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肥饶国学,一个集成语、谚语、俗语、俚语、俏皮话分享学习网站,以求会盟而谋学业之进,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好学之士,齐心合力,相互扶持,共同进步。
当前位置:首页 > 成语 > 愚

愚(愚)是什么意思

  • 附赘愚疣-古書典故辭典

    附赘愚疣

    附赘:附生在皮肤上的小肉瘤。悬疣(yáu尤):悬挂着的瘊子。比喻多余无用之物。《庄子·大宗师》:“彼以生为附赘县(悬)疣,以死为决溃痈,夫若然者,又恶知死生先后之所在!”

  • 使贪使愚-古書典故辭典

    使贪使愚

    一作“使愚使过’。比喻利用人的缺点,使之也能发挥所长。《新唐书·侯君集传》:“军法曰:‘使智,使勇,使贪,使愚。故智者乐立其功,勇者好行其志,贪者遨趋其利,愚者不计其死。’是以前圣使人,必收所长而弃所短。”后多用以自谦。

  • 使愚使过-古書典故辭典

    使愚使过

    见“使贪使愚”条。

  • 愚公移山-古書典故辭典

    愚公移山

    《列子·汤问》篇所记寓言。古代有位北山愚公,将近九十岁了,因太行、王屋二山阻碍出入,想把山铲平。有人笑他,他说:“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今常用以喻做事有顽强的毅力,不怕困难,人定胜天。

  • 大智如愚-汉语成语大词典

    大智如愚dà zhì rú yú

    极有智慧的人不露锋芒,表面上好像愚笨。语本《老子》四十五章“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宋·苏轼《贺欧阳修致仕启》:“大勇若怯,大智如愚。” 也作【大智若愚】。章炳麟《箴新党论》:“学生能善体虏酋之志,执雌守黑,不敢自遂,大智若愚,于是乎在。”《李自成》第一卷第六章:“田见秀谦逊地微笑着,拈着下巴颏上的短胡子,带着大智若愚的神气。”

  • 非愚则诬-汉语成语大词典

    非愚则诬fēi yú zé wū

    愚:愚昧。诬:诬罔,虚构事实以诬人或欺骗人。 不是愚昧无知就是诬蔑或欺骗。《庄子·秋水》:“是犹师天而无地,师阴而无阳,其不可行也明矣。然且语而不舍,非愚则诬也。”《韩非子·显学》:“无参验而必之者,愚也;弗能必而据之者,诬也。故明据先王,必定尧舜者,非愚则诬也。”

  • 一得之愚-汉语成语大词典

    一得之愚yī dé zhī yú

    一得:一点心得。愚:愚见,谦词。 谦称自己的一点愚昧见识。语本《史记·淮阴侯列传》“广武君曰:‘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明·归有光《论御倭书(代)》:“辱明公惓惓下问,一得之愚,敢不自竭!”清·顾炎武《与次耕书》:“然亦有一得之愚欲告诸良友者。”清·蒋湘南《与田叔子论古文第二书》:“前书未寄,后书旋来,论古今文得失,皆有卓识……谨再以一得之愚,为足下诵之。” 也作【一得之见】。(见:见识。)明·焦竑《玉堂丛语·卷一·文学》:“林下有一得之见,非此莫达。”章炳麟《上李鸿章书》:“念今世足以定天保者,无过相国,故不得不鸣其一得之见,以达于持橐之使。”

  • 上知下愚-汉语成语大词典

    上知下愚shàng zhì xià yú

    上知:“知”同“智”,指天资最聪明的人。下愚:指天资最愚笨的人。语本《论语·阳货》“唯上知与下愚不移”。汉·荀悦《申鉴》卷五:“性虽善,待教而成;性虽恶,待法而消。唯上智下愚不移。”宋·邵雍《感事吟》:“君子小人正相反,上智下愚诚不移。”

  • 盛德若愚-汉语成语大词典

    盛德若愚shèng dé ruò yú

    盛德:极高的品德。愚:愚笨。 形容品德高尚的人谦逊朴实,外表好像愚钝。语本《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良贾(gǔ)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贾:商贾。)司马贞索隐:“君子之人,身有盛德,其容貌谦退有若愚鲁之人然。”

