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扫荡”(反“掃蕩”)是什么意思
大悟山反“扫荡”-中国军事知识辞典
大悟山反“扫荡”
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在湖北大悟山地区粉碎日本侵略军“扫荡”的斗争。1942年11月,日军对鄂中,鄂南等地开始分区“扫荡”。12月16日,日伪军共万余人,分十四路向新四军第五师中心区大、小悟山(今大悟县东南)进行合击,企图围歼第五师主力和领导机关。当日晚,第五师除留少数部队配合地方武装在内线打“麻雀战”,袭击、迷惑和箝制敌人外,主力和领导机关分十七路转向安陆、应城等外线地区作战。17日拂晓前第五师主力胜利插到敌人后方,在内线部队密切配合下,连续出击,其毙伤日、伪军五百余人,粉碎了敌人的合击企图。
反“扫荡”-中国军事知识辞典
反“扫荡”
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对日、伪军“扫荡”所进行的斗争。侵华日军为了巩固和扩大其占领区,对各抗日根据地采取“分进合击”、“铁壁合围”、“梳篦拉网”、“捕捉奇袭”、“纵横扫荡”、“反转电击”、“辗转扶剔”等办法,不断进行“扫荡”,并实行极野蛮的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制造无人区,企图消灭抗日力量。根据地军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展广泛的群众性的游击战争。正规军、游击队、民兵和广大人民紧密结合,实行坚壁清野,运用地道战、地雷战等打击、消耗、疲惫敌人;同时采取内线作战与外线作战相结合,分散作战与集中突击相结合的方法,歼灭敌人有生力量;并派遣小部队和武装工作队深入敌后之敌后,切断交通,拔除据点,摧毁伪组织和伪政权。经过长期艰苦复杂的斗争,粉碎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扫荡”,使根据地日益巩固和扩大。
盐阜反“扫荡”-中国军事知识辞典
盐阜反“扫荡”
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在江苏盐城、阜宁地区粉碎日本侵略军“扫荡”的斗争。1943年2月中旬,日、伪军共一万四千余人,采取“拉网”战术,开始对盐城、阜宁抗日根据地“扫荡”。新四军第三师第八旅主力在地方武装和民兵配合下,分散坚持内线斗争,第七旅主力及第八旅一部控制淮海区(陇海路以南),运河以东、淮阴、涟水以北,与淮海区军民协同,对敌展开攻势。同时,新四军第一师、第二师、第四师分别在苏中、淮南、淮北,向当面之敌发起攻击,策应第三师反“扫荡”作战。敌人在到处扑空挨打和侧背受威胁的情况下,于3月中旬开始回窜。新四军第三师各部遂发起全面反击。主力部队、地方武装和民兵密切配合,以攻坚、伏击、破袭、围城打援等战法,打击敌人。至4月10日止,共毙伤日、伪军一千零七十人,俘日、伪军七百八十余人,攻克陈集、八滩等据点五十余处,胜利结束了反“扫荡”斗争。
淮北反“扫荡”-中国军事知识辞典
淮北反“扫荡”
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在淮河以北地区粉碎日本侵略军“扫荡”的斗争。1942年11月14日起,日、伪军六千余人,在飞机、坦克、汽艇和骑兵配合下,由泗县、宿迁、淮阴、五河、盱眙等地出动,采取增设据点、修复公路、分割封锁、反复“清剿”等手段,合击淮北抗日根据地之中心区半城、青阳。新四军第四师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援下,留一部兵力配合地方武装和民兵就地坚持斗争,主力则跳出合击圈,转到外线,在敌人的侧冀和后方进行破袭战,内外线密切配合,灵活机动地打击敌人。12月9日夜,进占青阳、归仁集、金锁镇等地日军千余人,分三路合击朱家岗(今泗洪县东北)第四师第九旅第二十六团。该团与敌激战终日,毙伤敌二百八十余人,余敌狼狈逃窜。第四师主力及地方武装,乘胜扩大战果,先后攻克青阳、马公店、金锁镇等重要据点。到12月16日止,淮北军民在三十三天反“扫荡”中,共作战三十余次,歼灭敌伪军七百余人,粉碎了敌人的“扫荡”。
淮南反“扫荡”-中国军事知识辞典
淮南反“扫荡”
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在淮河以南的天长、仪征粉碎日本侵略军“扫荡”的斗争。1941年春,新四军第二师为粉碎天长、仪征、扬州等地之敌对淮南津浦路东抗日根据地的“扫荡”,集中主力和地方武装一部,积极开展对敌斗争,不断给敌以打击。自4月10日起,新四军连续进行了谢家集(仪征北)、金家集(天攻南)等数次袭击战斗,毙伤敌军二百余人。在十二里岔(仪征北)伏击来援之敌,全歼日军三十余人、伪军五十余人。4月17日,敌伪集中千余人来犯,第二师一部依托牛金山(仪征西北)积极打击进犯之敌,给敌以大量杀伤,迫敌回窜。这次反“扫荡”斗争,共毙伤敌伪军八百余人,俘日军三人、伪军八十余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