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肥饶国学,一个集成语、谚语、俗语、俚语、俏皮话分享学习网站,以求会盟而谋学业之进,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好学之士,齐心合力,相互扶持,共同进步。
当前位置:首页 > 成语 > 都

都(都)是什么意思

  • 子都-古書典故辭典

    子都

    古代美男子的名字。《诗·郑风·山有扶苏》:“不见子都,乃见狂且。”狂且:行动轻狂的人。又《孟子·告子上》:“至于子都,天下莫不知其姣也。”但不详为何时人。清代阎若璩《释地》则说:“子都,古之美人也,亦未详为男为女。”

  • 吁咈都俞-古書典故辭典

    吁咈都俞

    “见都俞吁咈”条。

  • 研京练都-古書典故辭典

    研京练都

    谓长篇鸿文构思写作之艰难。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神思》:“张衡研《京》以十年,左思练《都》以一纪,虽有巨文,亦思之缓也。”京:指张衡的《二京赋》。都:指左思的《三都赋》。

  • 桃都山-古書典故辭典

    桃都山

    传说中的仙山,为天鸡所栖。南朝梁任昉《述异记》:“东南有桃都山,上有大树,名曰桃都枝,相去三千里,上有天鸡。日初出,照此木,天鸡则鸣,天下鸡皆随之鸣。”

  • 都俞吁咈-古書典故辭典

    都俞吁咈

    一作“吁咈(fú扶)都俞”。《书·益稷》:“禹曰:‘都、帝,慎乃在位。’帝曰:‘俞。’”《书·尧典》:“帝曰:‘吁!咈哉。方命圮族。’”都、俞、吁、咈:都是叹词。都,是赞美的语气;俞,是同意的语气;吁,是不同意;咈,是反对。因此后世以“都俞吁咈”形容君臣间同心同德、和洽讨论的情景。清昭梿《啸亭杂录》卷九:“公亦以古大臣自期,一时吁咈都俞,朝野传为盛事。”

  • 通都大邑-汉语成语大词典

    通都大邑tōng dū dà yì

    通都:交通便利的都会。大邑:大城市。 宋·苏辙《民政策下·第三道》:“今天下所谓通都大邑,十里之城,万户之郭。”清·黄宗羲《万里寻兄记》:“商之所在,必通都大邑。”姚华《曲海一勺》:“通都大邑,流传殆遍。” 也作【通邑大都】。明·袁宏道《瓶史·一花目》:“是故通邑大都之间,时流所共标共目,而指为隽士者,吾亦欲友之。”

  • 都俞吁咈-中华成语大词典

    都俞吁咈dū yú xū fú

    文言叹词。都:表示赞美。俞:表示同意。吁:表示不同意。咈:表示反对。形容君臣之间谈论融洽,各自畅所欲言。《尚书·益稷》:“禹曰:‘都,帝,慎乃在位。’帝曰:‘俞。’”又《尧典》:“帝曰‘吁,咈哉。’”(明)王世贞《鸣凤记·十五·扬公劾奸》:“都俞吁咈,荣名动百僚;进退周旋,治道期千载。”也作“吁咈都俞”。

  • 成都卖卜-实用分类典故辞典

    成都卖卜

    【源出】:

    《汉书·王贡两龚鲍传序》

    【解释】:

    卖卜,为人占卜算命。西汉的严遵(字君平)寓居成都时,生活无着,便在市上给人占卜算命,每天得够一天的生活费用就收摊回家,潜心攻读《老子》。也作“君平卖卜”、“君平肆”。

    【用法】:

    从事简单劳动得到一点钱财使生活自给。

    【例句】:

    某教授也摆起地摊来了,有人说他“下海”了,其实他不是为了挣大钱,只不过是效“成都卖卜”罢了。

  • 通都大邑-实用分类典故辞典

    通都大邑

    【源出】:

    宋·苏辙《民政策下·第三道》

    【解释】:

    通都,四通八达的都市;邑(yì义),城市。四通八达的大都市。原文:“今天下所谓通都大邑,十里之城,万户之郭。”

