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善(性善)是什么意思
性善-诸子百家大辞典
性善
孟子最早提出的关于人性的理论。认为人生来就有善性。与“性恶”、“性无善恶”的理论相对。人的与生俱来的善性,表现为善端,“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孟子·告子上》)。“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公孙丑上》)。“四心”即“四端”,“四端”“扩而充之”就是仁、义、礼、智四种人伦道德。孟子认为,“四德”是人人所固有的善性,“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孟子·告子上》)。在孟子看来,“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孟子·告子上》)。人心之所同者,是理,是义,这正如“口之于味也,有同耆焉;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孟子·告子上》)一样的道理。“凡同类者,举相似也,何独至于人而疑之?”(《孟子·告子上》)孟子指出,世上一切同类之物,无不大体相同,圣人也是我们的同类。大麦的生长、成熟有所不同,是由于土地的肥瘠,雨露的多少,人工的勤惰不同的缘故;人生来本性善,后来有了恶性,则是接触社会产生物欲,于是放纵悖乱的结果。“富岁,子弟多赖(懒);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尔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孟子·告子上》),丰收年景,少年子弟多半懒惰;荒灾年景,少年子弟多半强暴,不是天生的资质这样不同,是由于环境的影响使他们发生了变化。孟子认为,仁、义、礼、智等善性表现为“良知”、“良能”,“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良知也”(《孟子·尽心上》)。保持发展先天固有的善性,要靠教育与修养,“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孟子·告子上》),“养心莫善于寡欲”(《孟子·尽心下》)。孟子还要求统治者把善性用于治国安民,“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孟子·公孙丑上》)。孟子的性善论是其“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并对宋明理学的人性论有重要影响。近代谭嗣同的“人性平等”理论(见《仁学》)亦与“性善论”有密切关系。
性善恶混-诸子百家大辞典
性善恶混
西汉哲学家扬雄继承前人性有善有恶的观点,并调和孟子、荀子的人性论提出的命题。他说:“人之性也,善恶混。修其善则为善人,修其恶则为恶人。”(《法言·修身》)人性中善恶混杂,既有善也有恶,人们如果修善就能克服恶而成为善人,如果修其恶则会消除性中的善而成为恶人。他主张“修性”,即后天的学习、修养,达到以善去恶,扬是去非。这是唯物主义的观点,并且由于扬雄重视后天的学习和修养,在道德实践方面也是有积极意义的。
言性善,则天下将无弃人;言知行合一,则天下始有实学-中国军事名言辞典
言性善,则天下将无弃人;言知行合一,则天下始有实学
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用他的优点,天下就没有不可用的人;如果能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那么天下就有实际的学问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