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肥饶国学,一个集成语、谚语、俗语、俚语、俏皮话分享学习网站,以求会盟而谋学业之进,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好学之士,齐心合力,相互扶持,共同进步。
当前位置:首页 > 成语 > 海

海(海)是什么意思

  • 四海为家-古書典故辭典

    四海为家

    旧时形容帝王事业的宏伟富有。《史记·高祖本纪》:“且夫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亡以重威?”后人亦以称飘泊流浪、足迹无定者。现代则又指志在四方,不恋恋于家庭或故乡一隅。

  • 八仙过海 各显神通-古書典故辭典

    八仙过海 各显神通

    民间传说中道家的八位仙人,历来说法不一。明代吴元泰《八仙出处东游记》里,确定为汉钟离、张果老、韩湘子、铁拐李、曹国舅、吕洞宾、蓝采和、何仙姑八人。传说他们过海时,各有一套法术,民间因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说法。

  • 人山人海-古書典故辭典

    人山人海

    形容聚集的人非常多。元末明初施耐庵《水浒》第五十一回:“近日有个东京新来打踅的行院,色艺双绝,叫做白秀英。……如今见在勾栏里说唱诸般品调,每日有那一般打散,或是戏舞、或是吹弹,或是歌唱,赚得那人山人海价看。”

  • 五湖四海-古書典故辭典

    五湖四海

    泛指四面八方,全国各地。唐代吕岩《绝句》诗“斗笠为帆扇作舟,五湖四海任邀游。大千世界须臾至,石烂松枯经几秋。”

  • 玉海金山-古書典故辭典

    玉海金山

    《南京·朱异传》:“寻有诏求异能之士,五经博士明山宾表荐异:‘年时尚少,德备老成,在独无散逸之想,处闇有对宾之色。器宇弘深,神表峰峻,金山万丈,缘陟未登,玉海千寻,窥映不测。’”旧时形容人气度的高超为“玉海金山”。

  • 东海扬尘-古書典故辭典

    东海扬尘

    大海变为陆地,比喻社会剧变,人事无常。晋代葛洪《麻姑传》:“麻姑自说云:‘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水又浅于往者,会时略半也,岂将复还为陵陆乎?’方平乃曰:‘圣人皆言,东海行复扬尘耳。’”参见“沧海桑田”条。

  • 东海孝妇-古書典故辭典

    东海孝妇

    汉代东海郡孝妇被诬含冤处死后得以昭雪的故事。《汉书·于定国传》:“东海有孝妇,少寡,无子,养姑甚谨。姑欲嫁之,终不肯。姑谓邻人曰:‘孝妇事我勤苦,哀其亡子守寡。我老,久累丁壮,奈何?’其后姑自刭死。姑女告吏:‘妇杀我母。’吏捕孝妇,孝妇辞不杀姑。吏验治,孝妇自诬服。具狱上府,于公以为此孝妇养姑十余年,以孝闻,必不杀也。太守不听,于公争之,弗能得,乃抱其具狱,哭于府上,因辞疾去。太守竟论杀孝妇,郡中枯旱三年。后太守至,卜筮其故。于公曰:‘孝妇不当死,前太守强断之,咎党在是乎?’于是太守杀牛自祭孝妇冢,因表其墓,天立大雨,岁孰。”党:通“傥”,或者。孰:同“熟”。

  • 东海波臣-古書典故辭典

    东海波臣

    《庄子》寓言中陷于干涸的车辙的鲋鱼,自称“东海波臣”,向庄子乞求升斗之水以救命。详见“涸辙之鲋”条。

  • 沧海一粟-古書典故辭典

    沧海一粟

    大海中的一粒粟米。比喻极其渺小。苏轼《前赤壁赋》:“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 沧海桑田-古書典故辭典

    沧海桑田

    晋代葛洪《神仙传·麻姑》:“麻姑自说云:接侍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大海变为桑田,比喻世事变迁很大。亦可略说为“沧桑”。参见“东海扬尘”条。