  • 使贪使愚-汉语成语大词典

    使贪使愚shǐ tān shǐ yú

    贪:贪财好利的人。愚:愚昧的人。 指利用有缺点的人,使其向好的方面转变。《新唐书·侯君集传》:“军法曰:‘使智,使勇,使贪,使愚。故智者乐立其功,勇者好行其志,贪者邀趋其利,愚者不计其死。’”《宋史·掌禹锡传》:“旧法,荐举边吏,贪赃皆同坐。禹锡奏谓:‘使贪使愚,用兵之法也。若举边吏必兼责士节,则莫敢荐矣。材武者孰从而进哉?’后遂更其法。” 也作【使愚使过】。宋·范仲淹《让观察使第一表》:“前春延安之战,大挫国威,朝廷有使愚使过之议,遂及于臣。”

  • 下愚不移-汉语成语大词典

    下愚不移xià yú bù yí

    移:改变。 下等的愚人,决不可能有所改变。指人愚蠢而又固执不化。有时作谦词。语本《论语·阳货》“唯上知与下愚不移”。(上知:上等的智者。)《醒世姻缘传》第五十回:“无奈那下愚不移的心性,连自己竟忘记了那秀才是别人与他挣的,居之不疑。”《歧路灯》第五十三回:“争奈这样的人,下愚不移,心中打算另置一处房屋……每日开场放赌。”《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奈鄙人下愚不移,致有今日!”

  • 愚不可及-汉语成语大词典

    愚不可及yú bù kě jí

    愚:傻。 原指善于装傻,别人都赶他不上。后指极其愚蠢。《论语·公冶长》:“宁武子邦有道则知(智),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章炳麟《〈人民报〉一周年纪念会演说辞》:“若把此事望之督抚,真是其愚不可及了。”鲁迅《范爱农》:“我们醉后常谈些愚不可及的疯话,连母亲偶然听到了也发笑。”

  • 愚夫愚妇-汉语成语大词典

    愚夫愚妇yú fū yú fù

    见【匹夫匹妇】(757页)。

  • 愚公移山-汉语成语大词典

    愚公移山yú gōng yí shān

    《列子·汤问》记载,北山愚公年近九十,因太行、王屋二山阻其出入,决心把它搬走。智叟嘲笑他。他说:“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孙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于是挖山不止,最后移走了大山。后用以比喻征服自然、改造世界的雄心壮志和坚定不移的斗争精神。清·章学诚《文史通义·假年》:“不知专业名家而泛然求圣人之所不能尽,此愚公移山之智而同斗筲之志也。”王敬轩《文学革命之反响》:“某虽具愚公移山之志,奈无鲁阳挥戈之能。”

  • 愚昧无知-汉语成语大词典

    愚昧无知yú mèi wú zhī

    昧:昏,糊涂。 愚蠢糊涂,不通事理。范文澜《中国近代史》上册第一章:“他(道光帝)的错误不在停止贸易而在愚昧无知,不作抵抗侵略的准备。”《李自成》第一卷第十六章:“(张)献忠赶快站起来,躬身回答:‘献忠愚昧无知,一切听大人训示。’” 又有①【愚妄无知】。(愚妄:愚蠢荒谬。)冯玉祥《我的生活》第二十三章:“在他们这种人的心目中,是无所谓是非,也不知道什么国家人民,所看见的只是目前的利禄,个人的势位,而又愚妄无知,轻举盲动。”②【蒙昧无知】。(蒙昧:知识未开,不明事理。)孙中山《兴中会宣言》:“蒙昧无知,鲜能远虑。”毛泽东《整顿党的作风》:“那些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当宗教教条看待的人,就是这种蒙昧无知的人。”

  • 愚民政策-汉语成语大词典

    愚民政策yú mín zhèng cè

    指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而实行的灭绝文化,使人民处于愚昧无知和闭塞状态的政策。后也指限制人们的思想,提倡盲目崇拜服从。刘少奇《论党·二》:“他们在党内实行命令主义,遇事武断,实行家长式的统治,实行‘愚民政策’,提倡党员的盲目服从……使党内生活死气沉沉。”

