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莊子)是什么意思
庄子鼓盆-古書典故辭典
庄子鼓盆
庄子妻死鼓盆而歌的故事。鼓,击。盆,瓦盆。《庄子·至乐》:“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庄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嗷嗷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表现了庄子的生死观。
庄子-诸子百家大辞典
庄子
【介绍】:
①人名。战国时期哲学家、文学家,道家主要代表人物。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人(约前369-前286)。做过蒙地方的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在哲学上,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他提出:“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太宗师》)。认为“道”是客观真实的存在,但又无为无形,单凭感官不能把握,它的存在不以别的事物存在为条件,是世界最高的本体。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道都是无限的,并否认世界有人格神的主宰。但道能“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又有明显的泛神论色彩。他的思想包含有朴素的辩证法因素。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发展变化之中,“物之生也,若骤若驰,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移”(《秋水》)。肯定运动的绝对性,否定处在无穷发展系列中的事物存在着凝固不变的界限。认为事物的变化是由于矛盾双方相互作用引起的,“安危相易,祸福相生,缓急相摩,聚散以成。”(《则阳》)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可以转化,“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知北游》)。庄子以道作为认识论的基础,打破是与非、贵与贱、大与小、成与毁、寿与夭、可与否等对立事物之间固定不变的界限,但他同时用道否定事物的质的规定性,“以死生为一条,以可不可为一贯”(《德充符》),“万物一府,死生同状”(《天地》),把事物的相对性绝对化,否认事物之间质的差别。主张通过“坐忘”,做到齐物我、齐是非、齐死生、齐大小、齐贵贱,达到“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精神境界。他的“以道观之”的整体观念,是对世界的宏观审视,动态把握,也是相对主义、不可知论和宿命论的混合体。道也是人生观的基础。认为自然、无为和逍遥是道的基本要求,是人生的基本方向。他的人生自然论认为人的自然本性要求对社会生活、社会组织的超脱,要求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超脱,因为在庄子看来所有这一切都是与人的自然本性不相容的。其人生无为论主张“浑浑沌沌”(《在宥》),“无为名尸,无为谋府,无为事任,无为知主。”(《应帝王》)其人生逍遥论主张“忘其肝胆,遗其耳目,反复终始,不知端倪,芒然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为之业。”