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肥饶国学,一个集成语、谚语、俗语、俚语、俏皮话分享学习网站,以求会盟而谋学业之进,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好学之士,齐心合力,相互扶持,共同进步。
当前位置:首页 > 成语 > 准

准(准)是什么意思

  • 放之四海而皆准-汉语成语大词典

    放之四海而皆准fàng zhī sì hǎi ér jiē zhǔn

    放:扩展,推行。四海:古人认为中国四面都有海,就用“四海”指全国各处,后又指世界各处。准:正确。无论运用到什么地方都是正确的。后用以指真理具有普遍性。语本《礼记·祭仪》“推而放诸东海而准,推而放诸西海而准,推而放诸南海而准,推而放诸北海而准”。清·孙诒让《周礼正义序》:“盖政教修明,则以致富强若操左券,固寰宇之通理,放之四海而皆准者。”也作①【放诸四海而皆准】。艾芜《繁荣文艺必须肃清封建流毒》:“现在提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就揭示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真正原理了,可以说,放诸四海而皆准,流行百世而不殆。”②【放诸四海而准】。明·宋濂《文原》:“斯文也,贤者得之,则放诸四海而准。” 又有【推之四海而皆准】。茅盾《创造》:“你,还抱住了二十岁时的理想,以为推之四海而皆准,俟之百世而不惑。”

  • 规矩准绳-汉语成语大词典

    规矩准绳guī jǔ zhǔn shéng

    规:画圆或校正圆形的工具。矩:画方或校正方形的工具。准、绳:水准器和墨线,测定平、直的工具。 比喻标准、法度。《孟子·离娄上》:“既竭目力焉,继之以规矩准绳,以为方员(圆)平直。”宋·陈亮《谢陈同知启》:“规矩准绳之大器,本末兼通。” 也作【规矩绳墨】。《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遂斩队长二人以徇。用其次为队长,于是复鼓之,妇人左右、前后、跪起皆中规矩绳墨,无敢出声。”

  • 推之四海而皆准-汉语成语大词典

    推之四海而皆准tuī zhī sì hǎi ér jiē zhǔn

    见【放之四海而皆准】(288页)。

  • 只准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汉语成语大词典

    只准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zhǐ zhǔn zhōu guān fàng huǒ,bù xǔ bǎ xìng diǎn dēng

    州官:古代一州的长官。 比喻有权势者可以任意胡作非为,而老百姓的正当言行却受到无理限制。事本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五:“田登作郡,自讳其名,触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chī)。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上元放灯……吏人书榜揭于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作郡:指充任郡守。讳:忌讳,禁忌。触:触犯。榜笞:用板子、鞭子打。上元:元霄节。榜:告示。)《官场现形记》第十五回:“不料我们大老爷先护在里头,连问也不叫我问一声儿,可见他们官官相护,这才是‘只准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古人说的话是再不得错的。” 也作①【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红楼梦》第七十七回:“袭人笑道:‘可是你“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我偶说一句妨碍的话,你就说不吉利;你如今好好的咒他,就该的了?’”②【只准州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冯玉祥《我的生活》第十二章:“可是只准州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却是中国政治的一个通病。”

  • 规矩准绳-中华成语大词典

    规矩准绳guī jǔ zhǔn shéng

    规:画圆形的工具,圆规。矩:画直角或方形用的工具,曲尺。准:标准、准绳。绳:特指木工用的墨线、墨绳。圆规、曲尺、准绳、墨线,都是确定方圆平直规格标准的工具,引申为一定的标准、法则、习惯。比喻言行应当遵守的规矩或法度。《孟子·离娄上》:“圣人既竭目力焉,继之以规矩准绳,以为方圆平直,不可胜用也。”(宋)陈亮《告先圣文》:“人才短长高下之不齐,而学力深浅中否之或异,岂能出规矩准绳之外哉!”也作“规矩绳墨”、“规矩钩绳”。《管子·七臣七主》:“法律政令者,吏民规矩绳墨也。”《管子·形势》:“奚仲之为车器也。方圜曲直,皆中规矩钩绳。”(汉)刘安等《淮南子·齐俗训》:“若夫规矩钩绳者,此巧之具也,而非所以巧也。”

  • 规矩准绳-实用分类典故辞典

    规矩准绳

    【源出】:

    《孟子·离娄上》

    【解释】:

