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黃帝內經)是什么意思
黄帝内经-诸子百家大辞典
黄帝内经
亦称《内经》。中国现存最早医学文献之一。子部医家类。现分为《素问》和《灵枢》两书。《素问》在魏晋时已佚,唐代王冰辑为24卷,81篇。《灵枢》在唐代以前不见史志著录,旧本九卷81篇,今本12卷。《素问》有隋代全元起的训解,唐代王冰的注,宋代高保衡、林亿的重新校正,《新校正》有明代顾从德翻刻宋本。《灵枢》,王冰认为即《汉书》所载《黄帝内经》十八卷中的九卷,一说即皇甫谧所说《鍼经》九卷。有南宋史崧家藏旧本。《黄帝内经》的成书年代说法不一。有的认为成于战国,有的认为成于秦汉,还有的认为成于西汉初期或中期。总之,不是一时一人之作。《汉书·艺文志》著录《黄帝内经》十八卷。魏晋皇甫谧《甲乙经·序》说:“今有《鍼经》九卷,《素问》九卷,二九十八卷,即《内经》也。”《黄帝内经》继承了先秦的气一元论的观点,认为气是产生一切的物质根源,世界是阴阳二气相互作用的结果;人体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现象、人的生理现象和精神活动都统一于共同的物质基础。此外,书中还提出了系统的辩证法思想,利用阴阳五行学说,对生命的形成、疾病的起因、各种心理现象和生理现象的关系给予辩证法的说明。有清代张志聪的《素问集注》和《灵枢集注》。《黄帝内经》总结了中国古代的临床经验和理论知识,系统地提出了生理、病理和辨证施治的学说,奠定了中医学的基础。
黄帝内经素问(王注)-诸子百家大辞典
黄帝内经素问(王注)
简称“《黄帝素问》王注”。即唐代王冰为《黄帝内经素问》所作的注解。原书九卷,其中第7卷已佚,又由王冰以“旧藏之卷”补入(即现行本19卷至22卷中的7篇大论),成共24卷、81篇。有平津馆至元己卯古林书堂刊本、明嘉靖庚戌武陵顾从德翻雕宋本及明万历刊本等。王注自序记述整理工作道:“其中简脱文断、义不相接者,搜求经论所有,迁移以补其处;篇目坠缺、指事不明者,量其意趣,加字以昭其义;篇论吞并、义不相涉、阙漏名目者,区分事类,别目以冠篇首;君臣请问、礼义乖失者,考校尊卑,增益以光其意;错简碎文、前后重叠者,详其指趣,削去繁杂,以存其要……凡所加字,皆朱书其文,使今古必分,字不杂糅。”《四库全书总目》评价王注“所注排决隐奥,多所发明……其亦深于医理者矣”(见卷103);汪昂《素问灵枢类纂》称“《素问》在唐有王启玄之注,为注释之开山,注内有补经文所未及者,可谓有功先圣”。王注为保存和发展中国传统医学和医家哲学思想作出了贡献。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