(《大宗师》)庄子以道为骨架把宇宙观、认识论和人生观联结为一个整体。庄子在美学上也提出了引起后人重视的命题。认为自然界本身是最美的,“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知北游》)。借“庖丁解牛”阐发的由“技”进于“道”的思想,触及了艺术创作的规律,是后世关于艺术意境理论的萌芽。庄子的哲学思想在宇宙观上有客观唯心主义倾向;在认识论上具有相对主义倾向;在人生观上有超脱现实的倾向,对后世产生了消极作用。但在中国哲学史上它却达到了很高的思维水平,占有重要地位。著作有《庄子》。唐天宝元年(742),诏封南华真人。宋、元皆加封。其事迹见《史记》卷63。他对理想的社会及其生活图景有过描绘,称之为“至德之世”或“无何有之乡”,实则是幻想中的世界。如《马蹄》篇中的“至德之世”及“赫胥氏之时”,在那里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君长没有国家,人们“含哺而熙,鼓腹而游”,过着无拘无束的生活。但是,这样的理想社会,实则是文明未开的蛮荒时代,是人“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的浑沌未分的时代。这种对远古原始社会的向往,反映的是在现实社会中失势、失意及失利者的不满情绪及绝望心理,是主张开历史的倒车。这与其他的大同思想还是有区别的。在为学方面,认为人生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认知是相对的。他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因此,他要求遵循人的自然本性进行引导,破除主观成见。在道德修养方面,否定儒家的仁义学说。他指出,“残朴以为器,工匠之罪也;毁道德以为仁义,圣人之过也”。他提倡“无己”、“无功”、“无名”,以及无所作为、自由自在的人格理想。他还提倡不以好恶内伤其身、是非不得于身的道德精神之美。其事迹见《史记》卷63。②书名。又名《南华真经》、《南华经》。道家经典著作。《四部备要》本《庄子》,10卷。庄周及其后学撰,郭象注,陆德明音义。分为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一说内篇是庄子本人所作,外篇和杂篇可能出自其门人及后来道家之手。一说内篇、外篇和杂篇都反映庄子的思想。全书进一步阐述老子创立的道家学说,并多有发明。内篇是精心构思之作,每篇着重论述某一问题,各有分工,不相重复,七篇构成完整的体系。篇名皆各有所取义,标示全文宗旨。外篇、杂篇基本是阐述弘扬内篇的思想,文字及观点和内篇多有重复者。《秋水》类似《齐物论》,揭示事物及其价值判断的相对性与流变性。《达生》和《养生主》一脉相承,重申顺应自然、安神养性的宗旨。《山木》和《人间世》相仿,均是论述处世哲学。《田子方》和《德充符》谋篇布局相类,以孔子故事为基本线索展开,阐明德充于内、物符于外的道理。《知北游》和《大宗师》主题雷同,都以论道为中心。此外,《庚桑楚》、《寓言》也有和《齐物论》大同小异的段落。全书思想大体本于老子,内篇较为纯粹,外篇、杂篇则颇为庞杂,尤以外篇为甚。《在宥》、《天地》、《天道》均有将道德与礼法仁义形名加以调和的段落。内篇虽较为纯粹,然亦有援引儒、法入道家体系之处。“古之真人,……以刑为体,以礼为翼,以知为时,以德为循。”(《大宗师》)七篇之中,仅此一例而已。外篇、杂篇则屡见此类现象,道德仁义礼法虽有层次高低之别,但均有不同程度的肯定,而以自然之道加以统辖。将兵刑法度委于道德之下,正名定分,省察功过,出入申、韩,与《尹文子》、《慎子》及《黄帝四经》相近。