则(則)是什么意思
一则以喜 一则以惧-古書典故辭典
一则以喜 一则以惧
一方面以父母的高寿而欣喜,一方面以父母的年老而忧惧。《论语·里仁》:“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后也用来形容那些既使人高兴又使人忧惧的事情。
人至察则无徒-古書典故辭典
人至察则无徒
喻人过于苛察,则不能容人。《汉书·东方朔传》:“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大杖则走-古書典故辭典
大杖则走
《后汉书·崔寔传》:“(崔烈)问其子钧曰:‘吾居三公,于议者何如?’钧曰:‘论者嫌其铜臭。’烈怒,举杖击之。钧狼狈而走。烈骂曰:‘死卒,父(zhuā抓)而走,孝乎?’钧曰:‘舜之事父,小杖则受,大杖则走,非不孝也。’”三公:东汉时最高行政长官太尉、司徒、司空。铜臭:崔钧因他父亲的司徒官职是以五百万钱买来的,所以这样说。大杖则走:意思是恐怕失手打死,反而陷父亲于不义,故而只得逃走,这不能称不孝。
不平则鸣-古書典故辭典
不平则鸣
唐代韩愈《送孟东野序》:“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事物碰到不平就会发出声响。后用来比喻人遇到不平的事情,必然要奋起有所申诉和陈述。
日中则昃-古書典故辭典
日中则昃
太阳过了中天,就西斜了,比喻盛极必衰。《易·丰》:“日中则昃(zè仄),月盈则食(蚀),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而况于人乎?”昃:日西斜。
乏则取之于人-古書典故辭典
乏则取之于人
指一个人有所缺乏时,则要取之于人。《三国志·魏书·袁涣传》:“前后所赐甚多,皆散尽之,家无所储,终不问产业,乏则取之于人,不为瞰察之行,然时人服其清。”
月盈则食-古書典故辭典
月盈则食
月亮圆了,就要亏损。《易·丰》:“日中则昃,月盈则食。”食:通“蚀”,亏损。
水至清则无鱼-古書典故辭典
水至清则无鱼
水太清,鱼不能存身。比喻为政不能苛察,对人不能求全责备。《汉书·东方朔传》:“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亦作“水清无大鱼”。《后汉书·班固传》:“君性严急,水清无大鱼……宜荡佚简易。”
水则载舟 水则覆舟-古書典故辭典
水则载舟 水则覆舟
水能载船,也能翻船。水比喻人民,舟比喻君主。人民可以拥戴君主,也可以推翻君主。《荀子·王制》:“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资治通鉴·唐纪十三》:“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民犹水也,君犹舟也。”
西征则东国怨-古書典故辭典
西征则东国怨
指周公的军队讨伐西方的国家,东方国家的人民就抱怨周公军队不来,这是盼望周公军队早日到来,解民于倒悬的意思。《公羊传·僖公四年》:“古者周公,东征则西国怨,西征则东国怨。”参见“东征西夷怨”条。
衣食足则知荣辱-古書典故辭典
衣食足则知荣辱
衣服食物充足,即生活没有忧虑后,才能讲究礼义廉耻。《管子·牧民》:“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乱极则平-古書典故辭典
乱极则平
社会动乱透了,然后则趋于安定。《三国志·魏志·邢顒传》:“曹公法令严,民厌乱矣,乱极则平。”曹公:指曹操。
枉则直-古書典故辭典
枉则直
老子学说认为曲便是直,应该以曲求直。枉:曲。《老子》第二十二章:“曲则全,枉则直,法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关以圣人抱一以天下式。”
林深则鸟栖-古書典故辭典
林深则鸟栖
唐吴兢《贞观政要》:“林深则鸟栖,水广则鱼游,仁义积则物自归之。”林木茂密,则百鸟栖集;国家实行仁义,则万物归依。
事豫则立-古書典故辭典
事豫则立
凡事若能预先准备计划好,则易成功。《礼记·中庸》:“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jiā甲):窒碍。
物盛则衰-古書典故辭典
物盛则衰
任何事物过于兴盛就必然会走向衰退,即是事物发展到极度时,就向相反的方向发展的意思。《战国策·秦策》:“物盛则衰,矢之常数也。进退盈缩变化,圣人之常道也。”
兼听则明 偏信则暗-古書典故辭典
兼听则明 偏信则暗
多方面听取意见才能辨明是非得失;只听一方面的意见,就信以为真,往往要作出错误的判断。汉代王符《潜夫论·明暗》:“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是故人君通必兼听,则圣日广矣;庸说偏信,则愚日甚矣。”《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二年:“上问魏征曰:‘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对日:‘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欲速则不达-古書典故辭典