  • 沧海遗珠-古書典故辭典

    沧海遗珠

    海中之珠被收采者所遗漏。比喻人才被埋没。《新唐书·狄仁杰传》:“(仁杰)举明经,调汴州参军。为吏诬诉,黜陟使阎立本召讯,异其才,谢曰:‘仲尼称观过知仁,君可谓沧海遗珠矣,’荐授并州法曹参军。”

  • 沧海横流-古書典故辭典

    沧海横流

    沧:同“苍”,深青色。沧海:指大海。大海中的水四处泛流。比喻天下大乱,社会动荡不安。《晋书,王尼传》:“洛阳陷,避乱江夏……常叹曰:‘沧海横流,处处不安也。’”

  • 陆海潘江-古書典故辭典

    陆海潘江

    亦称“潘江陆海”。形容晋文学家陆机、潘岳的才华横溢,犹如江海的浩瀚。南朝梁钟嵘《诗品》卷上:“谢混云:‘潘诗烂若舒锦,无处不佳;陆文如披沙简金,往往见宝。’嵘谓益寿轻华,故以潘为胜;翰林笃论,故叹陆为深。余常言:陆才如海,潘才如江。”益寿:谢混小字。翰林:指李充写的《翰林论》。

  • 苦海-古書典故辭典

    苦海

    (1)佛家语。喻人生痛苦无际。《法华经·寿量品》:“我见诸众生,没在于苦海。”(2)清代翟灏《通俗编》引《摭言》:“郑光业有一巨箱,凡投贽有可嗤者,即投其中,号曰‘苦海’。”

  • 金翅擘海-古書典故辭典

    金翅擘海

    比喻文辞华丽,气象阔大。明代胡震亨《唐音癸签》卷六:“李杜二人,为金翅擘海,香象渡河,下视郊、岛辈,直虫吟草间耳。”李、杜:指李白、杜甫。金翅:金翅雀。擘:分开。郊、岛:指孟郊、贾岛。

  • 挟太山以超北海-古書典故辭典

    挟太山以超北海

    或略称为挟山超海”。喻不可能。《孟子·梁惠王上》:“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太山:同“泰山”。

  • 河清海晏-古書典故辭典

    河清海晏

    河:黄河。晏:平静。黄河水清,海不扬波。比喻天下太平。唐代郑锡《日中有王字赋》:“河清海晏,时和岁丰。”也作“海晏河清”。宋代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潭州水西南台道遵和尚》:“一言启口,振动乾坤,山河大地,海晏河清。”

  • 泥牛入海-古書典故辭典

    泥牛入海

    比喻一去不返,杳无音信。宋代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八《龙山和尚》:“洞山又问和尚:‘见个什么道理,便住此山?’师云:‘我见两个泥牛斗入海,直至如今无消息。’”

  • 茹毛穷海-古書典故辭典

    茹毛穷海

    汉代苏武的故事。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流放于北海无人处,坚持不屈地生活了十九年,终于完节归汉。在匈奴时,曾于大雪天断饮食,拿雪与毡毛一起吞咽充饥,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见《汉书·苏武传》。《后汉书·耿恭传论》:“余初读《李广苏建传》,感其茹毛穷海,不为大汉羞。”参见“苏武节”条。

  • 侯门如海-古書典故辭典

    侯门如海

    唐范摅《云溪友议》卷上载:崔郊的姑姑有侍婢,与崔相恋,后来侍婢被卖给别人。有一天,崔郊和她在路上相遇,就写了一首诗赠婢。其诗云:“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侯门:旧指显贵之家。后来即以“侯门如海”比喻旧的友好相识,因身分悬殊而被隔绝。

  • 桂海-古書典故辭典

    桂海

    南海的别称。《文选·江淹·杂体诗〈袁太尉淑从驾〉》:“文轸薄桂海,声教烛冰天。”唐代李善注:“南海有桂,故云桂海。”宋代范成大《题湘山大施堂》诗:“重倚春林泪竹枝,南游风物鬓成丝。难寻桂海千峰梦,更了湘山一段奇。”

