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揚)是什么意思
奉扬仁风-古書典故辭典
奉扬仁风
奉行与发扬良好的风气。《晋书·袁宏传》:“宏出为东阳郡,安取一扇授之,宏应声曰:‘辄当奉扬仁风,慰彼黎庶。’安:谢安。黎庶:老百姓。旧时多以“奉扬仁风”为歌颂功德的套话。
分路扬镳-古書典故辭典
分路扬镳
指分道而行,或比喻双方才力匹敌,各有千秋,不为一方所独步。《北史·魏诸宗室·河间公齐传》:“(子志)为洛阳令,不避强御,与御史中尉李彪争路,俱入见,面陈得失。……孝文曰:‘洛阳,我之丰、沛,自应分路扬镳。自今以后,可分路而行。’及出,与彪折尺量道,各取其半。”《南史·裴松之传》:“兰陵萧琛言其评论,可与《过秦》、《王命》分路扬镳。”镳:马勒口。扬镳:驱马前进。《过秦》:指《过秦论》,西汉贾谊作。《王命》:指《王命论》,东汉班彪作。后多作“分道扬镳”,指各走各的路,或比喻志趣不同,各向各的目标前进。
东海扬尘-古書典故辭典
东海扬尘
大海变为陆地,比喻社会剧变,人事无常。晋代葛洪《麻姑传》:“麻姑自说云:‘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水又浅于往者,会时略半也,岂将复还为陵陆乎?’方平乃曰:‘圣人皆言,东海行复扬尘耳。’”参见“沧海桑田”条。
扬一蜀二-古書典故辭典
扬一蜀二
唐代谓天下之盛,扬州第一,四川次之。宋代洪迈《容斋随笔》卷第九:“唐世盐铁转运使在扬州,尽斡利钱,判官多至数十人,商贾如织,故谚称‘扬一蜀二’,谓天下之盛,扬为一而蜀次之也。”
扬州之鹤-古書典故辭典
扬州之鹤
宋代苏轼《于潜僧绿筠轩》诗:“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傍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那有扬州鹤。”此君:指竹。自注云:“昔有客,言志,或愿为扬州刺史;或愿多财货;或愿骑鹤上升。其一人曰:‘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盖欲兼三人者之所欲也。”后因以“扬州之鹤”喻欲望很多。
扬汤止沸-古書典故辭典
扬汤止沸
喻暂时解救急迫之事。亦喻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史记·酷吏列传》:“吏治若救火扬沸。”《汉书·礼乐志》:“如以汤止沸,沸愈甚而无益。”
扬清激浊-古書典故辭典
扬清激浊
见“激浊扬请”条。
晏御扬扬-古書典故辭典
晏御扬扬
春秋时齐相晏婴的御者扬扬自得,后来听了妻子的劝导,改掉了骄气。御:御者,驾驭车马的人。详见“窥御激夫”条。
救火扬沸-古書典故辭典
救火扬沸
水沸滚时只管高扬沸水而不去抽薪灭火,比喻只治标不治本,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史记·酷吏列传》:“当是之时,吏治若救火扬沸。”司马贞《索隐》:“言本弊不除,则其末难止。”
随其流而扬其波-古書典故辭典
随其流而扬其波
随从世俗,与之同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
隐恶扬善-古書典故辭典
隐恶扬善
隐:隐讳。扬:表扬,隐讳别人的坏处,表扬别人的好处。《礼记·中庸》:“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
激浊扬清-古書典故辭典
激浊扬清