    【用法】:

    指交通方便的繁华大城市。

    【例句】:

    武汉为华中的通都大邑,有东方芝加哥的美称。

  • 通邑大都-实用分类典故辞典

    通邑大都

    【源出】:

    汉·司马迁《报任安书》

    【解释】:

    通邑、大都,同义,均指大都市。原文:“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用法】:

    指大城市。

    【例句】: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我国的通邑大都越来越多。

  • 通都大邑-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通都大邑tōngdūdàyì

    大城市——穷乡僻壤(从~来到通都大邑,真叫人眼花缭乱。)

  • 通都大邑-中华词典宝库

    通都大邑tōng dū dà yì

    【释义】:

    都:都会;邑:城市。四通八达的大城市,大都会。

    【成语出处】:

    唐·韩愈《守戒》:“今之通都大邑介于倔强之间,而不知为之备。”

    【例句】:

    ①宋·苏辙《民政策下·第三道》:“今天下所谓通都大邑,十里之城,万户之郭。”②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如大富大贵家,其力百物皆可致,住荒村僻壤与通都大邑一也。”

  • 都俞吁咈-中华成语大辞典

    都俞吁咈dū yǘ yǜ fú

    都、俞、吁、咈都是感叹词。都:表示赞美。俞:表示同意。吁:表示不同意。咈:表示反对。本用来表示尧、舜、禹等讨论政事时的语气。后用以形容共同议论很和洽。《尚书·益稷》:“禹曰:‘都,帝,慎乃在位。’帝曰:‘俞’。”《尚书·尧典》:“帝曰:‘吁,咈哉。”明·王世贞《鸣风记》第十五出:“都俞吁咈,荣名动百僚,进退周旋,治道期千载。”也作“吁咈都俞”。清·昭梿《啸亭杂录》第九卷:“公(赵泰安)亦以古大臣自期,一时吁咈都俞,朝野传为盛事。”

  • 通都大邑-中华成语大辞典

    通都大邑tōng dū dà yì

    通都:大城市,大都会。邑:泛指城市。指交通发达、经济繁盛的大城市。宋·苏辙《民政策下·第三道》:“今天下所谓通都大邑,十里之城,万户之郭。”清·黄宗羲《万里寻兄记》:“商之所在,必通都大邑。”〔例〕宋朝时,汴梁是一个交通发达、商业繁荣的通都大邑。

  • 吁咈都俞-中华成语大辞典

    吁咈都俞xū fú dū yú

    见“都俞吁咈”。

  • 大都-诸子百家大辞典

    大都

    西汉贾谊文集《新书》中的一篇,是他上给汉文帝的奏疏。大,扩大;都,都城。大都,指分封的小国擅自扩建自己的都城。文中先举历史事实,证明分封小国的都城太大了,就会刺激起分封国君的野心;接着指出当时已存在的“胫大于腰,指大于股”即地方强于中央的危险迹象;更有甚者,是亲者不得分封,“疏者或专大权以逼天子”。凡此种种,都潜伏着危机。本文主旨,也是贾谊一向主张的“削藩”。

  • 上都输疏-诸子百家大辞典

    上都输疏

    西汉贾谊上给文帝的一封奏疏,载于《通典》。文中说,古天子领土不大,收赋税发劳役都好办;而秦王朝不同,因为秦王舍不得把土地分封一点给侯王,所以天子直属的土地太广大,边远地区向都城输送贡赋或征发徭役都不方便,劳民伤财而天子所得甚少。他的言外之意是劝文帝多封点小诸侯,把边远土地分给他们治理。本文是《新书·属远》的节略。参见“属远”条。