欲速则不达
贪求快,反而事情办不成。《论语·子路》:“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蝮蠚手则斩手 蠚足则斩足-古書典故辭典
蝮蠚手则斩手 蠚足则斩足
谓人临危应当捐弃小肢以保全大体。《汉书·田儋传》:“齐王曰:蝮蠚手则斩手,蠚足则斩足。”颜师古注引应劭曰:“蠚(há喝,又读ruò若),螫也。”(蛇类及昆虫类之含有毒腺者,用毒牙或尾针刺人曰螫。)蝮:一种灰褐色的毒蛇。
爱则加诸膝,恶则坠诸渊-汉语成语大词典
爱则加诸膝,恶则坠诸渊ài zé jiā zhū xī,wù zé zhuì zhū yuān
见【进人若将加诸膝,退人若将坠诸渊】(532页)。
不进则退-汉语成语大词典
不进则退bù jìn zé tuì
见【逆水行舟,不进则退】(724页)。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汉语成语大词典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bù míng zé yǐ,yī míng jīng rén
比喻平时默默无闻,突然做出惊人的成绩。语本《韩非子·喻老》“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史记·滑稽列传》:“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也单作【一鸣惊人】。梁启超《意大利建国三杰传》第十一节:“乃知其所以十六年不飞又不鸣者,正所以为今日一飞冲天一鸣惊人之地也。”《第二次握手·十六》:“你父亲当年才华盖世,名噪四海……而今你又一鸣惊人,名列前茅。”
不平则鸣-汉语成语大词典
不平则鸣bù píng zé míng
平:平正,公平。 遭遇不平就要发出声音,表示不满或反抗。语本唐·韩愈《送孟东野序》“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红楼梦》第五十八回:“自古说‘物不平则鸣’。”《民国通俗演义》第八十六回:“并电告各省,历述前此经过情形,大有恨人反覆,不平则鸣的意思。” 又有【不平之鸣】。严复《原强》:“假使贫富贵贱,过于相悬,则不平之鸣,争心将作,大敌之故,常由此生。”
成则为王,败则为贼-汉语成语大词典
成则为王,败则为贼chéng zé wéi wáng,bài zéwéi zéi
指双方争夺统治权,成功的便称帝王,失败的则被称为寇贼。意思是“帝王”与“寇贼”仅凭成败来论定。《平妖传》第三十一回:“单枪独马领三军,成则为王,败则为贼。”鲁迅《谈皇帝》:“君民本是同一民族,乱世时‘成则为王,败则为贼’。”也作【成者王侯败者贼】。《李自成》第一卷第十七章:“夫人差矣。古人云:成者王侯败者贼。倘若大帅能得天下,则大帅即成了当今皇帝,夫人也成了皇后;倘若大事不成,则大帅不过一个流贼,夫人也不过是贼之一妾耳。” 也简作①【成王败贼】。明·张岱《脊令操》附燕客《和操》:“成王败贼,史能饰词。”②【成王败寇】。柳亚子《题〈太平天国战史〉》:“成王败寇漫相呼,直笔何人继董狐?”③【败寇成王】。柳亚子《题莽男儿“说部”为陈巢南作》:“败寇成王谁定论?恩牛怨李此旁观。”(恩牛怨李:指唐牛僧孺与李德裕之争。)
达则兼善天下-汉语成语大词典
达则兼善天下dá zé jiān shàn tiān xià
见【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833页)。
大杖则走,小杖则受-汉语成语大词典
大杖则走,小杖则受dà zhàng zé zǒu,xiǎo zhàng zé shòu
见【小杖则受,大杖则走】(1162页)。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汉语成语大词典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fán shì yù zé lì,bù yù zé fèi
预:事先准备。废:失败。 凡是做事情,事先作好准备就能成功,否则就会失败。《礼记·中庸》:“凡事豫(预)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jiá),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跲:绊倒,这里指被驳倒。疚:愧疚。)毛泽东《论持久战》:“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没有事先的计划和准备,就不能获得战争的胜利。”