《旧唐书·王传》:“至激浊扬清,嫉恶好善,臣于数子,有一日之长。”旧用为除恶奖善的意思,现比喻发扬一切优点,清除一切缺点。也作“扬清激浊”。
跋扈飞扬-汉语成语大词典
跋扈飞扬bá hù fēi yáng
见【飞扬跋扈】(290页)。
蹈厉发扬-汉语成语大词典
蹈厉发扬dǎo lì fā yáng
也作【蹈厉奋发】。见【发扬蹈厉】(275页)。
得意扬扬-汉语成语大词典
得意扬扬dé yì yáng yáng
也作【得意洋洋】。见【扬扬得意】(1228页)。
斗志昂扬-汉语成语大词典
斗志昂扬dòu zhì áng yáng
昂扬:情绪高涨。 形容斗争意志坚定,情绪高涨。毛泽东《介绍一个合作社》:“从来也没有看见人民群众象现在这样精神振奋,斗志昂扬,意气风发。”
遏恶扬善-汉语成语大词典
遏恶扬善è è yáng shàn
见【隐恶扬善】(1301页)。
发扬蹈厉-汉语成语大词典
发扬蹈厉fā yáng dǎo lì
发扬:奋发昂扬。 舞蹈时奋发昂扬,举手抬足,猛烈踏地。原形容周初《武》乐的舞蹈动作,象征太公望佐武王伐纣时的奋勇直前。《礼记·乐记》:“发扬蹈厉,大(太)公之志也。”《史记·乐书》:“发扬蹈厉之已蚤,何也?’答曰:‘及时事也。’”张守节正义:“发,初也。扬,举袂也。蹈,顿足踏地。厉,颜色勃然如战色也。”后借以比喻奋发有为,意气昂扬。清·朱彝尊《放胆诗序》:“六朝代降,志微涤滥之音作,而发扬蹈厉之志寡矣。”清·康有为《大同书》丙部:“于是中国之俗,阶级尽扫,人人皆为平民,人人皆可由白屋而为王侯、卿相、师儒,人人皆可奋志青云,发扬蹈厉,无阶级之害。” 也作①【蹈厉发扬】。清·沈德潜《说诗晬语·卷下·一》:“宋初台阁倡和,多宗义山,名西昆体。梅圣俞、苏子美起而矫之,尽翻科臼,蹈厉发扬,才力体制,非不高于前人,而渊涵渟滀之趣,无复存矣。”②【发扬踔(chuō)厉】。(踔:践踏,踢。)鲁迅《文化偏至论》:“人既发扬踔厉矣,则邦国亦以兴起。”③【奋发蹈厉】、【蹈厉奋发】。韬奋《抗战以来“生活”在抗战期间贡献了什么?》:“本店全体同人……仍然奋发蹈厉,不断为抗战文化而忍痛努力。”《民国通俗演义》第一百五十九回:“当此全国鼎沸之日,吾父老子弟,尤当蹈厉奋发,为民前驱,扫除军阀,实现民治。”④【奋发淬(cuì)厉】。(淬厉:也作“淬砺”,铸刀剑必须淬火和磨砺,使之坚刚、锋利。)《民国通俗演义》第八十八回:“所愿全国人民,奋发淬厉,同履艰贞。”
发扬光大-汉语成语大词典
发扬光大fā yáng guāng dà
发扬:发展和提倡、显扬。光大:使之辉煌、盛大。 使美好的事物更加发展、提高。鲁迅《述香港恭祝圣诞》:“侨胞亦知崇拜本国至圣,保存东方文明,故能发扬光大,盛极一时也。”周恩来《现阶段青年运动的性质和任务》:“根据以往的……根基,去发扬光大,去使理论适合于实际,去把知识活用。”
飞扬跋扈-汉语成语大词典
飞扬跋扈fēi yáng bá hù
飞扬:放纵,一说是猛禽任意扬翅高飞。跋扈:蛮横,一说是大鱼不肯驯顺被捉,跳越竹栅逃去。 意气举动放纵不羁。《北史·齐高祖纪》:“(侯)景专制河南十四年矣,常有飞扬跋扈志。”唐·杜甫《赠李白》:“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扈为谁雄。”郭沫若《论曹植》:“曹植的飞扬跋扈,不守纪律,真是足以惊人。”又指放肆骄横。宋太祖《招谕淮南敕榜》:“因唐室之陵迟,接黄寇之丧乱,飞扬跋扈,垂六十年。” 也作【跋扈飞扬】。清·钱泳《履园丛话·臆论·拒客》:“尝有诗云:‘平生跋扈飞扬气,消尽官厅一坐中。’诵之令人齿冷。”赵朴初《蝶恋花·杨花》:“乍认是花终不是,跋扈飞扬,赫赫炎炎地。不管落红春恨积,胡然天也胡然帝。”
