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髯


拼音
lóng rán
注音
ㄌㄨㄥˊ ㄖㄢˊ
繁体
龍髯

龙髯lóng rán

  1. 龙之须。帝王之须。喻松叶;松。

分解意思

  • 拼音 lóng 部首 龙 总笔画 5

    龙 [ lóng ] 1. 传说中的一种长形、有鳞、有角的神异动物,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作雨。 如 龙舟。龙灯。龙宫。龙驹(骏马,喻才华出众的少年)。画龙点睛。龙蟠虎踞。 2. 古生物学中指一些巨大的有四肢有尾或兼有翼的爬虫。 如 恐龙。 3. 封建时代用作皇帝的象征,或称关于皇帝的东西。 如 龙颜。龙体。龙袍。 4. 姓。

  • 拼音 rán 部首 髟 总笔画 15

    髯 [ rán ] 1. 两腮的胡子,亦泛指胡子。 如 美髯。虬髯。白发苍髯。髯口(演戏用的假胡子)。

引证文献

  1. 亦作“龙髥”。

  2. 龙之须。 《史记·封禅书》:“黄帝 采 首山 铜,铸鼎於 荆山 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 黄帝。

    引黄帝 上骑,羣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餘人,龙乃上去。餘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髯,龙髯拔,堕,堕 黄帝 之弓。百姓仰望 黄帝 即上天,乃抱其弓与胡髯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 鼎湖,其弓曰乌号。”
    后用为皇帝去世之典。 唐•李峤 《汾阴行》:“自从天子向 秦关,玉輦金车不復还。珠帘羽扇长寂寞, 鼎湖 龙髯安可攀?”
    清•顾炎武 《谒欑宫文》之一:“行年五十,慨驹隙之难留;涉路三千,望龙髯而愈远。”
    清•叶方蔼 《授职翰林学士感恩述怀》诗:“身离牛口惊还在,梦挽龙髥恨不廻。”
    梁启超 《中国积弱溯源论》第四节:“而 文宗 显皇帝,復为 英 法 联军所迫,北狩 热河,鼎湖 一去,龙髯不返。”

  3. 帝王之须。

    引唐•李远 《赠写御容李长史》诗:“玉座尘消砚水清,龙髯不动綵毫轻。”

  4. 喻松叶;松。

    引唐•李贺 《五粒小松歌》:“緑波浸叶满浓光,细束龙髯铰刀剪。”
    宋•王安石 《道傍大松人取为明》诗:“虬甲龙髯不易攀,亭亭千尺荫南山。”

国语辞典

网络解释

龙髯

词目:龙髯

拼音:lóng rán

翻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