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酋


拼音
dà qiú
注音
ㄉㄚˋ ㄑㄧㄡˊ

大酋dà qiú

  1. 古代酒官之长。

  2. 旧称少数民族或外族的首领。

分解意思

  • 拼音 dà,dài,tài 部首 大 总笔画 3

    大 [ dà ] 1. 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 如 大厅。大政。大气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 2. 指大小的对比。 如 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 3. 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 如 大局。大众。 4. 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 如 不大高兴。 5. 年长,排行第一。 如 老大。 6. 敬辞。 如 大作。大名。大手笔。 7. 时间更远。 如 大前年。 8. 〔~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 9. 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 如 大概。大凡。 大 [ dài ] 1. 〔~夫〕医生(“夫”读轻声)。 2. 〔~王〕戏曲、旧小说中对强盗首领的称呼(“王”读轻声)。 大 [ tài ] 1. 古通“太”。 2. 古通“泰”。

  • 拼音 qiú 部首 酉 总笔画 9

    酋 [ qiú ] 1. 长官。 如 酋长。 2. (盗匪、侵略者的)首领。 如 匪酋。敌酋。 3. 酒熟。 4. 古代对造酒的女奴的称谓。

引证文献

  1. 古代酒官之长。

    《礼记·月令》:“﹝仲冬之月﹞乃命大酋,秫稻必齐。”
    郑玄 注:“大酋者,酒官之长也。於 周 则为酒人。”
    三国 魏 曹丕 《善哉行》之四:“大酋奉甘醪,狩人献嘉禽。”

  2. 旧称少数民族或外族的首领。

    《宋史·林广传》:“广 发伏击之,蛮奔溃,斩 阿汝 及大酋二八人。”
    明•徐渭 《凯歌赠参将戚公》诗之一:“战罢亲看海日晞,大酋流血湿龙衣。”

国语辞典

大酋dà qiú

  1. 部落的领袖。

    《宋史·卷三三四·林广传》:「广发伏击之,蛮奔溃,斩阿汝及大酋二十八人。」

  2. 职官名。古代酒官之长。

    《礼记·月令》:「仲冬之月,……乃命大酋,秫稻必齐,曲糱必时,湛炽必絜,水泉必香,陶器必良,火齐必得。」

网络解释

大酋

官名。殷周时代,称酒官之长为“大酋”,系“酒正”之别称。《礼·月令》:仲冬之月, “乃命大酋,称稻必齐。”注:“大酋者,酒官之长也。于周则为酒人。”(《中国历代官称辞典》)

翻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