沸沸扬扬-汉语成语大词典
沸沸扬扬fèi fèi yáng yáng
烧开了的水上下翻滚,热气蒸腾。形容七嘴八舌,谈论纷纷。《水浒传》第十八回:“后来听得沸沸扬扬地说:‘黄泥冈上一伙贩枣子的客人把蒙汗药麻翻了人,劫了生辰纲去。’”《儿女英雄传》第十三回:“前日在路上听见各店里沸沸扬扬的,传说……一个和尚,一个头陀,一个女人,因为妒奸,彼此自相残害。”又形容来往纷繁,非常热闹。杨朔《荔枝蜜》:“只见成群结队的蜜蜂出出进进,飞去飞来,那沸沸扬扬的情景会使你想:说不定蜜蜂也在赶着建设什么新生活呢。” 原作【沸沸汤汤】。《山海经·西山经》:“丹水出焉……其中多白玉,是有玉膏,其原沸沸汤汤。”
分道扬镳-汉语成语大词典
分道扬镳fēn dào yáng biāo
镳:马勒口。 把马勒口向上提,催马分路前进。指分路而行。后又比喻各奔前程,各干其事。《民国通俗演义》第五十九回:“云南护国三大军,次第组成。除唐督(继尧)留守外,第一军总司令蔡锷,先向四川进发,第二军总司令李烈钧,亦向广西进发,分道扬镳,为国效力去了。”闻一多《文艺与爱国》:“他们原来是一种精神的两种表现。在表现上两种运动一向是分道扬镳的。” 原作【分路扬镳】。《北史·魏宗室河间公齐传》:“(元志)为洛阳令,不避强御。与御史中尉李彪争路,俱入见,面陈得失……孝文(元宏)曰:‘洛阳,我之丰沛,自应分路扬镳,自今而后,可分路而行。”也比喻双方才力相当。《隋书·文学传序》:“徐陵、庾信,分路扬镳。”《南史·裴子野传》:“兰陵萧琛言其评论可与《过秦》、《王命》分路扬镳。” 也作【扬镳分路】。唐·颜师古《汉书·叙例》:“六艺残缺,莫睹全文,各自名家,扬镳分路。”
纷纷扬扬-汉语成语大词典
纷纷扬扬fēn fēn yáng yáng
形容雪片大量飘落的样子。《水浒全传》第十回:“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金瓶梅》第二回:“只见四下彤云密布,又见纷纷扬扬,飞下一天瑞雪来。”
奋武扬威-汉语成语大词典
奋武扬威fèn wǔ yáng wēi
见【耀武扬威】(1237页)。
海不扬波-汉语成语大词典
海不扬波hǎi bù yáng bō
扬:扬起,翻腾。 海上不起波浪。比喻天下太平。语本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五“(周)成王之时……有越尝(裳)氏重九译而至,献白雉于周公。道路悠远,山川幽深,恐使人之未达也,故重译而来。周公曰:‘吾何以见赐也?’译曰:‘吾受命国之黄发曰:久矣,天之不迅风疾雨也。海不波溢也,三年于兹矣。意者中国殆有圣人’”。清·程允升《幼学故事琼林·地舆》:“道不拾遗,由在上有善政;海不扬波,知中国有圣人。”清·陈恭尹《铙歌》:“海不扬波万国通,三吴闽浙各乘风。”
赫赫扬扬-汉语成语大词典
赫赫扬扬hè hè yáng yáng
光明盛大的样子。也形容兴旺显赫。明·汤显祖《牡丹亭·诊祟》:“赫赫扬扬,日出东方。”《红楼梦》第十三回:“如今我们家赫赫扬扬,已将百载。”
饥则附人,饱便高扬-汉语成语大词典
饥则附人,饱便高扬jī zé fù rén,bǎo biàn gāo yáng
附:依附。扬:飞扬。 形容某些人困窘时依附于人,得了志就远走高飞。《晋书·慕容垂载记》:“且垂犹鹰也,饥则附人,饱便高扬,遇风尘之会,必有陵霄之志。”(陵:乘,凌驾。) 也作①【饥则为用,饱则扬去】。《三国志·魏志·吕布传》:“譬如养鹰,饥则为用,饱则扬去。”②【饥则就范,饱则远扬】。《八十一梦·第七十二梦》:“他们是生成饥则就范,饱则远扬的贱骨头,你看他们还有什么能耐?”
