镫杖


拼音
dèng zhàng
注音
ㄉㄥˋ ㄓㄤˋ
繁体
鐙杖

镫杖dèng zhàng

  1. 亦作“镫仗”。

  2. 即镫棒。

分解意思

  • 拼音 dèng 部首 钅 总笔画 17

    镫 [ dèng ] 1. 挂在马鞍两旁的铁制脚踏。 如 马镫。镫骨(听骨之一,形状像马镫)。

  • 拼音 zhàng 部首 木 总笔画 7

    杖 [ zhàng ] 1. 扶着走路的棍子。 如 手杖。拐杖。 2. 泛指棍棒。 如 擀面杖。禅杖。 3. 古代刑罚之一,用棍打。 如 杖脊。 4. 古同“仗”,恃,凭倚。

引证文献

  1. 亦作“鐙仗”。即镫棒。参见“鐙棒”。

    《宋史·仪卫志四》:“白柯枪五十,哥舒棒十,鐙仗八。”
    《宋史·仪卫志六》:“鐙仗,黑漆弩柄也,以金铜为鐙及饰,其末紫丝絛繫之。”
    《元史·舆服志二》:“次执鐙杖者六十人。”
    《三才图会·器用六·镫仗》:“鐙杖即鐙棒。 唐•李光弼 骑将以鐙杖毙 僕固瑒 卒七人,故製此。”

国语辞典

网络解释

镫杖

镫杖,读作dèng zhàng,汉语词语,是指镫棒。

翻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