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危(安危)是什么意思
安危相易,祸福相生-汉语成语大词典
安危相易,祸福相生ān wēi xiāngyì,huò fú xiāng shēng
安定与危难可以互相转化,灾祸和幸福可以互为因果。《庄子·则阳》:“安危相易,祸福相生,缓急相摩,聚散以成。”章炳麟《菌说》:“安危相易,祸福相生,事之由妄想而成者,岂独胚胎然哉?。” 又有【哀乐相生】。指悲哀和喜乐可以互为因果。《礼记·孔子闲居》:“乐之所至,哀亦至焉,哀乐相生。”孔颖达疏:“凡物先生而后死,故先乐而后哀;哀极则生于乐,是亦乐生于哀。故云哀乐相生。”(则生于乐:“于”作“为”解,将演化为喜乐。)
安危与共-中华成语大词典
安危与共ān wēi yǔ gòng
安:安乐、安全。危:危难、危险。与共:同在一起。无论是安乐或是危难都在一起。形容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存亡安危-中华成语大词典
存亡安危cún wáng ān wēi
存亡:使将要灭亡的保存下来。安危:使非常危险的安全下来。形容关键时刻显示了回天本领。《荀子·王制》:“功名之所就,存亡安危之所堕(当作“随”)。必将于愉殷赤心之所。”
安危相易-中华成语大词典
安危相易ān wēi xiāng yì
安:平安。危:危难。相:相互。易:换。平安和危难相互变换。指平安危难可以互相转化。《庄子·则阳》:“安危相易,祸福相生。”
安危-诸子百家大辞典
安危
《韩非子》中的篇名。本篇主旨是研究使国家长治久安的办法,以及危及国家安全的事情,故以“安危”为篇名。本篇指出“安术有七,危道有六”。韩非所指出的“安术”有如下几项:根据是非以定赏罚,按照善恶而予之祸福,依据法度而定生死,不凭主观好恶定人之贤或不肖,不根据别人的非议或赞美来定其为愚或智,做出判断只按照客观标准而不凭主观臆测,要守信用而不欺诈。韩非所指出的危道有如下几项:徇私枉法,不依法令来裁决,幸灾乐祸,危害别人的安全,不亲近所爱也不疏远所恶。本篇强调国家长治久安的关键在于国家的法令,认为“号令者,国家之舟车也”,“安国之法,若饥而食,寒而衣,不令而自然也”。篇中也注意到了法令与社会经济的关系,说:“上以无厌责已尽,则对‘无有’;无有,则轻法。法所以为国也,而轻之,则功不立,名不成。”意谓,君主若以无厌的贪欲向已经被搜刮得很厉害的民众再进行盘剥,那么,民众就会回答说没有;民众一无所有,就会轻视法令,这样下去,君主的功业就不能建立。还指出,君主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应当能够听得进逆耳之言。“猛毅之君以福拂耳”,意即勇猛刚毅的君主为得到幸福要能够听逆耳之言,这就是“寿安之术”。本篇还提出“安危在是非,不在于强弱;存亡在虚实,不在于众寡”的命题,认为国家的安危在于能否分清是非,而不在于强弱;国家的存亡在于君主是徒有虚名或是真有实权,而不在于手下人数的多少。本篇用不少篇幅论述了君主与国家安危的关系,分析了明主能够使国家长治久安的原因。
治乱安危,非一人之力也-诸子百家大辞典
治乱安危,非一人之力也
世之治乱、国之安危都不是由某一个人的力量造成的。慎到的政治学说。语出《慎子·知忠》。慎到认为,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职责,“忠不得过职,而职不得过官”。只要每个人都能尽职尽责,就能达到治世的目的。这就是说,世之治乱,国之安危,责任不在国君一人。“亡国之君,非一人之罪也;治国之君,非一人之力也。”他还举例说,修建一座廊庙的材料,不可能由一棵树的树枝满足;一件狐白之裘,不可能靠一只狐狸皮做成。“治乱安危、存亡荣辱之施,非一人之力也。”慎到的这一观点符合历史事实,但是对国君应负多大的责任没有讲清楚。慎到重势,在“治乱安危非一人之力”的命题中,包含着治乱安危乃势之所致,一个人无法扭转历史趋势的意思。
必与士卒同滋味而共安危-诸子百家大辞典
必与士卒同滋味而共安危