  •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汉语成语大词典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zhì zhě qiān lǜ,bì yǒu yī shī;yú zhě qiān lǜ,bì yǒ u yī dé

    智者:聪明、有才智的人。千虑:形容考虑谋划的次数很多。愚者:蠢笨无知的人。 聪明人千次谋划,总会有一点儿失误;笨人多次思考,总会有一点儿收获。指不要迷信个人意见,要博采众议,集思广益,即使愚人的意见,也应认真考虑。《晏子春秋·内篇杂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广武君曰:‘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也单作【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清·刘开《问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鲁迅《名人和名言》:“我很自歉这回时时涉及了太炎先生。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这大约也无伤于先生的‘日月之明’的。” 也作【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清·李渔《闲情偶寄·立主脑》:“乌知圣人千虑,必有一失;圣人之事犹有不可尽法者,况其他乎?” 也简作①【千虑一失】。《民国通俗演义》第一百五十二回:“不料千虑一失,在十三年元旦,突然发表了一道众议院改选的命令,激起了多数议员的反感。”②【千虑一得】。唐·陆贽《论叙迁幸之由状》:“伏惟陛下不以人废言,不以言废直,千虑一得,或有取焉。”《宋史·许忻传》:“欲采千虑一得之说,以广聪明。”

  • 一得之愚-中华成语大词典

    一得之愚yī dé zhī yú

    对自己意见或见解的谦虚说法。(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新编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下》:“臣有一得之愚,切谓邺都戍兵家属尽在京师,不若闭城自守,出其军人妻属登城以招之,人人思家,可不战而胜也。”参见“千虑一得”。也作“一得之见”。(明)焦竑《玉堂丛语》卷一:“大臣不以仕否异心,翁又受恩独隆者,林下有一得之见,非此莫达。”

  • 草木愚夫-中华成语大词典

    草木愚夫cǎo mù yú fū

    像野草、木头那样愚笨。形容人的愚笨无知。(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七十回:“料你不过草木愚夫,识得什么天时人事。”

  • 愚不可及-中华成语大词典

    愚不可及yǔ bù kě ji

    愚:笨、傻。及:比得上。笨得没人能比得上。形容愚笨得很。《论语·公冶长》:“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含有不满而装傻之意)(现代)鲁迅《两地书》六十:“什么‘唯识’呀,‘涅’哪,真是其愚不可及!”

  • 愚昧无知-中华成语大词典

    愚昧无知yú mèi wú zhī

    愚:蠢笨。昧:糊涂、头脑不清楚。没有文化知识,什么也不懂得。形容非常愚蠢,没有知识,不明事理。(唐)玄奘《大唐西域记·羯若鞠阇国》:“自顾寡德,国人推尊,令袭大位,先父之业,愚昧无知,敢稀圣旨!”(现代)老舍《老舍剧作选·神奉·第三幕第二场》:“你们糊涂,野蛮,肮脏,愚昧无知。”

  • 愚公移山-中华成语大词典

    愚公移山yú gōng yí shān

    这是一则寓言故事。比喻有十分坚强的毅力和不怕困难、牺牲,持之以恒的精神。《列子·汤问》载:古代有个老人叫北山愚公,下决心要铲掉家门前的两座大山。有个叫智叟的人讥笑他,他说:“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 大智若愚-中华成语大词典

    大智若愚dà zhì ruò yú

    大智:很有智慧有才能的人。若:好像。愚:笨。有智慧有才能的人,表面看起来好像很笨。比喻不露锋芒,所谓真人不露相。(明)李贽《焚书·李中溪先生告文》:“盖众川合流,务欲以成其大;土石并砌,务欲以实其坚。百故大智若愚焉耳。”也作“大智如愚”。(宋)苏轼《东坡集·卷二十七·贺欧阳少师致仕启》:“大勇若怯,大智如愚,至贵无轩冕而荣,至仁不导引而寿。”

  • 愚公移山-实用分类典故辞典

    愚公移山

    【源出】:

    《列子·汤问》

    【解释】:

