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肥饶国学,一个集成语、谚语、俗语、俚语、俏皮话分享学习网站,以求会盟而谋学业之进,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好学之士,齐心合力,相互扶持,共同进步。
当前位置:首页 > 成语 > 名实

名实(名實)是什么意思

  • 综核名实-汉语成语大词典

    综核名实zōng hé míng shí

    见【循名责实】(1211页)。

  • 名实相符-中华成语大词典

    名实相符míng shí xiāng fú

    相符:相一致。指名声(或名称)与实际相一致。(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记》:“斯乃名实相符,亨达自任,得以惟圣作则,为官择人。”也作“名实相副”、“名实相称”。(汉)曹操《与王解书》:“君澡身浴德,流声本州,忠能成绩,为世美谈,名实相副,过人甚远。”(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七十二回:“妹子这个名字,叫做有名无实,那里及得尧蓂姐姐弹得幽雅,他才名实相称哩。”

  • 综核名实-中华成语大词典

    综核名实zōng hé míng shí

    综:综合。核:核对、考核。名:名位。实:实际成绩。综合考核名位是否同实际成绩相符合。比喻对官员职位与业绩的考评。(汉)班固《汉书·宣帝纪赞》:“考宣之治,信赏必罚,综核名实。”

  • 名实相副-实用分类典故辞典

    名实相副

    【源出】:

    汉·路粹《为曹公与孔融书》

    【解释】:

    副,符合。名称与实际相符合。原文:“昔国家东迁,文举盛叹鸿豫名实相副,综达经学,出于郑玄,又明《司马法》,鸿豫亦称文举奇逸博闻。”也作“名副其实”,“名实相符”。

    【用法】:

    表示名称与实际完全一致。

    【例句】:

    又如臣下有所建议,君主便叫他去作,看他能照所说的作到否。名实相副的赏,否则罚。(朱自清《经典常谈·诸子第十》)

  • 综核名实-实用分类典故辞典

    综核名实

    【源出】:

    《汉书·宣帝纪赞》

    【解释】:

    综,综合;核,考核。综合考核名位和实绩是否相符。原文:“孝宣之治,信赏必罚,综核名实。”

    【用法】:

    表示全面考核一个人的名位与实际成绩是否符合。

    【例句】:

    术是君主驾御臣下的技巧。综核名实是一个例。譬如教人作某官,按那官的名位,该能作出某些成绩来,君主就可以照着去考核,看他名实能相副否。(朱自清《经典常谈·诸子第十》)

  • 名实相副-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名实相副míngshíxiāngfù

    名声、名称同实际完全一致——有名无实

  • 名实相副-中华词典宝库

    名实相副míng shí xiāng fù

    【释义】:

    名称或名声和实际一致。

    【成语出处】:

    汉·曹操《与王修书》:“君澡身浴德,流声本州,忠能成绩,为世美谈,名实相副,过人甚远。”

    【例句】:

    ①《魏书·于栗碑传》:“既表贞固之诚,亦所以名实相副也。”②《明史·黄泽传》:“科举所以求贤,必名实相副,非徒夸多而已。”

  • 名实相副-中华成语大辞典

    名实相副míng shí xiāng fù

    副:符合,一致。名声与实际完全一致。《魏书·于栗磾传》:“既表贞固之诚,亦所以名实相副也。”汉·曹操《与王修书》:“君澡身浴德,流声本州;忠能成绩,为世美谈。名实相副,过人甚远。”也作“名实相符”。章炳麟《论承用维新二字之荒谬》:“科学兴而界说严,凡夫名词字义,远因于古训,近创于己见者,此必使名实相符,而后立言可免于纰缪。”参看“名副其实”。〔例〕又如有所建议,应先试行之,名实相副者,则可推而广之。