非愚则诬-汉语成语大词典
非愚则诬fēi yú zé wū
愚:愚昧。诬:诬罔,虚构事实以诬人或欺骗人。 不是愚昧无知就是诬蔑或欺骗。《庄子·秋水》:“是犹师天而无地,师阴而无阳,其不可行也明矣。然且语而不舍,非愚则诬也。”《韩非子·显学》:“无参验而必之者,愚也;弗能必而据之者,诬也。故明据先王,必定尧舜者,非愚则诬也。”
过则勿惮改-汉语成语大词典
过则勿惮改guò zé wù dàn gǎi
过:过错。惮:怕。 有了过错,就不怕去改正。《论语·学而》:“主忠信……过则勿惮改。”谢觉哉《反省》:“前者躲避现实,有点‘明哲保身’的味道;后者也还看不见‘过则勿惮改’的勇气。”
好问则裕-汉语成语大词典
好问则裕hào wèn zé yù
好:喜爱。裕:丰富。 碰上疑难问题就向别人请教,学问就会渊博。《尚书·仲虺之诰》:“好问则裕,自用则小。”《颜氏家训·勉学》:“《书》曰:好问则裕。《礼》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盖须切磋相起明也。”
合则留,不合则去-汉语成语大词典
合则留,不合则去hé zé liú,bù hé zé qù
指意见相合,就留下共事;不合就离开。宋·苏轼《范增论》:“增年已七十,合则留,不合则去。不以此时明去就之分,而欲依项羽以成功名,陋矣。”《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七回:“诤而不听,合则留,不合则去,此吾夫子所以……不脱冕而行也。”《好逑传》第一回:“若是朋友,合则留,不合则去,可也。”
饥则附人,饱便高扬-汉语成语大词典
饥则附人,饱便高扬jī zé fù rén,bǎo biàn gāo yáng
附:依附。扬:飞扬。 形容某些人困窘时依附于人,得了志就远走高飞。《晋书·慕容垂载记》:“且垂犹鹰也,饥则附人,饱便高扬,遇风尘之会,必有陵霄之志。”(陵:乘,凌驾。) 也作①【饥则为用,饱则扬去】。《三国志·魏志·吕布传》:“譬如养鹰,饥则为用,饱则扬去。”②【饥则就范,饱则远扬】。《八十一梦·第七十二梦》:“他们是生成饥则就范,饱则远扬的贱骨头,你看他们还有什么能耐?”
既来之,则安之-汉语成语大词典
既来之,则安之jì lái zhī,zé ān zhī
既:已经。来之:使之来。安之:使之安。 原意是已经使远方的人来了,就要使他安心定居。后多用以表示既然来了,就要安下心来。《论语·季氏》:“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远人:远方的人,指别国的人民。)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既来之,则安之。请书房内说话。”《苦斗·五二》:“得,既来之,则安之。老相识了,用不着客套。里面坐,里面坐。”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汉语成语大词典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jiān tīng zé míng,piān xìn zé àn
暗:不明白,糊涂。 广泛听取意见,就清醒明白,只信一面之词就糊里糊涂。语本汉·王符《潜夫论·明暗》“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资治通鉴·唐纪·贞观二年》:“上问魏征曰:‘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对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也作①【兼听则明,偏听则蔽】。《三国演义》第八十三回:“古云:‘兼听则明,偏听则蔽。’望陛下察之。”②【兼听则明,偏听则暗】。郭沫若《蔡文姬》第四幕:“曹操:古人说:‘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看来是一点也不错的。”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汉语成语大词典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mín shēng zài qín,qín zé bù kuì
民生:人民的生计。匮:缺乏。 生计宽裕在于勤劳;勤劳就不会缺吃少穿。《左传·宣公十二年》:“箴之曰:‘民生在勤,勤则不匮。’不可谓骄。”晋·陶潜《劝农》:“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宴安自逸,岁暮奚冀?”
