shìyì

    【释义】:

    并列 时代不同,事情也不相同。《韩非子·五蠹》:“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晋·王羲之《兰亭集序》:“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时异事殊 万古不变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