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伧。
寒 [ hán ] 1. 冷,与“暑”相对。 如 寒冬。寒色。寒衣。寒冽。寒带。寒战。寒噤。寒食(节名,在清明前一天。古人从这一天起不生火做饭,也有的地区把清明当作“寒食”)。寒喧。寒来暑往。唇亡齿寒。 2. 害怕。 如 寒心。 3. 穷困,有时用作谦辞。 如 寒门。寒伧。寒舍。寒窗(喻艰苦的学习环境)。寒酸。寒士(旧指贫穷的读书人)。
尘 [ chén ] 1. 飞扬的灰土。 如 尘土。尘埃。尘垢。尘芥(尘土和小草,喻轻微的事物)。粉尘。烟尘。甚嚣尘上。望尘莫及。 2. 佛家、道家指人间。 如 红尘。尘世。
寒伧。
引《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三回:“一切都从丰点,不要叫人家笑寒尘。”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百回:“那总办、提调,都是一个人一辆马车;其餘各委员,也有两个人一辆的,也有三个人一辆的,最寒尘的是四个人一辆。”
朱自清 《滂卑故城》:“滂卑 还只是第三等的城市,大户人家陈设的美术品已经象一所不寒尘的博物院。”
寒酸不体面、不大方。
引《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一回》:「我只插戴了这一点捞什子,还觉著怪寒尘的,谁知你倒那么惊天动地起来!」
寒木
1.耐寒不凋的树木,多指松柏之类。常用来比喻坚贞的节操。《文选·陆机之五十》:“是以迅风陵雨,不谬晨禽之察;劲阴杀节,不凋寒木之心。” 刘孝标 注:“夫冒霜雪而松柏不凋,此由是坚实之性也。”《南齐书·孝义传赞》:“孝为行首,义实因心。白华秉节,寒木齐心。” 宋 朱熹 《伏读云台壁间秘阁郎中盘谷传丈题诗辄次元韵呈诸同游》:“只有空山无岁月,倚天寒木但苍然。”
2.泛指寒天的树木。 南朝 梁简文帝 《登城诗》:“靡靡见虚烟,森森视寒木。” 唐 寇泚 《度涂山》诗:“流月挥金戈,惊风折寒木。”
3.指木柴。 唐 顾况 《焙茶坞》诗:“新茶已上焙,旧架忧生醭。旋旋续新烟,呼儿劈寒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