    规,画圆形的工具;矩,画方形的工具;准绳,测定物体平直的器具。指应当遵守的标准、法则。亦作“规矩绳墨”。原文:“圣人既竭目力焉,继之以规矩准绳,以为方圆平直,不可胜用也。”

    【用法】:

    指遵守法度。

    【例句】:

    他们还是严守规矩绳墨的,只是在一个巨大的范围内,加以变化罢了。(秦牧《巧匠和竹》)

  • 批准-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批准pīzhǔn

    上级对下级的意见、建议或请求表示同意——请示、申请(已向上级~,等候批准。)

  • 准确-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准确zhǔnquè

    完全符合实际情况或预定的要求,没有误差——约略(时间相隔了十年,我记得不大准确了,但我还能~地记得那棵古松地点。)

  • 放之四海而皆准-中华词典宝库

    放之四海而皆准fàng zhī sì hǎi ér jiē zhǔn

    【释义】:

    四海:古人认为中国四面都是海,因此用“四海”指全国各处,后也指世界各地。准:准则,正确。用到任何方面都可作为准则。原指封建孝道无处不适用。后指真理是具有普遍性的,不论用到什么地方都是正确的。

    【成语出处】:

    《礼记·祭义》:“夫孝……推而放诸东海而准,推而放诸西海而准,推而放诸南海而准,推而放诸北海而准。”

    【例句】: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中国人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中国的面目就起了变化了。”施东向《义理·考据和辞章》:“教条主义者以为他们既已从书本上接受了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他们就可以用简单的推理来获得关于任何问题的正确观点。”

  • 规矩准绳-中华词典宝库

    规矩准绳guī jǔ zhǔn shéng

    【释义】:

    规、矩:校正圆形、方形的两种工具;准绳:校正平直的两种工具。比喻言行应当遵守的规矩和法度。

    【成语出处】:

    《管子·宙合》:“世用器械,规矩准绳,称量数度,品有所成。”

    【例句】:

    宋·陈亮《告先圣文》:“人才短长高下之不齐,而学力浅深中否之或异,岂能出规矩准绳之外哉!”

  • 放之四海而皆准-中华成语大辞典

    放之四海而皆准fàng zhī sì hǎi ér jiē zhǔn

    放:放置。之:代词,指具有普遍性的真理。四海:指任何地方。皆:都是。准:准确。具有普遍性的真理放在任何地方都是适用的。《礼记·祭义》:“夫孝……推而放诸东海而准,推而放诸西海而准,推而放诸南海而准,推而放诸北海而准。”〔例〕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 规矩准绳-中华成语大辞典

    规矩准绳guī jǚ zhǔn shéng

    规:圆规,画圆形的工具。矩:曲尺,画直线或方形的工具。准:测平工具。绳:测直线用的工具。比喻规格、标准,或规章、法度。《孟子·离娄上》:“圣人既竭目力焉,继之以规矩准绳,以为方员(圆)平直,不可胜用也。”汉·王符《潜夫论·赞学》:“譬犹巧倕之为规矩准绳以遗后工也。”(倕:chuí古代有名的巧匠。)也作“规矩绳墨”。《荀子·儒效》:“设规矩,陈绳墨。”汉·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遂斩队长二人以徇。用其次为队长,于是复鼓之。妇人左右、前后跪起皆中规矩绳墨,无敢出声。”

  • 左程右准-中华成语大辞典

    左程右准zuǒ chéng yòu zhǔn

    程、准:规程,准则,法度。指言行举止,左右逢源,没有一桩不合法度的。唐·柳宗元《送吕谦序》:“吕氏子嗜儒书多文辞,上下古今,左程右准。”

  • 良知是自家底准则-诸子百家大辞典

    良知是自家底准则

    明代唯心主义思想家王守仁继承陆九渊的“心即理”的哲学思想,指出良知才是分辨是非的准则的观点。他说:“尔那一点良知,是尔自家底准则。”(《传习录下》,《王文成公全书》卷三)这里的准则指道德准则,“良知”是道德上的是非准则。这个准则是人人先天地具有的。他指出,良知是天赋观念,人们思维判断的是非邪正,都是良知所自知的。因此,正确的认识,只须向内心追求,客观的效验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内心的道德修养。他主张的以“良知”为是非善恶的准则,极力向内心追求所谓天赋的真理,与朱熹所倡导的“格物致知”的思想是有区别的,这也成了其主观唯心主义真理论的一个最显著的特征。