激浊扬清-汉语成语大词典
激浊扬清jī zhuó yáng qīng
激浊:冲去脏水。扬清:使清水涌流。 比喻批评过恶,表彰良善。《晋书·牵秀传》:“秀少在京辇,见司隶刘毅奏事而扼腕慷慨,自谓居司直之任,当能激浊扬清,处鼓鼙(pí)之间,必建将帅之勋。”(鼙:古代一种军用小鼓。鼓鼙:比喻战争。)《元曲选外编·无名氏〈延安府〉第二折》:“今蒙圣人可怜,见小官擢用良才,铨衡人物,褒贬必当,激浊扬清,御书‘方正忠良’四字,敕赐怀忠之杯。”清·顾炎武《与公肃甥书》:“诚欲正朝廷以正百官,当以激浊扬清为第一义。” 原作【扬清激浊】。《尸子》卷上:“扬清激浊,荡去滓秽。”《晋书·武帝纪》:“诏曰:‘扬清激浊,举善弹违,此朕所以垂拱总纲,责成于良二千石也。’”
家丑不可外扬-汉语成语大词典
家丑不可外扬jiā chǒu bù kě wài yáng
家中内部不体面的事不能够向外面宣扬。《元曲选·无名氏〈争报恩〉第二折》:“便好道家丑不可外扬,相公自己断了罢。”《警世通言·俞仲举题诗遇上皇》:“员外道:‘(司马)相如是文学之士,为此禽兽之行!小贱人(指卓文君)……你不闻父命,私奔苟合,非吾女也!’欲要讼之于官,争奈家丑不可外扬,故尔中止。”
立身扬名-汉语成语大词典
立身扬名lì shēn yáng míng
使自己立足于社会并传扬美名。语本《孝经·开宗明义第一》“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颜氏家训·序致》:“夫圣贤之书教人诚孝、慎言、检迹,立身扬名,亦已备矣。”明·瞿佑《剪灯新话·爱卿传》:“丈夫壮而立身扬名以显父母。”
露才扬己-汉语成语大词典
露才扬己lù cái yáng jǐ
显露才能,炫耀自己。汉·班固《离骚序》:“今若屈原,露才扬己,竞乎危国群小之间,以离谗贼。”唐·杨绾《条奏贡举疏》:“投刺干谒,驱驰于要津;露才扬己,喧腾于当代。”清·朱彝尊《史馆上总裁第四书》:“彝尊愚闇,匪敢露才扬己,暴人之短,惟是史当取信百世,讵可以无为有?故敢述其所闻。”
明扬仄陋-汉语成语大词典
明扬仄陋míng yáng zè lòu
扬:举。仄陋:卑贱,低贱。 发现和推举那些贫贱无名的人。语本《尚书·尧典》“曰:‘明明扬侧陋”。汉·曹操《求贤令》:“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铺张扬厉-汉语成语大词典
铺张扬厉pū zhāng yáng lì
铺张:铺叙夸张。扬厉:宣扬扩大。 指铺陈渲染,极力宣扬。语本唐·韩愈《潮州刺史谢上表》“铺张对天之闳(hóng)休,扬厉无前之伟绩”。(闳休:大的喜庆。)宋·王明清《挥麈前录·自跋》:“先人于是辑《国朝史述》焉,直欲追仿(司马)迁、(班)固,铺张扬厉,为无穷之观。”鲁迅《伪自由书·后记》:“惟恐人间没有逆伦的故事,偏要用笔铺张扬厉起来,以耸动低级趣味读者的眼目。”
其貌不扬-汉语成语大词典
其貌不扬qí mào bù yáng
不扬:不好看。 指某人的容貌不好看。语本《左传·昭公二十八年》“今子少不扬,子若无言,吾几失子矣”杜预注:“颜貌不扬显”。宋·王谠(dǎng)《唐语林·文学》:“(皮日休)少隐鹿门山,号醉吟先生,榜末及第,礼部侍郎郑愚以其貌不扬,戏之。”《苦斗·六〇》:“第一眼看去,这犯人矮矮圆圆,满嘴胡须……分明有点其貌不扬,叫梁森看着失望。”