外篇、杂篇的篇名无所取义,只是用篇首二字或三字作标题。单篇结构亦有不甚谨严者,乃至于杂乱编纂,义无所贯,《庚桑楚》、《徐无鬼》等篇,各节意义不相连属。《天下》篇评述先秦各家,保存诸子许多佚说,是早期思想史综论。对庄子本人学说及著述,亦有专章论述。此书“寓言十九,藉外论之”(《寓言》),多以寓言形式阐发哲理,在哲学和文学上均有较高价值。陆德明称:“言多诡诞,或似《山海经》,或类占梦书,故注者以意去取。”(《经典释文·序录》)行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大量利用神话传说,浪漫色彩极浓。郭象所注,在阐明原书义蕴方面,有些深入独到的见解,是研究魏晋清谈的重要资料。《汉书·艺文志》著录:“《庄子》53篇。”今存33篇。陆德明《经典释文》首卷《叙录》,即有《庄子叙录》在内,卷26至28即是《庄子音义》(一称《庄子释文》)。《旧唐书·经籍志》著录《庄子》10卷,郭象注。《新唐书·艺文志》亦著录。
庄子疏-诸子百家大辞典
庄子疏
对《庄子》郭象注加以疏解阐发的道家著作。《道藏》本,12卷。唐成玄英撰。玄英解庄,明内外之分,以为内篇谈于理本,外篇语其事迹,杂篇杂明于理事。内篇虽明理本,但不无事迹;外篇虽明事迹,亦甚有妙理。内篇理深,故每于文外别立题目;外篇、杂篇则取篇首几字为题。对于内篇各文宗旨,依次解之。疏解多承郭象注,惟着重文字的质实考据,并杂神仙家说。亦有用佛理加以诠释之处,把佛道二教加以融合。《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均有著录,卷数与今本合。后辑入《道藏》。清郭庆藩《庄子集释》全文收录。
庄子口义-诸子百家大辞典
庄子口义
阐释《庄子》一书的道家著作。《四库全书》本,10卷。宋林希逸撰。前有《自序》,叙述讲解《庄子》时的宗旨。希逸以为郭象之注,未能分析章句;王雱、吕惠卿之说,大旨不明。遂从章句和题旨两方面入手,循文衍义,逐章作解,既有字词训诂,亦有主题思想的归纳揭示。此书不引诸家之说,而专述己意,加之不为艰深之语,剖析明畅,堪称一部善于解庄之书。希逸之学本于陈藻,藻之学得之于林光朝。书中所说的乐轩,是陈藻的别号;艾轩乃光朝名号。凡称先师,皆指陈藻。
庄子内篇注-诸子百家大辞典
庄子内篇注
解析《庄子·内篇》的著作。清光绪十四年(1888)金陵刻经处刻本,4卷。明释德清注。各篇篇首有题解,然后分段释义,句下出注。题解及各段释义均深入细致,时有新意。《逍遥游》题解云:“此便是立言之宗本也。逍遥者,广大自在之意,即如佛经无碍解脱。”释德清是明末四大名僧之一,学通内外,主张三教一理,三圣同体,调和儒、佛、道思想,故往往以佛理注《庄子》。《序言》称:“全书三十三篇,只内七篇已尽其意。”将《内篇》视为《庄子》一书的主体,故注解限于七篇而已。《序言》又云:“《庄子》一书,乃《老子》之注疏。”虽间有援《庄》入佛处,但大体本于《老子》。大旨继承林希逸之说,且有进一步发明处。
庄子翼-诸子百家大辞典
庄子翼
汇集有关《庄子》注疏的著作。明万历十六年(1588)刻本,8卷。《庄子阙误》一卷,附录一卷。另有《四库全书》本。明焦竑编。所列引用书目,自郭象注以下22家。旁引他说互相发明者,自支遁以下计16家。又章句音义自郭象以下凡11家。核其所引,惟郭象、吕惠卿、褚伯秀、罗勉学、陆西星五家之说最多,其余不过间出数条而已,间亦以竑本人的《笔乘》之文附之。引用诸家之说,各取其精采部分,首尾完整,自成章段,列于原文各章之后。音义训诂取其一字一句者,联贯其文,缀原文末句之下。本书采集广博,亦较为精粹,集宋明注庄之大成。所引竑本人《笔乘》之文,也多有发明。末附《庄子阙误》,全录陈景元之文,是校勘《庄子》的重要参考资料。附录列《史记·庄子列传》、阮籍、王安石的《庄子论》、苏轼《庄子祠堂记》、潘佑的《赠别》、王雱的《杂说》、李士表的《庄子九论》。书中提到典籍名称,有不够准确之处。如王勇著《南华真经新传》及《杂说》,而书中称王注内篇。刘概有《庄子注》,而书中以内、外篇注分别称之。潘佑系南唐人,而将其文厕之于苏轼、王雱之间,亦为疏漏。然明代自杨慎以后,博洽者无过于竑,其所引录的古籍众多,不失为一个好的注本。