《黄石公三略》对于将帅自身修养的认识。语见《上略》。将帅关心爱护部下,以身作则,与士卒同安共危,是增强军队凝聚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历代兵家对此都有共识。如《孙子·地形》篇言:“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谿;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尉缭子·战威》篇亦言:“劳佚必以身同之,如此师虽久而不老不弊。”《三略》继承了上述思想,并把它提到“将礼”的高度。它解释说,所谓“将礼”,就是“军井未达,将不言渴。军幕未办,将不言倦。军灶未炊,将不言饥。冬不服裘,夏不操扇,雨不张盖。”将帅如此以自身的行动发出无声的命令,就会使士卒感激奋发,三军如一心,“战如风发,攻如河决”。将帅如果经常不断地施恩于部下,就能以一人之力争取万人之心,精诚团结,英勇作战。上述观点无疑是正确的,历代名将如司马穰苴、吴起、李广、霍去病治军成功的经验都反复证明了这一点。
安危相易,祸福相生-简明成语词典
安危相易,祸福相生ān wēi xiāng yì,huò fú xiāng shēng
易:变易,转变。安定和危难可以互相转化,灾祸和幸福可以互相促成。[近]祸福相依休戚相关[注意]相,不读xiàng。
安危与共-简明成语词典
安危与共ān wēi yǔ gòng
与共:在一起。不论安全还是危险都在一起。形容关系密切,牢不可破。[近]荣辱与共休戚相关[反]毫不相干互不相干
安危相易-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安危相易ānwēi-xiāngyì
【释义】:
见“安危相易,祸福相生”。《庄子·则阳第二十五》:“安危相易,祸福相生,缓急相摩,聚散以成。”
安危相易,祸福相生-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安危相易,祸福相生ānwēixiāngyì,huòfúxiāngshēng
【释义】:
其他 安定与危难互相转化,灾祸和幸福互为因果。清·章炳麟《菌说》:“安危相易,祸福相生,事之由妄想而成者,岂独胚胎然哉?”△用于描写吉凶祸福。也作“安危相易”。
安危之本-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安危之本ānwēizhīběn
【释义】:
偏正 指国家安定、危险的根本。《史记·秦始皇本纪》:“安危之本,在于此矣!”△用于描写安危。
安危之机-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安危之机ānwēizhijī
【释义】:
偏正 安全与危险的关键。《史记·孝景纪》:“安危之机,岂不以谋哉。”△用于描写安危。
存亡安危-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存亡安危cúnwáng-ānwēi
【释义】:
并列 使将要灭亡的保存下来,使极其危险的安定下来。形容在关键时刻起了决定作用。《荀子·王制》:“功名之所就,存亡安危之所堕,必将于愉殷赤心之所。”△用于情势方面。
生死安危-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生死安危shēngsǐ-ānwēi
【释义】:
见“生死祸福”。卓钟霖《脊梁》:“张际亮这时正在苏州抱病,听到这消息,悲愤交加,也顾不得生死安危,便一路上跟囚车进京。”
治乱安危-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治乱安危zhìluàn-ānwēi
【释义】:
并列 治理混乱,转危为安。《前汉书平话》卷上:“陛下圣文神武,治乱安危。”△褒义。多用于治理国家方面。
安危相易,祸福相生-中华成语辞海
安危相易,祸福相生ān wēi xiāng yì,huò fú xiāng shēng
易:变换。平安与危难可能会互相转化,灾难与幸福也可能会互为因果。章炳麟《菌说》:“安危相易,祸福相生,事之由妄想而成者,岂独胚胎然哉?”
