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谓物我两忘、与道合一的精神境界。
坐 [ zuò ] 1. 古人双膝跪地,把臀部靠在脚后跟上,这是其本义,后泛指以臀部着物而止息。 如 席地而坐。坐待。坐垫。坐骨。坐化(佛教指和尚盘膝坐着死去)。坐禅。坐功。坐骑。 2. 乘,搭。 如 坐车。坐船。 3. 坚守,引申为常驻,不动。 如 “楚人坐其北门,而覆诸山下”。坐庄。 4. 建筑物的位置或背对着某一方向。 如 坐落。坐北朝南。 5. 把锅、壶等放在火上。 如 坐锅。 6. 物体向后施压力。 如 房顶往后坐。 7. 介词,因,由于,为着。 如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8. 副词(①空,徒然,如“胡为~自苦,吞悲仍抚膺”;②无故,自然而然,如“如若此,则盐必~长十倍”;③遂,即将,如“寒英~销落,何用慰远客”;④深,如“感此伤妾心,~愁红颜老”;⑤正,恰好,如“西村渡口人烟晚,~见渔舟两两归”)。 9. 定罪。 如 连坐。反坐。坐赃(犯贪赃罪)。 10. 瓜果等植物结实。 如 坐瓜。坐果。 11. 同“座”。
忘 [ wàng ] 1. 不记得,遗漏。 如 忘记。忘却。忘怀。忘我。忘情。忘乎所以。
道家谓物我两忘、与道合一的精神境界。
引《庄子·大宗师》:“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於大通,此谓坐忘。”
郭象 注:“夫坐忘者,奚所不忘哉!既忘其迹,又忘其所以迹者,内不觉其一身,外不识有天地,然后旷然与变化为体而无不通也。”
唐•孟浩然 《游精思题观主山房》诗:“渐通玄妙理,深得坐忘心。”
清•钱谦益 《<颜子疏解>叙》:“不违仁者三月也,不违如愚者终身也。忘仁义,忘礼乐,而至于坐忘也。”
语出指静坐时,物我两忘,与道冥合。
引《庄子·大宗师》:「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
唐·孟浩然〈游精思题观主山房〉诗:「渐通玄妙理,深得坐忘心。」
“坐忘”,静坐的姿态,“忘”的状态,是一种用身心求正道的实有的生命状态,不是一种自我陶醉或麻醉。然而不是他忘完了,而是已经融入到血液里,成为自己的一部分。忘记并不见得是坏事,记得也不见得就好。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坐忘者,因存想而得、因存想而忘也。行道而不见其行,“心不动故。”“形都泯故。”以实现心灵之清净;以超越自我、回归生命为寄托来实践身心的超越境界、完美境界。很明显,庄子更喜欢后者,有人说这是艺术境界,也有说这是宗教境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