  • 准-诸子百家大辞典

    又写作準,其本身的意义是“平”。在《管子》“轻重”诸篇中,准是一个经济学的概念,指的是商品价格的水平,或者称之为准平。“轻重”诸篇中认为决定物价水平的主要有两个因素:第一,一个国家的物价水平要与别国的物价水平相当,这叫做“与天下齐准”。“准”与天下不相当,就可能使国内物资外流,或者是外国物资流入本国。第二,物价高低取决于供求关系。“准”的概念和有关理论,对后世经济学说、经济政策影响很大。司马迁在《史记》中专有讨论汉代货币与物价的文章——《平準书》。

  • 市者货之准也-诸子百家大辞典

    市者货之准也

    管仲学派关于市场的功能、作用的命题。意思是市场是确定商品价格的地方。出自《管子·乘马》。市场是进行商品交换的地方,许多商品只有集中在一起进行交换时,才能确定其相互比例关系,才能通过供求关系确定其价格,所以说“市者货之准也”。在同一段话中,还讲了市场的另一种功能:“市者可以知治乱,可以知多寡,而不能为多寡。”即通过市场的交易情况,可以知百事之治乱,可以分析出各种商品生产的状况、商品的多寡。但市场只是进行交易的地方,只能知道商品的多寡,而不能直接进行生产,不能直接决定商品的多寡。这是对市场的功能与市场的根本性质的一种认识。是中国经济思想发展中对市场功能、性质的最早的论述。

  • 平准-诸子百家大辞典

    平准

    先秦至秦汉使用的一个重要的经济学范畴与物价政策。《盐铁论·本议篇》:“开委府于京以笼货物,贱即买,贵则卖,是以县官不失实,商贾无所贸利,故曰平准。”即封建国家运用手中掌握的大量物质和经济力量,贵时抛售,贱时收买,以稳定市场物价的一种经济活动。汉初元封元年在长安设立委府,专事平准。因为铸币权收归中央后,国库充盈,中央各部门都掌握一定数量的现货,市场竞购,抬高了物价。又因实行均输后,各地出产的大量物资要在京师出售,为防止富商大贾操纵市场,牟取暴利,国家必须利用经济力量设立平准机构,运用市场规律,以求稳定物价。桑弘羊是汉初平准政策的积极推行者和捍卫者,其平准思想源于范蠡、管仲和李悝经济思想。北宋王安石的市易法就是直接遵循桑弘羊的平准而来。详见“市易法”条。平准法对于平抑物价、安定民生起了积极的作用。

  • 欲知平直,则必准绳-诸子百家大辞典

    欲知平直,则必准绳

    宣扬采纳忠谏匡正过失的思想。此语出自《吕氏春秋·自知篇》,意思是要想知道是否平直,就必须依靠水准墨线来测量。这是作者比喻君主要知道自己的过失就必须依靠直言之士而说的。作者认为,一般人要做到自知就很难,君主要做到自知就更难。而君主能否做到自知是关系到国家安危存亡的大事,所以君主要做到自知就必须依靠直言之士,就像“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一样,因为只有准绳才能测量平直,只有规矩才能测量方圆,只有直言之士才能纠正君主的过失,体现了作者匡正君主过失的思想。

  • 法者天下之度量而人主之准绳也-诸子百家大辞典

    法者天下之度量而人主之准绳也

    关于法治思想的论述。出自《淮南子·主术训》,强调法律在治理国家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作者认为,法律是天下的度量标准,是国君行动的准绳。一个国家必须有统一的法制,它是实行赏罚的唯一依据。法律制定之后,中程者赏,缺绳者诛,不受尊卑贵贱的影响,不被权势地位左右。只要触犯了法律,即使贤德之人也要加以处罚,而再不肖之人,如果合于法度,也不能加罪于他。即使是君主,也必须遵守法度而行事,法律高于君主的意志,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平准令丞-诸子百家大辞典

    平准令丞

    汉代官名,大司农下的属官,掌管物价调节,汉武帝时设置。

  • 放之四海而皆准-学生必备工具书

    放之四海而皆准fàng zhī sì hǎi ér jiē zhìǔn

    【解词】 四海:古时认为中国四面绕海,用“四海”指代全国,现指代全世界。

    【解义】 形容真理等正确无误,无论在哪儿都是正确的。〈褒〉

    【例句】 马克思主义是~的真理。

  • 放之四海而皆准-简明成语词典

    放之四海而皆准fàng zhī sì hǎi ér jiē zhǔn

    放:放置。之:代词,指代具有普遍性的真理。四海:古时认为中国四境有大海环绕,故以“四海”指代全国各地,后来引申指全世界。准:准确,正确。比喻具有普遍性的真理,放在任何地方都是正确、适用的。[也作]放诸四海而皆准