名不正则言不顺-汉语成语大词典
名不正则言不顺míng bù zhèng zé yán bù shùn
原指在名分或名义上用词不当,言语就不能顺理成章。《论语·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后来指名义不正当,道理上也就讲不通。韬奋《抗战以来·再谈抗日各党派对宪政的要求》:“名不正则言不顺,以此而求国民之效死恐后,于义终有未安。” 也作【名不正而言不顺】。《南村辍耕录·卷三·正统辨》:“以致尊昭烈(刘备),续江左,两魏之名不正而言不顺者,大正于宋朱氏(熹)之《纲目》焉。”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汉语成语大词典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nì shuǐ xíng zhōu,bù jìn zé tuì
逆着水流划船,如不努力推进,就会被水冲着后退。比喻学习或做事必须克服困难,奋勉向前。《怀念刘少奇同志·片断回忆寄深情》:“他常对工作人员说,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也单作①【逆水行舟】。鲁迅《门外文谈》:“这已经迫于必要了,即使目下还有点逆水行舟,也只好拉纤。”②【不进则退】。李欣《把革命火把交给孩子》:“我们所进行的伟大革命事业并非一帆风顺,而是不进则退。”
穷则变,变则通-汉语成语大词典
穷则变,变则通qióng zé biàn,biàn zé tōng
穷:穷尽,困窘。 事物到了尽头就要发生变化,变化了就又继续向前发展。《周易·系辞下》:“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穷则变,变则通。”(易:变易之道。)清·袁枚《答友人论文第二书》:“文章之道,如夏、殷、周之立法,穷则变,变则通。”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汉语成语大词典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qióng zé dú shàn qí shēn,dá zé jiān shàn tiān xià
善:使之善,指修养或治理。达:得志,旧指做大官。 穷困不得志时,就独自把个人的德才修养好;得志做了大官,就同时也把天下治理好。《孟子·尽心上》:“占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泽:德泽。) 又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济:有益。)唐·陈子昂《祭韦府君文》:“有经世之心,怀轨物之量,甘心苦节,风雨不改,尝欲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也单作①【达则兼善天下】。朱自清《论不满现状》:“但是读书人也要‘达则兼善天下’。从前时代这种‘达’就是‘得君行道’。”②【独善其身】。唐·韩愈《圬者王承福传》:“愈始闻而惑之,又从而思之,盖贤者也,盖所谓‘独善其身’者也。”林觉民《与妻书》:“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卒不忍独善其身。”
穷则思变-汉语成语大词典
穷则思变qióng zé sī biàn
指人们在十分穷困、艰难时,就要想法改变现状,寻找出路。《资治通鉴·唐纪·德宗贞元十年》:“凡人之情,穷则思变。”毛泽东《介绍一个合作社》:“穷则思变,要干,要革命。”
日中则昃,月盈则食-汉语成语大词典
日中则昃,月盈则食rì zhōng zé zè,yuè yíng zé shí
昃:日西斜。 太阳到了正午就开始西斜,月亮到了最圆的时候就开始亏缺。比喻事物发展到极度就会向相反的方面转化。《周易·丰》:“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孔颖达疏:“盛必有衰,自然常理,日中至盛,过中则昃。月满则盈,过盈则食。” 也作①【日中则昃,月满则亏】。《元曲选·无名氏〈来生债〉第二折》:“你但看日中则昃,月满则亏,这都是无往不复。”②【日中必昃,月满必亏】。《二刻拍案惊奇·田舍翁时时经理》:“日中必昃,月满必亏。明公功名到此,已无可加。急流勇退,此其时矣。”③【日中则移,月满则亏】。