神采飞扬-汉语成语大词典
神采飞扬shén cǎi fēi yáng
形容精神焕发,富有光采。《幻灭·十二》:“这少年神采飞扬地讲道:‘敌人守不住阵地,总退却!’”唐浩明《曾国藩·野焚》第八章:“曾国荃神采飞扬地说到这里,忽地停住了。”
吐气扬眉-汉语成语大词典
吐气扬眉tǔ qì yáng méi
见【扬眉吐气】(1227页)。
我武惟扬-汉语成语大词典
我武惟扬wǒ wǔ wéi yáng
惟:同“维”,语助词。 原指武王举兵伐纣,后形容威武凌厉奋发昂扬的样子。《尚书·泰誓中》:“今朕必往,我武惟扬,侵于之疆,取彼凶残,我伐用张,于汤有光。”清·陈天华《狮子吼·楔子》:“台上的电灯,约有数百盏,又用瓦斯装成一个横匾,一副对联。匾上写的是‘我武维扬’。”
显亲扬名-汉语成语大词典
显亲扬名xiǎn qīn yáng míng
显耀自己的亲族,张扬自己的声誉。指登科、立功、做官的荣耀。《魏书·阳尼传》:“显亲扬名,德之上兮,保家全身,亦厚量兮。”《镜花缘》第十回:“既不能显亲扬名,又不能兴邦定业,碌碌人世,殊愧老大无成。” 也作【扬名显亲】。清·顾炎武《与史馆诸君书》:“自度无可以扬名显亲,敢沥陈哀恳,冀采数语,存之简编。” 又有【显姓扬名】。指显扬自己的名声。《元曲选·郑德辉〈梅香〉第一折》:“那里也齐家治国,显姓扬名。”
掩恶扬善-汉语成语大词典
掩恶扬善yǎn è yáng shàn
见【隐恶扬善】(1301页)。
扬镳分路-汉语成语大词典
扬镳分路yáng biāo fēn lù
见【分道扬镳】(296页)。
扬长避短-汉语成语大词典
扬长避短yáng cháng bì duǎn
发扬长处或优点,避开短处或缺点。《萧山农工商联合企业显示优越性》:“因地制宜,扬长避短。”(1980年11月9日《人民日报》)夏衍《应该重视电视这一传播工具》:“我们应该扬长避短,发扬富于群众性的优点,避掉政治、艺术上还存在的缺点。”
扬长而去-汉语成语大词典
扬长而去yáng cháng ér qù
形容大模大样地径自离去。《文明小史》第九回:“说罢,立逼着傅知府将众人刑具一齐松去,说了声惊动,率领众人,扬长而去。”《六十年的变迁》第十章:“何叔衡喊一声:‘我还有事,暂别。’扬长而去。” 也作【徉(yáng)长而去】。《红楼梦》第十二回:“‘……三日后我来收取,管叫你病好。’说毕,徉长而去。”
扬铃打鼓-汉语成语大词典
扬铃打鼓yáng líng dǎ gǔ
见【敲锣打鼓】(808页)。
扬眉吐气-汉语成语大词典
扬眉吐气yáng méi tǔ qì
扬起眉头,吐出胸中的郁闷之气。形容解脱压抑之后精神舒畅的样子。唐·李白《与韩荆州书》:“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盈:满。)清·孔尚任《桃花扇·修札》:“这些含冤的孝子忠臣,少不得还他个扬眉吐气。”闻一多《画展》:“在这复古气焰高张的年代,自然正是你们扬眉吐气的时机,但是小心不要做了破坏民族战斗意志的奸细。” 也作【吐气扬眉】。《二刻拍案惊奇·痴公子狠使噪脾钱》:“公子听得这一番说话,方才觉得有些吐气扬眉。”《苦斗·五一》:“半年以来,他这才称心如意,吐气扬眉。”
