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安


拼音
zhāo ān
注音
ㄓㄠ ㄢ
词性
动词
近义词
招抚 镇压
反义词
镇压 鼓动 反抗 起义

招安zhāo ān

  1. 招抚;招降。统治者劝诱武装反抗者归降。

    例奉宋江哥哥将令,着我持两纸书,招安刘唐、史进。——李致远《还牢末》受朝廷招安。

    英(of feudal rulers) offer amnesty and enlistment to rebels;

分解意思

  • 拼音 zhāo 部首 手 总笔画 8

    招 [ zhāo ] 1. 打手势叫人来。 如 招唤。招呼。招手上车。 2. 用公开的方式使人来。 如 招集。招收。招纳。招贤。招聘。招兵买马。 3. 应接。 如 招待宾客。 4. 引来。 如 招惹。招引。招揽。招致。 5. 承认自己的罪行。 如 招供。招认。不打自招。 6. 同“着”。 7. 摇动。 如 招摇(故意张大声势,引人注意)。

  • 拼音 ān 部首 宀 总笔画 6

    安 [ ān ] 1. 平静,稳定。 如 安定。安心。安宁。安稳。安闲。安身立命。安邦定国。 2. 使平静,使安定(多指心情)。 如 安民。安慰。安抚。 3. 对生活工作等感觉满足合适。 如 心安。安之若素(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在意)。 4. 没有危险,不受威协。 如 平安。转危为安。 5. 装设。 如 安置。安家立业。 6. 存着,怀着(某种念头,多指不好的)。 如 他安的什么心? 7. 疑问词,哪里。 如 安能如此? 8. 姓。

引证文献

  1. 安抚。

    《资治通鉴·唐昭宗景福元年》:“故大军始至,民不入城而入山谷避之,以俟招安。今军至累月,未闻招安之命,军士復从而掠之,与盗贼无异。”
    《三国志平话》卷下:“三日, 雍闓 出阵,被 魏延 斩於马下,军师招安了百姓。”

  2. 说之使归附。

    引元•李致远 《还牢末》楔子:“今 东平府 有二人,乃是 刘唐、史进,这两个都一身好本事。他二人有心待要上 梁山泊 来,争奈不曾差人招安去。”
    《水浒传》第六四回:“宋江 大喜。当日一面设筵庆贺,一边使人招安逃窜败军,又得了五七千人马。”

  3. 劝说反抗者投降归顺。

    引宋•无名氏 《可书》:“故谚云:若要富,守定行在卖酒醋。若要官,杀人放火受招安。”
    元•尚仲贤 《单鞭夺槊》楔子:“唐•元帅数次招安 敬德,此人不肯降 唐。”
    《捻军歌谣·蒙关店,两头尖》:“封他高官他不坐,寧死也不受招安。”
    姚雪垠 《长夜》十五:“据说 李水沫 十六岁就下水,二十五岁时受招安,作了团长。”
    亦谓反抗者接受劝说而归顺。 元•杨显之 《酷寒亭》第四折:“待几时风尘寧静,我和你招安去未是蹉跎。”
    《水浒传》第七一回:“只见 武松 叫道:‘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弟兄们的心!’”

  4. 喻收买,拉拢。

    引元•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三折:“兀的那小妮子,眼见的受了招安了也!”

  5. 收留。

    引元•关汉卿 《哭存孝》第一折:“有阿妈 李克用,见某有打虎之力,招安我做义儿家将。”

国语辞典

招安zhāo ān

  1. 招降安抚。也作「招抚」。

    《资治通鉴·卷二五九·唐纪七十五·昭宗景福元年》:「故大军始至,民不入城而入山谷避之,以俟招安。」
    《三国演义·第九三回》:「吾今饶汝性命,汝肯招安姜维否?」

    反镇压

  2. 收买。

    引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三折》:「兀的那小妮子,眼见得受了招安了也!」

网络解释

招安

招安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zhāo ān,也作“招抚”意思是劝说;使归附;用笼络手段使投降归顺。招安是一个国家的合法政权对不合法的地方或地下民间组织的一种安置行为。

翻译

  • 英语 to enlist enemy or rebel soldiers by offering amnesty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