  • 海市蜃楼-古書典故辭典

    海市蜃楼

    蜃(shèn慎)是海里的一种动物,名蛤蜊。古代传说蜃吐气形成楼台、城市的景象,称之为“海市蜃楼”。实际上是光线经不同密度的空气层,发生折射作用,把远处的景物显示在空中或地面的奇异幻景。这种现象常在夏天海边或沙漠中出现。《史记·天官书》:“海旁蜃气象楼台,广野气成宫阙然;云气各象其山川人民所聚积。”后用来比喻虚幻的、不得久长的事物。《隋唐遗事》:“张昌仪恃宠,请托如市,李湛曰:‘此海市蜃楼比耳,岂长久耶!’”

  • 海角天涯-古書典故辭典

    海角天涯

    亦作“天涯海角”。偏僻边远的地方。白居易《春生》诗:“春生何处暗周游,海角天涯遍始休。”

  • 海枯石烂-古書典故辭典

    海枯石烂

    极言经历时间的长久,一般都作盟誓之用。明代瞿佑《剪灯新话·绿衣人传》:“海枯石烂,此恨难消;地老天荒,此情不泯。”

  • 海屋添筹-古書典故辭典

    海屋添筹

    祝人长寿之词。宋代苏轼《东坡志林》卷二:“尝有三老人相遇,或问之年。一人曰:‘吾年不可记,但忆少年时与盘古有旧。’一人曰:‘海水变桑田时,吾辄下一筹,尔来吾筹已满十间屋。’”盘古:神话中生于天地混沌之中,后来开天辟地的人。筹:记数的用具。尔:同“迩”,近来。

  • 海阔天空-古書典故辭典

    海阔天空

    宋代阮阅《诗话总龟》前集卷三十引《古今诗话》唐代僧玄览诗云:“大海从鱼跃,长空任鸟飞。”大海或作“海阔”,长空或作“天空”。意谓心胸开阔。今用以比喻随意漫谈,议论漫无边际。

  • 梯山航海-古書典故辭典

    梯山航海

    登山越海,比喻经历险远的道路。南朝梁简文帝《大法颂》序:“航海梯山,奉白环之使。”亦简称“梯航”。唐代贺知章《送张说巡边》诗:“荒境尽怀忠,梯航已自通。”

  • 煮海-古書典故辭典

    煮海

    煮海制盐。据汉代刘向《世本》,黄帝之臣宿沙氏,始煮海为盐。《汉书·晁错传》:“吴王即山铸钱,煮海为盐,诱天下豪杰,白头举事。”

  • 曾经沧海-古書典故辭典

    曾经沧海

    唐元稹《离思》诗:“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上句的意思是说,到过大海,其他的水流都不在眼下了。后多用比喻见过大场面,眼界特别高。

  • 精卫填海-古書典故辭典

    精卫填海

    精卫,古代神话中的鸟名,又名“誓鸟”、“冤禽”、“志鸟”,俗呼“帝女雀”。见《述异记》。《山海经·北山经》:“发鸩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自詨(xiāo肖):自呼;叫自己的名字。后人遂以“精卫填海”比喻冤恨很深,又比喻意定坚定。元代陶宗仪《辍耕录·贞烈》:“皇天如有知,定作血面请,愿魂化精卫,填海使成岭。”

  • 潘江陆海-古書典故辭典

    潘江陆海

    见“陆海潘江”条。

  •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汉语成语大词典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bā xiān guò hǎi,gè xiǎn shén tōng