扬名显亲-汉语成语大词典
扬名显亲yáng míng xiǎn qīn
扬:宣扬。显:显耀,荣耀。 儒家孝道的一个内容。自己扬名于世,从而也使父母荣耀。语本《孝经·开宗明义章》“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聊斋志异·太医》:“生不能扬名显亲,何以见老母地下乎!”巴金《谈〈灭亡〉》:“他不但要我和三哥扬名显亲,还盼望我们同他一起维持我们那个家庭和连他自己也并不满意的那种生活方式。”
扬葩振藻-汉语成语大词典
扬葩振藻yáng pā zhèn zǎo
扬、振:显扬。葩、藻:比喻华美的文辞。 形容诗文华丽,文采焕发。《北史·文苑传序》:“汉自孝武之后,扬葩振藻者如林,而二马、王、扬为之杰。”胡蕴玉《中国文学史·序》:“当其盛也,扬葩振藻,为敲金戛玉之音。”
扬清激浊-汉语成语大词典
扬清激浊yáng qīng jī zhuó
见【激浊扬清】(482页)。
扬汤止沸-汉语成语大词典
扬汤止沸yáng tāng zhǐ fèi
汤:开水。 把开水舀起来,又倒回去,以制止水的沸腾。比喻治标不治本,不能彻底解决问题。语本《文选·枚乘〈上书谏吴王〉》“欲汤之凔(chuàng),百人扬之,无益也;不如绝薪止火而已”。(凔:冷。)唐·陆贽《论两河及淮西利害状》:“扬汤止沸,不如绝其薪而沸止之速也。”《三国演义》第三回:“扬汤止沸,不如去薪;溃痈虽痛,胜于养毒。”也比喻情况危急,姑且用治标的办法缓和一下。《三国志·魏志·刘廙(yì)传》:“扬汤止沸,使不焦烂。” 又有①【以汤止沸】。比喻无济于事,反而有害。《吕氏春秋·尽数》:“夫以汤止沸,沸愈不止,去其火则止矣。”②【以汤沃(wò)沸】。(沃:浇。)《淮南子·原道训》:“若以汤沃沸,乱乃逾甚。”(逾:更加。)③【救火扬沸】。《史记·酷吏列传》:“当是之时,吏治若救火扬沸。”司马贞索隐:“言本弊不除,则其末难止。”
扬威耀武-汉语成语大词典
扬威耀武yáng wēi yào wǔ
见【耀武扬威】(1237页)。
扬扬得意-汉语成语大词典
扬扬得意yáng yáng dé yì
形容十分得意的样子。语本《史记·管晏列传》“意气扬扬,甚自得也”。《官场现形记》第三十四回:“他到此更觉扬扬得意,目中无人。”《苦斗·四五》:“从陈文英的眼里看来,他是满面春风,扬扬得意的,正好比《圣经》里面那回头的浪子。” 也作①【洋洋得意】。《三侠五义》第四十七回:“洋洋得意,乐不可言。”《烈火金钢》第十一回:“说得还挺带劲儿,看样子还是有点洋洋得意。”②【得意洋洋】。《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七回:“有些同寅见了面,都恭维他‘能者多劳’。单(shàn)道台得意洋洋的答道:‘忙虽忙,然而并不觉得其苦。’”③【得意扬扬】。曹禺《日出》第二幕:“他穿一身大礼服,持着礼帽、白手套、象牙镶着的手杖,举着一束花,得意扬扬地走进来。”④【洋洋自得】。《慈禧太后演义》第二十九回:“崔监还洋洋自得,入宫复命,说(把珍妃)已推入宁寿宫外的大井了。”