  • 综核名实-中华成语大辞典

    综核名实zōng hé míng shí

    核:也作“覈”,仔细考察。原指对官吏的名声与实际进行全面考察。汉·班固《汉书·宣帝纪赞》:“孝宣之治,信赏必罚,综核名实。”后用以形容办事认真,不马虎。

  • 名实论-诸子百家大辞典

    名实论

    《公孙龙子》中的篇目。本篇把先秦时期诸家关于“正名学说”的问题从哲学上加以解决,提出“审其名实,慎其所谓”作为名家以及《公孙龙子》全书的宗旨。本篇首先为整个《公孙龙子》哲学奠定了基础,用“物”、“实”和“位”三个范畴建立了个体和共相两界的实在世界。“实”是“物”的个体,“位”是类,即作为个体集合的共相,同时也是对个体本质的规定,从而展开了“正名”的理论内容即由“正位”到“正实”之转到“正名”,论证了“名”与“实”相一致的基本原则以及同一律的逻辑思想,使本篇成为《公孙龙子》全书中具有纲领性意义的篇目。

  • 名实相副-诸子百家大辞典

    名实相副

    儒家关于事物名称应与事物本身实际相符合的观点。名,谓名称、概念。实,事物之实际。孔子为改变春秋末期礼崩乐坏的局面,主张“正名”,想用辨正社会等级名分的方法,巩固行将被破坏的等级制度,强调礼乐要符合周礼旧名,以便名实相副。实质上是要用事实去迁就概念(名)。墨子则提出“非以其名也,以其取也”(《墨子·贵义》)的命题,认为能否“取”实,乃是否得其名的标志,实质上已承认概念是事实的反映,表现了唯物主义的倾向。庄子也说:“名者,实之宾也”,与墨子的认识略同。此后的名实争论形成了战国的名辩思潮。荀子于《荀子·正名》篇中系统表述了他的“名实相副”的“制名”原则。指出,“若有王者起,必将有循于旧名,有作于新名”,主张“制名以指实,上以明贵贱,下以辨同异”,“异实者莫不异名,不可乱也”,反对“用实以乱名”、“用名以乱实”的作法,并在唯物论的基础上确立了一些“名以指实”、“约定俗成”的具体方案。战国后期,儒家荀子及名家惠施、公孙龙子及墨家传人等,都提出了各自的名实主张,并涉及到概念、判断、推理等方面的探索研究,导致古代名学即逻辑学的初步建立。

  • 名实-诸子百家大辞典

    名实

    《庄子·逍遥游》:“名者,实之宾也。”成玄英疏:“然实以生名,名从实起,实则是内、是主,名便是外、是宾。”庄子认为名和实是宾主关系,实为主,名为宾,名实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昔者子呼我牛也而谓之牛,呼我马也而谓之马。苟有其实,人与之名而弗受,再受其殃。”(《庄子·天道》)主张对于外界给予的名称,顺其自然地接受,不必加以分辨。无论求名,还是求实,都是不可取的,“名实者,圣人之所不能胜也”(《庄子·人间世》),要求人超脱于名实之外。

  • 循名实而定是非,因参验而审言辞-诸子百家大辞典

    循名实而定是非,因参验而审言辞

    韩非关于认识论的论述。语出《韩非子·奸劫弑臣》:“人主诚明于圣人之术,而不苟于世俗之言,循名实而定是非,因参验而审言辞。”韩非认为英明的君主如果能真正懂得圣人的法术,而不迁就世俗的言论,那么他就会按照名实是否相符来判定是非,根据对实际办事效果的检验来审查言辞是否正确。在这里,韩非把社会实践放在了第一位,要求用实践来检验言辞、理论的是否正确。韩非认为君主如果能这样做,那么国家推行法治就有了一项保证,君主左右的近习之臣,知道在君主的检验面前不能行伪诈,就会说:“我不去奸私之行,尽力竭智以事主,而乃以相与比周妄毁誉以求安,是犹负千钧之重陷于不测之渊而求生也,必不几矣。”他们要施行奸邪的图谋便会为之收敛。同样,朝廷中的百官也就不敢随便贪污枉法以取私利。总之,韩非认为,“循名实而定是非,因参验而审言辞”,是君主驾驭臣下的一个重要手段,可以达到“臣得陈其忠而不弊,下得守其职而不怨”的效果,并且说:“此管仲之所以治齐,而商君之所以强秦也。”认为管仲治齐、商君强秦所用的就是这个办法。