《战国策·秦策三》:“语曰:‘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天之常数也。”④【日中则移,月满必亏】。《史记·日者列传》:“日中则移,月满必亏;先王之道,乍存乍亡。” 又有①【月满必亏,日盈则蚀】。唐·武平一《请抑损外戚权宠并乞佐外郡表》:“臣又闻月满必亏,日盈则蚀,春秋有交谢之理,星律有轮环之次。”②【月满则亏,水满则溢】。(溢:充满而外流。)《红楼梦》第十三回:“常言‘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又道是:‘登高必跌重’。” 也单用【月满则亏】。《史记·田叔列传》:“夫月满则亏,物盛则衰,天下之常也。”
兽困则噬-汉语成语大词典
兽困则噬shòu kùn zé shì
见【困兽犹斗】(589页)。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汉语成语大词典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shuǐ zhì qīng zé wú yú,rén zhì chá zé wú tú
至察:过分苛察琐细。徒:同类,同伙。 水太清澈了,就不会有鱼;人太苛察了,就没有人与之交往。《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故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汉书·东方朔传》:“‘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举大德,赦小过,无求备于一人之义也。”
思而不学则殆-汉语成语大词典
思而不学则殆sī ér bù xué zé dài
见【学而不想则罔,思而不学则殆】(1204页)。
兔起鹘落,少纵则逝-汉语成语大词典
兔起鹘落,少纵则逝tù qǐ hú luò,shǎo zòng zé shì
鹘:打猎用的猛禽。纵:猛然向前或向上。 兔子刚蹿起来,鹘就猛扑下去,稍有一点放松就错过去了。比喻画画、写作下笔十分迅捷准确,善于抓住感受,捕捉形象。宋·苏轼《文与可画筼(yún)筜(dāng)谷偃竹记》:“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遂:通,达。) 也作【兔起鹘落,少纵即逝】。比喻情况发展变化极其迅速,稍一疏忽就失去时机。《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此事如兔起鹘落,少纵即逝,此媪亦捷疾若神矣。” 也单作①【兔起鹘落】。明·袁宗道《论文下》:“若使胸中的有所见,苞塞于中,将墨不暇研,笔不暇挥,兔起鹘落,犹恐或逸,况有闻力暇晷,引用古人词句耶?”梁启超《意大利建国三杰传》第二十节:“于是加将军先画成竹于胸中,乃以兔起鹘落之手段,飘然乘长风以行。”陈衍《石遗杂说》:“(子建诗)世只知‘生存’二语之沉痛,不知非有‘惊风’四语之兔起鹘落,如何接得上?”②【少纵即逝】。《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二》:“夫急流汹涌,少纵即逝。”③【稍纵即逝】。方志敏《给某夫妇的信》:“切不可……放弃应有的努力,特别那稍纵即逝的紧急关头!” 又有【兔起凫举】。(兔起:指兔子奔跑。凫(fú)举:野鸭起飞。)《吕氏春秋·论威》:“凡兵欲急疾捷先……而不可久处;知其不可久处,则知所兔起凫举,死殙(mèn)之地矣。”(殙:气绝。)
闻过则喜-汉语成语大词典
闻过则喜wén guò zé xǐ
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过错就高兴。意指虚心接受批评意见。语本《孟子·公孙丑上》“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唐·韩愈《答冯宿书》:“然子路闻其过则喜,禹闻昌言则下车拜。”宋·司马光《奏弹王安石表》:“伏遇陛下即位以来,日慎一日,闻过则喜,从谏如流。”
小不忍则乱大谋-汉语成语大词典
小不忍则乱大谋xiǎo bù rěn zé luàn dà móu