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汉语成语大词典
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yāo chán shí wàn guàn,qí hè shàng yáng zhōu
贯:指一贯钱。旧时的铜钱中间有一方孔,用绳索穿着,一千个为一贯。 腰间捆着十万贯钱财,骑着仙鹤到扬州去遨游。原指某些人想象中神仙式的富贵生活。后用以比喻贪心妄想。元·陶宗仪《说郛》载《商芸小说》:“有客相从,各言所志:或愿为扬州刺史,或愿多资财,或愿骑鹤上升。其一人曰:‘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欲兼三者。”宋·葛立方《韵语阳秋》卷十三:“俗言:‘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 也简作①【腰金骑鹤】。金·元好问《雪后招邻舍王赞子襄饮》:“卖刀买犊未厌早,腰金骑鹤非所望。”②【腰缠万贯】。形容极富有。《三家巷·三八》:“大官僚还是日进千金,腰缠万贯,花天酒地,大厦高楼。”
耀武扬威-汉语成语大词典
耀武扬威yào wǔ yáng wēi
炫耀武力,大显威风。《元曲选·乔孟符〈两世姻缘〉第三折》:“你这般耀武扬威待怎么!”《东周列国志》第二十三回:“竖貂在城下耀武扬威,喝令攻城。” 也作【扬威耀武】。《元曲选·无名氏〈连环计〉第三折》:“枉了你扬威耀武,尽忠竭节,定国安邦。”《古今小说·临安里钱婆留发迹》:“手执方天画戟,领插令字旗,跨一匹瓜黄战马,正扬威耀武而来。” 又有①【宣威耀武】。(宣:宣扬。)唐·陆贽《李晟风翔陇西节度兼泾原副元帅制》:“宣威耀武,罢警息兵。”②【奋武扬威】。指发扬勇猛克敌的精神,显示使人慑服的威力。《杨家府演义·鬼王踢死白额虎》:“当奋武扬威,报效朝廷,不坠祖宗声闻。”
抑扬顿挫-汉语成语大词典
抑扬顿挫yì yáng dùn cuò
抑扬:降低和升高。顿挫:停顿和转折。 形容声音高低起伏,节奏鲜明。一般指音乐。《老残游记》第二回:“只是到后来,全用轮指,那抑扬顿挫,入耳动心,恍若有几十根弦,几百个指头,在那里弹似的。”《红日》第十章:“他那坚实的天生动人的嗓音,抑扬顿挫的音乐节奏,使人听得非常悦耳称心。”也指文学作品。宋·张戒《岁寒堂诗话》卷上:“而子建(曹植)诗,微婉之情,洒落之韵,抑扬顿挫之气,固不可以优劣论也。”明·王世贞《艺苑卮言》卷一:“抑扬顿挫,长短节奏,各极其致,句法也。”又指说话的腔调。茹志鹃《逝去的夜》:“‘你愿意终身侍奉上帝吗?’牧师用他颤颤的嗓音,抑扬顿挫地问道。”
意气扬扬-汉语成语大词典
意气扬扬yì qì yáng yáng
意气:意态,气概。扬扬:得意昂扬的样子。 形容十分得意或气概高昂的样子。《史记·管晏列传》:“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醒世恒言·苏小妹三难新郎》:“少游此时意气扬扬,连进三盏,丫环拥入香房。”明·张溥《五人墓碑记》:“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lì)之、谈笑以死。”(詈:骂。) 也作【意气洋洋】。明·天然痴叟《石点头·贪婪汉六院卖风流》:“吾爱陶先在乡里之中,白采了一大注银子,意气洋洋,带了仆人,进京廷试。”
