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宋·程颢、程颐的理学。
伊 [ yī ] 1. 彼,他,她。 如 伊说。伊人(那个人,多指女性)。 2. 文言助词。 如 下车伊始。伊谁之力?伊于胡底(到什么地步为止,不堪设想的意思)。 3. 姓。
洛 [ luò ] 1. 〔~河〕水名,在中国陕西省。又叫北洛河。 2. 〔~水〕水名,源于中国陕西省洛南县,东流经河南省入黄河。古作“雒”。
之 [ zhī ]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 如 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 如 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 如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 如 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 如 “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 如 久而久之。 7. 往,到。 如 “吾欲之南海”。
学 [ xué ] 1. 效法,钻研知识,获得知识,读书。 如 学生。学徒。学习。学业。学友。学者。学阀。学制。学历。学步邯郸(讥讽人只知模仿,不善于学而无成就,亦作“邯郸学步”)。 2. 传授知识的地方。 如 学校(简称“学”或“校”)。学院。学府。中学。大学。上学。 3. 掌握的知识。 如 学问(简称“学”)。学术(一切学问的总称)。学位。学士(➊学位名,大学毕业生;➋古代官名)。才学。治学。学识。博学多才。 4. 分门别类的有系统的知识。 如 学说。哲学。数学。小学(➊古代指文学、音韵、训诂学;➋现指初等学校)。
指 宋•程颢、程颐 的理学。 程 氏兄弟 洛阳 人,讲学 伊 洛 之间,故称。
引《宋史·隐逸传下·刘勉之》:“时 蔡京 用事,楚止毋得挟 元祐 书,自是 伊 洛 之学不行。”
明•宋濂 《赠林经历赴武昌都卫任序》:“南渡后,以 伊 洛 之学倡东南者,实自 艾轩 始也。”
亦省称“伊洛”。 宋•陈亮 《书伊洛遗礼后》:“伊 洛 遗礼,其可见者惟婚与丧祭,仅存其一二,今以附诸《补亡》之后。”
清•刘大櫆 《吏部侍郎博野尹公行状》:“公少而卓犖多才,遵太夫人朝夕庭闈之训,言动皆必之礼。稍长读书,益悟浮华放浪之非,深究 伊 洛 之源流,蔚为儒者宗师。”
北宋程颢、程颐所创理学学派。世称程颢为“大程”,程颐为“小程”,合称为“二程”。二程为亲兄弟,均为洛阳(今属河南)人,长期在洛阳讲学,后来程颐又居临伊川,二人讲学于伊河洛水之间,因称其所创学派为“伊洛之学”,也叫“洛学”。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