庄子解-诸子百家大辞典
庄子解
解说《庄子》一书的著作。中华书局1964年本,1册,33卷。王夫之著,王敌《增注》,王孝鱼整理。此书说解《庄子》,注重其思想内容及方法。每篇之首,冠以篇解,综括全篇大意。每段之后,加以解说,以描述庄子的思维过程。王氏认为《寓言》和《天下》乃全书序例,非庄子本人不能写出,内篇亦出庄子之手。对杂篇《庚桑楚》尤为重视,以为庄子基本思想已囊括其中。《让王》、《说剑》、《渔父》、《盗跖》四篇定为赝作,屏不解说。至于各篇中单词句义,也往往有新的解释。此书评《庄子》,志在除去前人以儒佛两家所作的附会,还其历史本来面目,同时还隐为指出其局限。王敔对本书的《增注》,引用古今各家之说颇多,对明代名著,亦偶有采录。此书整理时用金陵刻本作底本,参校湘西草堂本。书前有点校说明,以及清王天泰、董思凝的两篇序言。
庄子释意-诸子百家大辞典
庄子释意
解说《庄子》的著作。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木刻本,3卷。清高秋月集说,曹同春论证,曹家拥、曹凤采重订。各篇篇首有综论,又于段末、篇末点明宗旨,注解简略,有圈点。多采诸家之说,主要取自苏东坡、归有光、释德清、林西仲。间亦断以己意,甚为简要。
庄子南华经解-诸子百家大辞典
庄子南华经解
讲析《庄子》的著作。民国3年(1914)尚古山房石印本,4卷。清宣颖著。《自序》云:“予此本不敢于《庄子》有加,但寻其窾会,细为标解,而不以我与焉。”注者力图恢复《庄子》本来面目,注解颇为审慎。对内篇、外篇、杂篇,分别于各编之前加以说明,进行总体概括。各篇均有提要,贯通全篇文脉。篇中分段释义,点明各部分宗旨。句下出注,颇多精到之论。此书为清人解庄中不可多得者,承林希逸等人说法,多有发挥。力斥因字、因句、断章取义之注,而注意文章结构,从整体着眼,悟得庄子哲学之旨。《自序》称:“庄子岂佛氏之先驱哉!”亦有以佛解庄之处。
庄子集解-诸子百家大辞典
庄子集解
对《庄子》注解加以总结的著作。《诸子集成》本,8卷。清王先谦集解。清末为《庄子》注解作总结的是郭庆藩的《集释》和本书。本书后出,较之《集释》简明。序言称:“旧注备矣,辄取众长,间下己意。”此书甄采众说,删繁就简,是其所长。虽全书以简明著称,然亦不乏详为解说之处。如《齐物论》题解颇长,文中“万物与我为一”等句,解说之词长达数百言。内篇各文均有题解,或引他人之论,或断以己意,大多符合原文宗旨。论《逍遥游》云:“言逍遥乎物外,任天而游无穷也。”解《德充符》则称:“德充于内,自有形外之符验也。”作者治学功底颇深,故其所注可取之处较多,但仍有难点未能解决。
庄子集释-诸子百家大辞典
庄子集释
对《庄子》注解加以总结的著作。中华书局1961年本,4册10卷。清郭庆藩集释,今人王孝鱼整理。郭庆藩的《集释》收录郭象注、成玄英疏和陆德明《音义》的全文,摘引清代汉学家如王念孙、王引之。俞樾等人的训诂考证,卢文弨的校勘,并附有郭嵩焘和他自己的意见。虽然未能广泛采集宋明以来阐述《庄子》思想的各家见解,但内容比较丰富。在整理《校释》时,《庄子》本文依古善本和《道藏》以及多家的考订加以校正。又把陆德明的《庄子序录》、焦竑《庄子翼》所附《阙误》一并列入。校勘以外,还标点分段,注解和正文分开。清代末年,为《庄子》注解作总结的是郭庆藩的《集释》和王先谦的《集解》,郭著的序言乃王先谦所作,收录在书中。本书又将郭沫若《十批判书·庄子的批判》一节录出,代为序言。书末有点校后记。
庄子义证-诸子百家大辞典
庄子义证