隐恶扬善-汉语成语大词典
隐恶扬善yǐn è yáng shàn
隐:隐讳,隐蔽。扬:宣扬,表扬。 不谈别人的坏处,只宣扬别人的好处。《礼记·中庸》:“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迩言:浅近的话。)《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美娘想道:‘难得这好人,又忠厚,又老实,又知情识趣,隐恶扬善,千百中难遇此一人。’”《读通鉴论·晋愍帝·六》:“此教人使谏之难,君子之所虑,而隐恶扬善,乐取于人之所以圣与!” 也作①【遏恶扬善】。(遏:遮蔽。)《周易·大有》:“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孔颖达疏:“遏匿其恶,褒扬其善。”三国·魏·阮籍《通易论》:“是以君子一类求同,遏恶扬善,以致其大。”②【掩恶扬善】。(掩:遮盖。)《梁书·侯景传》:“乃还寿春,曾无悔色,祇奉朝廷,掩恶扬善。”
鹰扬虎视-汉语成语大词典
鹰扬虎视yīng yáng hǔ shì
如鹰之飞翔,如虎之雄视。形容气势威武。语本《诗经·大雅·大明》“维师尚父,时维鹰扬”;《周易·颐》“虎视眈眈”。《文选·应璩〈与侍郎曹长思书〉》:“王肃以宿德显授,何曾以后进见拔,皆鹰扬虎视,有万里之望。”(王肃:三国魏人,官散骑黄门侍郎。何曾:晋人,累迁散骑侍郎、给事黄门郎。)《初学记》卷十二引晋·傅咸《御史中丞箴》:“执宪之纲,秉国之宪,鹰扬虎视,肃清违慢。”
趾高气扬-汉语成语大词典
趾高气扬zhī gāo qì yáng
趾:脚指头。这里指脚。 走路脚步抬得老高,神气得不得了。形容骄傲自满,得意忘形。语本《左传·桓公十三年》“楚屈瑕(xiá)伐罗,斗伯比送之,还,谓其御曰:‘莫敖必败,举趾高,心不固矣’”。(伐罗:攻打罗国。御:驾车的人。莫敖:屈瑕的字。)清·孔尚任《桃花扇·设朝》:“旧黄扉,新丞相,喜一旦趾高气扬,廿四考中书模样。”毛泽东《学习和时局》:“工作无成绩,可以使人悲观丧气;工作有成绩,又可以使人趾高气扬。”《塞上行·从嘉峪关说到山海关》:“从外表精神看,最趾高气扬的,是日本宪兵,最无精打采的要算中国路警。” 也作【足高气扬】。《东周列国志》第八十五回:“(乐)羊受觞饮之,足高气扬,大有矜功之色。”
志高气扬-汉语成语大词典
志高气扬zhì gāo qì yáng
志向高远,神气昂扬。语本《战国策·齐策一》“家敦而富,志高而扬”。《史记·苏秦列传》:“家殷人足,志高气扬。”
足高气扬-汉语成语大词典
足高气扬zú gāo qì yáng
见【趾高气扬】(1381页)。
我武惟扬-中华成语大词典
我武惟扬wǒ wǔ wéi yáng
我:指当朝或本国。惟:文言助词。扬:扬厉、奋发。形容国家的威武扬厉。《尚书·泰誓中》:“我武惟扬,侵于之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