    传说古时候,有一个将近九十岁的老人愚公,他家面对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挡住了往来进出的路,因此他带领子孙不断地挖这两座山,要把两座山都搬走。愚公不怕人讥笑,他说:“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有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用法】:

    赞颂决心坚定,毅力顽强。

    【例句】:

    愚公移山的精神激励着中国人民不畏艰难,发奋图强。

  • 愚不可及-实用分类典故辞典

    愚不可及

    【源出】:

    《论语·公冶长》

    【解释】:

    愚蠢得没有人能够比得上。原文:“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原指装傻的本事非常人所及。

    【用法】:

    形容极其愚蠢。

    【例句】:

    什么“唯识”呀,“涅槃”哪,真是愚不可及!(鲁迅《两地书》六十)

  • 钱愚-实用分类典故辞典

    钱愚

    【源出】:

    《南史·临川王宏传》

    【解释】:

    梁武帝的弟弟临川王萧宏不学无术,而官居机要,掌握全国兵权。他很贪钱,贪来的钱都很用心机收藏,梁武帝的二儿子萧综作《钱愚论》加以讥讽。

    【用法】:

    比喻贪财如痴如愚。

    【例句】:

    巴尔扎克的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老头,常于深夜数钱,如痴如醉,可谓钱愚。

  • 大智若愚-实用分类典故辞典

    大智若愚

    【源出】:

    宋·苏轼《贺欧阳修致仕启》

    【解释】:

    大智,最有才智。最有才智的人,表面上看去似乎愚蠢。原文:“大勇若怯,大智如愚。”

    【用法】:

    指知识渊博的人,有涵养,决不在人前炫耀。

    【例句】:

    执雌守黑,不敢自遂,大智若愚,于是乎在。(章炳麟《箴新党论》)

  • 愚-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愚yú

    ①傻;愚笨——智(大~若愚)②用于自称的谦辞——尊(愚意如此,不知~意如何?)、贤(愚兄赞同~弟高见)

  • 愚笨-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愚笨yúbèn

    头脑迟钝,不灵活——聪敏、伶俐(这孩子看上去愚笨,其实很~。)

  • 愚蠢-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愚蠢yúchǔn

    愚笨——聪慧(影片《刘三姐》歌颂了劳动人民的~,讽刺了土豪地主的愚蠢。)、聪明(卑贱者最~,高贵者最愚蠢。)、明智(做出这样的决定是~的)

  • 愚昧-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愚昧yúmèi

    缺乏知识;文化落后——开化(长期的闭关自守和愚民政策,使原来~的人民变得越来越愚昧了。)

  • 大智若愚-新编成语词典

    大智若愚dà zhì ruò yú

    智:才智。指有智慧有才能的人,不炫耀自己,表面看来好像很愚笨。宋·苏轼《贺欧阳少师致仕启》:“大勇若怯,大智若愚。”〔例〕这位大智若愚的先生就是赫赫有名的计算机专家。

    〔近义〕大巧若拙 大勇若怯 〔反义〕恃才傲物

  • 愚公移山-新编成语词典

    愚公移山yú gōng yí shān

    古代的北山愚公,因为太行、王屋两座大山阻碍出入,想把山铲平。智叟笑他太愚蠢,认为不可能。愚公说:“我死后有儿子,儿子死了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而这两座山却不会增高了,终有一天会铲平的。”见《列子·汤问》。后因以“愚公移山”比喻有顽强的毅力和克服困难的斗争精神。清·黄宗羲《张苍水墓志铭》:“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常人藐为说铃,贤圣指为血路也。”〔例〕我们要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克服困难,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近义〕精卫填海

  • 愚昧无知-新编成语词典

    愚昧无知yú mèi wú zhī

    愚:愚蠢。昧:糊涂。指愚蠢糊涂,没有知识。唐·玄奘《大唐西域记·羯若鞠阇国》:“自顾寡德,国人推尊,令袭大位,光父之业。愚昧无知,敢稀圣旨!”〔例〕他触犯了法律,还以为是小事一桩,真是愚昧无知。

    〔近义〕愚不可及 浑浑噩噩

  • 不识贤愚-中华词典宝库

    不识贤愚bù shí xián yú

    【释义】:

    识:认识。贤:有德有才的人。愚:愚笨的人。不知道贤人,愚人。指分不清好人,恶人。

    【成语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九六回:“孔明急扶起,执手而言曰:‘是吾不识贤愚,以致如此!’”