  • 法脉准绳-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法脉准绳fǎmài-zhǔnshéng

    【释义】:

    并列 法则标准。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授曲》:“尝怪天地之间,有一种文字,即有一种文字之法脉准绳载之于书者。”△多用于准则方面。

  • 放之四海而皆准-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放之四海而皆准fàngzhīsìhǎiérjiēzhǔn

    【释义】:

    其他 无论放在什么地方都正确。语本《礼记·祭义》:“夫孝……推而放诸东海而准,推而放诸西海而准,推而放诸南海而准,推而放诸北海而准。”叶永烈《是是非非灰姑娘》:“一个真理,放之四海而皆准;一个谬论,常常是矛盾重重。”△用来比喻具有普遍性的真理无论用在什么地方都是正确的。也作“放诸四海而皆准”、“放诸四海而准”。

  • 放诸四海而皆准-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放诸四海而皆准fàngzhūsìhǎiérjiēzhǔn

    【释义】:

    见“放之四海而皆准”。

  • 放诸四海而准-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放诸四海而准fàngzhūsìhǎiérzhǔn

    【释义】:

    见“放之四海而皆准”。

  • 蜂准长目-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蜂准长目fēngzhǔn-chángmù

    【释义】:

    并列 鼻梁隆起,眼睛细长。《史记·秦始皇本纪》:“尉缭曰:‘秦王为人蜂准长目,鸷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居易出人下,得志亦轻食人。’”△多用于描写人外貌。

  • 规矩准绳-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规矩准绳guījǔ-zhǔnshéng

    【释义】:

    并列 规,画圆或校正圆形的工具。矩,画方或校正方形的工具。准、绳,水准器和墨线,测定平、直的工具。比喻规格、法度有个标准。《孟子·离娄上》:“圣人既竭目力焉,继之以规矩准绳以为方员平直,不可胜用也。”汉·王符《潜夫论·赞学》;“譬犹巧倕之为规矩准绳以遗后工也。”△用于描写标准等。也作“规矩方圆”、“规矩钩绳”、“规绳矩墨”、“规绳矩木”、“规矩绳墨”、“规圆矩方”。

  • 推情准理-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推情准理tuīqíng-zhǔnlǐ

    【释义】:

    并列 谓按情理推断。《魏书·礼志二》:“假使八世,天子乃得事七;六世,诸侯方通祭五;推情准理,不其谬乎!”△多用于对事理的分析方面。→顺理成章 蛮不讲理

  • 酌古准今-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酌古准今zhuógǔ-zhǔnjīn

    【释义】:

    并列 准,比照。研究古代,比照当今。《三国演义》60回:“此是丞相酌古准今,仿《孙子》十三篇而作。”△多用于为政、处世方面。

  • 规矩准绳-汉英成语词典

    规矩准绳guī jǔ zhǔn shéngstandards,norms or criteria

    比喻规格标准,例任何企业都应有自己的一套规矩准绳,并贯彻执行,以建立其独特的企业形象。

    Each and every enterprise should implement its own standards and norms which purport to identify its own uniqueness.

  • 放之四海而皆准-汉英成语词典

    放之四海而皆准fàng zhī sì hǎi ér jiē zhǔn(of a principle,theory etc.)be valid everywhere

    比喻具有普遍意义的真理到处都能适用,例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学说。

    Einstein’s theory of relativity is universally applicable.

