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衲衣


拼音
băi nà yī
注音
ㄅㄞˇ ㄋㄚˋ ㄧ

百衲衣bǎi nà yī

  1. 指和尚穿的用许多小布片拼制成的袈裟。

    英monk's ragged robe;

  2. 泛指补丁很多的衣服。

    英ragged dress made of patches;

分解意思

  • 拼音 bǎi 部首 白 总笔画 6

    百 [ bǎi ] 1. 数名,十个十(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佰”代)。 如 百步穿杨。百儿八十。百分比。 2. 喻很多。 如 百草。百货。百姓(人民)。百般。百炼成钢。百无聊赖。百废俱兴(xīng )。

  • 拼音 nà 部首 衣 总笔画 9

    衲 [ nà ] 1. 僧衣。 2. 僧人。 如 老衲。 3. 同“纳”。

  • 拼音 yī 部首 衣 总笔画 6

    衣 [ yī ] 1. 人穿在身上用以蔽体的东西。 如 衣服。衣着(zhuó)。衣冠。衣架。衣锦还(huān)乡。 2. 披或包在物体外面的东西。 如 炮衣。糖衣。肠衣。 3. 姓。

引证文献

  1. 僧衣。即袈裟。百衲,形容补缀之多。亦借指补缀甚多的破旧衣服。参见“百衲”。

    《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巧裁缝,能绣补,刺成盘龙须甘雨。个个能装百衲衣,师兄收取天宫女。”
    宋•陆游 《怀昔》诗:“朝冠掛了方无事,却爱山僧百衲衣。”
    元•范康 《竹叶舟》第四折:“我吃的是千家饭化半瓢,我穿的是百衲衣化一套,似这等麤衣澹饭且淹消。”
    《西游记》第七十回:“﹝ 行者 ﹞摇身一变,又变做一个道童:头挽双抓髻,身穿百衲衣。”
    杨朔 《泰山极顶》:“过去,农民各自摆弄着一小块地,弄得祖国的原野像是老和尚的百衲衣。”

国语辞典

百衲衣bǎi nà yī

  1. 破旧、补绽很多的衣服。常指僧衣。

    引元·范子安《竹叶舟·第四折》:「我吃的是千家饭化半瓢,我穿的是百衲衣化一套。」

网络解释

百衲衣

中国一些地区,有的僧人为了表示“苦修”,破除对穿着的贪求,常拾取别人丢弃的陈旧杂碎的布片,洗涤干净后,加以密缝拼缀而成衣,通称为“衲衣”,也称功德衣、无畏衣等,形似袈裟。

百衲衣( 袈裟),因用许多方形小块布片拼缀制成而得名,泛指补丁很多的衣服。

翻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