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交(伐交)是什么意思
伐交-诸子百家大辞典
伐交
《孙子》利用外交斗争手段分化瓦解敌人联盟,迫使其屈服的方法,也是“不战而屈人之兵”战争指导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见《谋攻》篇。其思想宗旨是在春秋多极角逐的军事舞台上,尽可能联合盟友、孤立敌人,不通过暴力手段就使敌人陷入孤立无援、智穷力竭的境地。从散见于《孙子》全书的零星论述中,可以看出伐交斗争的几条原则是:一是外交斗争中公开手段和秘密用间要结合使用,缺一不可,不要吝惜经费使用。二是摸清诸侯国的意向和谋略,以制定相应的对策。三是对具体重要战略位置的国家,要当成外交斗争的重点。限于春秋时期外交斗争的经验,《孙子》的有关论述还是粗浅零散的。至战国时伐交才在实践上和理论上有较大发展。出现了合纵连横等有声有色,极尽诡谲变幻之妙的外交斗争场面,也出现了《鬼谷子》、《战国策》、《战国纵横家书》等一大批记载战国外交家纵横捭阖行为和言论的著作,对后世具有深远影响。
伐交者,绝敌之援,使不能合也-兵法谋略辞典
伐交者,绝敌之援,使不能合也
所谓伐交,就是断绝敌人的外援,使他们不能形成同盟。见于《武经总要·前集·制度·叙战上》。
伐交,就是用外交手段制胜敌人。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破坏敌方的外交联盟,一是强化己方的外交联盟。破坏敌人的外交,重在离间敌人与其盟友之间的关系,使之从盟好变敌对,各自孤立,势穷力单。战国时张仪使楚,破坏齐、楚联盟,使之互不相助,秦遂得以各个击破之。强化己方外交,重在联合一切可以联合和利用的力量,壮大自己,削弱敌人。正如《兵经百篇》所说:“与国勾之为声援,四裔勾之助攻击。胜天下者用天下,未闻己力之独恃也。”(团结友好的国家为我们声援,团结四邻帮助我们打击敌人。之所以能够夺取天下的胜利,就是因为善于利用天下的力量,没听说可以单靠自己的力量的。)古代兵家在论述解决国与国之间的争端问题时,往往强调“伐谋”与“伐交”要相互结合,以“伐谋”为根本,以“伐交”为辅助,二者只有紧密相联,交替运用,才能相得益彰,取得预期效果。这一思想在今天仍有可取之处。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中国军事知识辞典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一种策略思想。语源于《孙子·谋攻篇》:“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轒辒,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闉,又三月而后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意为用兵的上策是以谋略战胜敌人,其次是运用外交手段取胜,再次是调动军队,以武力胜敌,最下策的是攻打城池。指战争中要十分重视谋略的运用。例,公元前333年,齐、楚、燕、赵、韩、魏六国采纳苏秦的建议,结盟抗秦。约定无论秦攻打哪国,其他五国都出兵帮助,使秦十五年中不敢向各国进攻。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中国军事名言辞典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指导战争的上策是挫败敌人的战略计谋,也就是说在敌人开始计谋时,我们应及早查明敌人的政治和作战动向,以巧妙的计谋使敌人的计谋不能得逞;其次是挫败敌人的外交,也就是在外交上打击敌人,通过外交途径,分化瓦解敌人的盟国,扩大、巩固自己的盟国,迫使敌人陷于孤立,最后不得不屈服;再次是进攻敌人的军队,即以武力战胜敌人;下策是攻城,不得已时才去强攻敌之城寨。伐:讨伐,攻打。交:外交,结盟。下:下策。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