攘却


拼音
răng què
注音
ㄖㄤˇ ㄑㄩㄝˋ
繁体
攘卻

攘却rǎng què

  1. 见“攘却”。

分解意思

  • 拼音 rǎng 部首 手 总笔画 20

    攘 [ rǎng ] 1. 侵夺,偷窃。 如 攘羊(指暴露亲人的过失,语出《论语•子路》中的“其父攘羊,而子证之”)。攘夺。攘窃。攘善(掠人之美)。 2. 推,排斥。 如 攘斥。攘除。攘夷(抵御外国侵略)。 3. 烦乱。 如 攘攘(纷乱)。扰攘。 4. 捋。 如 攘袂。攘臂。

  • 拼音 què 部首 卩 总笔画 7

    却 [ què ] 1. 退。 如 却步(因畏惧或厌恶而后退,如“望而却却”)。退却。 2. 退还,不受。 如 盛情难却。 3. 表示转折。 如 我来了,他却走了。 4. 去掉。 如 失却。了(liǎo)却。

引证文献

  1. 亦作“攘却”。驱逐,抵御。

    《汉书·地理志上》:“武帝 攘却 胡 越,开地斥境,南置 交阯,北置 朔方 之州。”
    唐•陆贽 《论边缘守备事宜状》:“有攘却之力,用和亲之谋,则示弱而劳费矣。”
    宋•岳飞 《奏辞检校少保第二札子》:“臣本无才术,误膺眷渥,未能攘却夷狄,扫除僭窃。”
    梁启超 《张博望班定远合传》:“秦始皇 攘却戎狄。”

  2. 亦作“攘却”。退让。见“攘却”。

    《礼记·曲礼上》“左右攘辟” 汉•郑玄 注:“谓羣臣陪位侍驾者攘却也。”

国语辞典

网络解释

攘却

亦作“ 攘却 ”.驱逐,抵御。《汉书·地理志上》:“ 武帝 攘却 胡 越 ,开地斥境,南置 交阯 ,北置 朔方 之州。” 唐 陆贽 《论边缘守备事宜状》:“有攘却之力,用和亲之谋,则示弱而劳费矣。” 宋 岳飞 《奏辞检校少保第二札子》:“臣本无才术,误膺眷渥,未能攘却夷狄,扫除僭窃。” 梁启超 《张博望班定远合传》:“ 秦始皇 攘却戎狄。”

翻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