  • 放之四海而皆准-汉语成语分类词典

    放之四海而皆准fàng zhī sì hǎi ér jiē zhǔn

    四海:指全国或全世界。准:准确。比喻具有普遍性的真理,无论放在什么地方都准确。《礼记·祭义》:“推而放诸东海而准,推而放诸西海而准,推而放诸南海而准,推而放诸北海而准。”

  • 法脉准绳-中华成语辞海

    法脉准绳fǎ mài zhǔn shéng

    同“法则标准”。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授曲》:“尝怪天地之间,有一种文字,即有一种文字之法脉准绳载之于书者。”

  • 蜂准长目-中华成语辞海

    蜂准长目fēng zhǔn cháng mù

    准:鼻子。鼻如黄蜂般狭而高,眼睛细长。形容长相凶恶。《史记·秦始皇本纪》:“秦王为人,蜂准长目,鸷鸟膺豺声。”

  • 规矩准绳-中华成语辞海

    规矩准绳guī jǔ zhǔn shéng

    同“规矩绳墨”。《孟子·离娄上》:“圣人既竭目力焉,继之以规矩准绳,以为方圆平直,不可胜用也。”廖仲恺《答胡适论井田书》:“先生能够早日把《国语的文法》做好寄来……使国语的文学有个规矩准绳。”

  • 推情准理-中华成语辞海

    推情准理tuī qíng zhǔn lǐ

    推:推测,推断。以情理为准则来推断。《魏书·礼志二》:“假使八世,天子乃得事七;六世,诸侯方通祭五;推情准理,不其谬乎!”

  • 准情酌理-中华成语辞海

    准情酌理zhǔn qíng zhuó lǐ

    准:依据,依照;酌:斟酌,考虑。指依据情况处理事情。形容从实际情况出发,对已发生的事情或问题作出合乎情理的处理。《红楼梦》(程乙本)引言:“书中前八十回抄本,各家互异;今广集核勘,准情酌理,补遗订讹。”也作“酌理准情”。

  • 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中华成语辞海

    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yù zhī píng zhí,zé bì zhǔn shéng;yù zhī fāng yuán,zé bì guī jǔ

    准:测水平的器具;绳:墨斗线;规:圆规;矩:曲尺。要想测出平与直,就一定要用准绳;要想测出方与圆,就一定要用圆规和矩尺。做任何事情应有一定的规矩和方法。《吕氏春秋·自知》:“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人主欲自知,则必直士。”

  • 酌古准今-中华成语辞海

    酌古准今zhuó gǔ zhǔn jīn

    择取古代之事,用其比照今天的情况。明·张居正《请专官纂修疏》:“今既汇为一书,固当深究本原,备详因革,酌古准今,以定一代之章程,垂万年之典则。”《三国演义》六十回:“此是丞相酌古准今,仿《孙子》十三篇而作。”

  • 左程右准-中华成语辞海

    左程右准zuǒ chéng yòu zhǔn

    程:章程,规程;准:准则,标准。合乎章程准则。比喻所作遵循法度。唐·柳宗元《送吕谦序》:“吕氏子嗜儒书多文辞,上下古今,左程右准。”

  • 放之四海而皆准-成语辞海

    放之四海而皆准fàng zhī sì hǎi ér jiē zhǔn

    四海:指全国各地,也指全世界。皆:都。准:正确,适宜。即无论放到哪里都是正确的。指有普遍性的真理。

  • 推情准理-成语辞海

    推情准理tuī qíng zhǔn lǐ

    推:推测,推究。准:确定。即根据情理来推测确定情况。《魏书·礼志二》:“推情准理,不其谬乎。”

  • 放之四海而皆准-成语典故辞典

    放之四海而皆准fàng zhī sì hǎi ér jiē zhǔn

    语本西汉·戴圣《礼记·祭义》:“曾子曰:‘夫孝置之而塞乎天地,溥之而横乎四海,施诸后世而无朝夕。推而放诸东海而准,推而放诸西海而准,推而放诸南海而准,推而放诸北海而准。’”

    放:放置;推行;至。四海:古人认为中国四境有海环绕,故称全国为四海,或“四海之内”,今也指全世界。准:准确;对。把它放到任何地方都是正确的。现在指真理不论应用在什么地方都是正确的。如例①。也作“放诸四海而皆准”。如例②。又作“放诸四海而准”。

    推之四海而皆准

    “皆”,上从比,下从白。“准”,左旁从冫(冰),不从作氵(水);不要写作“淮”。

    ①教条主义者以为他们既已从书本上接受了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他们就可以用简单的推理来获得关于任何问题的正确观点。(施东向:《义理、考据和辞章》)

    ②现在提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就揭示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真正原理了,可以说,放诸四海而皆准,流行百世而不殆。(艾芜:《繁荣文艺必须肃清封建流毒》)

