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诰


拼音
qī gào
注音
ㄑㄧ ㄍㄠˋ
繁体
七誥

七诰qī gào

  1. 南朝梁陶弘景撰《真诰》二十卷,分为《运题象》《甄命授》《协昌期》《稽神枢》《阐幽微》《握真辅》《翼真检》七篇。后因以“七诰”泛称道教经典。

分解意思

  • 拼音 qī 部首 一 总笔画 2

    七 [ qī ] 1. 数名,六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柒”代)。 2. 文体名,或称“七体”,为赋体的另一种形式。 3. 旧时人死后每隔七天一祭,共七次,称“做七”。

  • 拼音 gào 部首 讠 总笔画 9

    诰 [ gào ] 1. 古代帝王对臣子的命令。 如 诰命。诰封。 2. 告诫,勉励。 如 自诰。诰诫。 3. 帝王任命或封赠的文书。 如 诰敕(官吏受封的文书)。

引证文献

  1. 南朝 梁 陶弘景 撰《真诰》二十卷,分为《运题象》《甄命授》《协昌期》《稽神枢》《阐幽微》《握真辅》《翼真检》七篇。后因以“七誥”泛称道教经典。

    引清•钱谦益 《登茅山》诗之二:“白头未了人间事,惭愧曾探七誥文。”

国语辞典

网络解释

七诰

qī ɡào

1.南朝梁陶弘景撰《真诰》二十卷,分为《运题象》﹑《甄命授》﹑《协昌期》﹑《稽神枢》﹑《阐幽微》﹑《握真辅》﹑《翼真检》七篇。后因以"七诰"泛称道教经典。

翻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