    八仙:民间传说中的八位神仙,即汉钟离、张果老、吕洞宾、李铁拐、韩湘子、曹国舅、蓝采和、何仙姑。神通:原是佛教用语,指无所不能的力量,后比喻特别高明的本领。 传说这八位神仙过海时,各自显示了一套高超的法术。现多比喻在完成共同的事业中,各人都拿出自己的一套办法或本领,互相竞赛。语本《八仙出处东游记传》第四十八回“却说八仙来至东海……洞宾言曰:‘各显神通而过何如’”。《歧路灯》第六十九回:“我如今与舍弟分开,这兄弟们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薄一波《若飞同志出狱前后》:“目前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时候,要看谁能制服谁了?” 也作【八仙过海,各使神通】。《醒世姻缘传》第七十二回:“程大姐受打不过,把在家……‘八仙过海,各使神通’的本事,从头至尾,一一招供。” 也单作①【八仙过海】。《六十年的变迁》第五章:“你昨天说的八仙过海,就照那样过吧。”②【大显神通】。《西游记》第九十五回:“后却大显神通,各驾云雾,杀在空中。”范文澜《中国近代史》上册第一章:“这一群愚顽的骗子正在大显神通、得意忘形的时候,英军攻陷厦门,进取浙江了。”

  • 薄海从风-汉语成语大词典

    薄海从风bó hǎi cóng fēng

    见【闻风而起】(1097页)。

  • 沧海横流-汉语成语大词典

    沧海横流cāng hǎi héng liú

    沧海:大海。横流:到处泛滥。 比喻天下大乱。晋·范晋《〈春秋谷梁传〉序》:“孔子睹沧海之横流,乃喟然而叹。”《晋书·王尼传》:“洛阳陷,避乱江夏……常叹曰:‘沧海横流,处处不安也。’”郭沫若《满江红》:“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也比喻某种文艺思潮的泛滥。金·元好问《论诗》:“只知诗到苏(轼)黄(庭坚)尽,沧海横流却是谁?”

  • 沧海桑田-汉语成语大词典

    沧海桑田cāng hǎi sāng tián

    大海变成田园,田园又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迁很大。语本晋·葛洪《神仙传·王远》“麻姑自说云,接侍以来,己见东海三为桑田”。清·程允升《幼学故事琼林·地舆》:“沧海桑田,谓世事之多变。”冯玉祥《我的生活》第十七章:“据说万千年前,这儿是黄河底,后来却变成了山岭。所谓‘沧海桑田’一语,想来总不是虚构的了。” 也作①【桑田沧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回:“你道怎的苍狗白云,天心无定;桑田沧海,世事何常?”②【桑田碧海】。唐·卢照邻《长安古意》:“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须臾改。” 又有【沧桑陵谷】。(沧桑:即沧海桑田。陵谷:高山变成深谷,深谷变成高山。)李大钊《厌世心与自觉心》:“历史所告,沧桑陵谷,迁流罔极,代兴代亡。”柳亚子《〈燕子龛遗诗〉序》:“沧桑陵谷,世态万变。”

  • 沧海一粟-汉语成语大词典

    沧海一粟cāng hǎi yī sù

    粟:谷子,即小米。 大海里的一颗小米。比喻极其渺小。宋·苏轼《前赤壁赋》:“寄蜉(fú)蝣(yóu)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蜉蝣:寿命极短的一种昆虫。)梁启超《本馆第一百册祝辞并论报馆之责任及本馆之经历》:“《清议报》之在中国,其沧海之一粟乎!《清议报》之在世界,其大千之一尘乎!”毛泽东《论持久战》:“怎样去动员?靠口说,靠传单布告,靠报纸书册……现在国民党统治地区有的一些,沧海一粟,而且方法不合民众口味。”

  • 沧海遗珠-汉语成语大词典

    沧海遗珠cāng hǎi yí zhū

    大海里漏采的珍珠。比喻人才被埋没或被埋没了的人才。《新唐书·狄仁杰传》:“(仁杰)举明经,调汴州参军。为吏诬诉,黜陟使阎立本召讯,异其才,谢曰:‘仲尼称观过知仁,君可谓沧海遗珠矣。’”元·施君美《幽闺记·兄妹筹咨》:“但有个抱艺怀才,那曾见沧海遗珠?”