大谋:大的计划或决策。 在小问题上不忍耐,会把大局搞乱。《论语·卫灵公》:“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七回:“‘小不忍则乱大谋’,父亲若与他不睦,必误国家大事。望且容忍之。”《中国传统戏曲剧本选集·〈龙虎斗(绍剧)〉第七场》:“妹子不要鲁莽。常言道:小不忍则乱大谋。” 也作①【小不忍而乱大谋】。唐·陈子昂《谏灵驾入京书》:“夫小不忍而乱大谋,仲尼之至诫,愿陛下察之。”②【小不忍乱大谋】。《汉书·外戚传下》:“夫小不忍乱大谋,恩之所不能已者义之所割也。”颜师古注:“言以义割恩也。”
小杖则受,大杖则走-汉语成语大词典
小杖则受,大杖则走xiǎo zhàng zé shòu,dà zhàng zé zǒu
打得轻就受着,打得重就跑掉。多指挨父亲打。有时也谑指挨妻子打。语本汉·韩婴《韩诗外传》卷八“汝不闻昔者舜为人子乎?小箠(chuí)则待笞,大杖则逃”。(箠:鞭打。)《醒世姻缘传》第九十七回:“仁兄,你也忒(tuī)老实。‘小杖则受,大杖则走’。你也躲闪躲闪儿。”(忒:太。) 也作①【小箠则待,大箠则走】。《说苑·建本》:“舜之事父也……小箠则待,大箠则走,以逃暴怒也。”②【大杖则走,小杖则受】。《后汉书·隗(wěi)嚣传》:“昔虞舜事父,大杖则走,小杖则受。” 也简作【小受大走】。《聊斋志异·马介甫》:“小受大走,直将代孟母投梭。”(孟母:孟子的母亲。投梭:指停织,这里谑指用梭子去打。)
心之官则思-汉语成语大词典
心之官则思xīn zhī guān zé sī
心:古时候人们把心认作思维器官。官:官能,作用。思:思考。 脑筋的作用就是思维。《孟子·告子上》:“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毛泽东《学习和时局》:“孟子说:‘心之官则思。’他对脑筋的作用下了正确的定义。”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汉语成语大词典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xué ér bù sī zé wǎng,sī ér bù xué zé dài
罔:蒙蔽。殆:危险。 只读书不思考,就会受骗上当;只思考不读书,就会自入迷途。《论语·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也单用①【学而不思则罔】。谢觉哉《想!》:“只‘学’不‘想’,把书本当教条,不顾客观条件,生硬地拿现成公式去套,也必然碰大钉子,所谓‘学而不思则罔’。”②【思而不学则殆】。同书:“不‘学’只‘想’,离开实际事物,离开历史经验,‘以感想代政策’,必然大碰钉子,所谓‘思而不学则殆’!”
学而优则仕-汉语成语大词典
学而优则仕xué ér yōu zé shì
优:有余力。 学习了还有余力,就去做官。《论语·子张》:“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朱熹集注“优,有余力也……学而仕,则所以验其学者益广。”后指学习成绩优秀,就去作官。鲁迅《十四年的“读经”》:“何也?曰:‘学而优则仕’故也。倘若‘学’而不‘优’,则以笨牛没世。” 也作【学优而仕】。《四世同堂·三四》:“我有力量释放了你,叫你达到学优而仕的愿望。”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汉语成语大词典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yī zé yǐ xǐ,yī zé yǐ jù
则:连词,表示顺承关系。 一方面高兴,一方面恐惧。形容忧喜交织的心情。《论语·里仁》:“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年:年岁。)毛泽东《评国民党十一中全会和三届二次国民参政会》:“国民党人亦感到了这个变化。他们在这一形势面前,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疑则勿用,用则勿疑-汉语成语大词典
疑则勿用,用则勿疑yí zé wù yòng,yòng zé wù yí
见【用人不疑,疑人不用】(1308页)。
以身作则-汉语成语大词典
以身作则yǐ shēn zuò zé
则:准则,榜样。 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作出表率。章炳麟《复浙江新教育会书》:“凡诸饬身修行之事,盖在以身作则,为民表仪,不闻以口舌化也。”鲁迅《萧红作〈生死场〉序》:“奴隶社以汗血换来的几文钱,想为这本书出版,却又在我们的上司‘以身作则’的半年之后了。”冯雪峰《论〈保卫延安〉》:“李诚是一个最严格要求自己的人,是一个真正以身作则的人。”
