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人得利(漁人得利)是什么意思
渔人得利-古書典故辭典
渔人得利
一作“渔翁得利”。比喻双方争持不下,却让第三者占了便宜。《战国策·燕策》:“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钳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曝:晒太阳。参见“鹬蚌相争”条。
渔人得利-汉语成语大词典
渔人得利yú rén dé lì
见【鹬蚌相争,渔人得利】(1332页)。
鹬蚌相持,渔人得利-汉语成语大词典
鹬蚌相持,渔人得利yù bàng xiāng chí,yú rén dé lì
鹬:一种长嘴的水鸟。渔:捕鱼。 鹬和蚌互相争持,捕鱼的人从中得到好处。比喻双方相持不下,结果两败俱伤,第三者因而得利。语本《战国策·燕策二》“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赵)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pù),而鹬啄其肉,蚌合而钳其喙(huì)。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曝:晒太阳。喙:嘴。禽:即“擒”,捕捉。)《二刻拍案惊奇·赵五虎合计挑家衅》:“两家不歇手,落得他自饱满了。自古说‘鹬蚌相持,渔人得利。’”康有为《答南北美洲诸华侨论中国只可行立宪不可行革命书》:“然自相屠杀,剪其种族数万万,而必至鹬蚌相持,渔人得利。” 也作①【鹬蚌相争,渔人获利】。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第三回:“那各省人的感情的利益,总是不能一致的,少不免自己争竞起来,这越发鹬蚌相争,渔人获利,外国乘势诱胁,那瓜分政策,更是行所无事。”②【鹬蚌相争,坐收渔翁之利】。《唐史演义》第三回:“俟关中平定,据险养威,看他鹬蚌相争,坐收渔翁之利,也不为迟呢?” 也单作①【鹬蚌相持】。梁启超《新民说》第十三节:“知小我而不知大我,用对外之手段以对内,所以鹬蚌相持,而使渔人窃笑其后也。”②【鹬蚌相争】。朱德《和董必武同志七绝五首》:“肃清日寇吾侪事,鹬蚌相争笑列侯。”③【鹬蚌相斗】。清·淮阴百一居士《壶天录》卷下:“鹬蚌相斗,要自互有损伤。”④【渔人得利】。郭沫若《屈原》第五幕:“后来他又骂他愚弄国王,愚弄南后,想离间齐国和楚国的邦交,好让秦国来渔人得利。” 又有【蚌鹬争衡】。蔡寅《变雅楼三十年诗征序》:“蚌鹬争衡,鱼龙曼衍,离奇变幻之局,孰有甚于近三十年者。”
鹬蚌相争,渔人得利-中华成语大词典
鹬蚌相争,渔人得利yù bàng xiāng zhēng,yú rén dé lì
鹬:涉禽类鸟,嘴细长而直,腿长而细,涉行浅水沼泽地。蚌:河蚌,软体动物,生活在淡水中,用腮呼吸,有两扇坚硬的石灰质外壳。相:互相。争:争持。渔人:打鱼的人。得:获得。利:好处、利益。水鸟与河蚌争持不下,打鱼的人将其同时猎获而得到好处。比喻两方争持不下,第三者趁机从中得利。《战国策·燕策二》载:有一次赵国准备攻打燕国,苏代到赵国去劝阻出兵。他给赵惠王讲了一个故事,大意是:我来贵国路经易水的时候,一只蚌正张开两壳在河边晒太阳,忽然飞来一只水鸟用它那长嘴去啄蚌的肉,蚌立刻用力合拢它的壳把水鸟的长嘴夹住了。水鸟说:“只要今天不下雨,明天再不下雨,你就会被晒死。”蚌说:“你的嘴今天拔不出,明天拔不出,你也活不成了。”双方争持不下,谁也不肯相让,这时一个捕鱼人走来,毫不费力将它们一齐捕获。这个故事就叫“鹬蚌相争,渔人得利。”(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十:“这正叫做‘鹬蚌相争,渔人得利’。若是倪善继存心忠厚,兄弟和睦,肯将家私平等分析,这千两黄金,弟兄大家该五百两,怎到得滕大尹之手?”也作“鹬蚌相持,渔人得利”。《明史·外国·占城》:“王能保境息民,则福可长享;如必出兵苦战,胜负不可知,而鹬蚌相持,渔人得利,他日悔之,不亦晚乎。”也可省作“鹬蚌相持”、“鹬蚌相争”或“渔人得利”。
渔人得利-实用分类典故辞典
渔人得利
【源出】:
《战国策·燕策二》
【解释】:
一只蚌正张开壳在水边休息,有一只名叫鹬(yù玉)的水鸟去啄蚌的肉,蚌将壳合拢,把鹬的喙钳住,鸟不能飞,蚌也无法潜入水中,为一个打鱼的人把鸟与蚌抓获。也作“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用法】:
比喻双方相争,使第三者从中得利。
【例句】:
他愚弄国王,愚弄南后,想离间齐国和楚国的邦交,好让秦国来渔人得利。(郭沫若《屈原》第五幕)
鹬蚌相争,渔人得利-中华词典宝库
