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臣


拼音
qī chén
注音
ㄑㄧ ㄔㄣˊ

七臣qī chén

  1. 《孝经·谏诤》:“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郑玄注:“七人谓三公及左辅、右弼、前疑、后丞。”唐玄宗注:“争谓谏也。”后以“七臣”泛指谏臣。

  2. 七种人臣。即法臣、饰臣、侵臣、谄臣、愚臣、奸臣、乱臣。

  3. 七位人臣。

分解意思

  • 拼音 qī 部首 一 总笔画 2

    七 [ qī ] 1. 数名,六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柒”代)。 2. 文体名,或称“七体”,为赋体的另一种形式。 3. 旧时人死后每隔七天一祭,共七次,称“做七”。

  • 拼音 chén 部首 臣 总笔画 6

    臣 [ chén ] 1. 君主时代的官吏,有时亦包括百姓。 如 臣僚。臣子。臣服。君臣。 2. 官吏对君主的自称。 如 “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3. 古人谦称自己。 4. 古代指男性奴隶。 如 臣仆。臣虏。

引证文献

  1. 后以“七臣”泛指谏臣。

    《孝经·谏诤》:“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
    郑玄 注:“七人谓三公及左辅、右弼、前疑、后丞。”
    唐玄宗 注:“争谓諫也。”
    《后汉书·刘瑜传》:“惟陛下设置七臣,以广諫道。”

  2. 七种人臣。即法臣、饰臣、侵臣、谄臣、愚臣、姦臣、乱臣。参阅《管子·七臣七主》

    《管子·七臣七主》:“或以平虚,请论七主之过,得六过一是,以还自镜,以知得失,以绳七臣。”
    郭沫若 等集校:“七臣正具六过一是,即法臣、饰臣、侵臣、谄臣、愚臣、姦臣、乱臣。”

  3. 七位人臣。

    《文选·陆机<五等论>》:“在 周 之衰,难兴王室,放命者七臣,干位者三子。”
    李善 注:“七臣:蔿国、边伯、詹父、子禽、祝跪 及 頽叔桃子、宾起。”

国语辞典

网络解释

七臣

七臣).《孝经·谏诤》:“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

翻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