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声地哭。
英weep aloud; cry; wail;
啼 [ tí ] 1. 哭,出声地哭。 如 啼哭。啼泣。悲啼。啼笑皆非。 2. 鸟兽叫。 如 啼鸣。啼叫。虎啸猿啼。
哭 [ kū ] 1. 因痛苦或悲哀而流泪发声。 如 哭喊。哭泣。哭诉。哭腔。啼哭。长歌当哭。
放声地哭。
引《荀子·非相》:“俄则束乎有司而戮乎大市,莫不呼天啼哭。”
唐•王建 《原上新居》诗之五:“春来梨枣尽,啼哭小儿飢。”
鲁迅 《坟·未有天才之前》:“其实即使天才,在生下来的时候的第一声啼哭,也和平常的儿童的一样,决不会就是一首好诗。”
特指猿啼。
引唐•白居易 《寄微之》诗之五:“秦 女笑歌春不见, 巴 猿啼哭夜尝闻。”
因悲伤或过分激动而放声哭泣。
引《荀子·非相》:「俄则束乎有司而戮乎大市,莫不呼天啼哭。」
唐·王建〈原上新居诗〉一三首之五:「春来梨枣尽,啼哭小儿饥。」
猿的叫声。
引唐·白居易〈寄微之〉诗:「秦女笑歌春不见,巴猿啼哭夜常闻。」
啼哭,汉语词汇。
拼音:tí kū
指大声地哭泣。语出《荀子·非相》:“俄则束乎有司而戮乎大市,莫不呼天啼哭。”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