安危与共-中华成语辞海
安危与共ān wēi yǔ gòng
共:共同,一道。形容人们共同享受安乐,一起承担危难。常用来指人们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安危在得人,国兴在贤辅-中华成语辞海
安危在得人,国兴在贤辅ān wēi zài dé rén,guó xīng zài xián fǔ
安危:指安定与否;人:指人才。国家的安定与否在于是否会用人才,国家是否兴盛在于是否有贤人辅佐。《晋书·慕容魆载记》:“夫安危在得人,国兴在贤辅。若能推才任忠,和同宗盟,则四海不足图,二虏岂能为难哉!”
安危之机-中华成语辞海
安危之机ān wēi zhī jī
机:关键。形容十分紧要的关键时刻。《三国志·魏书·陈群传》:“今中国劳力,亦吴蜀之所愿,此安危之机也。”
存亡安危-中华成语辞海
存亡安危cún wáng’ān wēi
使国家面临灭亡时得以存续下来,使十分危险的局势可以安定下来。指极大的功绩和作用。《荀子·王制》:“功名之所就,存亡安危之所堕(随),必将于愉殷赤心之所。”
四海安危-中华成语辞海
四海安危sì hǎi’ān wēi
指关系到天下的安危大计。唐·白居易《百炼镜》诗:“四海安危居掌内,百王治乱悬心中。”
治乱安危-中华成语辞海
治乱安危zhì luàn’ān wēi
整治乱世,安定危局。宋·苏轼《司马温公行状》:“其余非天下所以治乱安危者,皆不载。”
安危相易-成语辞海
安危相易ān wēi xiāng yì
安:平安,安全。危:危难,凶险。易:变换,转移。平安和危难能够相互转化,即安危祸福并非一成不变。《庄子·则阳》:“安危相易,祸福相生。”
图画安危-成语辞海
图画安危tú huà ān wēi
东方朔《非有先生论》:“图画安危,揆度得失。”图画:谋算,筹划。安危:安全危难。即筹划国家安全、预防危难的大计。
安危相易,祸福相生-兵法谋略辞典
安危相易,祸福相生
安与危相互倚伏,祸和福彼此包含。见于《庄子·则阳》。
人们远在懂得什么是辩证法之前,就已经按照辩证法来做事,并用辩证思想做论断了,庄子就是这样。他深入研究了治和乱两种重大社会现象,发现了安和危、祸与福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变化规律,并用质朴的语言,揭示了这种相互依存、相互转变的关系,不失为古人防患的哲学理论概括,是对人类理论宝库的重大贡献。安不思危,福不虑祸,则危就要替代安,祸就要替代福。治理祸患,平息了危局,就会祸而复福,危而复安。但是,要吸取教训,不使祸福再次易位,危安再度转换。
将帅者,必与士卒同滋味而共安危-兵法谋略辞典
将帅者,必与士卒同滋味而共安危
做将帅的,必须与士兵同甘苦、共安危。《黄石公三略·上略》:“夫将帅者,必与士卒同滋味而共安危,敌乃可加,故兵有全胜,敌有全因。”因:即湮,作湮没讲。
军队的基础在士兵,战争的胜败同将帅与士卒的关系密切相关。将帅与士卒同苦共苦,就能得到士兵的爱戴,官兵团结,共同对敌。反之,将帅高高在上,脱离群众,无视士兵的疾苦和痛痒,必然失去军心和号召力,打起仗来就要离心离德,甚至丧师辱国。中国古代一些杰出的兵法家,总是把与士卒同甘共苦,作为将帅修养的基本要求而加以强调。
上能同甘苦。下必同安危-中国军事名言辞典
上能同甘苦。下必同安危
上级能与下属同甘共苦,那么下属也会与上级同安共危。上:地位高的人。下:下属。
凡将才之大小,军心之趋向,理势之安危。事局之究竟,皆算元遍策,所谓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者也-中国军事名言辞典
凡将才之大小,军心之趋向,理势之安危。事局之究竟,皆算元遍策,所谓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者也
