绞肠痧


拼音
jiăo cháng shā
注音
ㄐㄧㄠˇ ㄔㄤˊ ㄕㄚ
繁体
絞腸痧

绞肠痧jiǎo cháng shā

  1. 霍乱病的俗称。中医指不吐不泻而有剧烈腹痛者。

分解意思

  • 拼音 jiǎo 部首 纟 总笔画 9

    绞 [ jiǎo ] 1. 拧,扭紧,挤压。 如 绞车。绞痛。绞心。绞肠痧(霍乱病的俗称)。绞尽心力。 2. 用绳子把人勒死。 如 绞刑。绞杀。 3. 缠绕。 如 绞缠。绞结。 4. 量词,用于纱或毛线等。

  • 拼音 cháng 部首 肉 总笔画 7

    肠 [ cháng ] 1. 人或动物内脏之一,呈长管形,主管消化和吸收养分,分“大肠”、“小肠”等部。 如 肠子。肠衣。肝肠寸断。羊肠小道。脑满肠肥。

  • 拼音 shā 部首 疒 总笔画 12

    痧 [ shā ] 1. 〔~子〕麻疹的俗称。 2. 中医指霍乱、中暑、肠炎等急性病。 如 发痧。

引证文献

  1. 霍乱病的俗称。中医指不吐不泻而有剧烈腹痛者。

    引清•陆以湉 《冷庐杂识·干霍乱》:“乾霍乱,心腹绞痛,欲吐不吐,欲泻不泻,俗名绞肠痧,不急救即死。”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五回:“近来外面闹绞肠痧闹得利害呢,你倒是给他点痧药也罢了。”

国语辞典

绞肠痧jiǎo cháng shā

  1. 中医指患者腹中绞痛,吐不出泻不出的疾病。多由饮食不洁引起胃肠闭塞所造成。

网络解释

绞肠痧 科普中国

属胃气虚,猝中天地邪恶秽污之气。一种说法为痧证之一,病名。以心腹绞痛为主证。一名盘肠痧。《杂病源流犀烛·痧胀源流》:“绞肠痧,心腹绞切大痛,或如板硬,或如绳转,或如筋吊,或如锥刺,或如刀刮,痛极难忍。轻者亦微微绞痛,胀闷非常。”一般采用放血疗法可以治愈。若不愈,必审脉症何因,辨明暑、秽、食、积、血、痰、气阻而治之。”

此症多有放血不愈,不肯服药,遂致痧毒攻坏肠胃而死者。”右手脉伏宜放血,用宝花散、沉香丸等,服下能熟睡即愈。如昏沉绞痛,口吐痰涎,宜先刺指头出血,用桃花散、冷砂仁汤调下,并用散痧汤加山豆根、茜草、金银花、丹参、山楂、莱菔子等药。如盘肠绞痛,脉俱伏,宜郁金散、棱术汤。或饮之稍愈后复绞痛非常,叫喊不已,宜大黄丸、紫朴汤。参见痧条。历史上,曹操之子曹冲突发身亡,也有人猜疑是绞肠痧。另一种说法是干霍乱,见《症因脉治》卷四:“干霍乱,即绞肠痧。

翻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