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肥饶国学,一个集成语、谚语、俗语、俚语、俏皮话分享学习网站,以求会盟而谋学业之进,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好学之士,齐心合力,相互扶持,共同进步。
当前位置:首页 > 成语 > 动静

动静(動靜)是什么意思

  • 动静有常-汉语成语大词典

    动静有常dòng jìng yǒu cháng

    常:常规,准则。 动和静都有一定的常规。指行动合乎规范。《周易·系辞上》:“动静有常,刚柔断矣。” 也作【动静有法】。《金史·后妃传赞》:“清闲贞静,守节整齐,行己有耻,动静有法,是谓妇德。”

  • 动静-诸子百家大辞典

    动静

    儒家思想体系中关于事物存在方式的重要范畴。动,谓运动。静,谓静止。殷周时代,金文中已多见动静二字,但尚未连用对指。孔子最早将动与静对举,谓“知者动,仁者静”(《论语·雍也》),认为聪明人活动,仁人沉静。此“动”与“静”尚非哲学范畴,不过说明人之好恶秉性而已。《周易》对“动静”有哲学的阐述,贵刚主动,更重视“动”的作用。《周易·系辞传上》曰:“动静有常,刚柔断矣”,《系辞传下》曰:“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系辞焉而命之,动在其中矣”,又曰:“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韩康伯注:“刚动而柔止也。动、止得其常体,则刚柔之分著矣。”孔颖达《周易正义》曰:“万物禀于阳气多而为动也,禀于阴气多而为静也”。是以阴阳说解动静,于动于静,无所贵主。三国魏王弼吸收道家贵柔主静的观点,虽调合儒道,实则以静为本,以动为末。受老子的“不动者制动”,“动起于静”(《老子道德经》)等思想的影响,王弼认为,“凡动息则静,静非对动者也……天地虽大,富有万物,雷动风行,运化万变;寂然至无,是其本矣”(《周易·复》注)。东晋僧肇对静的解释,与王弼有所不同,他提出了“即动求静”说,其文《物不迁论》谓,“寻夫不动之作,岂释动以求静?必求静于诸动,故虽动而常静”。北宋周敦颐将动静作了分层次的阐述,指出有“物”之动静,“神”之动静,“诚”之动静,认为“诚”自然寂然不动,是五常之本,百行之源(《通书·动静》)。周敦颐还认为“太极”是“动静”之本原,其《太极图说》曰:“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程颐认为,“道者,一阴一阳。动静无端,阴阳无始,……动静相因,而成变化”(《易说·系辞》),动与静相依相存,互相推移而构成世界的变化。南宋朱熹从维护“理”的角度来解释动静。他认为“太极自是含动静之理”(《朱子语类》卷94),动与静并不能从时间的先后上加以划分,“非是动而后有阳,静而后有阴,截然为两段,先有此而后有彼也”(《朱子语类》卷94)。明王守仁主张动静合一,并联系“体用”这一范畴解说动静,认为静是就心之体而言,动是就心之用而言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传习录中》),“动静只是一个,分别不得”(《传习录下》)。明末清初王夫之认为“动静者乃阴阳之动静”(《张子正蒙注·大易篇》),动与静能互相转化,“动极而静,静极而动”(《思问录外篇》),而且“动”是绝对的,“静”是相对的,不存在“废然无动而静”,总之,“方动即静,方静旋动,静即含动,动不舍静”(《思问录外篇》)。

  • 理主动静-诸子百家大辞典

    理主动静

    宋代理学家朱熹依据“理生万物”说提出的动静观的命题。他说:“理有动静,故气有动静”。(《答郑子上》,《朱文公文集》卷五十六)“理”就是本体“太极”,“太极自是涵动静之理”,(《朱子语类》卷九十四)这种动静之理附在气上,随气而行。他又说:“动静阴阳皆只是形而下者,然动亦太极之动,静亦太极之静,但动静非太极耳。”“阳动阴静非太极动静,只是理有动静。”(同上)这是说,“太极”是含有动静之理的,但“太极”是无所谓动静的。宇宙万物,包括阴阳二气是有动静的,但却又不是它们自身具有的属性,而是由本体“太极”所赋予的,气和万物的动静是“太极”的动静之理的表现。由此可见,朱熹以抽象的、凝固的概念(“太极”)作为世间万物运动的源泉和依据,是一种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外因论。

  • 动静有常-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动静有常dòngjìng-yǒucháng

    【释义】:

    主谓 指行动合乎规范。《易经·系辞上》:“动静有常,刚柔断矣。”△多用于行动方面。也作“动静有法”。

  • 动静有法-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动静有法dòngjìng-yǒufǎ

    【释义】:

    见“动静有常”。

  • 动静云为-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动静云为dòngjìng-yúnwéi

    【释义】:

    其他 谈论到动、静方面的问题。朱熹《中庸·章句序》:“必使道心常为一身之主,而人心每听命焉,则危者安,微者著,而动静云为,自无过不及之差矣!”△多用于谈论方面。

  • 动静有常-中华成语辞海

    动静有常dòng jìng yǒu cháng

    常:常规、准则。动和静都有一定的准则。指行动合乎规范。《周易·系辞上》:“动静有常,刚柔断矣。”也作“动静有法”。

  • 动静有法-中华成语辞海

    动静有法dòng jìng yǒu fǎ

    见“动静有常”。

  • 主客无常态,战守无常形,分合无常制,进退无常度,动静无常期,伸缩无常势,出没变化,敌不可测-中国军事名言辞典

    主客无常态,战守无常形,分合无常制,进退无常度,动静无常期,伸缩无常势,出没变化,敌不可测

    主与客没有一定的形态,攻与守没有一定的形式,分散集中没有一定的规则,前进后退没有一定的标准,行动静止没有一定的期限,展开和收缩兵力没有一定的态势。出没无常,使敌无法判断。以上所说均是指用兵的机巧,只有“无常”,运用之妙才能存乎一心。

  • 审于动静之务,则功得而无客-中国军事名言辞典

    审于动静之务,则功得而无客

    审察动静的机宜,就得获取胜利而无危害。意谓在作战指挥上要有正确的企图,要在有利的时机行动和停止,不能轻举妄动。

  • 将吏士卒,动静一身;心既疑背,则计决而不动,动决而不禁-中国军事名言辞典

    将吏士卒,动静一身;心既疑背,则计决而不动,动决而不禁

    军官和士兵,一动一静要像人的身体那样协调;思想上既然怀疑对立,便会上级有所决而下级不听命令行动,即使行动起来也不听约束。疑背:怀疑对立。禁:禁止。

  • 量权不审,不知强弱轻重之称,揣清不审,不知隐匿变化之动静-中国军事名言辞典

    量权不审,不知强弱轻重之称,揣清不审,不知隐匿变化之动静

    对国际间的形势和力量估计得不准确,就不能恰当地作出强弱轻重的比较;对情况研究得不深透,就不可能了解它们的秘密活动和可能的发展变化。说明衡量国际间的形势和力量,判断各国间的具体情况,不但是确立外交关系的基础,而且是制定战略方针的依据。量权:量是度量,权是势力,量汉可理解估计总的形势和国力的意思。

  • 策之而知得失之计,候之而知动静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中国军事名言辞典

    策之而知得失之计,候之而知动静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

    用心判断,就会了解敌人计谋的得失;注意侦察,就会了解敌人行动的规律;造成一种假象以暴露敌人的部署,就会了解它的态势的有利或不利;用少数兵力打它一下,就会了解敌人的长处和短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