凡是敌军将领才能的大小,军心的趋向,形势的安危,事局的究竟,都算得万无一失。这就是所说的“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帷幄:军用帐幕。
夫将帅者,必与士卒同滋味而共安危-中国军事名言辞典
夫将帅者,必与士卒同滋味而共安危
“夫将帅者,必与士卒同滋味而共安危,敌乃可加,故兵有全胜,敌有全囚。”意谓做将帅的,必须与士卒同廿苦共安危,才可对敌作战,这样作战就能全胜,敌人就会全部被俘。
必与士卒同滋味而共安危,敌乃可加-中国军事名言辞典
必与士卒同滋味而共安危,敌乃可加
将帅一定要与兵士同甘苦共患难,才可对故作战。滋味:味道,引伸为甘苦。敌乃可加:才可对敌作战。
民情风教,国家安危之本也-中国军事名言辞典
民情风教,国家安危之本也
人民的愿望和社会的风尚,是国家安危的基础。意谓社会的基层状况决定了国家的安危。风:风俗,习惯。
存亡安危,勿求于外,务在自知-中国军事名言辞典
存亡安危,勿求于外,务在自知
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不要求助于外部,一定要自己明了。意谓国家的兴衰大计要靠统治者自己把握,要体察国情,全局在胸。
军旅大事,国之安危,民之死生系焉-中国军事名言辞典
军旅大事,国之安危,民之死生系焉
战争和军队是何等重大的事情,国家的安危,人民的生死都维系于它。说明必须重视军事。
安危须仗出群材-中国军事名言辞典
安危须仗出群材
国家的安危与否,主要取决于是否有很多的人才。说明人才的重要性。仗:依靠。
安危在出令,存亡在所任-中国军事名言辞典
安危在出令,存亡在所任
安全和危险在于发布什么法令,生存和灭亡在于任用什么人。
安危在是非,不在强弱-中国军事名言辞典
安危在是非,不在强弱
安全还是危险,决定于是否合乎正义,不在于自身是否强大。意谓国家的安危,是由政权的本质所引起和决定的。
安危不贰其志,险易不革其心-中国军事名言辞典
安危不贰其志,险易不革其心
安危都不改变自己的志向和操守。贰其志:背叛自己的初志。革:改变。
安危之本在人情,治乱之机系事始-中国军事名言辞典
安危之本在人情,治乱之机系事始
国家的安危取决于人心,国家的治乱关键在行事之始。说明得人心慎举事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关键所在。本:根源。人情:人心。机:事物的枢要、关键。
安危存于自处,不困在于蚤豫,存亡在于得人-中国军事名言辞典
安危存于自处,不困在于蚤豫,存亡在于得人
国家安危在于如何治理,不在于事先早作准备,而在于得不得人心。处:处置,决断。蚤豫:“蚤”通“早”,事先早作准备。
忧社稷安危共,爱婴儿甘苦同,大将军以死为荣-中国军事名言辞典
忧社稷安危共,爱婴儿甘苦同,大将军以死为荣
担忧国家的安危而与之共命运,爱护士卒而与他们同甘苦,将帅应把战死沙场视为自己的光荣。说明统兵将领应忧国、爱兵、不怕死。社稷(jì):土地神和谷神。古代立国者立此二神,以便国人求福保佑。后即成为国家的代称。婴儿:指士卒。《孙子兵法·地形篇》:“视卒如婴儿。”
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中国军事名言辞典
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
深知用兵之法的将帅,是民众命运的掌握者,是国家安危的主宰者。生民:泛指民众。司:掌管。命:生死命运。司命:古星名,主知生死;这里借喻为命运的掌握者。主:主宰。
寒暑与均,劳逸与齐,饥渴与同,安危与共-中国军事名言辞典
寒暑与均,劳逸与齐,饥渴与同,安危与共
部队指挥员要和部属同冷同热,同劳同逸,同饥共渴,同生共死。喻指军队官兵一致,上下一致,就没有不能摧毁的敌人,没有不能取胜的战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