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檄而定(傳檄而定)是什么意思
传檄而定-汉语成语大词典
传檄而定chuán xí ér dìng
檄:古代用以进行征召、声讨等的文书。 只传送文书就能使局势安定。指声威强大,不战而使对方归顺。《史记·淮阴侯列传》:“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明·归有光《书安南事》:“声罪正名,可传檄而定矣。”章炳麟《革命之道德》:“濠州真人,奋臂大泽之间,元政瓦解,北方郡县,传檄而定。”(濠州真人:指朱元璋。)
传檄而定-实用分类典故辞典
传檄而定
【源出】:
《史记·淮阴侯列传》
【解释】:
檄(xí媳),指古代用以征召、声讨的文书。秦末楚、汉相争之时,韩信为汉王刘邦分析天下大势,认为项羽只有匹夫之勇和妇人之仁,且背信弃义,诸侯不服,并封秦国降将章邯、董翳、司马欣为秦地的三个王,而这三个人是秦国老百姓痛恨的。汉王进入长安,军纪严明,约法三章除掉秦朝的苛政,有老百姓拥护,如果兴兵,秦国故地,传檄可定。刘邦觉得这话有理,从此听信韩信的部署。原文:“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
【用法】:
比喻民心所向,以声威取胜。
【例句】:
解放战争末期,蒋介石的国民党军经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已经受到严重损失。中国人民渴望得到解放,建设新中国。所以渡江的解放军进展迅速,真是所到之处传檄而定。
传檄而定-中华词典宝库
传檄而定chuán xí ér dìng
【释义】:
檄:古代以征召、声讨的文书。形容讨伐者的声势强大,使对方不战而归顺。
【成语出处】:
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
【例句】:
①唐·令狐德棻等《周书·杨忠传》:“吾出其不意,以奇兵袭之,彼怠我奋,一举必克,则安陆不攻自拔,诸城可传檄而定也。”②明·罗贯中《三国演义》四十一回:“获操则威震天下,中原虽广,可传檄而定。”
传檄而定-中华成语大辞典
传檄而定chuán xí ér dìng
檄:申讨文书。指不必出兵征战,只要发出申讨文书,叛乱就可以平定。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晋·陈寿《三国志·魏志·刘表传》裴松之注引司马彪《战略》:“兵集众附,南踞江陵,北守襄阳,荆州八郡可传檄而定。(袁)术等虽至,无能为也。”汉·班固《汉书·蒯通传》:“此臣所谓传檄而千里定者也。”
传檄而定-学生必备工具书
传檄而定chuán xf ér dìng
【解词】 檄:檄文,声讨敌人的文书。
【解义】 形容声威很大,不战而胜。〈褒〉
【出处】 《史记·淮阴侯列传》:“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意思是,现在大王挥师向东,三秦一带只要传布檄文就可平定。
【例句】 我军挥师东进,其他地方可以~。
传檄而定-简明成语词典
传檄而定chuán xí ér dìng
檄:申讨敌人的文书。不需要动武,只要传布檄文,便可使对方归顺,平定天下。多用以形容己方声威浩大。[近]不战而胜兵不血刃[反]久攻不下[注意]传,不读zhuàn。
传檄而定-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传檄而定chuánxí′érdìng
【释义】:
偏正 檄,声讨敌人的文书。传布檄文就可以平定天下。形容威力极大,不战而胜。《三国演义》41回:“获操则威震天下,中原虽广,可传檄而定。”△用于战事。
传檄而定-中华成语辞海
传檄而定chuán xí’ér dìng
只要把檄文传布开来,就可以平定天下。形容威力极大,可以达到不战而胜。《史记·淮阴侯列传》:“大王失职入汉中,秦民无不恨者。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也作“驰檄可定”。驰:跑马快传。
传檄而定-成语辞海
传檄而定chuán xí ér dìng
传:传布。檄:古代对敌声讨的文书。定:平定。即传布檄文便可平定天下。形容威力无比,不战而胜。《史记·淮阴侯列传》:“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
传檄而定-古今成语大词典
传檄而定chuán xí ér dìng
檄:檄书,用以晓喻征讨等的文书。只要将檄书传送各地,可以安定地方,无须征讨。《史记·淮阴侯列传》:“大王失职入汉中,秦民无不恨者。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