    【例句】:

    明·吴承恩《西游记》三八回:“大圣道:‘小的们不知道,那唐三藏不识贤愚,我为他一路上捉怪擒魔,使尽了平生的手段,几番打杀妖精,他说我行凶作恶,把我逐赶回来。’”

  • 大智若愚-中华词典宝库

    大智若愚dà zhì ruò yú

    【释义】:

    智:有智慧,聪明。愚:愚笨。智慧高的人不露锋芒,表面上好像很愚笨。

    【成语出处】:

    春秋·楚·老聃《老子》:“大巧若拙,大智若愚。”

    【例句】:

    ①郭沫若《屈原》五幕二场:“这是所谓‘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的话啦。”②“君侯大智若愚,不愿说破。”

  • 肉眼愚眉-中华词典宝库

    肉眼愚眉ròu yǎn yú méi

    【释义】:

    肉眼:俗眼。俗眼笨眉。形容目光短浅、行动迟愚的庸人。

    【成语出处】:

    元·高文秀《黑旋风》三折:“畅道天理难欺,人心怎昧,则他这肉眼愚眉,把一个黑旋风爹爹敢来也认不得。”

    【例句】:

    《二刻拍案惊奇》卷四十:“景色奇,士女齐,满街衢游人如蚁。大多来肉眼愚眉。”

  • 愚不可及-中华词典宝库

    愚不可及yú bù kě jí

    【释义】:

    原指善于装傻,别人都超不过他。后指某人极其愚蠢。

    【成语出处】:

    《论语·公治长》:“宁武子邦邦有道则知(智),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例句】:

    鲁迅《范爱农》:“我们醉后常谈些愚不可及的疯话,连母亲偶然听到了也发笑。”

  • 愚公移山-中华词典宝库

    愚公移山yú gōng yí shān

    【释义】:

    古代传说,北山愚公下定决心要移去家门前拦路的太行、王屋两座大山,率领子孙们挖山不止,并准备世世代代挖下去。天帝为之感动,命夸娥氏二子分别把山背走。愚公的愿望终于实现。比喻做事有顽强的毅力和不怕困难的斗争精神。

    【成语出处】:

    《列子·汤问》。宋·张耒《柯山集·山海》:“愚公移山宁不智,精卫填海未必痴。”

    【例句】:

    ①邹韬奋《抗战以来·沦陷区同胞的艰苦奋斗》:“昔人称‘愚公移山’等于神话,现在以‘人力移地’竟成事实。”②王敬轩《文学革命之反响》:“某虽具愚公移山之志,奈无鲁阳挥戈之能。”

  • 愚昧无知-中华词典宝库

    愚昧无知yú mèi wú zhī

    【释义】:

    愚:愚蠢。昧:糊涂。非常愚蠢,没有知识,不明事理。

    【成语出处】:

    汉·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客愚无知,砅妄言,轻威。”唐·玄奘《大唐西域记·羯若鞠阇国》:“自顾寡德,国人推尊,令袭大位,光父之业。愚昧无知,敢稀圣旨!”

    【例句】:

    ①芥川龙之介《橘子》:“我不喜欢小姑娘那张庸俗低劣的脸庞,对她那身邋遢的衣服也很讨厌,尤其令人生气的是她愚昧无知到连软席跟硬席也分辨不清。”②郑文光《火刑》:“如果愚昧无知者的法庭吓唬你,企图消灭你的珍贵的事业,你一定得坚忍不屈,不要失掉勇气,甚至于不要退步。”

  •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中华词典宝库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yú zhě qiān lǜ,bì yǒu yī dé

    【释义】:

    愚者:愚笨无知的人。愚笨的人多次思虑问题中,也会有一次是正确的。常用于谦词。

    【成语出处】: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例句】: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名人和名言》:“至于我的所说,可是我想,‘愚者千虑,必有一得’,盖亦‘悬诸明而不刊’之论也。”