  • 曾经沧海-汉语成语大词典

    曾经沧海céng jīng cāng hǎi

    曾经:从前经历过。沧海:大海。 比喻经历过大世面,见多识广。唐·元稹(zhěn)《离思》:“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追求·七》:“他自己很明白这……是曾经沧海者的惟恐自己又不能扮演成恰到好处的那种具有责任心的焦灼。”

  • 愁山闷海-汉语成语大词典

    愁山闷海chóu shān mèn hǎi

    形容愁闷很多,无法排解。《元曲选·无名氏〈争报恩〉第二折》:“俺又不曾弄月嘲风,怎揽下这场愁山闷海。”

  • 大胆海口-汉语成语大词典

    大胆海口dà dǎn hǎi kǒu

    海口:夸口说大话。 大着胆夸口。《西游记》第八十九回:“况孤在此城,今已五代,不是大胆海口,孤也颇有个贤名在外。”

  • 大海从鱼跃,长空任鸟飞-汉语成语大词典

    大海从鱼跃,长空任鸟飞dà hǎ cóng yú yuè,cháng kōng rèn niǎo fēi

    见【海阔从鱼跃,天空任鸟飞】(416页)。

  • 大海捞针-汉语成语大词典

    大海捞针dà hǎi lāo zhēn

    也作【大海一针】。见【海底捞针】(415页)。

  • 大海石沉-汉语成语大词典

    大海石沉dà hǎi shí chén

    见【石沉大海】(948页)。

  • 倒海翻江-汉语成语大词典

    倒海翻江dǎo hǎi fān jiāng

    原形容水势很大。宋·陆游《夜宿阳山矶……遂抵雁翅浦》:“五更颠风吹急雨,倒海翻江洗残暑。”后比喻力量或声势非常巨大。毛泽东《十六字令》:“山,倒海翻江卷巨澜。” 也作【翻江倒海】。穆欣《南线巡回·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咱们翻江倒海过江去……革命功臣人人夸。” 又有①【搅海翻江】。《元曲选·马致远〈荐福碑〉第三折》:“他那里撼岭巴山,搅海翻江,倒树摧崖。这孽畜,更做你这般,神通广大,也不合佛顶上大惊小怪。”《说岳全传》第四十二回:“看你那两员勇将,扬尘播土风云变;这时节一对英雄,搅海翻江华岳摇。”②【翻江搅海】。《西游记》第十四回:“我老孙,颇有降龙伏虎的手段,翻江搅海的神通。”

  • 东洋大海-汉语成语大词典

    东洋大海dōng yáng dà hǎi

    比喻非常渺茫遥远的地方。《老残游记》第七回:“其时讲舆地,讲阵图,讲制造,讲武功的,各样朋友都有,此公便是讲武功的巨擘(bò)。后来……把这雄心便抛入东洋大海去了。”(巨擘:首屈一指的人物。)有时也指广阔无边、容量极大的地方。明·冯惟敏《正宫端正好·吕纯阳三界一览》:“有几个东洋大海,成不尽实犯真赃。”

  • 翻江倒海-汉语成语大词典

    翻江倒海fān jiāng dǎo hǎi

    也作【翻江搅海】。见【倒海翻江】(214页)。

  • 放之四海而皆准-汉语成语大词典

    放之四海而皆准fàng zhī sì hǎi ér jiē zhǔn

    放:扩展,推行。四海:古人认为中国四面都有海,就用“四海”指全国各处,后又指世界各处。准:正确。无论运用到什么地方都是正确的。后用以指真理具有普遍性。语本《礼记·祭仪》“推而放诸东海而准,推而放诸西海而准,推而放诸南海而准,推而放诸北海而准”。清·孙诒让《周礼正义序》:“盖政教修明,则以致富强若操左券,固寰宇之通理,放之四海而皆准者。”也作①【放诸四海而皆准】。艾芜《繁荣文艺必须肃清封建流毒》:“现在提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就揭示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真正原理了,可以说,放诸四海而皆准,流行百世而不殆。”②【放诸四海而准】。明·宋濂《文原》:“斯文也,贤者得之,则放诸四海而准。” 又有【推之四海而皆准】。茅盾《创造》:“你,还抱住了二十岁时的理想,以为推之四海而皆准,俟之百世而不惑。”