对《庄子》注释考证的著作。民国19年(1930)上海商务印书馆铅印本,33卷,附《庄子年表》1卷,《庄子佚文》1卷。近人马叙伦著。前有民国17年(1928)作者自序,综论对《庄子》的看法及本书宗旨,颇为详尽。后有附录,一为《庄子年表》,又附《庄子宋人考》。二为《庄子佚文辑录序》,后列《庄子义证佚文》。义证广引诸家之说,上自向秀、郭象,下至马其昶、章炳麟等,搜罗颇为完备。对字音字义训释甚详,多有可取。各篇均有详细的题解,足资参考。此书为近代解庄力作,作者另有《庄子天下篇述义》,上海龙门联合书局1958年版,可与此书参照。
庄子集解内篇补正-诸子百家大辞典
庄子集解内篇补正
对王先谦《庄子集解》作补正的著作。文学古籍出版社1958年版。近代刘武著。此书专就王先谦《集解》作补正,颇能纠正其偏失。如,《养生主》篇有“遁天之刑”语,王先谦云:“遁天刑是赞语”。刘武曰:“遁天者,逃遁自然之天性也,……可知非赞语。”此类情况颇多。刘氏能以庄解庄,故往往切中肯綮。释《逍遥游》宗旨,广引《庄子》一书《让王》、《天运》等篇出现的“逍遥”一词,所解合乎原意。对内篇各文题旨,均有深入阐述,多有可取。此书虽主要为王氏《集解》作补正,但对诸家解庄之作,亦时有引述辨析。研读《庄子》内篇,此书有重要参考价值。
庄子补正-诸子百家大辞典
庄子补正
校补《庄子》一书的著作。刘文典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原有商务印书馆1947年版,10卷。此次重版不再分卷,按原篇目次序排印。补正之文五万余言,大抵驳正旧文。原文有字义不明者,经补正而贯通。原文有文字脱佚者,经拾补后可正句读之误。有的传写浸讹,误以注解入正文,经补正剔除注文,使经义复显。有的原文本可通,旧解亦平实无误,而疏者或生异说,经补出脱字后,益见旧解之长。有的原文本无异解,经补正后,别出新意,可备一说。其考订精审,质而能该;其所制断,殊多至理。原商务印书馆版有陈寅恪序,此次重版增作者自序、张德光的《庄子补正跋》。
庄子内篇译解和批判-诸子百家大辞典
庄子内篇译解和批判
翻译和讲析《庄子》的著作。中华书局1961年版,今人关锋撰。此书对《庄子》内篇逐一翻译,然后加以分析。译文较为准确,亦颇易懂,然亦偶有误解。剖析有一定深度,但往往失于牵强。书中附录《庄子注解书目》,自魏晋南北朝而至近代,列举200余种,搜罗颇为广泛。不惟对每一历史时期解庄趋向有扼要介绍,对于重要书目的特点,亦加以说明,有参考价值。
庄子今注今译-诸子百家大辞典
庄子今注今译
注释翻译《庄子》一书的著作。台湾商务印书馆1978年本,1册。陈鼓应著。此书各篇均由题解、注释、翻译三部分组成。题解除概括全篇宗旨外,还对各段意义予以说明,提纲挈领,简明扼要。注解在出以己意的同时,对各家说法多有摘录,并注明出处。译文晓畅,切近原意。注译除参考古今校注外,还广采海内外有关专著,主要参考书多达60余种。对于庄文真伪,时有辨析甄别。如,《大宗师》自“故圣人之用兵也”以下101字,断为别处错入,故只在注解中加以说明和翻译,而不放入今译部分。再如,《天道》第三节,自“夫帝王之德”至“非上之所以畜下也”,以为背于庄周及其学派的思想,系伪作掺入,故予删除。个别字句的校证,亦颇为众多。在对篇章内容进行介绍时,许多理论概括颇为精当。称《齐物论》“扬弃我执,打破自我中心”;称《德充符》“主旨在于破除外形残全的观念,而重视人的内在性”。类似提要甚多,深入浅出,且又兼采中西哲学的观点,很有参考价值。
使两寇相弊,吾梁其后,此卞庄子之策-中国军事名言辞典
使两寇相弊,吾梁其后,此卞庄子之策
使两敌互相残杀,当它们疲惫伤亡之后,再乘机进攻,这是卞庄子刺虎一举两得的策略。弊:疲惫。卞庄子:春秋时鲁国的将官,他猎虎的办法是利用两虎相斗,一死一伤的时机进行刺杀,所以一次便得两只虎。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