  •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中华词典宝库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zhì zhě qiān lǜ,bì yǒu yī shī;yú zhě qiān lǜ,bì yǒu yī dé

    【释义】:

    聪明人千次谋划,总会有一点儿失误;笨人千次思考,总会有一点儿收获。指不要迷信个人意见,要博采众议,集思广益,即使愚人的意见,也应认真考虑。

    【成语出处】: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广武君曰: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例句】:

    明·沈采《千金记·延访》:“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狂夫之言,圣人择焉。”

  • 抱愚守迷-中华成语大辞典

    抱愚守迷bào yǘ shǒu mí

    抱、守:守住不放,引申为坚持。愚:愚昧。迷:沉迷。意谓固守己见。唐·韩愈《上考功崔虞部书》:“愈不肖,行能诚无可取,行己颇僻,与世俗异态,抱愚守迷。”

  • 不识贤愚-中华成语大辞典

    不识贤愚bù shí xián yǘ

    识:认识。贤:指贤人。愚:指愚人。不认识贤人和愚人。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八回:“大圣道:‘小的们,你不知道,那唐三藏不识贤愚。’”

  • 不违如愚-中华成语大辞典

    不违如愚bù wéi rú yǘ

    违:违反。愚:傻子。象傻子一样,不提出相反的意见和疑问。《论语·为政》:“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例〕仅仅要学生们不违如愚是不对的,应该尽量启发他们独立思考,敢于提出不同见解。

  • 大智若愚-中华成语大辞典

    大智若愚dà zhì ruò yǘ

    若:像。形容真正聪明的人在表面上反而好像愚笨。也作“大智如愚”。宋·苏轼《贺欧阳修致仕启》:“大勇若怯,大智如愚。”意本《老子》:“大直若屈,大巧若拙。”章炳麟《箴新党论》:“执雌守黑,不敢自遂,大智若愚,于是乎在。”〔例〕巴尔扎克在他的《幻灭》中所塑造的大卫是一个心地善良、安分守己、大智若愚的形象。

  • 非愚则诬-中华成语大辞典

    非愚则诬fēi yǘ zé wū

    愚:愚昧无知。诬:造谣胡说。不是愚昧无知,便是造谣胡说。《庄子·秋水》:“盖师是而无非,师治而无乱乎?是未明天地之理,万物之情者也。是犹师天而无地,师阴而无阳,其不行明矣。然且语而不舍,非愚则诬也。”《韩非子·显学》:“故明据先王,必定尧舜者,非愚则诬也。”〔例〕他的这种说法,非愚则诬,你何必耿耿于怀呢?

  • 硁硁之愚-中华成语大辞典

    硁硁之愚kēng kēng zhī yú

    硁硁:固执的样子。《论语·子路》:“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汉·桓宽《盐铁论·论儒》:“故小枉大直,君子为之。今径硁然守一道,……不足称也。”愚:指愚人之见。既固执而又浅薄的愚人之见。用作坚持个人看法的自谦辞。

  • 上知下愚-中华成语大辞典

    上知下愚shàng zhì xià yú

    知:同“智”。上等的智者,下等的愚人。《论语·阳货》:“子曰:‘唯上知(智)与下愚不移。’”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教子》:“上智不教而成,下愚虽教无益,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宋·朱熹注:“人之气质,相近之中,又有美恶一定,而非习之所能移者。”宋《二程全书·外书六》:“性相近对习相远而言,相近,犹相似也。上智下愚,才也;性则皆善。自暴自弃,然后不可移,不然则可移。”

  • 使贪使愚-中华成语大辞典

    使贪使愚shǐ tān shǐ yú

    使:用。贪:爱财,总不满足。愚:愚笨。比喻利用人之所短以发挥其所长。宋·欧阳修等《新唐书·侯君集传》:“军法曰:‘使智,使勇,使贪,使愚。故智者乐立其功,勇者好行其志,贪者邀趋其利,愚者不计其死。’是以前圣使人,必收所长而弃所短。”也作“使愚使过”。宋·范仲淹《让观察使第一表》:“前春延安之战,大挫国威,朝廷有使愚使过之议,遂及于臣。”