  • 扶余海外-汉语成语大词典

    扶余海外fú yú hǎi wài

    见【海外扶余】(417页)。

  • 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汉语成语大词典

    福如东海,寿比南山fú rú dōng hǎi,shòu bǐ nán shān

    也单作【福如东海】。见【寿比南山】(966页)。

  • 赴东海而死-汉语成语大词典

    赴东海而死fù dōng hǎi ér sǐ

    跳进东海淹死。形容决心很大。《战国策·赵策三》:“彼秦弃礼义、上首功之国也。彼则肆然而为帝,则(鲁)连有赴东海而死耳,吾不忍为之民也。”宋·胡铨《戊午上高宗封事》:“不然,臣有赴东海而死,宁能处小朝廷求活耶?”

  • 江海之士-汉语成语大词典

    江海之士jiāng hǎi zhī shì

    指不肯做官的草野人士。《庄子·刻意》:“就薮泽,处闲旷,钓鱼闲处,无为而已矣。此江海之士,避世之人,闲暇者之所好也。” 也作【江海士】。唐·韩愈《孟生诗》:“孟生江海士,古貌又古心。”

  • 海北天南-汉语成语大词典

    海北天南hǎi běi tiān nán

    见【天南地北】(1022页)。

  • 海不扬波-汉语成语大词典

    海不扬波hǎi bù yáng bō

    扬:扬起,翻腾。 海上不起波浪。比喻天下太平。语本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五“(周)成王之时……有越尝(裳)氏重九译而至,献白雉于周公。道路悠远,山川幽深,恐使人之未达也,故重译而来。周公曰:‘吾何以见赐也?’译曰:‘吾受命国之黄发曰:久矣,天之不迅风疾雨也。海不波溢也,三年于兹矣。意者中国殆有圣人’”。清·程允升《幼学故事琼林·地舆》:“道不拾遗,由在上有善政;海不扬波,知中国有圣人。”清·陈恭尹《铙歌》:“海不扬波万国通,三吴闽浙各乘风。”

  • 海底捞针-汉语成语大词典

    海底捞针hǎi dǐ lāo zhēn

    比喻寻找极为困难。《今古奇观·刘元普双生贵子》:“一面点起民壮,分头追捕,多应是‘海底捞针’,哪寻一个?”《儿女英雄传》第十一回:“太老爷要拿这个人,只怕比海底捞针还难。” 也作①【大海捞针】。《前汉演义》第三回:“千人各展长技,统向水中投入,巴不得将鼎取出,好领重赏。偏偏如大海捞针一般,并没有周鼎影迹。”《慈禧太后演义》第二十六回:“气得西太后浑身发抖,又命军机电饬沿海疆吏,悬赏十万金,捉拿康、梁。毕竟大海捞针,无从搜捕。”②【大海一针】。明·天然痴叟《石点头·王本立天涯求父》:“这王珣踪迹无方,分明大海一针,何从捞摸。”③【水底捞针】。《醒世恒言·陈多寿生死夫妻》:“就是小儿侥幸脱体,也是水底捞针,不知何日到手,岂可担阁人家闺女。”

  • 海沸山崩-汉语成语大词典

    海沸山崩hǎi fèi shān bēng

    海水沸腾,山岩倒塌。意同天翻地覆。《元曲选·无名氏〈昊天塔〉第二折》:“我呵喝一喝骨碌碌的海沸山崩,瞅一瞅赤力力的天摧地塌。” 也作【海沸山摇】。明·李开先《宝剑记·夜奔》:“这一去博得个斗转天回,须教他海沸山摇。”