  • 尹都尉-诸子百家大辞典

    尹都尉

    又称《尹都尉书》,是我国汉代的一部农书,“尹”是作者的姓,“都尉”是他的官号。《汉书·艺文志》农家类著录十四篇。班固注:“不知何世”。此书早已佚失,《隋书》、《旧唐书》均没著录。《新唐书·艺文志》农家类著录《尹都尉书》三卷,与《汉书》著录不同。清代马国翰根据《齐民要术》引《氾胜之书》“验美田至十九石,中田十三石,薄田一十石,尹泽取减法,神农复加之”的话,认为此书作者叫尹泽,都尉是官号。《艺文类聚》、《太平御览》引刘向《别录》说:“《尹都尉书》有种瓜篇,有种蓼篇,有种芥、葵、薤、葱诸篇。”此书内容主要讲农作物的种植。清马国翰在《玉函山房辑佚书》中收入《尹都尉书》一卷。《清史稿·艺文志》收录了马氏辑本。《尹都尉书》原貌已无从查考。

  • 农都尉-诸子百家大辞典

    农都尉

    汉代官名,汉武帝为发展边远地区的农业生产而设置,掌管屯田殖谷之事。东汉沿置。《汉书·百官公卿表》:“农都尉、属国都尉,皆武帝初置。”

  • 都水-诸子百家大辞典

    都水

    古代官名,掌管农田灌溉、河渠保护等。秦汉时有都水长、都水丞,西汉太常、大司农、少府、水衡都尉、三辅均设有都水长、都水丞,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等地方行政机构也设有都水长、都长丞,总名叫都水使者。汉武帝以都水官多,乃置左右使者各一人管辖之。两晋以后改为都水台,隋唐改为都水监,宋代将都水事归工部掌管,后复置都水监,元代因之,明代置都水司,归工部管辖,清代沿袭明代做法。参看《汉书·百官公卿表》七上、《通典》卷27、《职官·都水使者》、《历代职官表》。

  • 鸿都门学-诸子百家大辞典

    鸿都门学

    创建于东汉灵帝光和元年(178),因校址在洛阳的鸿都门而得名。鸿都门学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所文学艺术大学。东汉末年,经过党锢之祸,宦官为了与士族以及士族支持的太学相抗衡,借助灵帝嗜好文学艺术而创办了鸿都门学,以扩大自己的势力。因此,鸿都门学是当时政治斗争的产物。同时,汉代在散文、辞赋、书法和绘画方面的长足进展为文艺专门教育的产生提供了直接条件。鸿都门学的学生皆由州、郡三公荐举,“能为尺牍、辞赋及工书鸟篆者”,经过考试合格方得入学,学生人数曾“至千人”(《后汉书·灵帝纪》)。学校的教育内容主要是尺牍、小说、辞赋、字画。“尺牍”是古代书信的名称;“小说”不同于今意,只是今天小说的前身,多是神话传说,街谈巷语,志怪志人之作等。由于鸿都门学的学生皆以文艺见长,所以很受灵帝宠信,毕业出路十分广阔,“或出为刺史、太守,入为尚书、侍中,乃有封侯赐爵者”(《后汉书·蔡邕传》)。

  • 牛都踩不烂-汉语新成语词典

    牛都踩不烂niú dōu cǎi bù làn

    西南方言,结结实实,实在。沙汀《青㭎坡》:“骂了人家那么多牛都踩不烂的脏话,没有拿鞋底板收拾他就不错了!”

  • 手心手背都是肉-汉语新成语词典

    手心手背都是肉shǒu xīn shǒu bèi dōu shì ròu

    比喻对几个儿女(或别的亲人)都同样地疼爱。王安忆《本次列车终点》:“三个儿子我要一样看待,手心手背都是肉。”

  • 通都大邑-简明成语词典

    通都大邑tōng dū dà yì

    通:古代井田区划名,十里见方的地区。邑:城邑。泛指大城市。[也作]通邑大都[反]穷乡僻壤荒郊野岭

  • 长鸣都尉-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长鸣都尉chángmííng-dūwèi

    【释义】:

    偏正 鸡的别称。宋·陶谷《清异录·兽·灵寿子》:“武宗为颍王时,邸园蕃禽兽之可人者,以备十玩,绘《十玩图》,于今传播:九皐处士——鹤,玄素先生——白鹇,长鸣都尉——鸡。”△用于称鸡。

