疔疮


拼音
dīng chuāng
注音
ㄉㄧㄥ ㄔㄨㄤ
词性
名词
繁体
疔瘡

疔疮dīng chuāng

  1. 病名。又名疵疮。因其形小,根深,坚硬如钉状,故名。多因饮食不节,外感风邪火毒及四时不正之气而发。

    英malignant boil; furuncle;

分解意思

  • 拼音 dīng 部首 疒 总笔画 7

    疔 [ dīng ] 1. 中医学指病理变化急骤并有全身症状的恶性小疮。 如 疔毒。疔疮。

  • 拼音 chuāng 部首 疒 总笔画 9

    疮 [ chuāng ] 1. 皮肤上肿烂溃疡的病。 如 疮疤。疮口。冻疮。痔疮。

引证文献

  1. 中医指病理变化急骤并有全身症状的恶性小疮。

    引隋 巢元方 《诸病源候论·丁疮候》:“疔疮者,风邪毒气於肌肉所生也……初起时突起,如丁盖,故谓之疔疮。”
    元•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若有此事,天不盖,地不载,害老大小疔疮。”
    《水浒传》第五三回:“今后但吃荤,舌头上生碗来大疔疮。”
    马烽 西戎 《吕梁英雄传》第十九回:“人们看着武工队员押上汉奸们走了,都长出了一口气,好似割掉了长在身上的贴骨疔疮一样的愉快。”

国语辞典

疔疮dīng chuāng

  1. 恶疮,常生于表皮内毛囊汗腺等处。初起形似粟粒,肿硬疼痛,重则可致命。

    《金瓶梅·第二三回》:「小的但有一字欺心,到明明不逢好死,一个毛孔儿里生下一个疔疮!」

网络解释

疔疮 科普中国

疔疮是好发于颜面和手足部的外科疾患。本病开始有粟米样小脓头,发病迅速,根深坚硬如钉为特征。因发病部位和形状不同,而有“人中疔”、“虎口疔”、“红丝疔”等名称。现代医学的“疖”属本病范畴。疔疮初起切忌挤压、挑刺,患部不宜针刺,红肿发硬时忌手术切开,以免引起感染扩散。疔疮走黄症情凶险,须及时抢救,疔疮如已成脓,应施行外科处理。

翻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