  • 审其名实,慎其所谓-诸子百家大辞典

    审其名实,慎其所谓

    名家公孙龙关于名实问题的总结,见《公孙龙子·名实论》。正实在于正名,而正名,就在于使称呼彼实的名相应于彼实,称呼此实的名相应于此实。如果“名”“实”不相一致,称呼发生混乱,“名”就不正了。如果“名”“实”相应,称呼适应,“名”也就正了。所以,“彼彼止于彼,此此止于此,可。彼此而彼且此,此彼而此且彼,不可。”这实际上提出了形诸语言的思维的同一律,即思维应当确立这个逻辑要求。“夫名实,谓也。知此之非此也,知此之不在此也,则不谓也。知彼之非彼也,知彼之不在彼也,则不谓也。”公孙龙总结《名实论》的全部思想,指出应当审慎地对待名实关系的称呼问题。“审其名实,慎其所谓”,对于全部名家学说具有基本意义。

  • 名实-诸子百家大辞典

    名实

    中国古代逻辑学的一对范畴,指概念与客观存在。《书经》、《吕刑》、《小辩》、《管子》等著作都曾提出名实问题。认为合理的政治伦理生活,即是名实正当的思维表现。孔子从政治上明确主张“正名”,旨在用事实迁就概念,从而维护封建的等级制度和伦理制度。墨子提出“取实予名”,承认概念是实在的反映。惠施、公孙龙为代表的名家、后期墨家以及荀子,各自都提出了自己的名实观,形成并推进了战国时期的名辩思潮。它主要是一个哲学问题,也涉及逻辑学问题以及对概念、推理、判断等问题的研究,导致中国古代逻辑学的建立。

  • 名实之辩-诸子百家大辞典

    名实之辩

    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关于名实关系的争论和研究。春秋时,邓析提出“按实定名”、“循名责实”(《刑名》)的主张。孔子提出以名正实,即“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论语·子路》),主张恢复周礼。墨子提出“取实予名”。后期墨家详细分析了名实关系:“所以谓,名也;所谓,实也”(《经说上》),“有实也,而后谓之;无实也,是无谓也”(同上)。“名”的作用在于“拟实”、“举实”。尹文以“形”为“实”,强调“名以检形,形以定名”(《大道》)。公孙龙在《名实论》中系统地考察了名实关系,指出“夫名,实谓也”,名之于实应该“物以物其所物而不过”,实之于名应该“实以实其所实而不旷”。以“白马非马”之论,“欲推是辩,以正名实而化天下”(《迹府》)。荀子提出了“约定欲成”、“稽实定数”的观点。韩非提出了“名实相持而成,形影相应而生”(《韩非子·功名》)的思想。西晋欧阳建指出,名实关系犹如“声发响应,形存影附,不得期与为二矣”(《言尽意论》)。明清之际王夫之对中国古代两千多年的名实之辩作了总结:“名非天造,必从其实”(《姜斋文集·知性论》)。名实之辩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特别是促进了中国古代逻辑学的形成和提高。

  • 名实相副-简明成语词典

    名实相副míng shí xiāng fù

    副:符合。名望和实际情况相符合、完全一致。[近]名副其实名不虚传[反]名不副实徒有其名[注意]相,不读xiàng。

  • 综核名实-简明成语词典

    综核名实zōng hé míng shí

    综:总括一处。名:名称。实:内容。指全面考核事物的名称和内容是否相符。[也作]综名核实[近]验明正身

  • 名实不副-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名实不副míngshí-bùfù

    【释义】:

    见“名不副实”。《汉书·王莽传上》:“宰衡官以正百僚平海内为职,而无印信,名实不副。”

  • 名实相称-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名实相称míngshí-xiāngchèn

    【释义】:

    见“名副其实”。《镜花缘》72回:“那里及得尧蓂姐姐弹得幽雅,他才名实相称哩。”

  • 名实相符-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名实相符míngshí-xiāngfú

    【释义】:

    见“名副其实”。章炳麟《论承用“维新”二字之荒谬》:“凡夫名词字义,远因于古训,近创于己见者,此必使名实相符,而后立言可免于纰缪。”