  • 东都主人-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东都主人dōngdū-zhǔrén

    【释义】:

    偏正 指后汉东都洛阳的主人。汉·班固《西都赋》:“有西都宾,问于东都主人曰。”△用于人物方面。

  • 都鄙有章-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都鄙有章dūbǐ-yǒuzhāng

    【释义】:

    主谓 国都与边疆车服尊卑各有规定。《左传·襄公三十年》:“子产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田有封洫,庐井有伍。”△多用于典章方面。

  • 都布单衣-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都布单衣dūbù-dānyī

    【释义】:

    偏正 指粗布单衣。《后汉书·马援传》:“交拜礼毕,使出就馆,更为援制都布单衣。”△多用于服饰方面。

  • 都卢寻橦-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都卢寻橦dūlú-xúntóng

    【释义】:

    主谓 都卢国的人善缘。汉·张衡《西京赋》:“都卢寻橦。”△用于缘分方面。

  • 都头异姓-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都头异姓dūtóu-yìxìng

    【释义】:

    主谓 尊贵者之称。《新唐书·刘悟传》:“兄岌(郭岌),事悟为牙将,常乐滏山秀峻曰:‘我死必葬此,望气者言其地当三世为都头异姓,河北谓都头异姓,至贵称也。’”△指显贵之人。

  • 都俞吁咈-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都俞吁咈dūyú-xūfú

    【释义】:

    并列 这四个字全是叹词。形容君臣之间谈论融洽合拍。明·王世贞《鸣凤记·杨公劾奸》:“都俞吁咈,荣名动百僚;进退周旋,治道期千载。”△多用于谈话方面。也作“吁咈都俞”。

  • 都中纸贵-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都中纸贵dūzhōng-zhǐguì

    【释义】:

    见“洛阳纸贵”。

  • 过都历块-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过都历块guòdū-lìkuài

    【释义】:

    并列 穿越都市,历经山阜。形容纵横驰骋,施展才能。明·唐顺之《与万两溪吏部》:“仆倘未即老死,行将见执事任重致远、过都历块以耀当世。”△用于描写磨炼。

  • 鸿都买第-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鸿都买第hóngdū-mǎidì

    【释义】:

    偏正 指行贿买官。语本《后汉书·崔寔传》:“灵帝时,开鸿都门榜卖官爵,公卿州郡下至黄绶各有差。”又《陈书·袁宪传》:“时生徒对策,多行贿赂,文豪请具束修,君正曰:‘我岂能用钱为儿买第耶?’”清·吴伟业《赠陆生》诗:“君不见鸿都买第归来客,驷马轩车胡辟易。”△贬义。多用于形容官场腐败。

  • 冥漠之都-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冥漠之都mingmòzhīdū

    【释义】:

    偏正 ①天庭或地府。五代前蜀·杜光庭《马尚书南斗醮词》:“洗心依冥漠之都,潜希忏罪;稽首仰鸿蒙之境,冀涤前非。”△多用于处所方面。②比喻最高境界。△多用于境界方面。也作“冥漠之乡”。

  • 三徙成都-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三徙成都sānxǐ-chéngdū

    【释义】:

    述宾 相传舜三度迁徙,百姓都仰慕而随从,所到之处皆自成都邑。语出《庄子·徐无鬼》:“舜有羶行,百姓悦之,故三徙成都,至邓之虚,而有十万家。”成玄英疏:“舜避丹朱,又不愿众聚,故三度逃走,移徙避之。百姓慕德,从者十万,所居之处,自成都邑。”三国魏·嵇康《答难养生论》:“且凡圣人,有损己为世,表行显功,使天下慕之,三徙成都者。”△褒义。形容圣人到处都受到百姓的拥戴。→景(影)从云集 避之唯恐不及。也作“三徙成国”。

  • 手掌手背都是肉-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手掌手背都是肉shǒuzhǎngshǒubèidōushìròu

