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膂


拼音
xīn lǚ
注音
ㄒㄧㄣ ㄌㄩˇ

心膂xīn lǚ

  1. 心与脊骨。

  2. 喻主要的辅佐人员。亦以喻亲信得力之人。

  3. 喻重要的部门或职任。

  4. 心思与精力。

  5. 犹心怀。

分解意思

  • 拼音 xīn 部首 心 总笔画 4

    心 [ xīn ] 1. 人和高等动物体内主管血液循环的器官(通称“心脏”)。 如 心包。心律。心衰。心悸。 2. 中央,枢纽,主要的。 如 心腹。中心。 3. 习惯上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情况,感情等。 如 心理。心曲。心魄。心地。心扉。衷心。心旷神怡。人心惟危。

  • 拼音 lǚ 部首 肉 总笔画 14

    膂 [ lǚ ] 1. 脊梁骨。 如 膂力(体力)。

引证文献

  1. 心与脊骨。

    引晋•陆机 《五等论》:“四体辞难,而心膂获乂。”
    宋•文天祥 《出真州》诗序:“予心自念,岂予死於是乎?为之踟蹰,心膂如割。”
    明•皇甫濂 《悼子乘》诗:“奚但肠九迴,心膂成頽崩。”

  2. 喻主要的辅佐人员。亦以喻亲信得力之人。

    《书·君牙》:“今命尔予翼,作股肱心膂。”
    《三国志·吴志·周瑜传》:“入作心膂,出为爪牙。”
    唐•司空图 《太尉琅琊王公中生祠碑》:“心膂连营,蓄雷霆於北落;股肱重镇,寄柱石於东门。”
    明•夏完淳 《三国论》:“原夫 丰 配 去而 青 冀 衰, 葛 陆 尽而 吴 蜀 毙。兴替之兆,实由心膂。”

  3. 喻重要的部门或职任。

    引晋•庾亮 《让中书监表》:“今以臣之才,兼如此之嫌,而使内处心膂,外总兵权,以此求治,未之闻也。”
    元•白朴 《梧桐雨》楔子:“幼读儒书,兼通韜略,为藩镇之名臣,受心膂之重寄。”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臣愚以为朝廷於 袁世凯 等既寄以心膂,似宜尽去其牵掣。”

  4. 心思与精力。

    引晋•张华 《劳还师歌》:“将士齐心膂,感义忘其私。”
    《旧唐书·太宗纪下》:“所以 屈突、尉迟,由仇敌而愿倾心膂。”
    宋•范仲淹 《谢传宣表》:“如朝廷未议解兵,臣愿奔走塞下,再竭心膂,少赎过尤。”

  5. 犹心怀。

    引宋•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六:“不过豪侠使气,狂醉於花月之间耳,社稷苍生,曾不繫其心膂。”

国语辞典

心膂xīn lǚ

  1. 心与脊骨,都是人体中重要的部分。比喻亲信的人。

    《三国志·卷五四·吴书·周瑜传》:「臣窃以瑜昔见宠任,入作心膂,出为爪牙,衔命出征,身当矢石。」
    《文选·庾亮·让中书令表》:「今以臣之才,兼如此之嫌,而使内处心膂,外揔兵权。」

网络解释

心膂

心膂,汉语词汇。

拼音:xīn lǚ

释义:1、.心与脊骨。2、喻主要的辅佐人员。亦以喻亲信得力之人。3、.喻重要的部门或职任。4、心思与精力。5、犹心怀。

翻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