易地则皆然-汉语成语大词典
易地则皆然yì dì zé jiē rán
易:更换。皆然:都一样。 原意是禹、稷、颜回都是贤人,如果调换位置,他们的想法和行为也会是一样的。后泛指只要人的思想信仰一样,即使处在不同的环境,表现也必相同。《孟子·离娄下》:“禹、稷、颜回同道。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禹、稷、颜子易地则皆然。”鲁迅《端午节》:“现在学生出身的官僚就不少,和老官僚有什么两样呢?‘易地则皆然’,思想言论举动丰采都没有什么大区别。” 也作【易地皆然】。明·袁宏道《祗园寺碑文》:“释迦、孔子,易地皆然。”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汉语成语大词典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yòng zhī zé xíng,shě zhī zé cáng
用:任用。行:做,实行。舍:不用。藏:退隐。 古代儒家的一种用世态度。指任用时就出来做一番事业,不用时就退隐。后也泛指人的出处行止。《论语·述而》:“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尔:你。夫:助词。) 也简作①【用行舍藏】。汉·蔡邕《陈太丘碑》:“其为道也,用行舍藏,进退可度。”《初学记》卷十七引魏高贵乡公《颜子论》:“心不违仁,行无二过,用行舍藏,与圣合契。”②【行藏用舍】。宋·辛弃疾《水龙吟·题瓢泉》:“乐天知命,古来谁会,行藏用舍?”③【用舍行藏】。清·钱泳《履园丛话·谭诗·纪存·四》:“余亦有《团扇》诗赠先生(指阮元)云:‘用舍行藏要及时,制成团扇寄相思。’”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汉语成语大词典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yǒu zé gǎi zhī,wú zé jiā miǎn
有错误就改正,没有就更加自勉。《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省:反省,检查。)朱熹集注:“曾子以此三者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其自治诚切如此,可谓得为学之本矣。”清·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卷五:“先文庄公在政府,或有以公庇护同乡言于上。旦召公谓曰:‘人言尔庇护同乡,自后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公顿首对曰:‘臣领皇上无则加勉之训。’”毛泽东《论联合政府》:“实行‘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些中国人民的有益的格言,正是抵抗各种政治灰尘和政治微生物侵蚀我们同志的思想和我们党的肌体的唯一有效的方法。”
欲速则不达-汉语成语大词典
欲速则不达yù sù zé bù dá
一味求快,反而达不到目的。《论语·子路》:“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汉书·李寻传》:“治国故不可以戚戚,欲速则不达。”毛泽东《文化工作中的统一战线》:“‘欲速则不达’,这不是说不要速,而是说不要犯盲动主义,盲动主义是必然要失败的。” 也作【欲速不达】。《宋史·魏仁浦传》:“开宝二年春宴,太祖笑谓仁浦曰:‘何不劝我一杯酒?’仁浦奉觞上寿。帝密谓之曰:‘朕欲亲征太原,如何?’仁浦曰:‘欲速不达,惟陛下慎之。’”
月满必亏,日盈则蚀-汉语成语大词典
月满必亏,日盈则蚀yuè mǎn bì kuī,rì yíng zé shí
也作【月满则亏】、【月满则亏,水满则溢】。见【日中则昃,月盈则食】(871页)。
自用则小-汉语成语大词典
自用则小zì yòng zé xiǎo
只凭一己意图办事,主观武断,就视野狭小,难成大事。《尚书·仲虺(huǐ)之诰》:“好问则裕,自用则小。”孔安国传:“问则有得,所以足;不问专固,所以小。”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