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理(義理)是什么意思
义理-诸子百家大辞典
义理
原指治经所求的精义。《汉书·刘歆传》:“及歆治《左氏》……由是章句义理备焉”。后泛指宇宙人生之至理。叶适《题姚今盛西溪集》:“欲折衷天下之义理,必尽考详天下之事物而后不谬”。宋以后“道学”、“理学”亦称为“义理之学”。北宋张载《经学理窟》:“义理之学,亦须深沉方有造,非浅易轻浮之可得也”。至清代义理之学的名称尤为流行。清人姚鼐《复秦小岘书》中称:“天下学问之事,有义理、文章、考据之分”。并主张文章以考证、词章为手段,来阐扬义理。
欲折衷天下之义理,必尽考详天下之事物而后不谬-诸子百家大辞典
欲折衷天下之义理,必尽考详天下之事物而后不谬
南宋唯物主义哲学家叶适关于认识论的命题。他认为认识来源于客观事物,强调详尽考察客观事物以获得全面的认识,他说:“夫欲折衷天下之义理,必尽考详天下之事物而后不谬。”(《叶适集·水心文集》卷二十九《题姚令威西溪集》)他强调认识的全面性,强调全面地考察和把握事物。他还说:“观众器者为良匠,观众方者为良医,尽观而后自为之,故无泥古之失,而有合道之功。”(《叶适集·水心别集》卷十二《外稿、法度总论一》)“尽观”,就是全面观察分析问题,以得到正确的、全面的认识。这一命题含有唯物辩证法的合理因素。
气质之性即义理之性-诸子百家大辞典
气质之性即义理之性
刘宗周关于义理之性与气质之性的关系的命题。意谓气质之性与义理之性是同一的而不是截然对立的。语出《刘子全书》卷十九《答王右仲州刺(嗣奭)》。义理之性又称为“天命之性”或“天地之性”,在理学中天地之性是天理的体现,其本性为善。气质之性是气禀所致,有善与不善之分,甚至有的人把气质之性与恶等同,故把气质之性与天地之性(即义理之性、天命之性)的关系看成恶与善的对立。刘宗周不同意这种看法,他认为义理之性不仅不与气质之性相对立,而且义理之性是寓于气质之性之中的,有气质之性而后才有义理之性。他说:“性只是气质之性,而义理之性者,气质之所以为性也。”(同上卷十三《会录》)所以气质之性与义理之性并无对立之处,二者是统一的。他说:“要而论之,气质之性即义理之性,义理之性即天命之性,善则俱善”。刘宗周由此一命题向前推导,又否定了“天理”与“人欲”的对立。“义理之性”乃天理的表现,“气质之性”是人欲所在。如果“气质之性即义理之性,……善则俱善”,那么“天理”与“人欲”之对立就不能成立了。刘宗周说:“欲与天理只是一个,从凝处看是欲,从化处看是理。”(同卷一《学言》上)刘宗周的这些与理学传统思想相违背的观点,后来对他的学生黄宗羲、陈确产生了影响。刘宗周可以说是早期启蒙思想的先驱。
要发扬人民军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光荣革命传统,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建立新的功勋-中国军事名言辞典
要发扬人民军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光荣革命传统,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建立新的功勋
赞赏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光荣传统,提出了希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