  • 名实相副-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名实相副míngshí-xiāngfù

    【释义】:

    见“名副其实”。三国魏·曹操《与王修书》:“君澡身浴德,流声本州,忠能成绩,为世美谈,名实相副,过人甚远。”

  • 综核名实-汉语成语分类词典

    综核名实zōng hé míng shí

    全面考核事物的名称和内容、实际,是否相符。《汉书·宣帝纪》:“孝宣之治,信赏必罚,综核名实。”

  • 名实相副-汉语成语分类词典

    名实相副míng shí xiāng fù

    又作“名副其实”。副:符合。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魏书·于粟磾传》:“既表贞固之城,亦所以名实相副也。”

  • 名实不副-汉语成语分类词典

    名实不副míng shí bù fù

    又作“名不副实”。副:符合。名声与实际不相符合。汉·王符《潜夫论·考绩》:“名实不相副,求贡不相称。”

  • 名实相符-中华成语辞海

    名实相符míng shí xiāng fú

    名称或名声和实际相符合。汉·曹操《与王修书》:“君澡身浴德,流声本州,忠能成绩,为世美谈,名实相符,过人甚远。”

  • 名实不违-中华成语辞海

    名实不违míng shí bù wéi

    见“名副其实”。

  • 名实相称-中华成语辞海

    名实相称míng shí xiāng chèn

    见“名副其实”。

  • 名实相副-中华成语辞海

    名实相副míng shí xiāng fù

    副:相称,符合。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称。也作“名实相符”。汉·路粹《为曹公与孔融书》:“昔国家东迁,文举盛叹鸿豫名实相副,综达经学,出于郑玄,又明《司马法》。”

  • 名实相副-成语辞海

    名实相副míng shí xiāng fù

    名:名声。实:实际。副:相称,符合。即名声和实际完全相符合。也作“名实相符”、“名实相称”。

  • 名实不副-成语辞海

    名实不副míng shí bù fù

    名:名声。实:实际。副:符合,一致。即名声、名义与实际不相称。也作“名实不符”。

  • 综核名实-成语辞海

    综核名实zōng hé míng shí

    综:综合。核:考核。实:实际成绩。即综合考核事物的名称与实际是否相符,或考核人的名位是否与实际能力一致。《汉书·宣帝纪赞》:“孝宣之治,信赏必罚,综合名实。”

  • 名实不副-古今成语大词典

    名实不副míng shí bù fù

    副:相称,符合。名声与实际不相称,指空有虚名而无实际。汉·祢衡《鹦鹉赋》:“惧名实之不副,耻才能之无奇。”

  • 名实相副-古今成语大词典

    名实相副míng shí xiāng fù

    名声、名称与实际完全一致。汉·曹操《与王修书》:“君澡身浴德,流声本州,忠能成绩,为世美谈,名实相副,过人甚远。”《魏书·于栗䃅传》:“朕嘉卿忠款,今改卿名忠,既表贞固之诚,亦所以名实相副也。”

  • 名实相符-古今成语大词典

    名实相符míng shí xiāng fú

    同“名实相副”。章炳麟《论承用维新二字之荒谬》:“科学兴而界说严;凡夫名词字义,远因于古训,近创于己见者,此必使名实相符,而后立言可免于纰缪。”

  • 总练名实-古今成语大词典

    总练名实zǒng liàn míng shí

    谓事物的名称和实际,两者使之恰当吻合。宋·苏轼《张文定公墓志铭》:“诸葛孔明不以文章自名,而开物成务之姿,总练名实之意,自见于言语。”

  • 综核名实-古今成语大词典

    综核名实zōng hé míng shí

    考察名与实是否相符。《汉书·宣帝纪赞》:“孝宣之治,信赏必罚,综核名实,风俗澄正。”章炳麟《记政闻社员大会破坏状》:“诚欲求治,非不在综核名实也。然观贞观、开元之政,综核之严,止于廉问官吏,于民则不为繁苛。”《明史·后妃传二·孝定李太后》:“万历初政,委任张居正,综核名实,几于富强,后之力居多。”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