  • 海角天涯-汉语成语大词典

    海角天涯hǎi jiǎo tiān yá

    见【天涯海角】(1029页)。

  • 海枯石烂-汉语成语大词典

    海枯石烂hǎi kū shí làn

    大海干枯,石头化成尘土。比喻经历的时间极为长久,变化极大。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二折:“这天高地厚情,直到海枯石烂时。”明·瞿佑《剪灯新话·绿衣人传》:“海枯石烂,此恨难消;地老天荒,此情不泯。”郭沫若《棠棣之花》第四幕:“春姑:我们从春望到秋,从秋望到夏,望到海枯石烂了!爱人呀,你回不回来呀!”多用于誓言,反衬意志坚定不移。《三国演义》第四十七回:“汝要说我降,除非海枯石烂。” 也作【石烂海枯】。清·黄宗羲《左副都御史四明施公神道碑铭》:“道旁亦自有童叟,为公培土深且厚,石烂海枯铭不朽。”

  • 海阔从鱼跃,天空任鸟飞-汉语成语大词典

    海阔从鱼跃,天空任鸟飞hǎi kuò cóng yú yuè,tiān kōng rèn niǎo fēi

    大海辽阔,随鱼跳跃;天宇空旷,任鸟飞翔。常用以比喻充分施展抱负、大显身手。原形容无挂无碍,自由自在。《醒世姻缘传》第三十七回:“这四个人得了这道赦书,海阔从鱼跃,天空任鸟飞,从鹊华桥发脚,由黑虎庙到了贡院里边,毕进指点着前后看了一遍。” 原作【大海从鱼跃,长空任鸟飞】。宋·阮阅《诗话总龟》前集卷三十引《古今诗话》:“大历末,禅僧元览题诗于竹曰:‘大海从鱼跃,长空任鸟飞。” 也简作①【海阔天空】。形容境界开阔,广漠无垠。《子夜·十八》:“她正也忙着替四小姐设想那不可知的将来,——海阔天空的将来,充满着强烈鲜艳的色彩。”《红日》第一章:“他们真是回到海阔天空的世界里来了。”也比喻人的性格开朗,无拘无束。《儿女英雄传》第二十六回:“这位姑娘虽是细针密缕的一个心思,却是海阔天空的一个性气。”也比喻说话、写文章东拉西扯,漫无边际,没有中心。《文明小史》第三十五回:“……到上海游学,不三不四合上了好些朋友,发了些海阔天空的议论。”②【天空海阔】。清·顾炎武《答子德书》:“更希余光下被,俾暮年迂叟,得自遂于天空海阔之间,尤为知己之爱也。”《晚清文学丛钞(小说一卷)·岭南羽衣女士〈东欧女豪杰〉第三回》:“所以我在这里,心里头天空海阔,连一点苦处也不觉得。” 又有【海阔天高】。唐·刘民瑶《暗别离》:“海阔天高不知处。”

  • 海内鼎沸-汉语成语大词典

    海内鼎沸hǎi nèi dǐng fèi

    海内:四海之内。旧指中国国境以内。鼎沸:鼎内烹煮的汤羹沸腾。 比喻天下大乱。《后汉书·袁术传》:“术大会群下,因谓曰:‘今海内鼎沸,刘氏微弱。吾家四世公辅,百姓所归,欲应天顺民,于诸君何如?’”《三国志·魏志·邢颙传》:“黄巾起来二十余年,海内鼎沸。” 也作【四海鼎沸】。《晋书·祖逖传》:“(祖)逖(刘)琨相谓曰:‘若四海鼎沸,豪杰并起,吾与足下当相避于中原耳。’”同书《刘元海载记》:“今司马氏骨肉相残,四海鼎沸,兴邦复业,此其时矣。”

  •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汉语成语大词典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hǎi nèi cún zhī jǐ,tiān yá ruò bí lín

    海内:四海之内。古代指中国,现在也指世界各地。比邻:近邻。 四海之内有人同自己精神感情相通,虽远在天涯,也感到如同近邻一样。唐·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也单作【天涯若比邻】。指国际交往增多,彼此接近了、互相了解了。梁启超《近世文明初祖倍根笛卡尔之学说》:“今则天涯若比邻矣,我国民置身于全地球激湍盘涡最剧最烈之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