  • 规矩准绳-古今成语大词典

    规矩准绳guī jǔ zhǔn shéng

    规:画圆形;矩:量方形;准:测水平;绳:打直线。四者泛指法度。《孟子·离娄上》:“圣人既竭目力焉,继之以规矩准绳,以为方员平直,不可胜用也。”汉·王符《潜夫论·赞学》:“故圣人之制经以遗后贤也,譬犹巧倕之为规矩准绳以遗后工也。”(倕,尧时巧匠。)

  • 放之四海而皆准-古今成语大词典

    放之四海而皆准fàng zhī si hǎi ér jiē zhǔn

    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作为准则。《礼记·祭义》:“曾子曰:‘夫孝,置之而塞乎天地,溥之而横乎四海,施诸后世而无朝夕。推而放诸东海而准,推而放诸西海而准,推而放诸南海而准,推而放诸北海而准。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此之谓也。’”注:“放,犹至也。准,犹平也。”

  • 法脉准绳-古今成语大词典

    法脉准绳fǎ mài zhǔn shéng

    法律如人之脉络,其运转有一定准绳,则不紊乱。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下·授曲》:“尝怪天地之间,有一种文字,即有一种文字之法脉准绳载之于书者。”

  • 大地基准制导-中国军事知识辞典

    大地基准制导

    利用预定飞越地区的地理特征取得制导信息以控制导弹飞向目标的一种自主制导。这种制导需要;预先将飞越地区的地理特征参数(如海拔高度、微波反射率)制成数字地图储存在制导系统的计算机内;飞行时,制导系统测量飞越地区的地理特征参数。与储存的数字地图相比较,形成控制信号,进行制导。主要特点是是制导精度高,但设备复杂、技术要求高,不能在水域上空使用。通常与惯性制导配合使用,进行定点校正。已应用于巡航导航。

  • 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中国军事知识辞典

    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

    一种战略思想。语源于毛泽东《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每战都应力求有准备,力求在敌我条件对比上有胜利之把握……”意为用兵作战,事先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并有把握取胜时才去打,这样才能最后取得作战的胜利。

  • 火力准备-中国军事知识辞典

    火力准备

    进攻前或冲击前实施的火力突击。由航空兵、炮兵、核武器分别实施的火力准备,依次称航空火力准备、炮火准备、核火力准备等。目的是杀伤敌有生力量,摧毁敌防御设施,为进攻或冲击创造条件。

  • 火力反准备-中国军事知识辞典

    火力反准备

    防御的军队在敌人发起进攻直前对敌进行预有计划的火力打击。目的是大量歼灭进攻出发阵地上的敌人,破坏其进攻,或推迟其发起进攻的时间。

  • 半直接瞄准射击-中国军事知识辞典

    半直接瞄准射击

    火炮在方向上采用直接瞄准,距离上采用间接瞄准的射击。通常在火炮能通视目标,但炮阵地距目标距离较远时采用。

  • 训练标准-中国军事知识辞典

    训练标准

    训练应达到的水平的尺度。通常由上级规定。有时也可自行拟定。

  • 训练准备会-中国军事知识辞典

    训练准备会

    为实施训练而进行准备的会议。一般在一个课题或一个阶段训练开始之前召开,主要是统一认识,研究和明确训练的内容、目的、要求和方法等。

  • 发射准备时间-中国军事知识辞典

    发射准备时间

    导弹部(分)队从占领发射阵地(发射井作战从加注推进剂算起)到使导弹处于待发状态所需要的时间。

  • 再次出动准备-中国军事知识辞典

    再次出动准备

    飞机着陆后,为再次执行任务所进行的地面准备。包括飞机准备和飞行人员准备。再次出动准备的时限,通常由航空兵部队根据各类人员的技术水平、飞机型别和机场保障条件来确定。

  • 冲击准备-中国军事知识辞典

    冲击准备

    担负攻击任务的部队于发起冲击前的短暂时间内进行的准备工作。

  • 冲击火力准备-中国军事知识辞典

    冲击火力准备

    进攻的军队发起冲击直前实施的火力突击。目的是摧毁突破口上敌人的防御工事、技术兵器,杀伤敌人有生力量,为步兵和坦克冲击创造条件。

  • 冲击基准时间-中国军事知识辞典

    冲击基准时间

    冲击的步兵(摩托化步兵、机械化步兵)和坦克分队同时冲到敌防御前沿的时间。向敌前沿进行火力准备的炮兵在此时间之前适时延伸火力。

  • 导弹瞄准-中国军事知识辞典

    导弹瞄准

    赋予导弹射向的过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