    【释义】:

    主谓 指两边都是一样亲,不分彼此、厚薄、亲疏,一样对待。姚雪垠《李自成》:“曹操说:‘我知道你李哥不会亏待曹营将士。如今闯营也好,曹营也好,都是你的人马,手掌手背都是肉。’”△用于描写公平待人处事。→一视同仁 另眼相看 厚此薄彼

  • 通都大埠-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通都大埠tōngdū-dàbù

    【释义】:

    见“通邑大都”。燕斌《〈中国新女界杂志〉发刊词》:“近年以来,朝野上下,始从事于女子教育问题,通都大埠之间,女校相继成立。”

  • 通都大邑-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通都大邑tōngdū-dàyì

    【释义】:

    见“通邑大都”。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如大富大贵家,其力百物皆可致,住荒村僻壤与通都大邑一也。”

  • 通都巨邑-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通都巨邑tōngdū-jùyì

    【释义】:

    见“通邑大都”。清·郑观应《致家塾潘教习论朱星源小大学书》:“通都巨邑虽有大学,而格致、诚、正、修、齐、治平之事不问矣。”

  • 通邑大都-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通邑大都tōngyì-dàdū

    【释义】:

    偏正 都,都市。邑,城。泛指四通八达的大都市。明·袁宏道《瓶史·一花目》:“是故通邑大都之间,时流所共标共目,而指为隽士者,吾亦欲友之。”△多用于都市方面。也作“通都大埠”、“通衢大邑”、“通都巨邑”、“通都大邑”。

  • 吁咈都俞-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吁咈都俞xūfúdūyú

    【释义】:

    见“都俞吁咈”。《尚书·尧典》:“帝曰:‘吁!咈哉,方命圮族。’又《尚书·益稷》:“禹曰:‘都!帝。慎乃在位。’……禹曰:‘俞!’”

  • 研京练都-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研京练都yánjīng-liàndū

    【释义】:

    并列 京,指张衡的《西京赋》、《东京赋》;都,指晋左思的《蜀都赋》、《吴都赋》、《魏都赋》。他们作此赋时,都历时多年乃成。后因以“研京练都”谓作文构思缜密,但文思迟缓。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神思》:“张衡研京以十年,左思练都以一纪。虽有巨文,亦思之缓也。”△多用于撰著方面。

  • 通都大邑-汉语成语分类词典

    通都大邑tōng dū dà yì

    原作“通邑大都”。大都会,大城市。宋·苏辙《民政策下·第三道》:“今天下所谓通都大邑,十里之城,万户之郭。”

  • 都鄙有章-中华成语辞海

    都鄙有章dū bǐ yǒu zhāng

    都:都城;鄙:边鄙,边境;章:规定。指国都中心地带与边境地区的车服各有规定。《左传·襄公三十年》:“子产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田有封洫,庐井有伍。”

  • 都城纸贵-中华成语辞海

    都城纸贵dū chéng zhǐ guì

    《晋书·左思传》:“司空张华见《三都赋》而叹曰:‘班、张之流也。使读之者尽而有余,久而更新。’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后用以形容著作名声高,流传广。宋·欧阳修《戏刘原甫》诗:“平生志业有谁先,落笔文章海内传。昨日都城应纸贵,开帘却扇见新篇。”也作“洛阳纸贵”。

  • 都头异姓-中华成语辞海

    都头异姓dū tóu yì xìng

    都头:唐、宋军队中的高级军官;异姓:不与皇室同姓而封王拜爵的人。指地位很高。《新唐书·刘悟传》:“兄岌(郭岌),事悟为牙将,常乐滏山秀峻,曰:‘我死必葬此。’望气者言:‘其地当三世为都头异姓。’河北谓都头异姓,至贵称也。”

  • 都俞吁咈-中华成语辞海

    都俞吁咈dū yú xū fú

    四字皆为古汉语气词。都:表赞美;俞:表同意;吁、咈:表反对。《尚书·益稷》:“禹曰:‘都,帝,慎乃在位。’帝曰:‘俞。’”后用以形容君臣议事融洽。明·王世贞《鸣凤记·杨公劾奸》:“都俞吁咈,荣名动百僚;进退周旋,治道期千载。”也作“吁咈都俞”。