  • 市井庸愚-中华成语大辞典

    市井庸愚shì jǐng yōng yú

    市井:古指买卖场所,引申指城镇。庸:庸俗,指庸人。愚:愚昧,指愚人。城镇中无知的平民商贾。形容惟利是图的小人。〔例〕但此辈无非市井庸愚,只知惟利是趋。参看“市井之徒”。

  • 外愚内智-中华成语大辞典

    外愚内智wài yúnèi zhì

    外形笨拙憨厚,内心机智聪明。晋·陈寿《三国志·魏书·荀攸传》:“太祖(曹操)每称曰:‘公达外愚内智’。”唐·柳宗元《答周君巢书》:“君子之道,外愚而内益智,外讷而内益辩。”

  • 一得之愚-中华成语大辞典

    一得之愚yī dé zhī yú

    见“千虑一得”。

  • 愚不可及-中华成语大辞典

    愚不可及yú bù kě jí

    及:赶上。形容愚笨到了极点。《论语·公冶长》:“宁武子邦有道则知(智),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例〕我们醉后常谈些愚不可及的疯话,连母亲偶然听到了也发笑。(鲁迅《范爱农》)

  • 愚夫愚妇-中华成语大辞典

    愚夫愚妇yú fū yú fù

    旧时统治者对一般人的蔑称。《尚书·五子之歌》:“予视天下,愚夫愚妇,一能胜予。”明·方孝儒《豫让论》:“虽愚夫愚妇,莫不知其为忠臣义士也。”章炳麟《东京留学生欢迎会演说辞》:“因为净土一宗,最是愚夫愚妇所尊信的。”〔例〕在封建社会里,官僚统治阶级称老百姓们为愚夫愚妇,然而,正是这些愚夫愚妇们一次又一次地动摇着他们统治的宝座。

  • 愚公移山-中华成语大辞典

    愚公移山yú gōng yí shān

    古代寓言。《列子·汤问》载:年近九十岁的北山愚公,家门正对着方圆七百里、高达万仞的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每逢外出或归来,都须爬山越岭,沿着崎岖的山路绕行,太不方便了,愚公决心把山移走,于是率领一家人没日没夜地挖山不止。智叟笑他过分愚蠢,还说他到老死也不能把山搬掉,而且移山的想法更是没有实现的一天。愚公听了说:“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愚公的精神,终于感动了上帝,便派了夸蛾氏二子把山背走,一厝朔东,一厝雍南。比喻作事有顽强的毅力和坚定的斗争精神。

  • 愚昧无知-中华成语大辞典

    愚昧无知yú mèi wú zhī

    愚昧:愚笨,糊涂。指糊涂人没有知识。〔例〕他们以为可以排斥教师去办所谓教育,这实在是愚昧无知。

  • 愚迷不悟-中华成语大辞典

    愚迷不悟yú mí bù wù

    悟:醒悟。愚昧而不醒悟。形容愚昧糊涂到极点。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九十八回:“白本者,乃无字真经,倒也是好的。你那东土众僧,愚迷不悟,只可以此传耳。”

  • 愚者一得-中华成语大辞典

    愚者一得yú zhě yī dé

    愚笨的人经过反复考虑,总会有可取的地方。原作“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晏子春秋·内篇杂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后常用作谦词。参看“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 民不贵学则愚-诸子百家大辞典

    民不贵学则愚

    商鞅提出的一种愚民政策。出自《商君书·垦令》。战国时代,说客颇多。说客凭借学问游说诸侯,取得官爵。商鞅认为,国君若不给游说者官爵,民众就不会重视求学问,而会重视务农。所以他主张宁可让老百姓愚笨一些,也不要引导他们求学问。民众愚笨就不会与外国交往,有利于国家的安全,同时还有利于发展农业。他说:“民不贵学问则愚,愚则无外交。无外交,则国安不殆。民不贱农,则勉农而不偷。国安不殆,勉农而不偷,则草必垦矣。”商鞅提出的愚民政策,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恶劣影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