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与神的合称。泛指神灵、精气。偏指鬼;死去的祖先。指形体与精灵。古代指天地间一种精气的聚散变化。
鬼 [ guǐ ] 1. 某些宗教或迷信的人所说的人死后的灵魂。 如 鬼魂。鬼魅。鬼蜮(①鬼怪;②阴险害人的)。 2. 阴险,不光明。 如 鬼话。鬼黠。鬼胎。 3. 对人的蔑称或憎称。 如 酒鬼。烟鬼。鬼子。吝啬鬼。 4. 恶劣,糟糕(限做定语)。 如 鬼天气。 5. 机灵,敏慧(多指小孩子)。 如 鬼精灵。 6. 表示爱昵的称呼。 如 小鬼。机灵鬼。 7.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神 [ shén ] 1. 迷信的人称天地万物的创造者和所崇拜的人死后的精灵。 如 神仙。神怪。神主。神社。神农。神甫。神权。鬼使神差。 2. 不可思议的,特别希奇的。 如 神秘。神奇。神异。神话。神机妙算。 3. 不平凡的,特别高超的。 如 神勇。神医。神通。神圣。神速。 4. 心思,心力,注意力。 如 劳神。凝神。神魂颠倒。 5. 表情。 如 神色。神采。神姿。神志。 6. 精神。 如 神清气爽。 7. 姓。
鬼与神的合称。
引《易·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
《礼记·仲尼燕居》:“鬼神得其饗,丧纪得其哀。”
孔颖达 疏:“鬼神得其饗者,谓天神人鬼各得其饗食也。”
唐•韩愈 《原鬼》:“无声与形者,鬼神是也。”
清•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卷三:“夫古人作书垂后……亦鉴及后人之无赖,故徐引其机,以待有心者之自为觉悟,庶不蹈妄传之戒,为鬼神所忌耳。”
泛指神灵、精气。
引《史记·五帝本纪》:“养材以任地,载时以象天,依鬼神以制义。”
张守节 正义:“鬼之灵者曰神也。鬼神曰山川之神也。”
《史记·五帝本纪》:“历日月而迎送之,明鬼神而敬事之。”
张守节 正义:“天神曰神,人神曰鬼。又云圣人之精气谓之神,贤人之精气谓之鬼。”
偏指鬼;死去的祖先。
引《左传·昭公七年》:“今君若步玉趾,辱见寡君……致君之嘉惠,是寡君既受貺矣,何 蜀 之敢望?其先君鬼神实嘉赖之,岂唯寡君?”
《孝经·感应》:“宗庙致敬,鬼神著矣。”
唐玄宗 注:“事宗庙能尽敬,则祖考来格。”
指形体与精灵。
引《礼记·礼运》:“故人者,其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
孔颖达 疏:“鬼谓形体,神谓精灵。 《祭义》云:‘气也者,神之盛也;魄也者,鬼之盛也。’必形体精灵相会,然后物生。”
古代指天地间一种精气的聚散变化。
引《易·繫辞上》:“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
韩康伯 注:“尽聚散之理,则能知变化之道。”
孔颖达 疏:“物既以聚而生,以散而死,皆是鬼神所为,但极聚散之理,则知鬼神之情状也。”
后世哲学家多以阴阳之变、气的往来屈伸解释“鬼神”。 汉•王充 《论衡·论死》:“鬼神,阴阳之名也。阴气逆物而归,故谓之鬼;阳气导物而生,故谓之神。”
《礼记·中庸》:“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
程颐 章句:“鬼神,天地之功用,而造化之迹也。 张子 曰:‘鬼神者,二气之良能也。’愚谓以二气言,则鬼者阴之灵也,神者阳之灵也。以一气言,则至而神者为神,反而归者为鬼,其实一物而已。”
《朱子语类》卷三:“鬼神只是气,屈伸往来者气也。”
亡魂与神灵。
引《论语·先进》:「季路问事鬼神。」
《儒林外史·第二回》:「那时弟吓了一跳,通身冷汗,醒转来,拿笔在手,不知不觉写了出来。可见贡院里鬼神是有的。」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面,鬼与神是不同的生物状态。鬼是各种生物死亡后产生的现象,法力大小不一,往往比神要小,甚至某些鬼魂还怕人等阳气充足的事物;而神泛指神仙,是天生存在或者各种生物通过修炼达到的一种具有种种非凡法术神力的状态。在中国各种传说里鬼神往往在现实生活中是无法触摸或看到的,但可以通过祈祷、祭祀等等方式与他们沟通。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