鹬蚌相争,渔人得利yù bàng xiāng zhēng,yú rén dé lì
【释义】:
鹬:一种长嘴的水鸟。蚌:软体动物,有两个椭圆形的壳,可以开合。渔:捕鱼。鹬和蚌互相争持,捕鱼的人从中得到好处。比喻双方相持不下,结果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得利。
【成语出处】:
《战国策·燕策二》:“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钳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例句】:
《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七:“官司岂是容易打的。自古道:‘鹬蚌相争,渔人得利。’到收场想一想,总是被没相干的人得了去。”
鹬蚌相争,渔人得利-简明成语词典
鹬蚌相争,渔人得利yù bàng xiāng zhēng,yú rén dé lì
鹬:一种长嘴水鸟。鹬和蚌互相争斗,打鱼的人得了利益。比喻两方争斗使第三方得到好处。[也作]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渔人得利-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渔人得利yúrén-délì
【释义】:
见“鹬蚌相持,渔人得利”。郭沫若《屈原》5幕:“后来他又骂他愚弄国王,愚弄南后,想离间齐国和楚国的邦交,好让秦国来渔人得利。”
鹬蚌相持,渔人得利-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鹬蚌相持,渔人得利yùbàng-xiāngchí,yúréndé lì
【释义】:
其他 鹬,一种细长嘴的水鸟。鹬和蚌互相争持,老渔翁正好把它们一起捉了,得到利益。语本《战国策·燕策》:“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钳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喻世明言》卷10:这正叫做“鹬蚌相持,渔人得利”。若是倪善继存心忠厚,兄弟和睦,肯将家私平等分析,这千两黄金,弟兄大家该五百两,怎到得滕大尹之手?”△贬义。用于比喻双方争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坐收渔利 羊顶角,狼得食。也作“鹬蚌相持,渔人获利”、“鹬蚌相争,渔翁得利”、“鹬蚌相争,坐收渔翁之利”,省作“鹬蚌相持”、“鹬蚌相斗”、“鹬蚌相危”、“鹬蚌相争”、“蚌鹬争衡”、“渔人得利”、“渔人之利”、“渔翁得利”、“渔翁之利”。
渔人得利-汉语成语分类词典
渔人得利yú rén dé lì
又作“鹬蚌相争,渔翁得利”。鹬和蚌互相争执,渔人却乘机把它们一起捉了。比喻第三者在别人相互争执中毫不费力地得到好处。
渔人得利-中华成语辞海
渔人得利yú rén dé lì
《战国策·燕策二》:“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钳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后用其比喻双方相争,却让第三者得到利益。《醒世恒言·乔太守乱点鸳鸯谱》:“李都管本欲唆孙寡妇、裴九老两家与刘秉义讲嘴,鹬蚌相持,自己渔人得利。”也作“渔翁得利”。
渔人得利-成语辞海
渔人得利yú rén dé lì
渔人:打鱼的人,此喻第三者。比喻双方争持不下,而让第三者占了便宜。《战国策·燕策二》:“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钳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也作“渔人之利”、“渔翁得利”。
鹬蚌相争,渔人得利-成语辞海
鹬蚌相争,渔人得利yù bàng xiāng zhēng,yú rén dé lì
《战国策·燕策二》:“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钳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鹬:长嘴的水鸟。渔人:打鱼的人,喻第三者。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也作“鹬蚌相争”、“渔人得利”。
渔人得利-古今成语大词典
渔人得利yú rén dé lì
见“鹬蚌相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