  • 都蔗虽甘,杖之必折-中华成语辞海

    都蔗虽甘,杖之必折dū zhé suī gān,zhàng zhī bì zhé

    都:大。粗大的甘蔗虽然很甜,但用它作手杖就一定容易折断。喻指凡事应作具体分析,根据具体情况来处理事物。三国·魏·曹植《矫志》:“都蔗虽甘,杖之必折;巧言虽美,用之必灾。”

  • 都中纸贵-中华成语辞海

    都中纸贵dū zhōng zhǐ guì

    同“洛阳纸贵”。形容别人的作品受人欢迎,广为流传。晋·左思以十年时间写成《三都赋》,开始不被人赏识,后得到名士皇甫谧的赞赏,亲自为之作序,张载、刘逵为之作注释,另一名流张华也大加赞叹称扬,“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 过都历块-中华成语辞海

    过都历块guò dū lì kuài

    越过都市,经过山阜。意谓纵横驰骋,施展才华。明·唐顺之《与万两溪吏部》:“仆倘未即老死,行将见执事任重致远、过都历块以耀当世。”

  • 鸿都买第-中华成语辞海

    鸿都买第hóng dū mǎi dì

    《后汉书·崔寔传》:“灵帝时,开鸿都门榜卖官爵,公卿州郡下至黄绶各有差。”《陈书·袁宪传》:“时生徒对策,多行贿赂,文豪请具束修,君正曰:‘我岂能用钱为儿买第耶?’”后用其泛指买官贿赂。

  • 冥漠之都-中华成语辞海

    冥漠之都míng mò zhī dū

    ①指天庭或地府。前蜀·杜光庭《马尚书南斗醮词》:“洗心依冥漠之都,潜希忏罪;稽首仰鸿蒙之境,冀涤前非。”②比喻至高境界。也作“冥漠之乡”。蔡寅《变雅楼三十年诗征序》:“缥兮缈兮,直摩苍穹之极,而抵乎冥漠之乡。”

  • 清都绛阙-中华成语辞海

    清都绛阙qīng dū jiàng què

    见“清都紫微”。

  • 清都紫府-中华成语辞海

    清都紫府qīng dū zǐ fǔ

    见“清都紫微”。

  • 清都紫微-中华成语辞海

    清都紫微qīng dū zǐ wēi

    神话传说中天帝神仙所居之宫阙。唐·李白《汉东紫阳先生碑铭》:“始八岁经仙城山……有清都紫微之遐想。”也作“清都绛阙”、“清都紫府”。

  • 三都作序-中华成语辞海

    三都作序sān dū zuò xù

    《晋书·左思传》载:左思的《三都赋》写出后,豪贵之家争相传抄,使得洛阳纸贵。比喻文笔超人的作品。

  • 三徙成都-中华成语辞海

    三徙成都sān xǐ chéng dū

    相传舜三度迁移,百姓慕德而从,所至处自成都邑。形容圣人到处都受到百姓的爱戴。《庄子·徐无鬼》:“舜有膻行,百姓悦之,故三徙成都,至邓之虚,而有十万家。”也作“三徙成国”。《吕氏春秋·贵因》:“舜一徙成邑,再徙成都,三徙成国。”

  • 通都大埠-中华成语辞海

    通都大埠tōng dū dà bù

    同“通都大邑”。燕斌《〈中国新女界杂志〉发刊词》:“近年以来,朝野上下,始从事于女子教育问题,通都大埠之间,女校相继成立。”

  • 通都大邑-中华成语辞海

    通都大邑tōng dū dà yì

    通都:交通便利的都会;大邑:大城市。指交通方便的大城市。唐·韩愈《守戒》:“今之通都大邑介于倔强之间,而不知为之备。”也作“通邑大都”。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